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73.99KB ,
资源ID:166433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433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宇宙的伟大和人类智慧的极致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宇宙的伟大和人类智慧的极致Word格式.docx

1、以此类推,引力波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很快地改变速度,比如旋转起来,就会辐射出引力波。但这两种波动,和前面提到的水波声波,有很不同的物理哲学意义。对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让爱因斯坦分别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电磁波和引力波,都是先有理论,再通过实验证实的。19世纪末对电力和磁力的研究,被麦克斯韦总结成了一组方程。这个方程租有波动解,这个波的传播速度能够从方程组中被计算出来,就是实验测出来的光速。那时才知道光也是电磁波。但水波声波的传播介质是看得见或者摸得着的物质。电磁波却可以在空无一物的太空中传播。到底是什么介质在传播这电磁波?我们需要介绍一下电磁场的概念。

2、在我们的中学物理课本中,电力和引力非常相似。库仑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电荷之间的力和电荷成正比,和距离平反成反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和质量成正比,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细想起来,库伦定律有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荷在运动中,这个定律好像在说一个电荷能随时“感知”另一个电荷的位置,冥冥中有一些不合理。运用麦克斯韦方程这套完整的电磁学理论,人们发现库伦定律在两个电荷有运动的情况下是需要修正的,一个电荷“感知”另一个电荷的位置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延迟,这个延迟等于光从一个电荷到达另一个电荷的时间,如上图所示。麦克斯韦方程和电磁波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电磁相互作用,是以有限(尽管非常快)的速度传

3、播的。传播电磁相互作用和电磁波的介质,叫做电磁场。电磁场携带着能量和信息,所以它也是物质。从此,人们开始接受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太空,或真空,是一种物质,电磁场和引力场只是这种物质的不同属性。光速是从麦克斯韦方程中解算出来的,这就带来另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我们坐在火车上,测地面信号灯的灯光,难道它的速度不该快一些或慢一些吗?牛顿定律在所有的参照系都是一样的,但如果火车参照系上的麦克斯韦方程和地面的是一样的,就和基本常识冲突。所以,只能假设宇宙中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麦克斯韦方程只在这个参照系中成立。但物理学是需要实验验证的。验证上面这个说法的实验,想法很简单:我们知道地

4、球在宇宙中是有运动的,它绕着太阳公转,那么两束方向垂直的光,一般会一路更顺着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路更垂直地球的运动方向,速度一定会有差别。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下面的这个装置做了实验,用一个分光镜b把光源a的光分成两个方向,各自多次反射后,不同方向上光速的差别因为干涉效应在望远镜f中可以看到。这个实验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看不到任何光速的差别!很长的时间内,物理学家们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实验。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经过深入思考,认定物理定律,包括麦克斯韦方程,在所有的参照系中都是一样的。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一切速度都是相对的。由此推导出很多你可能已经听到过的违反人类常识的结论,比如:光速是

5、绝对的,无论你自己飞得多快,你测到的光速都是一样的;光速是不可超越的,任何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长度和时间都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系中对同一个物理长度、同一个物理过程的时间的测量结果会有差别;质量也是相对的,速度越快质量越大;还有下面这个著名的能量质量对应公式:狭义相对论是让人类脑洞大开的伟大理论,今天已经被无数实验证实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跟库伦定律很像。依据同样的原则:引力相互作用,也应该是通过引力场,以不超过光的速度传播的。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能是准确的、完整的引力规律。然而,引力远比电磁力复杂。爱因斯坦从1907到1915,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完成了广义相对论。有了狭义相对

6、论,引力和电力变得非常不同。引力是和质量成正比的,一旦动起来,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会变大,电荷则是不变的。并且,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能量和质量是成正比的。引力场本身有能量,也就有质量,也能产生引力。这和不带电荷的电磁场完全不同。引力场方程注定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爱因斯坦开始意识到引力也是一个相对的东西,终于参透了引力的奥秘。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是感受不到地球引力的,在飞船上做任何实验,也测不出地球的引力有多大。需要地球上的人告诉宇航员,你在一个非惯性的,自由落体的参照系里,你失重了,宇航员才知道地球引力的存在。引力场在局部是相对的,对于任何一个点,都存在一个时空参照系,比如宇宙飞船中的自由落

7、体参照系,使得这个点附近看不到任何引力场的效应。但它整体是客观存在的,飞船会围着地球转,宇航员不断地观测周围的星象,就会知道地球在拽着它。就像古人以为自己生活的大地是平的,直到绕地球航海一圈回到出发点,才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爱因斯坦于是想到,是不是引力让时空变得弯曲了?如果说狭义相对论让人类脑洞大开,广义相对论简直超越人类想象力。人类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对这个空间里的弯曲的曲线和曲面有着直观的认识,我们能从外面看见它们的弯曲。但如果说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空间,四维时空是弯曲的,该怎么理解,怎么想象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益于数学家已经建立好了一套工具体系黎曼几何。黎曼已经研究了上面的

