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泡眼;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痴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似的。她是小脚,一步一担,手肘也随着脚步前伸。 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如果这家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
2、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两个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色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掉碗,嘟嘟囔囔。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色。 她的审美眼光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 我会理发。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然后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可我忽然发现郭妈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这使我很惊奇。一次我参加宴
3、会遇见白杨。她和我见面不多,却是很相投的。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笑说:“我正要问你呢,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们各自讲了方法,原来是同样的,不过她是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了。她没有电烫,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 郭妈来我家不久,钟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女儿也在城里上学、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妈定不来问一声病,或来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端到她床前。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心上事都和我
4、讲了。 她掏出贴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烂的信给我看,原来是她丈夫给她的休书。她丈夫是军官学校毕业的,她有个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到过我家几次,相貌不错。丈夫上军官学校的学费,是郭妈娘家给出的。郭妈捎去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到丈夫的休书。休书上那虚伪肉麻的劲儿,真叫人受不了,我读着浑身都起鸡皮疙瘩。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妈丑得可怕,吃惊不小,结婚一两个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儿子。郭妈的儿子和父亲有来往,也和那个小他一两个月的弟弟来往。郭妈每月给儿子寄钱,每次都是她工钱的两倍。这儿子的信,和他父亲的休书一样肉麻。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着鸡皮疙瘩为郭妈读信并回信。她感谢我给她喝粥汤,我怜
5、她丑得吓走了丈夫,我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奇怪的是,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她身材不错,虽然是小脚,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说是袅娜风流。眼泡也不觉得肿了,脸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脸也平正了。 她每次给我做了衣服,我总额外给她报酬。我不穿的大衣等,还很新,我都给了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绸里绸面,大衣也称身。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楼里,有个有名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她,老抬头凝望着我住的三楼。他对我说:“你家的保姆,很讲究呀!”幸亏郭妈只是帮我搬家,我已辞退了她,未促成这糊涂收发员
6、的相思梦。 我就想到了“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和不同。我见过郭妈的“镜中人”,又见到这糊涂收发员眼里的“意中人”。她和我的不同,也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的不同罢了。(本文有测减)(1)郭妈是当时时代一个典型的悲惨底层劳动人民,请结合这个小人物,分析当时时代特点。(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文中两段以写人记事为主,在叙事上有何特色?(4)请探究标题“镜中人”的多重内涵。【答案】 (1)裹过小脚,说明当时人们受过封建思想迫害。娘家供丈夫上学,但因为自己长相丑而被丈夫休了,社会带有强烈的男权主义。对主人不诚实,贪“篮口”钱,要求涨工钱,人们对金钱极度的渴求。虽然自己外貌不好,但
7、还是不放弃追求美,这折射出底层人物虽然命运悲惨,但是对生活还充满热情、希望。对主人生病不关心,在自己生病之后受到主人照顾才打开心扉,说明人与人之间保持着极大的距离,夹杂着陌生感。(2)巧用反问与排比,突出了人对自我的肯定。最后一个反问句,激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关于镜中人的思考与叙事。对比,将镜中人与情人眼中的“意中人”对比,强调了看镜中人的主观性。(3)语言简练朴素,不事雕琢,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擅长使用短句,叙事节奏轻快灵巧。叙事中有议论,经常穿插一些轻松的评论和独白。善于捕捉人物的言语、动作、细节、神态等,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4)指人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暗示人难有自知之明。指人以他人为
8、镜时看到的自己,讽刺人常常美化和表现自己。以“镜中人”暗示人性复杂,知人难,自知更难,即便是以人为镜,也要时时警醒,保持那一份做人的清醒与理性。【解析】【分析】(1) “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额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泡眼;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她长得丑。我每次换了新发型,她也跟着换,爱照镜子,表明她爱打扮。她在我家做老妈子,习惯性地揩我家菜钱,而且常让我涨工资,表明她爱贪小便宜。我不给涨工钱,就给我脸色看,摔东西;我生病了,她也不看我,不问,不关心,表明她为人比较自私冷漠。她刚结婚不久,因为长得丑,就被上军官学
