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8.38KB ,
资源ID:166385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38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连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与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连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与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1、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部“海洋食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实现了学校国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现有国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工程中心及实验室4个。 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重点,强化岗位聘任,不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经过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强化了教师的岗位意识。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入轨阶段分级聘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7人,其中正高级126人,副高级23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2、教师569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126人。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被博士授权单位聘任为博士生导师18人。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新增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辽宁省高校教学团队6个。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由5人增加到14人,千人层次由6人增加到15人;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7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8人。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聘任17位国际知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或客

3、座教授。聘请73 位外籍专家,其中1人获得 “辽宁友谊奖”、1人获得大连市“星海友谊奖”。国家公派留学6人次、学校公派留学12人次、自费留学12人次。与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多所大学开展互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项目,招收留学生652人,其中长期生395人,短期生257人。派出留学生370人,其中研究生5人。承办商务部援外国际培训班项目1项,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9次,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六、办学条件学校通过分部校区置换、调迁校本部教工住宅、调整校园布局等措施优化整合了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校区功能定位和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创建“环境友好型”校园打下

4、坚实基础。新增建筑面积94537平方米,其中学生公寓74700平方米,实验室5837平方米,教工住宅14000平方米。新建金州校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座。总建筑面积达到511835平方米。新增绿地10000平方米,新栽各种乔木2680棵,灌木22.5万株。学校新增投入300余万元,完善以万兆为骨干、千兆到桌面、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实验室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7432万元。图书馆共配置图书45679种,150496册,馆藏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达70万册,电子图书 25万种,外文电子图书0.8万种,中文数据库11个。实现了图书馆统一自动化平台下全部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做到了校本

5、部图书馆与金州校区图书馆书目信息的共享。 七、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平稳推进了人员聘用改革,实行聘用合同制。积极推进了分配制度改革,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职工收入,在驻连省属高校中已达到中上水平。完成两届干部聘任工作,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修订了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教代会年度例会制度,将财务报告列入议程,建立了教代会提案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委员会职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依法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八、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学校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6、活动,校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清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健全了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了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先后开展了特色党支部建设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成立了党建研究会,为党务工作者交流党建经验提供了平台。围绕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四个方面,构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惩防体系。充分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调动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及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学校举行了以“弘扬轻院传统、再创工大辉煌”为主题的校庆系列活动,举办了研究生教育30周年庆祝活动,开展了“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暨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

7、物”评选活动,学校2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九、社会声誉学校实现更名、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继2003年和2005年两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后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隆重庆祝建校50周年、服装学院荣获“全国先进集体”、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凡此一系列骄人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学

8、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资金短缺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校园文化内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有待于进一步凝练。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新”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

9、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 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把学校建设成特色学科国内领先,优势学科全国一流,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消费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及学术交流中心。(二)阶段目标1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使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师资队伍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性、

10、保障性工作明显加强;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初步转型,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在大学排行榜的位次明显提升。2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再经过3年的拼博,到2018年即建校60周年之际,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转型。最后经过2年的冲刺,到2020年全面完成规划指标,实现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学校在大学排行榜的位次进入前200名左右。 三、发展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

11、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科体系定位: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艺术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规模结构定位:到2015年,在校学生总数24000人,其中本科生14000人,研究生(博士、硕士)2100人,留学生400人,高职专科生3500人,继续教育学生4000人。2016年到2020年,稳定规模,调整结构。逐步增加研究生人数的比例,到2020年研究生人数达到本科生的20%左右。第三部分 实施战略质量立校战略。质量是学校的

12、立校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人才强校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结合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

13、科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定数量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人才,组建和引进若干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谐的学术氛围,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科技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源头活水。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是评价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优势学科要将科研工作上水平作为战略任务,继续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推进科技创新的组织化管理模式,通过学校层面的实体化研究平台和大项目管理模式,选准方向、重点突破,促进科研工作上水平、出成果

