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生字(带拼音),生自我检查再同桌互相检查;(去掉拼音)指名认读。、出示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再齐读。、出示本课需要注意的多音字。3、 再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4、 师:同学们预习做得不错,蒙古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着汉族的老舍先生去看看吧。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草原风光美。1、课件出示草原的美景图,生看图,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草原?(课件出示:这是一个( )的草原。)学生填空师相机板书:碧绿 美丽 使人惊叹叫人舒服2、作者老舍是怎么用语言给我们描述这草原的,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读完这一自然段,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碧
2、绿的草原。(课件出示这一句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碧绿的语句读一读。、生默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指生反馈,课件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要求:把表示碧绿颜色的词语找出来(一碧千里),指导理解“一碧千里”,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表示绿色的四字词语?(碧水青山 绿草如茵 万古长青 翠色欲流)4、这种绿色很宽广,一般宽广的地方,远处看起来总是茫茫的,但草原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生说师课件出示句子、图画,生看图读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平时我们都是说空气清新,天空晴朗,这里换
3、“清新”和“晴朗”好不好?为什么?5、这里还是一个(美丽)的草原。(课件出示)草原的美又体现在哪呢?找出相关语句。、指生说,师出示句子,齐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第一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二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画有什么特点?(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什么叫“渲染、勾勒”?读读注释理解。5、 这还是一个使人惊叹、叫人舒服的草原,让人不由自主地站着欣赏,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起小诗来。(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4、,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生读)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吟哪一首小诗?这样的一个大草原,不仅让人陶醉,就连骏马和大牛也都被迷住了。(出示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生读)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6、看到这么美的草原,作者的心情怎样?(愉快)是的,作者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满心的愉快?(师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你们呢,如果你们也来到了草原,你想做什么?9、在草原里,不只有一碧千里的绿草,还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河。(出示图画)你觉得草原上的小河怎样?(生说后师出示句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
5、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齐读)10、再读课文第一段。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课后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部分。师导语:草原上风光无限,那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如果要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那个词?1、生自由读第2至5自然段,读后指生反馈。(热情好客)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3、指生反馈,师相机出示句子引生品读。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呢?试一试,连一连。激情 盛情
6、尽情 深情 热情5、 从这几个情景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种深深地民族情,那就是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课文中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生理解这句话。想象他们的话别,如果你就是一个蒙古族的人民,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汉族中的一员,你又会说什么?二、通读课文,体会写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时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体会文章表达上的技巧。三、课堂小结。学完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板书设计:1、 草原 草原 美 人 美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后反思:第 十 册 第 一 单元 教案设计者: 2 丝绸之路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
7、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1 课时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直接揭示课题,指生读题再齐读。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2、课件出示有关张骞出
8、使西域的资料。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3、阅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1、 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石雕,然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接着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写人们凝望巨型石雕引起遐想。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第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
9、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学习自然段:默读课文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
10、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同学们在课前老师出示的资料中,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上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四
11、、体会写法感读课文、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六、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栩栩如生:( )、 ( )、( )、浩浩荡荡:( ) ( )、( )、崇山峻岭:( )(
12、 ) ( )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 第 十 册 第 一 单元 教案设计者: 3、白 杨【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2、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
13、挂图和幻灯片。【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1)、自学本课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语句。(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本课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3)、课内练习:写近义词: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写反义词: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3.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14、容?4、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接下来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四、学习课文。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图画。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
15、十层楼房那么高。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课堂小结。一、继续学习课文。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1、指名朗读12小节。读后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去掉“从来”)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三句:“
16、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2)、教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3、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4、(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14、15段中看出?5、引读14、15自然段。读后讨
17、论爸爸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6、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7、老师读17自然段。读后讨论:(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8、学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表面上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写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工作者。这种用物来比喻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这样的文章喻意深刻
18、,让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借物喻人”的妙处。 二、总结课堂这篇课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讲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三、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面的小练笔。板书: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教学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
19、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在我国西部,有个地方被世人成为“雪域高原”,那就是拉萨(课件出示,简介拉萨)2、这美丽的拉萨位于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课件出示介绍西藏自治区的情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全国人民的心声。3、揭示课题,读课题,师质疑:这条铁路叫什么铁路?这条铁路是怎么修到拉萨去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检查课文生字词。(课件出示,学生认读识记)3、指生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师出示图片、资料了解青藏
20、铁路。三、学习课文。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2、遇到困难的时候,筑路大军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默读自学。、指生反馈(师课件出示,引导,感受修铁路的困难)、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3、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4、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5、师介绍青藏铁路(图片)6、课时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课件出示句子)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1、再读课文,赞一赞
21、,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2、出示赞青藏铁路,生齐读。五总结课堂。 口语交际.习作一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4.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学作的快乐。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本单元内容,导入新课。2、 简介西部的现状。出示图片了解西部一些孩子的的困境。3、 看到这些景象,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呢?4、 揭示本课内容,(口语交际:开展“手拉手”活动)一、 口语交际。1、 出谋划策:我们可以为远方的朋友做些什么呢?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2、 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3、 全班交流。二、 习作。1、 出示习作题目: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信2、 交流说说这封信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生说后师小结课件出示)3、 复习书信的格式。4、 指导写信封。5、 学生练笔,写信。教师巡视指导。三、 学生修改习作。四、 学生吧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作文簿中。五、 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