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9.42KB ,
资源ID:166366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366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猪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猪品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与兼用型品种(系)的二、三元杂种猪;培育的瘦肉型品种(系)的纯种猪;以地方品种(系)为母本,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猪。三级 :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的瘦肉猪均属三级(不包含地方品种猪)。 3、体重分级体重在90100kg。体重在8089kg或101110kg。体重在80kg以下或110kg以上。 4、活体膘厚分级在最后肋骨距中线4cm处用探刺尺测定活体膘厚。膘厚在1.8cm以下。膘厚在1.92.5cm。膘厚在2.6cm以上。 (二)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时,将各项指标按其相应的重要性给予适当的加权,再将各单项等 级化为分数(见表21),各单

2、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即为综合评分。表21 活体综合评定分级项目外型品种类型体重膘厚加权系数0.20.250.35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00806080906078849882以上注:(1)外形和品种类型的等级分类:一级100分,二级80分,三级60分。(2)体重在90100kg的猪为100分,每减少或增加1kg,则评分扣2分,以此类推。(3)膘厚1.8cm以下的猪为100分,每增加0.1cm则扣2分,以此类推。(4)凡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者为一级,8090分者为二级,在79分以下者为三级。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订,1987年12月12日批准,1988年7月1日实施。三、美国瘦

3、肉型猪标准1. 屠宰时,大腿、眼肌、肩下端肉和臀肉应占活重的4855%。2. 5月龄时体重应达102109公斤。3. 102109公斤屠宰时,胴体产肉达7377公斤。4. 胴体长78.782.5厘米。5. 背膘厚不超过2.542.79厘米。6. 眼肌面积32.26cm2 7. 胴体中,大腿肉占19%,腹部肉占15.2%,背腰肉占17%,肩下端肉占9.7%,臀肉占6%。8. 饲料报酬为3:1。9. 母猪每窝产910头商品猪。四、供港瘦肉型猪标准我国外贸部门出口香港活猪的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的。良种猪,精肉率25% 以上,相当胴体瘦肉率5556%。特良猪精肉率27%以上,相当于56-57%

4、的瘦肉率。精肉率四条瘦腿肉(包括背最长肌,俗称枚肉)重占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瘦肉率将左侧胴体的板油、肾脏去掉后,再将瘦肉、脂肪、皮用骨骼分成四部份,出瘦肉所占比例。五、瘦肉型猪的特点 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校晚,体格较大,生长瘦肉的能力强,而生长脂肪的能力则比其他猪种弱。由于瘦肉型猪胴体瘦肉量高,而饲料转化率高,但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 瘦肉型猪背膘薄、皮薄毛稀,故比脂肪型猪耐热,但耐寒性较差。瘦肉型猪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较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症。严重时,还会引起肌肉变质,出现渗水,松软的灰白色的劣颀肉,人们党称这种肉为PSE肉。这种猪之所以

5、有这些缺点,是由于长期向背膘薄、体型长、生长快等方面选择的结果。六、为会么要饲养瘦肉型猪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要求吃更多的瘦肉,而不再需要肥肉来补充能量的不足,于是脂肪型猪已逐渐淘汰。肥肉中几乎全是脂肪,含蛋折质极少,因此很腻,也容易使人肥胖,且肥肉中的胆固醇仿量比瘦肉高39%,胆固醇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人们从营养需要和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普遍“挑瘦剔肥”。 另外,从经济效益考虑,养脂肪型猪很不合算。我国农村以前养的地方猪种,瘦肉率只有38%-45%,肥肉率多达35%-43%。而当今市场上肥肉与瘦肉的差价越来越大。在港澳市场,肥肉与唐肉的价格相差10-20倍,有很多国家肥肉根本无销路

6、,不得不作为工业原料或制成骨肉粉使用。所以脂肪型猪不公没有销路,而且售价极低。我国目前也已改变以前的商口猪收购政策,按瘦肉率高低实行优质优价。预计以后的等级差价会越业越大。 从养猪生产本身来看,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周转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每生产1公斤肥肉比生关1公斤瘦肉多消耗能量2。25倍,也就是说脂肪型猪每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饲料要大大高于瘦肉型猪。据统计,膘厚(肥肉多少的重要标志)增加2厘米,日增重下降20%。瘦肉型猪具有较高的沉积蛋白质的能力,单位增重耗电量料少,经济效益高。 可见,大力发展商品瘦肉型猪,既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有得于提高生产水平,使养猪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