14、,努力实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新的历史性突破。特色亮校战略。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是学校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加大对学校特色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投入,本着“扶优、扶特、扶强”的原则,巩固已有特色学科和专业,全力推动特色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构建新的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形成若干具有工大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若干专业领域打造工大的特色品牌。国际化名校战略。国际化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要加快学校国际化步伐,凝炼工大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来校留学生尤其是学位生规模。实施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多领域、多渠道

15、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外派教师研修培训力度,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专业人才。积极举办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学术研讨。通过国际化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四部分 发展规划一、人才培养(一)建设目标本科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完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生教育:以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包括博士生培养在内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16、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调整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 建设一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基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稳步扩大四年制“成考+自考+培训”教育办学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终生教育体系建设。(二)主要任务1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培养特色进行专业发展论证,制定专业结构与内涵调整方案,按照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依托学科平台、依托轻工背景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与培养特色。根据招生、师资、就业等情况进行专业调整。积极推进人

17、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逐步与国际工程教育培养接轨,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增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以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大类招生、双学位制、“卓越工程师”教育等新的培养机制,努力开发优质社会资源,创立与科研院所、企业、社会联合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深入实施“

18、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制定、完善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等制度;通过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联合培养方式,推进应用型研究生“双导师”制,将研究生培养融入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过程。大力发展非学历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学校在行业中的影响。2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建设,提高“质量工程”建设水平以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基础,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立项建设的形式遴选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质量工程”项目。争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

19、。继续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严格课程管理;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办研究生电子期刊;逐步推行以科学和工程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具有评价、监督、反馈功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3提高生源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探索招生方式、方法的改革,根据生源布局,行业、企业分布和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确保我校艺术类专业的强势地位和其它特色专业的优势地位。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力度,力争实现自命题科目

20、全部按一级学科命题;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高优秀生源比例,到2015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总数达到2100人左右,为在校本科生总数的15%,到2020年,达到20%左右。人才培养规划指标“十一五”期间“十二五”期间“十三五”期间国家省校特色专业(个)121776特色专业建设点(个)43精品课程(门)123371650260教学成果奖(个)191518教改立项(项)3411240110120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115国家规划教材(部)9精品教材(部)108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12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篇)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国家研究生规划教材(部)24二、学科建设(一)

21、建设目标学科建设工作将继续秉承“统筹规划、重点建设、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和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构筑平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现有的优势特色学科,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若干优势学科群。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立项建设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到2020年,实现部分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国内高校前10名,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二)主要任务1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结合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和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对

22、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支持优势特色学科面向国际前沿、抢占先机,制定倾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博士立项建设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2020年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打下坚实基础。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学科群建设充分发挥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学科形成群体优势,不断提高各学科的竞争力,实现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学校将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核心,重点建设若干个学科群。3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学科建设根据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与

23、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规划,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依托优势学科的基础和影响,在新材料、生命科学、海洋科学、先进制造技术、物联网等领域衍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培育新的省级重点学科和学位授权点。4人文及管理学科建设把人文及管理学科、专业方向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5进一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巩固建设成果,提高建设质量,强化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理顺学科组织结构,强化院系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资源构筑学科平台。学科建设规划指标“十一五”末期“十二五”末期“十三五

24、”末期指标新增备选学科(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计划纺织科学与工程特色突出计划设计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海洋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0外国语言文学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经济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3941光源与照明工程生物材料与工程43动画设计管理三、科学研究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

25、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加强科研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密切产学研结合,引导和支持学校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主线,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学校科研整体水平位居省属高校前列。1提升承担大项目能力积极拓宽项目申报渠道,重点抓好国家级层面的立项工作。到2015年,力争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项目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50项,科研经费有大幅度增长。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学科建设,统筹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支持各级团队和平台建设,重点抓好辽宁省重大学科平台及其它省(部)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国家级研究平台零的突破。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为更好地开展人文社科研究创造良好条件。3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深入推动“百名教授走进百家企业”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外研究院、产业战略联盟等多种官产学研组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30%以上。4积极开展科技国际合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