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55KB ,
资源ID:166824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824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暖通专业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暖通专业技术标准Word格式.docx

1、二、统一标准文件及标准模板:(一) 方案设计阶段暖通设计文件1. 方案设计阶段暖通设计说明具体内容(1) 设计依据a.本工程暖通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b.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与暖通设计有关的书面要求;(2)暖通设计主要阐述以下内容: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案要点;b.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c.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d.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e.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d.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e.通风系统简述;f.防烟、排烟系统简述;g.方案设计新技术采用情况,节能环保措施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2. 模板(存在方案设计说明文

2、档内)某生态办公楼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某办公楼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某博物馆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某会展中心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某酒店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某商场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合肥招商大厦银行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二) 初步设计阶段暖通设计文件1. 初步设计阶段暖通设计具体内容: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备表及计算书。1.1设计说明书(1)设计依据a.本专业有关的批准文件和建设方要求;b.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c.其它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等。(2)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3)设计计算参数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b.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参见下表);

3、房间名称夏季温度%夏季相对湿度冬季温度冬季相对湿度M3/hp新风量次/h排风量dB噪声标准(4)采暖: a.采暖热负荷;b.叙述热源状况、热媒参数、室外管线及系统补水与顶压;c.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d.采暖分户热计量及控制;e.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5)空调: a.空调冷、热负荷;b.空调系统冷源及冷媒选择,冷水、冷却水参数;c.空调系统热源供给方式及参数;d.空调风、水系统简述,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e.监测及控制简述;f.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g.管道的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h.主要设备的选择。(6)通风: a.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b.通风系统的形式和

4、换气次数;c.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和风量平衡;e.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7)防烟、排烟: a.防烟及排烟简述;b.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封闭式避难层(间)的防烟设施和设备选择;c.中庭、内走道、地下室等,需要排烟房间的排烟设施和设备选择;d.防烟、排烟系统风量叙述、需要说明的控制程序。1.2设计表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参见下表)序号系统编号设备名称主要性能单位数量备注1.3设计图纸(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除较复杂的空调机房外,各种管道可绘单线图。(2)系统流程图应表示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水路系统、

5、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的流程和上述系统的控制方式。注: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是指有较严格的净化和温湿度要求的系统。当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的跨越楼层不多,且在平面图中可较完整地表示系统时,可只绘制平面图、不绘制系统流程图。(3)采暖平面图:绘出散热器位置、采暖干管的入口、走向及系统编号。(4)通风、空调和冷热源机房平面图:绘出设备位置、管道走向、风口位置、设备编号及连接设备机房的主要管道等,大型复杂工程还应注出大风管的主要标高和管径,管道交叉复杂处需绘出局部剖面。1.4计算书(供内部使用) 对于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热负荷、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管

6、径、主要风道尺寸及主要设备的选择,应做初步计算。1.5内部作业(1)与建筑及其他专业配合,确定本专业设计方案,确定机房及风、水管井的位置、大小,并给各专业提供暖通空调专业资料,提资深度要求参见05SK603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2)提出能为编制概算所需的文字说明及主要设备表。(3)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应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经校审后保存。2. 模板(存在初步设计说明文档内)四川恒泽动力总部大楼暖通初步设计说明(VRV)某办公楼暖通初步设计说明(电制冷)某商场暖通初步设计说明(电制冷)某住宅小区暖通初步设计说明(电制冷、分户采暖)(三) 施工图设计阶段暖通设计文件在施工图设

7、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1. 图纸目录参见五合国际暖通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相关要求。2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1)设计说明: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得风路转换等。(2) 施工说明:应说明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和附件,系统工作压力和施压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采暖系统还应说明散热器型号。(3) 图例:参见五合国际建筑技术部暖通组图例模

8、板(4) 当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交接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3设备表(参见初设表)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4平面图(1)应保留建筑条件图的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2)采暖平面绘出散热器位置,注明片数或长度(地板辐射采暖注明地暖管的敷设区域、房间热负荷、管道间距及管长),采暖干管及立管位置、编号;管道的阀门、放气、泄水、固定支架、补偿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疏水器、管沟及检查人孔位置。注明干管管径及标高,入口流量及系统阻力。(3)二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建筑平面相同的,采暖平面二层

