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指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和立德的道理。遵守道德规范,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做到慎独、慎欲、慎微。重品行,讲操守,自重、自省、自尊、自爱,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奉行好人主义哲学,“只栽花,不栽刺,留下关系好办事”、“是非面前不开口,见了矛盾绕道走”、“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说“骑墙话”,做“太平官”,当“老好人”。论标准经济学赵海军一、标准的经济学意义近年来,产业界流行着“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
2、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的俗语。于是“得标准者得天下”成了全球产业界最响亮的口号,这表明标准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显突出,且已跃居首要位置,同时也充分说明标准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学意义。1标准具有明显的知识产权属性,而产权关系问题则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2002年我国颁布的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作了如此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由此可见,“标准”在形式上是
3、一种社会公认的“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则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技成果或知识产品的集合并拥有“专利池(patent pool)”的美称。由于标准往往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而知识产权是技术的产权属性,因而标准实际上也是一系列知识产权的组合。此外,标准是知识产权的载体,知识产权是标准的内容及利益分配的根据,因此标准也就成为产业利益的工具。大凡技术力量雄厚的国际知名企业或跨国公司总是先将其掌握的关键技术专利化,而后将其晋升为国际标准,坐享标准化专利之财。如2002年6C联盟(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通过诉讼途径要求我国DVD生产商每生产一台DV
4、D向其支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即使我国自主研发的已被接纳为三大3G国际标准之一的TD-SCDMA,其中也仅60%的核心专利为我国所有,其余的则仍由国外厂商如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把持,未来TD-SCDMA的应用推广是否仍然需要向国外企业缴纳高昂的专利费还要拭目以待。在这几家公司中,高通公司是一家专门依靠标准化专利出售知识产权为生的公司,它将自己拥有的1400多项CDMA方面的技术专利申请并确立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坐收巨额的标准化专利使用费,如仅1995年2000年韩国企业就向其支付了高达7.5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鉴于标准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对相关产业特别是信息和通
5、讯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中国政府曾于2005年5月23日正式向WTO提出了就“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讨论的提案。2标准具有超强的生产力属性,而生产力问题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标准的生产力属性表现在科技生产力及分工与协作产生的生产力两个方面。标准的“专利池”美喻是其科技生产力属性的最佳写照,标准的应用往往可以将成百上千项专利技术集合成一体而得以广泛扩散,使科技生产力的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标准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深化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标准衔接了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专业化操作,它可以使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零部件的外购调整企业的边界,将生产集中在最有专业优势
6、的领域,从而使社会分工与协作进一步深化,社会生产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正是标准的这种深化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功能,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二、 标准化的行为目的与理论需求在前已述及的“标准化”定义中,其注解提到“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可见,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国际贸易和社会化大生产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然而,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各级利益组织(从企业到企业联盟、从行业协会到行业联盟、从一个国家到国际联盟,等等)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其实施标准化的实践中,总是人为地设限,极力设置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7、并限制其他利益组织的技术壁垒附加性的、相对于技术落后地区的“超标性”行业标准。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竞争、地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法宝与竞争焦点。据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这一现象标志着社会发展已经开始从技术竞争时代向标准竞争时代迈进。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给经济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如国际标准化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行为效果的计量评价问题,国家标准化战略的经济路线问题,国际标准化的壁垒行为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与对策措施问题,标准化模式的比
8、较经济学问题,标准化的行为经济学问题,等等。这些新课题的解决无疑会涉及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自然会形成一套专门的关于标准与标准化的经济理论,我们不妨称其为标准经济学。毋庸置疑,基于标准与标准化经济学意义的标准经济,将会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导潮流。当前,无论是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具体实施还是企业及其联盟的标准化实践,无论是行业标准的推广还是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实践,都亟待一套完整的标准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标准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三、 标准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虽然至今还没有哪位学者直接提出“标准经济学”的学科概念,
9、但关于标准经济的理论研究是早已存在的。其中关于标准化产生经济效果的机理与评价研究开展得最早,成果也最为丰富。1960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原理常设委员会第十工作组(ISO/STACO/WGIO)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贯彻国际标准的效果、贯彻国际标准经济效果的判断、经济效果的计算、经济效果的近似判断、经济效果的分析、产品国际标准化优先顺序评价等一系列文件;美国则提出“公司级标准化节约的计算方法”等9个标准(ANSI 1524);原苏联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标准化经济效果、计算方法基本规定(TOCT 20779等)等7个国家标准;我国于1983年和1984年先后制定了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