8、问题,他的工作很了不起,数学从研究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字和形状,到开始研究现实世界不存在但逻辑自洽的东西,最终又发现现实世界竟然真是这个样子,这太美妙了。黎曼几何的结论是,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还是有办法测量这个空间是直的还是弯的。比如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如果大于180度,这个空间就是正曲率,反之则是负曲率。如果这个空间接近平直,曲率比较小,就需要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以上是爱因斯坦利用黎曼几何写出的引力场方程,漂亮而貌似很简单。但这个方程展开后实际非常复杂,不但一般情况下不可求解,甚至一般解的很多基本特性也长期没有搞清楚。不过在广义相对论发表一年之内,

9、这个方程的两个解还是被找到了。第一个解远看像一颗星星或一个质点,越靠近中心时空,扭曲得就越厉害,以至于任何物质接近到一定程度就再也出不来,即使光线也不能射出来,这就是黑洞。这样难以置信的东西在宇宙中竟然被找到了。黑洞不能被直接观测,因为它不发射任何粒子或光线,但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中有很多地方,大量的物质被吸进去。第二个解是爱因斯坦自己找到的,就是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形变的涟漪,以光速在传播。当引力波穿过时,所有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的长度会变长、变短,如下图(图中的比例是极度夸张的)。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言到引力波,之后一百年都没有被观测到,因为它太难观测了。首先,引力是一种很弱的相互作用。地

10、球这样尺寸的物体,它的引力才能让人类感受到。其次,很重的物体,必须加速或旋转得很快,它的辐射才会比较大。地球绕太阳运转时会发射引力波,但地球走得太慢,一年才转一圈,它的引力波辐射只有区区一个灯泡般的200瓦。这双重的困难,使得造出一个引力辐射源超出了人类的能力。然而放眼看宇宙,宇宙总会让我们惊愕。强大得多的辐射源是可以找到的。要想给一个巨大的天体产生巨大的加速度,就必须有强大的引力;要有强大的引力,就必须有另一个巨大天体离它很近;要想两个天体靠得很近又不发生碰撞,两个天体就必须有非常高的密度,以至于半径很小。宇宙中有一类叫做中子星的天体,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一亿吨!197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对

11、距离很近的中子星,两颗中子星的质量大约都是1个半太阳(太阳质量是我们地球母亲的33万倍),相互的旋转周期只有不到8小时。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计算,这个双中子星系统的引力辐射高达10的24次方瓦。这个功率仍然远不足以被直接观测到,但它的间接效应可以被看到:由于引力辐射,这个双星系统损失了势能,两颗星星会靠得更近,导致旋转周期加快。到1982年,天文学家们终于准确地测量到了这个微小的间接效应:每一年,旋转周期减少了76微秒,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这项工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这毕竟不是直接看到了引力波。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黑洞,两个黑洞靠得越近,旋转得就越快,引力辐射就越强,损失能量更快,因

12、此就靠得更近,旋转得更快,直至碰撞结合,那一瞬间的辐射是最灿烂的。宇宙如此辽阔,两颗星星相遇的机会非常少;宇宙又如此浩瀚,这样的相遇是不是注定会在某时某刻发生呢?引力波的守望者们,对这种场景用计算机做好了仿真,守株待兔。怎样探测引力波呢?今天的引力波探测器就是130年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升级版。当年这个实验用来测光速,今天我们知道光速不变,我们用光来测距离。既然引力波的效应是两个方向的相对长度的变化,两个垂直的激光束就是探测引力波的最好工具。激光测距的技术的应用很广,你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可能就用过激光测距仪。但LIGO探测器把激光测距做到了极致,灵敏度超过了10的负21次方(10万亿亿分之一)

13、,足以探测到一公里上千分之一个原子核的长度变化!LIGO探测器,每一个激光束长达4公里。130年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启动了相对论的创立;今天,会不会又是这个实验完成对相对论的终极检测呢?终于有一天,在宇宙深处,两个分别为36倍太阳质量和2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碰撞,速度达到光速的0.6倍,碰撞之前二者互相旋转的速度达到每秒几十到100多转。0.2秒内把三个太阳质量湮灭于无形的时空扰动之中。这一瞬间的引力辐射,在以和光速相同的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旅行了十三亿年后,于2015年9月14日到达了地球。此时,这个最灿烂的辐射,衰减到了只有10的负21次方那么极其微弱的空间形变。但这个惊天大事件,还是被正在调试中的两个相距3000公里的LIGO探测器同时记录了下来。这条越转越快,直至拥抱的曲线,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计算完全吻合!这是一次完美的拥抱,不仅仅是两个黑洞之间的,也是宇宙和人类的拥抱。宇宙的伟大,和人类的智慧,都到了极致,才有了引力波的发现!* 作者戴瑾,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专业高能物理理论。曾从事粒子物理、超弦等领域的研究。现工作于半导体行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