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91.68KB ,
资源ID:166702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702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轨迹检测和走轨迹控制的程序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轨迹检测和走轨迹控制的程序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P1.0 P1.3 4路轨迹采样,使用内部的AD转换;P3.3 用于轨迹采样控制;P3.4 用于工作指示灯,便于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P1.4 P1.7 保留,作为扩充,可以作为4路AD输入,也可以连接SPI外设;INT0 保留,能有一个中断输入,对于许多应用都是十分有益的。他在设计PCB时还设计了一个扩展区,可以方便的焊接一些器件以扩充功能。焊好的控制硬件如下:(点击看大图)组装后:(点击看大图) 底部:前视(注意光电采样器的安装,用的是网线,因是单股硬线,所以可以固定,而且便于调整) 7.2 程序设计概述由于此程序将要完成小车寻迹的所有功能,如果再集中在一个程序文件中处理,将给阅读

2、、调试带来困难,也不便于维护,而且也不符合正规的程序开发方式。因为正规的程序开发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各人负责一部分功能,所以必须将程序分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涉及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相互间确定好接口,这样才能合作完成一个功能复杂的程序。学习者也应当尝试这种模式。目前这个小车项目分为4个模块:主控模块 初始化系统,根据消息调度各模块的功能;电机驱动模块 包含所有与电机驱动有关的函数,接受控制命令,并付诸实施;轨迹采样模块 包含所有与轨迹采样有关的处理,结果为与处理后的轨迹状态;轨迹控制模块 读取轨迹采样所获取的信息,根据需求和策略输出相应的电机控制命令;将调试的相关功能也纳入此模块。学会多模块

3、编程是能进行嵌入式应用软件编写的重要标志。7.3 主控模块程序设计主控模块只负责初始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而且为了使各模块的相关功能更加内聚,将属于各模块的硬件、变量初始化也交给各功能模块处理,主控程序只负责初始化自用的变量。此外,主控模块只负责根据消息调用相应模块的处理函数,具体如何处理这些消息由各功能模块中的对应函数决定。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日后便于向使用RTOS(Real - Time Operating System)过渡,因为一个略为复杂的应用如果需要程序可靠、可维护,最好使用RTOS。所以作为学习者有必要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7.4 电机驱动模块程序设计因为驱动的H桥电路、码盘采样电路

4、均未变,所以控制的逻辑也不用修改,只需完成:a) 对应I/O口定义的修改,以适应新的MCU资源分配;b) 将两个电机的控制逻辑整合到一个MCU中。主要工作是逻辑整合。电机 1 的引脚控制逻辑关系:P2.0 - CTL 1, H 桥的左上臂,0 电平输出导通, 1 电平输出截止P2.1 - CTL 2, H 桥的左下臂,1 电平输出导通, 0 电平输出截止P2.2 - CTL 3, H 桥的右上臂,0 电平输出导通, 1 电平输出截止P2.3 - CTL 4, H 桥的右下臂,1 电平输出导通, 0 电平输出截止电机1控制逻辑:引脚桥臂单极性正转单极性反转 双极性惰行刹车前半周后半周P2.3 右

5、下1P2.2右上P2.1左下P2.0电机2 与电机1完全相同,只是映射在P2口的高4位。前面所做的单个电机的控制程序,可以很方便的移植过来。首先将所有与电机对应的变量改为2维数组,一维对应一个电机。然后在程序中所有涉及电机变量的初始化和赋值的地方改为循环,有关的函数增加一个电机序号参数输入,函数中修改为根据序号处理相应的数组单元。上述修改的关键在于变量的构建,合理的变量将大大减少程序的处理难度。在电机输出及测速中断的处理中,没有使用下标变量方式来节省代码,因为需要速度,可以仔细比较使用下标变量时的目标代码与直接指定下标时的差别。此部分功能暂未作任何改进和添加,只是将两个电机的驱动并入了一个MC

6、U控制。7.5 轨迹采样模块程序设计轨迹采样器为4个反射式光电采样器,经缓冲后作背景光减除处理,之后放大送单片机AD转换。此模块完成:1)采样器的输出AD转换;2)将AD结果转换为是否在轨迹上的逻辑值;3)进行预处理,输出轨迹偏移位置信息。本来期望能按照国外那个桌面寻迹小车的处理方式对采样信号预处理的,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按目前所用的采样器及轨迹的关系(轨迹通常为 2cm 宽,而采样器距地面5 8mm)无法实现,因为采样器在黑色轨迹上移动时有一段时间不会有变化,所以没有办法得到一个连续的位置偏移信息(详细请看:http:/elm-chan.org/works/ltc/report.html)。