9、校的丈夫休了,经历坎坷。“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额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她说别人如何丑,却不知自己就是那种丑人。表明她自欺欺人、没有自知之明。 (2)文中前三句连用三个“谁不呢?”,反问与排比句,强调人要肯定自我。“我们照镜子,能看见自己的真相吗?”这个反问句,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关于镜中人的叙议。将镜中人与情人眼中的“意中人”进行对比,意思是,人看不清自己,强调看镜中人的主观性。 (3)这两段以写人记事为主,在语言表达上,多用短句;“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
10、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有叙有议。写人时,“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端到她床前”“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运用言语、动作、细节、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郭妈爱打扮,虽然冷漠,但也能被我的温暖所感动。这两段文字,语言比较朴素,叙事平实,没有渲染和雕琢。比如,“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然后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可我忽然发现郭妈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 (4)文中写郭妈照镜子时,“奇怪的是,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这里的“镜中人”,是说郭妈很丑,但她却爱照镜子,也不自觉丑。暗示人难有自知之明。我换发型时,
11、她也跟着变,“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这里的“镜中人”,是指人以他人为镜时看到的自己,讽刺人常常美化和表现自己。第三段中作者说,屋里有三面镜子,“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还有一面最老实。”作者感慨,知人难,自知更难,即便是以人为镜,也要时时警醒,保持那一份做人的清醒与理性。故答案为:裹过小脚,说明当时人们受过封建思想迫害。 巧用反问与排比,突出了人对自我的肯定。 语言简练朴素,不事雕琢,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 指人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暗示人难有自知之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12、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文章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作答时注意结合关键句分析。本题中,文中的郭妈外貌丑;爱打扮;爱贪小便宜(贪财);
13、为人自私、冷漠;经历坎坷;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没有自知之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叙事特色的分析能力。叙事技巧有:倒叙式写法;失得式写法(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领悟式写法(亲历一事悟出哲理);悬念式写法(也叫溯因式写法)(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等等。本题中,文中(8)(9)两段以写人记事为主,语言简练朴素,不事雕琢,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擅长使用短句,叙事节奏轻快灵巧。叙事中有议论,经常穿插一些轻松的评论和独白。善于捕捉人物的言语、动作、细节、神态等,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标题的内涵的能力。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4、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本题中,“镜中人”有多重意蕴,既指人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暗示人难有自知之明。又指人以他人为镜时看到的自己,讽刺人常常美化和表现自己。以“镜中人”暗示人性复杂,知人难,自知更难,即便是以人为镜,也要时时警醒,保持那一份做人的清醒与理性。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邂逅马踏湖王月鹏 不曾想过,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 第一次去到那里,完全是因了友人的安排,事先没有丝毫了解,也不存在任何企盼,感觉自己仅仅是在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甚至,当友人在路上介绍它古时曾被称“少海”的时候,作为一个久居海边
15、的人,我却有些不以为然。这般心态,很快就被闯到眼前的景象湮没。我看到了水,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水漾漾地,像一条淡绿飘带,被密密的芦苇抚摸着,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水波泛起,芦苇们迎风起舞。居住海边的日子,一直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而在这里,我更向往的是成为一株水中的芦苇。一次次想到那个叫梭罗的人,想到他笔下的美丽的瓦尔登湖,想到干脆把自己从此留下来,什么也不要带来,什么也不想带走,只是就这样一个人留下来,留在这水这苇丛之中。 她有一个响脆的名字:马踏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经过南征北战,最终击败各国诸侯。一日,他在桓台的起凤镇这一带会盟各国诸侯,众诸侯唯恐落入齐桓公圈套而率大军前来
16、,这片平地被马踏成湖,故名曰“马踏湖”。历史好像在开玩笑一样,曾经的战乱之地,如今成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所在。马踏湖与其他湖是不同的。她既不小巧,也不浩淼,近百平方公里的湖区,被纵横交错的沟河分割开来。十几个村落、约几万户人家,很随意地嵌在湖边,藏在苇荡与绿树丛中。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因了芦苇的存在,这里的水变得含蓄。水与芦苇若即若离地牵着手,在风中遥相呼应。湖民们在这小桥上来来往往,撑着小船探亲访友、生产劳作小桥,流水,人家。房在潮边立,船在门前泊,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大片大片无拘的芦苇,构成了画面一样的情景,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 与我们同行的船家是一位朴素的老人。竹