9、至顶层可合用一张图纸,散热器数量(或房间热负荷)应分层标柱。(4)通风、空调平面用双线绘出风管,单线绘出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管等管道。标柱风管尺寸、标高及风口尺寸(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x高)、风口风量,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干管及主要分支管流量、阻力;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建筑装修确定后)和编号;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图中标高宜标注以本层地面为0.000的相对标高,并注明剖面图、详图的索引编号。(5)建筑装修未确定时,风口、风机盘管可不定位,待与装修配合后再具体定位。(6)平面图中标高宜标注以本层地面为5通风、空调剖面图(1)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

10、接交叉复杂的部位,应绘剖面图或局部剖面。(2)绘出风管、水管、风口、设备等与建筑梁、板、柱及地面的尺寸关系。(3)注明风管、风口、水管等的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6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1)机房图(设备平面布置图、设备基础图按1:100比例绘制,水管道平面布置图按1:50比例绘制,)绘出附件:SATWE程序部分参数的合理选取及有关计算原则SATWE软件是目前结构设计的主要辅助软件,随着新版设计规范陆续颁布施行,该软件根据新版设计规范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本文针对改进后的SATWE软件,对部分参数的合理选取及有关计算原则进行研讨。一、楼板刚度的各种假定在建筑结构中,楼板主要承受竖向

11、荷载作用。由于楼板既有平面内刚度,又有平面外刚度,在水平力作用下,楼板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内力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楼板刚度的合理考虑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结构的分析效率,更重要的是直接决定了分析结果的精度、可靠性和实用价值。SATWE软件对楼板给出了4种简化假定:刚性楼板假定、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3及弹性膜,下面分别对四种楼板假定进行分析。1.1 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楼板假定其含义是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适用于楼板形状较规则的普通工程。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忽略了楼板的平面外刚度,使结构的总刚度偏小,实际操作中,可参照高规第5.2.2条的相关

12、规定,采用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间接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1.2 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6假定采用壳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理论上,弹性楼板6假定是最符合楼板的实际情况的,可以应用于任何工程。但实际上,在采用弹性楼板6假定时,部分竖向楼面荷载将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减小,相应的配筋也会减小。造成弹性楼板6假定和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梁配筋安全储备不同。弹性楼板6假定适用于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实际操作中,首先在PMCAD交互建模时,在假定的等代梁位置上,布置截面尺寸为100x100mm的矩形截面混凝土虚梁,其次在SATWE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菜单中把楼板

13、定义成“弹性楼板6”。虚梁的作用是确定楼板的外边界和辅助弹性楼板的单元划分。1.3 弹性楼板3弹性楼板3假定其含义是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而平面外刚度是真实的。适用于厚板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厚板。实际操作中,与板柱结构的输入要求一样,首先要布置100x100mm的虚梁,其次在SATWE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菜单中把楼板定义成“弹性楼板3”。此处结构的层高输入时,应将厚板的板厚均分给与其相临的上下层,厚板下层层高为该层净高加厚板的一半厚度。1.4 弹性膜弹性膜假定其含义是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同时忽略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即平面外刚度为零。适用于空旷的工业厂房和体育馆结构、楼板局部

14、开大洞结构、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以及平面弱连接结构。综上所述,弹性楼板6适用于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弹性楼板3适用于厚板转换层结构;弹性膜适用于空旷的工业厂房和体育馆结构、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以及平面弱连接结构。对于量大面广的普通工程,其楼板一般都不特殊,可简单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软件使用中,可根据工程实际,灵活应用,对同一个工程,可综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楼板假定,以达到既准确又实用的目的。特别提示:抗震规范第6.1.6条规定: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6.1.6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15、二、结构计算振型数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振型数的选取直接影响程序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程序进行结构振型分析时,结构刚度有两种计算模型:侧刚模型、总刚模型。2.1 侧刚模型侧刚模型是一种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的刚度矩阵模型。侧刚模型进行振型分析时,结构动力自由度数相对较少,计算耗时少,分析效率高,但应用范围有限制,必须是刚性楼板。2.2 总刚模型总刚模型是一种真实的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总刚模型进行振型分析时,能真实模拟具有弹性楼板、大开洞、错层、连体、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结构,可以正确求得结构每层每个构件的空间自振形态,但自由度数相对较多,计算耗时多且存储开

16、销大。建议按以下原则选择结构刚度计算模型进行地震作用分析:当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某层局部或整体有弹性楼板单元)、或有较多的错层构件时,采用总刚模型;其他情况均可采用侧刚模型。2.3 结构计算振型数结构计算振型数的选取:不论何种结构类型,应保证各地震方向的振型参与质量都超过总质量的90%,此时为振型数足够,否则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直至满足90%为止。三、结构薄弱层的确定抗震规范第3.4.2条、高规第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某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则该层属侧向刚度不规则类型的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临上一楼层的8

