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79KB ,
资源ID:166918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918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文档格式.docx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的作用。本章难点1.如何联系历史解读今天的中日关系?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等侵略性事件,日本在中国攫取了大量权益,但其欲壑难填。20世纪20年代,日本军方更是处心积虑筹划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扩张,试图灭亡中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 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诉

2、诸武力将“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 1.从九一八事件到华北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 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电告东北军:“日本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华北事变。1935 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 (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两市 (北平、天津) “防

3、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和妥协退让方针。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1936 年 8 月,广田弘毅内阁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11 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卢沟桥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 , 日军借口一名土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

4、达50年的殖民统治。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扶植汪伪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 30 万人以上。制造各种各样的“万人坑”。日军还悍然实行细菌战、毒气战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

5、“三光”政策。日军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设立“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 、“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等 。日本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中国观的历史变迁 日本人中国观的第一次变迁:隋唐时期从魏朝到隋朝日本基本被纳入到朝贡体系之中。隋朝时,日本派出过4次遣隋使;唐朝时派出过19次遣唐使,大量吸收中国文化。但隋朝时,日本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隋唐视其为东夷小国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大唐衰落后,遣唐使也于894年终止。日本对中国的称谓也由“邻国”变成“藩国”。唐朝衰落后,日本。进入10世纪

6、后,中日之间的正式外交基本中断。在日本民族文化“国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平安贵族产生了强烈的排外意识并力图超越“大唐文明”。913世纪,以中国长江中下游为中心,民间通商活动迅速展开,人员、物品的交流及金融业的发展已超出国家的范围,导致东亚国际关系格局重组。这一时期日本的中国观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对外闭锁政策与排外意识还在持续 。1274、1281年发生了忽必烈命元军两次东征日本的事件,但都以失败告终。两次元军东征日本之举,在日本史书上称“文永弘安之役”或“蒙古来袭”。 数万元军于“弘安之役”中被俘,日本将其中的南宋降军甄别出来,视为“唐人”,赦之不杀,而将其它所有“靼虏”(包括朝鲜人和北方

7、汉人),屠戮殆尽。日本人中国观的第二次变迁进入室町时代(13381573年)后,日本对亚洲以及中国的认识逐渐发生划时代的变化。1373年明朝使节团被派往京都,足利幕府与中国重开外交。明朝永乐皇帝授予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日本国王”称号,日本又被重新纳入到东亚国际秩序之中,返回了“中华文明圈”。这是日本人中国观的第二次变迁。进入1516世纪后,随着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方势力向东方的渗透,日本的对外认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当日本人知道印度以西还存在着一个西方世界时,以往的三元国际观“本朝(日本)、震旦(中国)、天竺(印度)”开始向“本朝、唐、西洋”新三元国际观转化。1617世纪,东亚国际关系在动荡中

8、重组。日本的江户幕府也出于对西方基督教的防范以及对贸易的垄断进入锁国状态。18世纪初,东亚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基本形成。新秩序仍然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西方势力向东方的渗透在这一时期还无法触动东亚固有的国际秩序的根基。日本人中国观的第三次变迁19世纪中叶,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受到西方列强的挑战。东亚各国的民族危机感同时增加。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又面临着新的整合。1871年中日修好条约的签订,终于使日本天皇与大清皇帝处于平等地位。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大清国的失败,使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了第三次大的变迁,他们开始蔑视中国,视中国为“半野蛮国家”和“亚细亚之恶友”。开始称中国为“支

9、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将中国纳入其统治范围就是其明显表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日本人又重新把中国看成“亚洲大陆的强国”,但很快这种中国观便发生变化。因为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而中国却经历了政治和文化上的动荡。日本人的亚洲观与中国观又恢复到近代的原点。日本人的中国观开始进入第四次变迁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的中国观又悄然变化。2002年11月,小泉内阁“对外关系课题组”向首相提交了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新时代、新理想、新外交报告书,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大了对中国问题关注的力度。该报告书发出了日本人中国观进入第四次大变迁的信号 1、重新定位中国及中日关系 报告书认为,“中

10、国已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150年中从未出现过的强势中国”。认为“与中国的关系是21世纪初期日本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课题”。将中日关系定性在“协调与共存”、“竞争与磨擦” 框架之中。2、 否定经济上的“中国威胁论”希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并能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带来丰富商机的国家;走与中国共存共荣的道路,进而推进面向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日中合作这一目标的实现。3 、 肯定军事上的“ 中国威胁论” 把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看成是对日本的中长期深刻威胁,说特别是最近,中国海军在日本周边游戈,给日本国民带来了不安。4、 对解决“历史问题”的看法 主张一方面日本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不应任由歪曲历史的现象

11、继续下去,尤其是日本领导人要控制自己刺激中国以及近邻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卤莽言行。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增进对日本的理解,特别是面对中国国内青年人“厌日情绪”的增长,要求日本政府就中国国内的教育方式问题与中国政府进行坦率的协商。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1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倡导民族自卫战争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及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2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3

12、年初,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各抗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以后,又陆续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1.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学生罢课。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工人罢工。上海、天津、广州、北平等地工人纷纷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民族资产阶级态度转变。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弦更张”、

13、“与民更始”,变更“剿共”政策,“全国一致对外”。2.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李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作战。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300人。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 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

14、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这就是一二九运动。运动中的学生领袖。陆璀被捕后,埃德加斯诺以中国的贞德被捕了为题在美国报纸独家报道这一事件,从而使该事件名传遐迩。2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

15、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3实现西北大联合 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共产党对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36年上半年,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4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什么西安事变就爆发在1936年12月12日

16、?蒋介石于1936年12月初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张、杨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参加西安事变谈判。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参加西安事变谈判。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及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在国难当头的

17、时刻,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 ,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1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接受改编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等协议。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二)、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

18、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斗争。如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就进行大小战斗870多次,歼敌3.76万余人。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

19、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凇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起,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忻口战役。战役从年月日至月日,历时二十一天。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成功范例。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

20、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为什么国军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却还是不断地失败?1客观原因客观力量弱势。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今日依然可见日本青年的集体服从性2主观原因 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

21、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到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3战略战术错误 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二)、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1. 日军在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继续对国民党军发动过若干次进攻性打击。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国民政府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

22、后方地区。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 000余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磨擦”事件。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配合英、美打击日军。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不久,由美国方面提议设立中国战区。为了配合英、美,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余人。同年2月

23、,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OO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4豫湘桂战役溃败后陷入全面危机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其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抗战胜利的两个条件:第一要把广大民众充分发动起来,凝成一股谁也无法战胜的巨大力量。第二要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始终能清醒地指明夺取胜利的正确方针和办法。(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这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

24、题的关键所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对强国的战争。战争的基本走势究竟怎样?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战略方针?这是必须作出回答的又一个重要问题。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一)、敌后战场

25、的开辟和发展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1、战役 八路军: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2.根据地建设3、敌后战场的发展 至1945年春夏,根据地发展到19块,人口9550余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坚实的条件。4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二)、

26、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的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做准备。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如何客观地评价国共两党的抗战作用与意义?三、坚持抗

27、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 、背景:王明的右倾思想 2 、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1939年7月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击退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并在山西、河北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还击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

28、就是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

29、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一)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二)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1942年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三)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成立专门学校,创办大量的中、小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40年8月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一)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开展宪政运动1941年民盟创办光明报(二)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组织宣传团体:抗战演剧队、宣传队办刊物:新华日报、群众办学校: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 开大学等组成)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 王明的右倾错误影响 1937 年11 月,王明回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