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枢神经系统CNS(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PNS:躯体神经系统ANS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促活动性即应付意外)、副交感神经系统(保营养性即休息)第一节 外周神经系统1.躯体神经系统;即负责感觉传入也负责运动指令传出。.在解剖学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有的专司头面部的感觉功能,有的专司头面部的运动功能,有的是感觉与运动的混合功能。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前者负责将信息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后者负责骨骼运动。.按功能分:感觉神经、运动神经。2.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支配而自主工作,主要控制内脏和各种腺体的活动。 下丘脑是调节和控制
2、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切面呈蝴蝶装,中间灰质,周围白质,传导和反射功能2.脑:主要有前脑、中脑、后脑三个部分(1)前脑:大脑、丘脑、下丘脑、基地神经节、边缘叶和边缘系统。大脑:额、颞、顶、枕叶、脑岛。主要特征:两侧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分为52个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4、6区)位于中央沟前,躯体感觉中枢(3、1、2区)位于中央沟后,视区(17区)位于枕叶后部,听区(41、42区)位于颞叶横回,语言区:运动型语言中枢(44、45区)、视觉性语言中枢(30区)、听觉语言中枢(22区)、书写中枢(8区)。间脑:被大脑两半球包围,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丘脑:对传入的信息进
3、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放到大脑皮层特定部位。重要的信息整合中枢。.下丘脑主要功能:控制内分泌活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体温,调节摄食活动,调节情绪反应。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苍白球)、屏状核。有运动调节功能。边缘叶和边缘系统,海马与记忆活动有关,杏仁核与感情、行为、内脏活动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关。(2)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由两队小丘构成,上丘与视觉有关,下丘与听觉有关。(3)后脑:由延髓、脑桥、小脑组成。延髓;生命中枢。脑桥:小脑桥。脑干网状结构:作用是具有非特异性特点。上行网状结构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关,下行网状结构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小脑:与大脑皮层共同
4、控制肌肉运动,借以调节姿势与身体平衡。3.脑内与半球间的连接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放射纤维。(1) 联络纤维又称大脑内纤维,将两半球不同部位连接起来(2) 联合纤维又称大脑间纤维,连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联合纤维)、前连合、海马连合(琴连合)。 切断胼胝体称作“裂脑人”(3) 放射纤维:分为传入传出两种,深部结构到皮层的互传。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通信,即不断对信息进行接收、综合、传递。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机构基础是反射弧。第一节 脑内细胞类型脑内细胞类型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
5、元两个主要特性:兴奋性与传导性。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两部分,树突接收信息,轴突传递信息。一个神经元一个轴突,但可以多个树突。树突根据形态和数目分为: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根据功能分为:感觉、运动、中间神经元。2.胶质细胞作用:支持修复物质代谢和营养绝缘和屏障。第二节 神经冲动机器在细胞间的传导一、产生:1.神经冲动: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和化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够被记录下来,称为神经冲动。2.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内、外液某些离子浓度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叫静息膜电位。3.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的电位
6、变化。 过程包括:去、反、复、超极化。其遵循全或无得规律。二、传递:神经信息靠突触连接实现细胞间的通讯,靠神经递质传递。1.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突触分为电突触、化学突触,前者媒介是局部电流,后者媒介是化学物质。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2.神经递质:轴突终扣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化学传递的主要物质是神经递质。化学突触传导过程:当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扣时,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细胞接收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 (后电位可能是兴奋的,也可能是抑
7、制的,其取决于与之相接触的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效应的代数和)。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变化,到下一个神经元“级量反应”变化后,信息再出现发放的过程。3.主要的神经递质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使肌肉协调。乙酰胆碱:与注意调节、唤起和记忆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高与焦虑、狂躁有关。多巴胺含量过高,精神分裂有关。5羟色胺:情绪调节、饮食、睡眠发挥作用。内咖啡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作用。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1. 反射:指机体对于某一刺激的无意识应答。2.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典型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感受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组成。3.
