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六、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三、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第七讲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五、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六、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八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四、加快推进人才
2、强国战略第九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三、“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十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五、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七、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5 年10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讲全
3、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对我国“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把握,明确提出“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十一五” 建议 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觉性。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建议 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4、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人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
5、成就。(一)从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方面看“十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抓好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000 年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并不断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
6、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
7、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这一重要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成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特别是在十六大以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兴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
8、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从2005 年l 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全党同志的努力,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
9、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
10、、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 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
11、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2005 年2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12、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二)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和成果方面看“十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它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诸多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靠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要靠发展。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
14、强烈使命感。“十五”时期,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从2001 到2005 年的五年,值得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大书一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04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 巧亿元,比2003 年增长9 . 5 。主要产业结构变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要求,该升温的有所升温,该降温的有所降温。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4 年工业增加值628 15 亿元,比2003
15、年增长1 1 . 5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市场物价得到较好控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十五”期间,我们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农村税费改革进人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积
16、极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五”期间,我们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得到有力实施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和各项科技工作得到加强。素质教育取得明显进展,学习型社会的观念深人人心。公共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顺利推进。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十五”期间,我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顺利推进。“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
17、取得成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解决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十五”期间,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人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初步遏制了严重刑事案件上升势头。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十五”,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1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外交工作开创新局面,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总之,“十五”期间,国家发展之快,变化之巨,令人欢欣鼓舞。“十五”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为即将开始的“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十五”期间各方面的显著成就,是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各地方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各界、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议 指出,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承继“十五”辉煌,再创“十一五”伟业
19、。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一)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其进程比预想的困难、复杂,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多极与单极两种趋势同时都在发展,并将进行持续的斗争,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其间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的局面,多极化进程也将经历种种困难和曲折,但终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主流。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面临的
20、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总体肴来圆际形势依然对我国有利。我国在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中继续处于主动有利地位。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20 世纪头20 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关键性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可测、不可测的挑战都很多,有的还比较严峻。比如,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
21、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伴随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金融、信息三大要素的普及,现在已出现了一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显著特征是,经济资源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和经济联合程度日益加深,整个经济呈现一种全球化的趋势,相互渗透,交往、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局面下,没有哪个国家能长久地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西
22、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对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占有优势,因而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从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仅面临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峻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
23、认识和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就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以信息科技革命为先导,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以新能源科技为动力,以海洋科技和空间科技为内拓和外延,以生命科技为跨世纪战略重点。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
24、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21 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对此,如果我们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难以有新的开拓。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态势面前,我们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
25、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把握。 建议 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人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26、,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之,国际局势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执政党,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要积极进取,保持国民警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保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二)国内环境我国已经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面临着许多艰巨的任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实现了从
27、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三是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到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转变。伴随着这三大转变,当代中国出现了五大转折:一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三是从传统政治体制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四是从高投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是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一外开放方式的转变。这些重大的转变和转折,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也就是说,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
28、已经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被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观念所取代,社会生产中产品短缺的状况被资源短缺的状况所取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成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这一特殊历史
29、时期利益和需要的变化,在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把握。 建议 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
30、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人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巫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我国进人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现在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人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还要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 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 年将达到3000 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进人“黄金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