7、效益。第二节 我国地方猪种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猪品种志(1986年)介绍:中国地方猪种48个,中国培育品种12个,引入的品种6个,合计66个。 由于各地的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有从亚寒带到热带的各种气候,有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低于海平地面的吐鲁番盆地的各种地形地貌。各地的开发有早有迟,农业生产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生态条件。当地人民对猪种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在长期的选育下,猪种的特征和特性也出现了相应的差异。更由于在长期限分散的小农经济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许多地方猪种。建国以来,各地又相继培育了一批新猪种。为了对我国各类猪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必要

8、根据猪种的特征特性,分布状况,与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亲缘程度,进行系统的分类。我国地方猪种可分为华北、华南、华中、江海、西南、高原六大类型,每一个类型又有许多独特的猪种类型。我国地方猪种的类型见表2-2和图2-2。图2-2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及代表品种分布示意图表2-2 我国地方猪种的类型类型分布地区特点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代表品种华北型秦岭、淮河以北区、东北区、蒙新区地多人少,气候干燥寒冷,作物以杂粮为主,有放牧养猪习惯,粗料多,精料少,农家一般采用吊架子肥育。体躯较大,背腰狭而平直,四肢粗壮,腹下垂,臀部倾。头较平直,咀筒较长,皮厚,毛长而密,黑色。产仔数12头以上,乳头8对左右,

9、护仔性好,肉猪养一年出栏,肉味鲜美,花板油比例高。民猪八收猪华南型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以山地丘陵为主,植物可终年生长,青饲料丰富,精料多为碳水化焐物饲料。体躯短矮,背腰下陷,腹大多下垂,皮薄毛稀,头小微,骨细,膘厚脂肪多,肉细嫩,多黑白花。产仔数多为8-11头,乳头多为5-6对,双月断奶重为7-8公斤,成年体重不大。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华中型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之间广大地区气候温和,农业发达,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甘茨、玉米和豆类,养猪数量多,几乎全为舍饲。体质疏松、骨腰、背腰较宽多下,腹大多下垂,毛色以黑白花为主,头尾多黑色。产仔10-13头,乳头多6-8对

10、,生长较快,肉质细嫩。金华猪大花白猪江海型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属中亚热泪盈眶带,自然条件较好,气候温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为我国农业高产稳产地区。由华北和华中两大类型猪种杂交育成,所以猪种间差异较大。毛色自北向南由全黑向黑白花过渡,体形也大小不一。产仔数在13头以上,乳头多为8对。太湖猪西南型四川盆地和云贵大部分地区地形复杂,但以山地为主。雨水、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小,农家养猪以放牧为主。个体较大,头大,额多皱纹。毛色以全黑和六白较多,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产仔不多,一般8-10壮举,乳头6-7支,饲养期长,屠宰率稍低。内江猪荣昌猪高原型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植被稀疏,作

11、物生长期短,地广人稀,耕作粗放,农业不发达,长期放牧饲养。个体很小,形似野猪,四肢强健,善于奔跑,嘴尖长而直,耳小而直立,背窄而微弓,腹紧,鬃毛发达,毛色多黑色或黑灰色。产仔数5-6头,乳头以5对居多,生长极慢,屠宰率不高,但胴体瘦肉较多。藏猪资料来源:中国猪品种志,198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2郑丕留: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5年,农业出版社。第三节 我国瘦肉型猪品种一、三江白猪 三江白猪是1973年开始,由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统一组织协作,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再长白猪回交,杂交后裔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培育成功的,于1983年通过专家鉴定,确认为我国第一个肉用型新猪

12、种。 ()产地与分布 主要产于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境内的国营农牧场及其附近的县、区养猪场。产区北靠黑龙江、东依乌苏里江,位于松花江流域中部,为著名的三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麦类、大豆、玉米等作物。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豆饼类饲料,这就为发展肉用型猪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饲料。但是,当地气候严寒,冬季持续期长(无霜期约125日),温差较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为,年平地均气温约。这就要求所饲养的猪必须具有对寒冷的适应性。一般外国引入的肉用型猪多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难以饲养繁殖。 (二)育成经过 1973年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下,由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科学研究所、东北农学院和参加育