8、 反射的基本过称:感受器接收刺激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经传出神经元传给效应器。4. 神经回路的几种方式:单线式联系辐射和聚合式联系链锁式和环式联系。第四章 激素与行为第一节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1.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包括睾丸和卵巢),还有胸腺、松果体。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垂体前叶)、神经垂体(垂体后叶)。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SH(靶腺是甲状腺)、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靶腺是肾上腺)、促性腺激素GTH(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腺垂体作用:通过靶腺影响水、盐平衡,神经垂体功能;分泌直接作用体细胞的蛋白
9、质激素,包括生长素(GH),催乳素(LTH)。神经垂体:包括抗利尿素(ADH加压素,损伤产生尿崩)催产素(子宫收缩素)。仅储存在垂体后叶,下丘脑视上核产生抗力尿素,室旁核产生催产素。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作用:影响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糖类代谢有重要作用。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其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它的分泌收血钙浓度调节。 长期低血钙导致甲状旁腺肥大。肾上腺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少量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促使血糖升高,影响脂肪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调节水盐代谢和尿的排出。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有增强心肌收缩
10、,加快心跳,肾上腺素是强心针。前者能力前,后者可作为激素,有双重功能胰腺包括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前者饱餐后储存激素,后者饥饿的时维持血糖浓度。性腺 维持生殖功能促进副性,包括睾丸、卵巢。第二节 激素1.激素:是有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 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激素的作用:控制代谢过程维持内环境、机体的稳定促进生长、保证发育适应环境。激素的特点:是调节物质,不产生新功能。在血液中生理浓度低,影响却很大。分泌是有节律性的。在体内不断的发生代谢性失活或被排除体外。有一定的特异性。2.激素对行为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反馈调节。体液调节:是某指些化学物质
11、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第三节 激素分泌异常对行为的影响1.脑垂体异常垂体前叶即腺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过低,可导致矮小症。2.甲状腺甲状旁腺异常甲状腺不足可导致呆小症,甲状旁腺亢进血钙浓度高,引起骨骼病变,过低手足抽搦、低血钙。3.肾上腺异常:亢进:糖皮激素分泌多引起高血糖肥胖等,称为库欣综合症。缺少:软弱无力、心动微弱,经常恶心呕吐,成为艾迪生病。4.胰岛异常:胰岛低下会引起糖尿病,胰岛过高低血糖。第五章 感知觉的生理基础1. 感觉的产生
12、:有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通路和皮层中枢三部分的整体活动完成的。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受器:是指分部在体表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者装置。高等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嗅上皮(嗅觉)、味蕾(味觉)。2.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感受阙值(最小刺激强度)感受器的适应(最初清晰,渐渐变弱)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转换成传入神经的电的活动)。3.感受活动:收集信息感受器的换能信息的传递与加工。皮层感觉信息的加工:先传入初级感觉皮层在传入二级感觉区,最后在联合皮层完成认知4.视觉:通过晶状体,进入玻璃体
13、、通过玻璃体,落在视网膜上。视感觉信息的加工与编码过程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感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级完成的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是皮下中枢,视皮层是视觉信息的高级中枢。视觉信息的传导通路:从视网膜开始,沿着视神经,经过视交叉形成视束,传至外侧膝状体。V1与简单视觉有关;V2与图形物体轮廓或者运动感知有关;V4与颜色有关。初级视皮层接收的信息分成两条通路,腹侧通路(又称枕颞通路,物体直觉 what)和背侧通路(空间知觉where)5.听觉:听觉系统是由外耳(聚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声音感受器为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基底膜、毛细胞、盖膜组成。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
14、1区),次级听皮层(21、22、42)。判断生源方位的依据,是根据到达两耳的强度和声波位置有差别。6.其他感觉甜、咸、酸、苦。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是一种化学感受器,适宜的刺激是一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嗅细胞,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地细胞。适宜的刺激是空气中有气味的化学物质。七种气味是:樟脑、麝香、花卉、薄荷、乙醚、辛辣、腐腥。痛觉从生理机制上分为:痛感觉、痛反应。痛源上分为:快通、慢痛、钝痛。痛反应不同分为:局部反应、全身反应、行为反应。前扣带皮层参与痛觉反应,躯体感觉1、2区参与痛觉的精确定位与分析。第二节 知觉的生理基础知觉:人脑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
