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3.12KB ,
资源ID:166652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652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一章针刺法讲稿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一章针刺法讲稿Word下载.docx

1、3、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短来区分的。毫针的粗细规格:毫针的粗细,过去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28号30号(0.320.38mm)的毫针最为常用。现在有些制针厂家废除了号数,只用“mm”表示粗细,如:0.25mm0.30mm0.35mm、0.40mm、0.45mm。毫针的长短规格: 毫针的长短,过去用“寸”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13寸(2575mm)的毫针较为常用。其中又以1.5(40mm)的毫针用得最多。4、毫针的消毒和保藏1)用煮沸消毒时,应用纱布包裹结扎妥,以免针尖与锅壁碰撞,引起卷毛钝折;用药液浸泡消毒时,要掌握消

2、毒时间,以免药液腐蚀针具而变色、变钝。2)毫针在使用后,必须擦洗干净,以免生锈。3)平时放置时,应避免针身折曲、针尖受损。4)暂时不用的毫针,可放入滑石粉内或涂上少量的凡士林,以免锈蚀。5)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检查针尖: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种方法。捏握体会法;棉团提捻法; 肉眼观察法。检查针身:检查针身有无弯曲、锈蚀、折痕等,有以下四种方法。肉眼观察法; 放大镜检查法;桌面滚动法;针身拉擦法。 检查针根:针根出现折痕、锈蚀,容易断针。可用肉眼观察,或放大镜检查。检查针柄:检查针柄有无松动。可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捏住针身,

3、双手用力拉开或合拢,或反方向捻转。二、针刺前的练习1、练针目的 在针刺施术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指力和熟练的手法才能才能得心应手。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指力和手法必须常练,达到熟练程度后,可使进针顺利、减少疼痛、病人乐于接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一般分三步进行。1) 纸垫练针法: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2) 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2)棉团练针法: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手法的模拟动作。3)自身试针:可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亦可学员之间相互试针。注意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用力的大小,手法与针感的关系及不同部位腧穴的不同针感。 要求:能逐渐作到进针无痛或微痛,

4、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三、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在针刺前医患双方都应作好思想准备。医生对初诊患者要做宣传解释工作,减少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医生要安神定志,精力集中于病人身上。 (二)选择体位*选择体位重要性 在接受针刺治疗时患者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针刺操作、持久留针和防止针刺意外都有重要意义。*选择体位的原则 选择体位应该以医生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1. 卧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身部)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后

5、身部)及上肢部分腧穴。(3)侧卧位:适用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 坐位(1)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部、胸部及上肢腧穴。(2)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顶、后头、肩背部的腧穴。(3)侧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部、耳部、颈项部的腧穴。*选择体位的注意点:1.尽可能采取卧位。2.针刺部位要充分暴露,并使局部肌肉放松。3.体位选定后,要求患者不要随意改变或移动。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取一种体位而能暴露针刺处方所选的穴位。(三)选择针具1.毫针长短的选择 长针:肌肉丰厚,或胖人,病邪在里; 短针:肌肉浅薄,或瘦人,病邪在表。2.毫针粗细的选择 粗针:体质壮实、肌肉丰满、实热证; 细针:体质虚弱、肌

6、肉浅薄、虚寒证。(四)腧穴的定位定穴可根据处方选穴的要求,按照腧穴的定位方法,逐穴进行定取。揣穴是用手指在已定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找出具有指感的准确穴位。定准腧穴位置,还应以指甲在上切掐一“十”字形指痕,作为进针的标志。(五)消毒一)针具器械的消毒1.高压蒸气灭菌法:放在高压蒸气锅内,在1.01.4kg/cm2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此法消毒最为理想。2.煮沸消毒:将毫针放入清水锅内,待沸腾后再继续煮15min左右即可。3.药物消毒:将针具放入75%的酒精内浸泡30min,取出后用消毒纱布擦干即可使用。二)医者手指消毒 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的酒精

7、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涂擦后,方可持针操作。三)施术部位的消毒 用75%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中心向外周作环行消毒。四)治疗室内消毒治疗台上用的物品,定期消毒。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洁净,并定期用专用消毒灯照射消毒。四、针刺方法(一)持针法1、刺手持针施术的手称刺手,多为右手。其作用是掌握针具,实施操作。2、押手按压辅助的手称押手,多为左手。其作用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刺入穴位;或使毫针有所依托,不致摇晃、弯曲;或者辅助刺手控制针感。(二)持针姿势持针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针法。根据用指多少,有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

8、持针法。临床上多用拇、食、中三指持针法。(三)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以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腹抵住针体下段,指端紧靠穴位。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屈曲亦随之下压,将针刺入皮肤,一般用于短针的进针。2、双手进针法 :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3、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4、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5、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

9、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6、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7、管针进针法 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四)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平刺:又称横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