13、种工作的农场组成育种研究协作组,协作组确定三江白猪以肉用型为育种方向,度制定了育种方案。 整个育种过程(1973-1982)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杂交阶段(1973-1976)和横交选择阶段(1976-1982)。在杂交阶段完成了长折猪和民猪的正交(长白公民猪母)和反交(民猪公长白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代杂种母猪分别再与长折公猪回交,所得回交后裔择优自群繁殖即构成零世代基础群的组成部分。由零世代开始连续进行五、六世代的横交和选择,到1982年末,核心猪群的各项性状均已达到育种指标。表23 主要性状与育种指标比较指标6月龄(公斤)饲料利用率(公斤)平地均背膘厚(厘米)胴体长腿臀比例(%)瘦肉

14、率初 产产仔头数初生重(公斤)50日龄断乳窝重(公斤)育种方案实际达到85.0084.633.503.513.002.9095.096.030.0030.0458.059.010.010.21.101.08105.00103.64 (三)特征和特性1. 体型外貌:头轻鼻长,耳下垂,后躯丰满,四肢强健,蹄质结实,乳头7对,排列整齐,被毛全白,整流器个躯体呈流线型,具有肉用型猪的体躯结构。2. 生长发育:据对六世代三江白猪(1160头)的统计,仔猪50日龄断乳体重13.94公斤,4月龄(416头)46.90公斤。6月龄(359头)体重84.22公斤,体长119.68厘米,腿臀围85.72厘米。3.

15、 繁殖性能:三江白猪继承了民猪亲本在繁殖性能上的优点,性成熟较早,初情期约在4月龄,发情征候明显,配种受胎率高,极少有繁殖疾患。种8月龄即可配种,初产母猪产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13头,60天断奶全窝成活10头以上,窝重160公斤。4. 4肥育性能:肉猪平均日增重500克以上,180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料肉比3.5 :平均背膘厚2.9厘米,胴体瘦肉率59%,腿臀比例为30.04%。三江白猪肉色鲜红,系水力强,无苍白、松软、渗水的猪肉(PES肉),而且肉质细嫩,肉味鲜美。 (四)杂交利用 三江白猪与哈白、苏白和大约克夏的正、反杂交在日增重上均呈现杂种优势(表2-4)。以三江白猪为父本的反交

16、组合均优于相应的正交组合,这为在杂交时利用三江白猪做父本提供了依据。表2-4 不同组合的肥育性能组合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父本母本(克)优势率(%)公斤苏白三江白561304747511.26577341941918.64哈白5968364390.2361912554174.79大约克夏57211502.761519884050.74以杜洛克为父本与三江白猪杂交,所得杂种猪日增重为629克,饲料利用率为3.28公斤,瘦肉率为62.06%,这为生产商品瘦肉猪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二、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是在1973年开始品种观察、杂交组合试验的基础上,用英国大白猪、丹麦、英国、瑞典、法国的兰德瑞斯猪和地方优

17、良品种(通城猪、荣昌猪)杂交育成,1986年经过鉴定验收成为我国第二个瘦肉型新猪种。(一)产地与分布原产湖北省武汉市,分布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数十个国营农场,产区沃野千里,鱼米之乡,江南粮仓,粮食丰富,饲料充足。全省有武汉、黄石、二汔城等工业重镇,大中小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城市需要大量瘦猪肉。据19631965年全省猪种普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江汉平原、鄂东丘陵地区,不满足现有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而形成数百万头高血杂种猪群。河北省每年外贸出口的生猪达46万头,很多国营农场成为集约化商品猪出口基地,因港澳市场要求肉猪瘦率高,三品种杂交猪已不符合需要,而在进行四元杂交,采用此种方法,一场须养多

18、个品种,繁育体系复杂。少数场试图完全用外国品种杂交,但繁殖力低,适应性差,饲养条件要求高,多因经济效益低而告失败,这就是湖北白猪产生的历史背景。 1978年湖北省科委正式下达选育瘦肉型湖北白猪及其新品种系选育的研究任务,由华中农业大学牧医系和湖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共同承担。 湖北白猪的育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9731976年为引种杂交试验阶段,并筛选出大长本大白猪(长白猪本地通城猪)优选组合;19771978年研究制定育种方案,生产大长本杂种猪,19781980年组建品系基础群,进行多世代的闭锁群选育,相应建立一般育种群。19801986年育成五个品系,系已完成六个世代,系已完成四个世