17、篙在岸上轻轻一点,“溜子”便倏地穿出了好远。我们端坐小马扎上,听船家的絮絮叨叨,看水,看着两侧芦苇裸露在水中的根。在这样的时候,可以随便地想些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必去想,所到之处,低头是漾漾的水,抬头是密密的芦苇。船缓缓地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心事都渐渐地抛在了船后,沉到了这湖底。此刻的自己,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 水有些深邃,有些不够清澈。水面平整得像柏油马路。船家说,马踏湖共有两千多条河道,交织成网,蜿蜒成数百里的水路。倘若没有向导引路,游人大多会被搞得晕晕乎乎,不辨东西南北。湖中的水路或长或短或窄或宽,不管如何地纵横交错,水路之间都是相通的。常常是芦苇挡在了面前,水也行到了尽头,正是无路可去的
18、时候,只需竹篙在水面轻轻一点,眼前可能就出现座座房舍,闯入了别一番境地。 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至于无边的芦苇,好似从心底旁逸出的思绪,葳蕤,且充满了灵性,它会跟你娓娓讲叙一个又一个关于水的故事。苇花飘散,那是水的纷纭心事。还有亭亭的荷,一段藕节就是一段长长的往事,她们沉默着,她们不肯说出口。 在湖边,我见到了那些久违的农具,它们与我的乳名散发着同样的气息。水磨,石碾,木推车像一支童年的歌谣,亲切,且让人温暖。在这些农具的旁边,湖民正紧张地劳作着。一个老人正在纺纱,一种简单而又机械的劳动。我看到了她的皱纹,看到了她的安详的神态。在石碾旁,年轻的母亲正与年幼的孩子在推磨。石碾声声,声声
19、都响在了我的心头。那是关于童年的乡村记忆。 不必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阐释,马踏湖仅仅是作为自然形态的景色,已经足够。(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一个“居然”表达了作者对马踏湖有如此的美景感到意外。B.文章第三段联想到马踏湖的由来,与上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轻柔而又灵性,以及马踏湖安静但不呆滞的美丽景色形成照应。C.“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船以生命,生动形象,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D.作者说“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激动的原因是马踏湖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小桥
20、、流水和芦苇等构成的画面一样的情景。(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这句话含意的理解。(3)文章第二段画线部分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答案】 (1)B(2)水是马踏湖的载体和灵魂,马踏湖的美是通过水的安静、从容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只要读懂了马踏湖的水,也就读懂了马踏湖本身。(3)照应前文。“没有丝毫了解”“不存在任何企盼”“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不以为然”等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居然”一词,使文章结构严谨。欲扬先抑。为下文对马踏湖美景的描绘与赞美起到了欲扬先抑的表达作用,使感情的抒发更加真实、自然。(1)B项,“文章第三段联想到马踏湖的由来,与上
21、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轻柔而又灵性,以及马踏湖安静但不呆滞的美丽景色形成照应”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联想马踏湖的由来,只是增添了马踏湖的传奇色彩,与上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轻柔而又灵性,以及马踏湖安静但不呆滞的美丽景色没有形成照应关系,故B错误。故选:B。 (2) “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本身的意思是只要读懂了马踏湖的水,也就读懂了马踏湖本身。“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水漾漾地,像一条淡绿飘带,被密密的芦苇抚摸着,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水是马踏湖的载体和灵魂,马踏湖的美是通过水的安静、从容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3)结构上,照应前文。文章开头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
22、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一个“居然”表达了作者对马踏湖有如此的美景感到意外。画波浪线中“没有丝毫了解”“不存在任何企盼”“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不以为然”等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居然”一词,使文章结构严谨。叙事技巧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说“完全是因了友人的安排,事先没有丝毫了解,也不存在任何企盼,感觉自己仅仅是在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甚至我却有些不以为然。”为下文对马踏湖美景的描绘与赞美起到了欲扬先抑的表达作用,使感情的抒发更加真实、自然。B; 水是马踏湖的载体和灵魂,马踏湖的美是通过水的安静、从容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照应前文。【点评】(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
23、、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熟悉常见的艺术手法是答题的关键。根据后文语境“这般心态”可知,划线句主要是写我去马踏湖是的心态,是一种“不以为然”的心态,但是见到之后,却让“我”非常意外,正如前文所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第一段和第二段划线句之间互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就是“照应前文
24、”; 文章的主要部分写马踏湖的美,而文章开头却写“我”对马踏湖“不以为然”,前后截然不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先生退兵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
25、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
26、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
27、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鸣鸣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
28、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