7、为了便于日后过渡到这种模式,还是将采样器布置为一条直线,相互间距小于轨迹的宽度,而4个采样器的AD结果仍然转换成逻辑值后再作处理。4个采样器的布置如下:顶视: 左 右采样器: 1号 2号 3号 4号I/O口: P10 P11 P12 P13采样值: 1 2 3 4 (PC调试界面中自左至右)处理时先将采样的模拟值转换为逻辑值,之后将逻辑值转换为一个关于位置的数值,如下面系列图所示,注意光感的位置及PC界面中轨迹采样的数据。居中(点击看大图):偏右程度1(点击看大图):偏右程度 2(点击看大图):偏右程度3(点击看大图):偏右程度4(点击看大图):偏左程度1(点击看大图):偏左程度2(点击看大图

8、):偏左程度3(点击看大图):偏左程度4(点击看大图):通过上述图并结合程序,我想读者应当理解此处是如何处理轨迹采样数据的了。7.6 轨迹控制模块程序设计因为将前面所编写的电机调试功能纳入此模块,所以先将原来的程序移植过来,主要是修改了对应电机的一些变量,和电机驱动模块一样,也是将所有与电机对应的变量改为2维数组,一维对应一个电机。程序修改方法也类似。因为两个电机的转速都在一个MCU中得到,所以修改了读转速的通讯协议:0x55 0xAA 0x01(帧长) 0x04 (读转速命令) 校验和(1字节)对应的返回帧为:0xAA 0x55 0x05(帧长) 0x84 (转速值返回) 电机1转速(2字节

9、)电机2转速(2字节)校验和(1字节)此外,为了支持走轨迹,增加了一条轨迹行走启动及停止命令,协议如下:走轨迹控制命令: 0x05 . 命令参数 1 启动, 0 停止,命令帧为:0x55 0xAA 0x02 0x05 0x01 CS 启动命令0x55 0xAA 0x02 0x05 0x00 CS 停止命令为了能够方便的检测一些工作变量,使程序调试更加直观,增加了一个内存读取命令:内存数据读取命令:0x060x55 0xAA 0x04 0x06 读数据低地址 读数据高地址 读数据长度 CS返回帧为:0x55 0xAA 帧长 0x86 读数据低地址 读数据高地址 读数据长度 数据N字节 CS增加了

10、这样一个内存数据读出功能,将十分有效的帮助调试一些自身不带Debug功能的单片机,而且由于逐渐向贴片封装过渡,防真头方式的Debug工具也越来越受限制,所以学会在自己的程序中嵌入调试代码也是一个必须具备的功能,即便有JTAG调试功能的单片机,对于机器人这种移动型的应用,或是一些远程控制应用,还是无法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自己嵌入的调试代码检测程序的状态。由于我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弄出一个性能多么优越的产品或方案,帮助人参加竞赛,或是显示我的“实力”,我的目的是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算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希望能给一些入门者以启示,从中能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如:一些基本功能的程序如何编写,如何考虑

11、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如何借助于PC机调试等等。所以,真正走轨迹该如何去控制,并非我所要做的重点,轨迹采样输出以作了那样的转换,对于走简单轨迹而言,我想控制方案应当不是问题,但是要走好,走的流畅还是要花一些功夫的,但这正是我希望大家能共同参与、讨论的内容,而非我的“一家之词”。将这个悬念留给大家吧!8、结语本来计划写8篇的,但写到此后觉得应当结束了,因为该交待的都交待了,下面如果要做就是程序和功能的优化,而这不应该是我来做,我希望能有人尝试,大家来共同讨论,实现一些自己满意的功能。我所要做的是:再优化一下设计,看有无可能为大家提供一些不容易自制的零件,将这个项目培养起来,成为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程序的平台,一个在上面扩充自己所期望的功能的平台。我认为这一系列文章中已基本介绍了作为入门的大部分技能,主要侧重点是单片机控制程序的编写。希望这只是一块“砖”,能引来更好的“玉”!由于自己还有一些其它事情打扰,中间的间隔过长,所以文章有些地方不够连贯、不够严谨,有散乱之感,望大家原谅!感谢ROBOTDIY网站的支持,谢谢!也谢谢大家!(全文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