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文言文阅读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鲜 (2)弟 (3)色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4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
2、母的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已作。“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
3、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
4、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见,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已。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跋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肃然起敬。(聊斋志异司文郎)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2)见一瞽僧坐廊下 (3)僧嗅而颔之(4)汝亦啖人水角耶6文中哪两处表现瞽僧嗅灰识文准确可靠?为何要写这些内容?7选文中瞽僧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8“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
5、看法。三、诗歌鉴赏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四、其他10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朴刀 (2)筵席 (3)桑z (4)拜y五、名著阅读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
6、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道:“才刚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凤姐儿便拉鸳鸯:“你坐下和我们吃罢,省的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7、结合具体语境(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mng( )从 ,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2)怀疑不仅 ,也是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ku( )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
8、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m(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zh(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节选自顾刚怀疑与学问
9、)1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1)mng(_)从 (2)折ku(_)(3)m(_)守 (4)停zh(_)13(1)根据这两段内容,分别概括这两段的分论点,填写在横线上,作为这两段之间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_ ,也是_ 。(2)从划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个方面,补写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不超过60字)。_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
10、慎独”是十分必要的。A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
11、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
12、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B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
13、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14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8个字以内): _(2)a处应该填入语句:_(3)b处应该填入语句:(4)“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
14、分析。_15分析开头一段与结尾一段论证方法的运用。七、材料作文16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在黄庄,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高思、杰睿各种校外培训机构让人眼花缭乱,一辆辆送孩子上课外班的私家车让交通也拥堵起来 个个焦虑的家长让空气似乎也变得紧张,一个个背书包戴眼镜的学生行色匆匆出入于各个课外班学生减负的话题广受关注,教育部称减负是一场“攻坚战”。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有理有据。参考答案1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倚东风 豪兴徜徉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15、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徜、徉、戍、槲、枳、驿、罔、殆、谏、咎。2(1)很少;(2)敬爱兄长;(3)脸色。3现在所称为孝的,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跟犬马一样,人都能豢养他们,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4(1)文本中孔子关于践行“孝”的方法有:关系父母的健康状况;奉养父母除了给
16、予物质帮助,让其衣食无忧,还要有敬重之心;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和颜悦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按照父母生前的要求(指合理的部分)行事。(2)我对孝顺父母的理解:父母在世时,要给予物质上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父母去世后,要按照其生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鲜,很少。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
17、思是: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弟,通“悌”,敬爱兄长。(3)“色难”意思是: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色,脸色。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是谓能养”的“养”,奉养;“皆能有养”的“养”,豢养;敬,敬重。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道题目有两个考点,一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
18、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二是个性化阅读,写出学习中自己对孝顺父母的理解。本题材料有五条。除了第条外,都是谈践行“孝”道的。第条说的是父母在世时,要关心其健康,不让其为自己担心,给予物质帮助,要有敬重之心。第条说的是父母去世后,要按照父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第二问个性化学习,谈谈对孝顺父母的理解。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父母在世时,和父母去世后。父母在世时,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让其衣食无忧,还有给予精神上的关系,包括关心其健康,在其面前保持和颜悦色,不让其为自己担心,要有敬重之心。父母去世后,要能按照父母生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1通读全文,把握
19、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
20、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竖立了,道就会产生。孟武伯(孟懿子之子)
21、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对于父母,只担忧他们的疾病。子游问什么是孝。“现在所称为孝的,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5(1)赞许;(2)盲人;(3)点头;(4)吃。6(1)表现瞽僧嗅灰识文准确可靠的例子有:先以古大家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僧拭目向生曰
22、:“此真汝师也!(2)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讽刺试官的昏聩、荒谬,文场的混沌、黑暗。7瞽僧有特殊才能,能嗅灰识文。文中先后嗅了多篇文章的纸灰,均准确无误。瞽僧正直,敢于揭露劣质文章,如,文中对余杭生阅卷老师拙劣的文章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揭露。8这是宋生安慰王子平的话,指出读书人应做到“不尤人,能克己”这两条,“不尤人”,即不怨怪别人,这样道德可以更高;“能克己”,即能严格约束自己,这样学问就会越来越好。5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1)“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意思是:考试结束后,王平子把试卷拿出来,请宋生看,宋生十分欣赏。许,赞许。(2)“见一瞽僧坐廊下”意思是:看到一个瞎和尚正坐在走
23、廊里。瞽,盲人。(3)“僧嗅而颔之”意思是:那和尚就闻一闻,点点头。颔,点头。(4)“汝亦啖人水角耶”意思是:你也吃了人家的水饺么?啖,吃。6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有两问,一是筛选出表现瞽僧嗅灰识文准确可靠的语句(或情节),实际上,文章瞽僧嗅灰嗅了好几次,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先以古大家烧试之,僧再嗅曰:”另一次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第二问是要求解答这样写的作用,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构的,嗅灰识文太过夸张,目的是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讽刺试官的昏聩、荒谬,文场的混沌、黑暗。
24、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文章塑造了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瞽僧的形象,虽然眼盲,却可以嗅灰识文,嗅到古大家文章“以心受之”,嗅到王生日日进步的文章“受之以脾”,嗅到余杭生阅卷老师的文章“向壁大呕,下气如雷”。瞽僧又是一位正直的人,敢于揭露劣质文章,对余杭生的劣质文章敢于当面指出,对余杭生老师的文章进行淋漓的揭露。8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
25、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这一句是宋生安慰王子平的话,句意是:凡是我们读书的人,不应该怨别人,应当严格约束自己。不埋怨别人,道德可以更高;严格约束自己,学问就会越来越深。说这话的前提是王子平的文章比余杭生写得好,却落第。宋生勉励王子平不要灰心,今后只要加倍努力,天下总有不瞎的人。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6、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一天,他俩偶然走进大殿游玩,看到一个瞎和尚正坐在走廊里,摆着药摊,行医卖药。宋生惊讶地说:“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不可不向他请教。”就让王平子回到寓所去把文章取来。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就与他一同前来。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称他老师。那和尚以为他是来求医的,便问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说是来请教写文章的道理的。瞎和尚笑道:“是谁多嘴多舌啊?我没有眼睛,怎能评论文章呢?”王平子请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自已来念给他听。瞎和尚说:“三场的文章有二千多言,谁能耐着性花那么多时间听下去?不如把文章烧了,让我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了。” 王平子遵从他的意见。每烧一篇文章,那和尚就闻一闻,点点头说:“你是初次仿效几位大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刚才是用脾领受的。”王平子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也能考中。”余杭生听了,不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烧了一篇试试。瞎和尚用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归友光、胡友信等的手笔,怎么能写这么好呢!”余杭生大为惊讶,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说:“刚才领教了一篇,尚未体会到全部妙处,为什么忽然另换一个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意说:“朋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