15、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知觉过程含有意志的成分,客观事物首先被感觉才能进一步被知觉。知觉产生:首先皮层感觉区对信息进行初步分析,次级感觉额前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大脑联合皮层即及相关脑结构结合,完成知觉。1.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因大脑局部性病变产生的认知障碍。患者的次级感觉皮层和联合区皮层损伤。2.视觉失认症:一种不能用视感觉认知物体的病症。统觉性失认症(不能认知事物全部属性。自行车)、联想性失认症(知道整个形状,但联想不到这是什么)、颜色失认症、面孔失认症。3.听觉失认症:是一种不能用听知觉识别声音的病症。 词聋:
16、能听到,但不能形成词语感觉,左侧颞叶次级听皮层(22、42区)。. 乐音失认症:不能辨认乐音音调,右侧颞叶次级听皮层。 嗓音失认症:两侧半球颞叶次级皮层区。第六章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1.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快波睡眠。慢/快波睡眠: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快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2.慢波睡眠可以分为: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 深睡期促进特别是未成年人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素,保证生长发育。快波睡眠最有特征的行为是眼睛快速运动,约每秒一次。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慢波睡眠4与异相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决定睡眠质量。从小到老,异向睡眠与慢波睡眠4逐渐减少。3睡眠
17、在障碍:与慢波睡眠有关的障碍:梦呓、睡行症、夜惊症。与异相睡眠有关的障碍:睡眠发作(突然睡25分钟),猝倒(意思清醒12分钟),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4.对于慢波睡眠来说,关键性脑结构是:中缝核、孤束核、视前区,对于异相睡眠来说,关键性脑结构是:脑桥大细胞区、蓝斑、外侧膝状体。5.脑桥大细胞在异相睡眠时活跃,称为异相睡眠“开细胞”,蓝斑在异相睡眠时停止,称为异相睡眠“闭细胞”。第七章 注意的生理基础1. 注意的两个显著特点:选择性、集中性。2. 不随意注意:指无目的性、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3.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地、必要时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 朝相反应
18、: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朝相反应是不随意注意)。5. 注意产生中枢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正诱导:指皮层的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临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小孩睡觉前兴奋,但上床后会很快入睡)负诱导:指皮层的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临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抑制过程。(读书时对周围听而不闻)。大脑皮层相互诱导服从优势原则。6.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当机体把 某一事物作为自己的活动对象时,该事物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
19、中心对皮层其他区域的兴奋起抑制作用。7.特异性投射(为某一特定感觉传导服务)和非特异性投射都受丘脑控制。8.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丘脑抑制性网状核接受双重控制,(即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和中脑网状系统的泛化性抑制影响),使其成为一个闸门,对感觉信息筛选。丘脑网状核对感觉接替核具有抑制性作用额叶丘脑系统对丘脑网状核有兴奋性作用。中脑网状结构对丘脑网状核起抑制作用。9.丘脑网状理论对对对异性注意和非随意性注意的解释?答:额叶丘脑系统和中脑网状结构对丘脑网状核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前者引起它兴奋性增强,后者引起它兴奋性降低。额叶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使丘脑网状核发挥抑制作用,抑制无关刺激向大脑皮层投射,表现为选
20、择性随意注意。中脑网状结构抑制丘脑网状核对感觉接替核实施抑制作用,使后者保持兴奋。因此,丘脑网状核像闸门一样,对感觉接替核进行调控,从而调节随意性注意和非随意性注意过程。10.儿童注意缺陷的可能病因是是什么?遗传方面大脑发育迟缓生理因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第八章 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1. 学习分为: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知觉学习、运动学习和关系型学习等。非联合型学习:又称简单学习,是机体对单一刺激做出的行为反应,分为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 习惯化: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指反应加强的过程。联合型学习: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
21、联系的学习,它的实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的过程。分为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完成运动或者操作才能得到强化)。2.记忆类型涉及形式、容量、时间三方面,从形式上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从容量记忆具有一定的度量;时间上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记忆的基本类型根据记忆痕迹保留的长短分为短时记忆很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一中对刚意识到的刺激的瞬间回忆。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刺激通过视觉神经元或听觉神经元的兴奋产生的电活动引起的,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如果刺激持续加强则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