19、代的选育。、系各项主要性状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 湖北白猪的育种工作是品系、品种同时选育,始终以品系选育工作为重点。在育成的五个品系中既具品种共性,又各具特点,如系繁殖力高,适应性好,而系瘦肉率、产肉量较高。表25 各性状达到指标与育种目标比较肥育猪达90公斤日龄日增重(克)料肉比平均背膘厚(厘米)眼肌面积(厘米2)腿臀比(%)瘦肉率(%)经产产仔数断奶窝重(公斤)育种指标1886003.53.326305512160系达到6223.172.930.2325812.78 182系达到1743.452.434.631.66212.93219体型外貌一致,被毛全白,耳前倾稍下垂,中躯较长,腿臀丰满,

20、肢蹄结实,有效乳头12个以上。湖北白猪遗传性已基本稳定,四世代以后已无非白毛猪出现。后备猪测定结果见表2-6。表2-6 各系后备猪测定结果性别品系世代头数断奶体重(公斤)四月龄体重(公斤)六月龄体重(公斤)2-6月龄日增重(克)活体膘厚(厘米)公猪420.7257.1996.0990.16285620.915母11619.3550.5382.5387.145265450.9437 3、繁殖性能:湖北白猪各系的繁殖性能见表2-7。表2-7 各系繁殖性能品系世代胎次窝数产仔数活仔数育成数初生窝重(公斤)1210.8712.8510.5712.329.4610.4811.63151.88188.18

21、3399.9211.489.2610.858.549.1512.48148.86172.70 4、肥育性能:湖北白猪肥育性能见表2-8。头数育肥期日增重(克)621621 湖北白猪胴体品质见表2-9表2-9 各系胴体品质 后腿比例(%)平均膘厚(厘米)眼肌面积(平方厘米)32.0331.692.912.4930.2134.6258.0362.37以杜洛克猪和湖北白系杂交的性能较好,汉普夏和湖北白猪系次之,长白和湖北白猪系最差。经万头生产示范证明,以湖北白猪系为母本,以杜洛克为父本的杂种猪产仔数在12头以上,育成数十头以上,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652克,料肉比3.49,瘦肉率62.49%,平均育

22、肥期较原来缩短52天,料肉比降低17.12%。 1985年,又进行以湖北白猪系为母本,以杜洛克、汉普夏,丹麦长白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杜湖日增重最高,达785克,料肉比3.11,平均背膘厚1.98厘米,眼肌面积34.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2.25%,瘦肉率64.65%,均高于其他组合,而且肉色鲜红。据9窝统计,杜湖杂交组合产仔数平均为13.78头,存活12.44头,断奶窝重平均206.64公斤。第四节 中国猪培育品种 中国猪培育品种见表2-10。品种产地与分布培育过程体型外貌成年体重(公斤)产仔量瞟厚受肉率优缺点公猪母猪哈尔滨白猪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1986年曾用俄国猪杂交,以后

23、又引入大约克夏、巴克夏与当地猪杂交,形成白色杂种猪群。1958年从苏白公猪回交的二代杂种猪中选育成。体型较大,两耳直立,颊面微凹,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腿臀丰满,四肢强健,体质结实,毛白色。222.1176.5初产9.4头,经产11.3头5875.0545.05耐寒,耐粗饲,肥育期生长快,繁殖性能好,但外观特征变异大,脂肪偏多。北京黑猪产于北京双桥农场和北郊农场,分布于京郊各区、县是由巴克夏、中约克夏、苏联大白猪、新金猪、吉林黑竹猪、高加索猪等与华北型的本地进行广泛杂交猪群中,选留黑色种猪培育而成。体制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两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棉微凹,额较宽、背腰较平直且宽,四肢健壮腿臀较丰满,全身被毛黑色。362220.3经产11.52头61051.48体形较大,与长白 、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杂交效果良好,但受肉率不高,体型一致性稍差。上海白猪产于上海市郊的上海和宝山两县鸦片战争后,由于外侨带来一些白色猪与当地太湖猪经行长期无计划的复杂杂交形成的白色杂种猪群,解放后曾引入中约克夏猪和苏白猪血液经多年选育成。体型中等偏大,体质结实,头面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背宽,腹稍大,腿臀丰满,被毛白色。258177.6经产12.93头3.69 52.49受肉率较高,生长较快,产仔较多。但部分后退欠丰满,青年母猪初配较难掌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