17、0%(高规第4.4.3条),则该层属楼层承载力突变类型的薄弱层。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类型的薄弱层判断、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以层刚度作为依据。层刚度有三种计算方法: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此方法是针对一层转换结构提出的;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此方法是针对两层或多层转换结构提出的;方法3:抗震规范第3.4.2、3.4.3条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地震层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应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进行选择。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3种层刚度算法

18、。选择第3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和刚度比控制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首先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并找出薄弱层,然后在真实条件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的薄弱层是否得到确认(建议按下文所述,把第一次找出的薄弱层进行直接指定),然后完成其他计算。程序对薄弱层判定:A. 在真实条件下进行计算,程序根据上文所述的规范要求,自动判定薄弱层;B. 进入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1.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调整信息项,在“指定的薄弱层个数”项内填入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找出的薄弱层及需要特别指定的薄弱层总数,并在相应位置填写薄弱层的结构层号。特别说明:

19、抗震规范第3.4.2、3.4.3条规定,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也导致薄弱楼层。由于程序目前无法自动判断因抗侧构件竖向布置不连续而造成的薄弱层,对于转换层结构,必须手工设置其为薄弱层。某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时,也必须手工设置其为薄弱层。四、竖向荷载的计算竖向荷载计算控制参数有四种加载方式:不计算竖向荷载、一次性加载、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对一般的多、高层建筑,在对上部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时,建议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当进行基础设计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建议采用模拟施工加载2条件下分析得到的力,此时柱和墙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接近手算结果,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20、将在基础部分进行详细讨论。模拟施工加载2主要用于基础设计,不得用于上部结构的计算分析。五、扭转耦联、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作用5.1 扭转耦联高规第3.3.4条规定,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抗震规范第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而程序内部不能自动确定边榀和长短边,只能手工调整。针对以上情况,建议任何工程均采用“考虑扭转耦联”选项,程序内部已自动考虑,不需人工干预。5.2 偶然偏心高规第3.3.3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在计算单向地震作用

21、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偶然偏心的含义指的是:由偶然因素(施工、使用、材料等)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在相同的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考虑偶然偏心,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考虑了偶然偏心的影响后,共有三组地震作用效应:无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EY),左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M,EYM),右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P,EYP),地震组合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5.3 双向地震作用抗震规范第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六、结构整体性能控制6.1 位移比及周期比

22、控制位移比控制及周期比控制,主要是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扭转效应会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对结构的扭转效应需从两个方面加以限制:采用位移比控制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采用周期比控制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6.1.1 位移比控制高规第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

23、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抗震规范第3.4.2、3.4.3条规定: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为扭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位移比控制,其计算假定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多层建筑结构可不考虑,建议考虑),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进行计算。6.1.2 周期比控制高规第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24、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当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高层建筑结构周期比控制,其计算假定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进行计算。6.2 多塔结构的位移比及周期比计算模型多塔结构的位移比控制计算应考虑各塔楼之间的相互影响,应将各塔楼连同底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分析,每层每个塔为一块刚性楼板,同一层各塔楼的刚性楼板互相独立。由于程序的不完善,目前多塔结构的周期比计算,只能人为地近似分割成一个一个单塔结构,对

25、每个分割开的单塔结构按“刚性楼板”假定进行分析并判断周期比。6.3 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为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弹性层间位移角加以控制。这个控制实际上是对构件截面大小、刚度大小的一个相对指标,是抗震二阶段设计方法的第一阶段设计,即: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不受损坏,非结构构件(包括围护墙、隔墙、幕墙、内外装修等)没有过重破坏并导致人员伤亡,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高规第4.6.3条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宜符合表4.6.3的限值及相关规定。根据高规第4.6.3条注,抗震设计时,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抗震规范第5.5.1条规定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弹性层间位移角(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与计算楼层层高之比ue/h),宜符合表5.5.1的限值。根据抗震规范第5.5.1条条文说明,计算时一般不扣除结构平面不对称引起的扭转效应,即在计算时应考虑扭转耦联。弹性层间位移角u/h(ue/h)限值,规范是针对刚性楼板假定提出的,若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或定义了弹性楼板,当采用真实楼板假定进行计算时,软件输出的结果与规范要求是不同的。弹性层间位移角u/h(ue/h),其计算假定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七、结构主体计算分析步骤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