22、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信息的记忆。(长时记忆是神经突触产生的持久性改变,产生新的树突或轴突)。根据信息储存和回忆的方式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关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有关自我生活史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对于与任何具体时间无关的事实和资料。(70年发生了战争)非陈述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又称隐性记忆。包括程序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4.记忆过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巩固、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生理基础(过程):记忆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皮层就会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
23、这些神经联系会在刺激终止以后以某种痕迹的方式保留在脑海中。5.遗忘:是记忆障碍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脑疾患的常见病症。遗忘在临床上分为:顺行性遗忘(患者不能保留新获得的信息)和逆行性遗忘(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6.科尔萨科夫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顺行性遗忘,特点是遗忘加虚构(不自觉编造谎言填补记忆空白),说明间脑在记忆功能中有重大作用。7.颞叶(包括海马在内的)切除,完全不能形成陈述性记忆。海马结构是陈述性记忆系统的脑结构。8.巴甫洛夫提出的“暂时性联系接通”第九章 语言的生理基础1. 左额叶的布洛卡区司语言运动功能运动言语中枢(表达中枢),称为前语言区或第一语言区;颞上回的维
24、尔尼克区司言语感觉功能听觉言语中枢(理解中枢)又称后语言区,颞顶枕交界处的角回视觉言语中枢(阅读中枢)。角回被称为言语阅读中枢2. 鲁利亚认为脑功能的局部损伤和特定语言障碍时有关的。3. 优势半球:如果某一大脑半球对某一功能的控制上,超过了另一大脑半球,这一半球就称为这一功能的优势半球(左半球被称为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分管语调,给话语提供韵律)。4. 查德尔两半球语言功能假设? 答:人在四五岁前,两半球都发展言语的能力,后来随着言语机能的发展,要求更精细的运动控制,以产生更完善的言语,于是转化为一侧半球专司言语功能,左半球因其结构特点取得优势,另一半球的言语表达能力受到抑制而退化,但理解能力仍
25、保留。5.左半球存在前语言区和后语言区,前者与言语表达有关,后者与言语理解有关。6.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导致的言语理解和表达障碍。表现为理解困难(感觉性失语)和表达困难(运动性失语)。运动性失语:主要因布洛卡区受损导致。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他们说话极少或语言缓慢,不自然,不流利,发音不清晰。分为完全的运动性失语(完全不语)和非完全的运动性失语(发出个别语音)。感觉性失语:维尔尼克区和听觉联合区受到损伤可能引起感觉性失语症。患者听觉正常,但不懂别人说的话,自己说的话别人也不懂。传导性失语:不能复述别人说的话。命名性失语:理解力很好,但找不出合适的词表达。第十章 情绪的生理基础1. 情
26、绪:是机体对身体内部或外部事件的生理的、行为的或认知的短暂反应的总和。 情绪反应由自主神经、行为、激素三个不同层面的部分组成。2.情感:是用来描述由情绪状态产生的复杂的精神状态。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机体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情绪表现强烈。4.詹姆斯兰格理论片面夸大了外周神经对情绪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作用,也没有看到情绪过程中高级中枢对外周神经的调节作用。在情绪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阿诺德也认为外周神经系统变化的反馈是情绪的基础,不同的是序列是情景评估情景。5.假怒
27、反应:动物在切除大脑皮层后,愤怒的情绪不能明确的指向刺激源,很难说明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称为假怒反应。6.下丘脑存在着工作向性系统和营养向性系统两种活动,前者使机体很神经系统指向活动,后者指向休息。情绪激动时,刺激下丘脑中部、后部,工作向性系统活动占优势,情绪低落时,下丘脑咀后部、营养向性系统活动占优势。7.下丘脑是愤怒的表达所必须的神经。网状结构的作用在于产生唤醒。中央杏仁核与恐惧有关。8.帕帕慈环路:新皮层的神经活动传入海马穹隆体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经丘脑投射到扣带回,再回到海马。9.大脑左半球为正性情绪优势,右半球为负性情绪优势。10.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及
28、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11.全身性适应综合症:赛耶认为应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为主的全身性适应反应。包括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12.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它的起因、发展、治疗均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真正的生理疾病。第十一章 人格的生理基础1. 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其它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技能和社会价值观与处事原则等许多人格特征。2.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3.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