10、和计算方法(GB 3533.1-19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论证方法(GB 3533.2-1984)、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GB 3533.3-1984)及包装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和计算方法(GB857)等国家标准。近来,也有不少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标准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实证量化研究方面,英国贸易工业部(DTI)和标准协会(BSI)最近发布了题为标准的实证经济学(The Empirical Economics of Standards)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标准每年为英国的经济贡献25亿英镑;劳动生产率增长
11、的13%应归因于标准的作用,标准促进了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标准的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回报,无论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层面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商业意义。最终得出结论:标准是经济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驱动力。安佰生(2005)对国家标准化战略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阐述了标准化的基本经济学原理问题,该文献以经济学研究中劳动分工促进生产这一基本命题为起点,探讨了标准化与劳动分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刘振刚(2005)则针对技术标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对技术标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包括技术标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等作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技术标准对区域经济发展、行业
12、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由上看来,标准经济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一个专用的学科名称,即“标准经济学”来加以涵盖,同时也需要标准化工作者、技术专家、企业家、经济学者、国际贸易问题专家等对此给予共同关注与努力。 四、 标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1 标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都需要一组相关的、成熟的基本理论来构成自己的“硬核”,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这一“硬核”的理论扩展。标准经济学的理论“硬核”应能反映标准与标准化经济学意义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因此标准与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特征及由此而引发的经济行为规律、标准与标准化的生产力特征及由此而
13、产生的经济行为规律即可以作为标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硬核”,标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就可以围绕这个基础“硬核”得以展开。2 标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顾名思义,标准经济学是关于标准与标准化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问。标准与标准化的经济问题有诸如将“标准”作为知识产业的一类特殊产品的投入产出问题;对某一特定“标准”之生产方式或研制途径的比较经济学问题;“标准”的知识产权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问题;标准化的宏观、微观经济效果及其战略选择问题;国家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化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行为效果的计量评价问题,等等。综合之,标准经济学是研究作为知识产品与超级科技生产力的标准的研制方式、研制成本及其应用
14、方式与应用效果的经济学分支学科。3 标准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是理论任务,即构建标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建设任务。第二是实践任务,即标准经济学服务于社会经济实践的理论指导任务。首先是开展标准化研究之组织制度的经济学研究,为我国的标准研究与制定探寻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制度体系与工作路线,“多快好省”地推进我国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其次是标准化的宏观、微观社会经济效用测度与评价研究,目的是使人们充分认识标准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贡献度,从而自觉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标准化;再次是标准化的企业行为、团体行为、国家行为、国际行为的纵向经济效果比较与横向经济效果的比较研究,其目的是帮助自己的企业、团体、
15、国家及其联盟实现竞争优势的最强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4 标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从研究对象与目标任务来看,标准经济学可分为理论标准经济学、应用标准经济学两大组成部分。前者主要研究标准经济的概念、原理及其运行规律;后者主要研究标准化行为主体对标准经济原理和标准经济规律的具体运用、运用效果及其评价。从标准化的范围与行为主体来看,标准经济学又可分为行业标准经济学、区域标准经济学和企业标准经济学。 五、 深化标准经济学研究的策略建议 1 充分认识标准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积极吸收和引进相关学科研究方法 从字面上看,标准经济学似乎是标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但实质上标准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具有边缘学科性质
16、的理论体系。上已述及,标准经济学研究将会涉及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再加上标准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吸收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吸收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及科学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标准经济学自己的方法论体系。2 深入标准经济实践,全面关注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实践 标准化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标准经济研究必须深入到标准研制与标准化推广应用的第一线,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更要关注并尽可能参与到国际贸易壁垒的具体实践中,努力探寻不同标准化行为主体的不同经济行为规律与行为取向。3 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标准经济学研究信息库,促进标准经济学研究的信息共享 当今先进的网络存储与信息检索技术及其标准化发展,为各类信息资源的超级共享与深度开发创造了可行的条件,标准经济学研究应高瞻远瞩,高举信息标准化旗帜,消灭标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信息孤岛”,运用“智能检索”、“知识工程”等现代情报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包括概念库、原理库、方法库、案例库、文献库等在内的标准经济学研究信息库,促进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标准经济学研究的信息共享与智能应用。此外,还应成立全国性的标准经济学研究会,以协调和推进我国的标准经济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