10、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五)行针与得气 针刺入腧穴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称为行针。得气亦各针感,是指行针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则会有酸、麻、

11、胀、重或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无经气感应,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正如标幽赋所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铒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得气与否以及气至速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一般而言,得气速时,疗效好;得气较慢时,疗效差;若始终不得气,则可能无治疗效果,预后也不好。行针的手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基本手法提插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右手中指指腹扶持针身,指端抵住腧穴表面,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将针由深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提插的幅度、频率及时间,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

12、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 捻转法: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捻转的角度、频率及时间,也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 辅助手法:针刺操作时,为了取得较好的针感,除运用基本手法外,还有辅助手法,包括循、刮、弹、摇、震颤等。 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路线,在所刺腧穴的上下部徐和地循按的方法。本法可激发经气的运行,用于催气。 刮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指腹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指甲轻刮针柄的方。可加强针感和促使针感的传递。 弹柄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或针尾,使针身轻微

13、地震动,以加强针感。 摇柄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轻轻摇动针体。此法直立针身而摇,可以加强针感;卧倒针身而摇,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震颤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柄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使针身发生轻微震颤,以增强针感。(六)刺激的强弱与留针的久暂1、刺激强度:判断刺激的强度是依据患者的针感。强刺激是指通过行针,使针感加强到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弱刺激是指患者仅有轻微针感;中刺激是介于两者之间,有能被患者接受的明显针感。根据个体的具体反应,灵活运用针刺手法。2、针刺补泻: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泄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

14、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取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达到补虚泄实、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提插补泄: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泄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按顺时针捻转;泄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按逆时针捻转。平补平泄,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七)留针法:针刺得气,施行补泻后,将针留置在穴内,称为留针。1. 留针的作用: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作用。留针以候气至,中途行针还有调气作用。2. 留针的时间: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一般

15、病症施术完毕后出针或留针1030分钟。特殊病症可延长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角弓反张,持续哮喘等。老人、小儿、危重病症不宜久留针。3. 留针的方法(1)静留针法留针过程中不再行针,到时出针。慢性病、虚证、寒证,以及针刺敏感者多用本法。(2)动留针法留针过程中间歇性地行针,以增强针刺感应。急性病、实证、热证,以及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八)出针法 出针又叫起针、退针、拔针,在针刺施术或留针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1. 出针方法:左手持消毒干棉球压在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后将针提到皮下,然后拔针,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2. 出针要求:采用徐疾补泻、开阖

16、补泻手法者,按补泻要求出针,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所按压针孔。出针后检查核对针数,注意针孔是否出血,询问针刺局部有无不适,全身有无晕针延迟反应。五、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一)晕针的原因及处理 1、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紧张。体位不当。医生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时患者出现晕厥的现象。 2、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且适当的饮温水或糖水;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即可恢复。 (二)弯针的原因及处理 由于医生进针的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因针柄受到外压碰击。以致针身在人体形成弯曲。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17、若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取出。若弯曲的角度过大应顺弯曲方向将针取出。若病人移动所致使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切忌强行拔针。 (三)血肿的原因及处理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肤受损。刺伤血管而致针刺部位皮下出血肿痛。若微量的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若青紫面积大而疼痛影响活动功能时应先冷敷止血再做热敷及局部轻微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四)断针的原因及处理 针具质量欠佳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要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而导致针体折断在人体。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插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

18、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身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随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定位,手术取出。 (五) 滞针的原因及处理 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强裂收缩。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由于精神紧张所致,应稍延长留针时间: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以宣散气穴而缓解肌肉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转,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灸 法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

19、方法。施灸的原料施灸的原料很多,但多以艾为主。艾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叶的性质温暖,能益气扶阳;其气味辛苦、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辛的气味有发散寒邪的作用,而苦的气味则有干燥的作用,可以去除湿邪,加上燃烧后的热力,能起到通行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由于艾的气味芬芳,在中国的民间常常用它来驱蚊蝇,避秽浊之气。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成纯净细软的艾绒。艾绒质地柔软,便于搓揉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或艾条。艾绒易燃,火力温和,能直透皮肤、肌肉的深处而不会使病人灼痛难忍。灸法的种类有很多,下表中所列是临床常用的灸法:艾灸艾炷灸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艾条灸纯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药艾条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其他灸法灯火灸天灸(药物灸)施灸的量,包括使用艾炷大小、多少,或艾条灸的时间长短,均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来决定。通常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灸法的作用有许多,下面略做总结:温经散寒治疗寒邪为患,气血凝滞的寒湿痹痛、沉寒痼疾。引导气血推动气血运行,对上实下虚、阳气浮越者引而下之;消瘀散结用于乳痈初起、瘰疬、寒性疖肿未化脓者。防病保健临床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施灸的禁忌 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均不适宜灸疗。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