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0.19KB ,
资源ID:166257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257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案例评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案例评析Word格式.docx

1、难点:“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简要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并讲述:1949 年开始的民主政治建设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蓬勃生机,使中国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学习新课: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挫折(板书)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板书) 出示“文化大革命”中的教科书图片:师:你能判断出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教材?请说明判断依据。生: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可以从毛主席语录、红卫兵袖标等判断。出示视频复兴之路相关片断(2分钟)。这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悲剧,它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让我们再看几则

2、历史材料,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1:1966197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召开一次;1966年8月,政协停止办公,同月,各民主党派停止办公;1968年,第四届政协常委159名委员中74人被定为“叛徒、特务、反革命、里通外国” 。材料2:黑龙江省委集体被批斗和上海革命委员会成立材料3:刘少奇被批斗材料4:文革中被查封的民房和正在燃烧的民房 生1:表现在对人身自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践踏。生2:还有人大、政协制度被破坏。没错。但大家还应注意材料2和材料3的信息是否提取完毕。党的领导被破坏,国家机关受到冲击。宏观上文革冲击了我国的民主法律制度、政权建设,微观上

3、践踏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及生命财产安全。(点评:通过展示几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远离那个岁月、具有年代和心理距离的学生很快进入了历史情景;二是也引出了本课要探讨的问题。) 2文革对我们今天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板书)这是一场悲剧,一场国家的、民族的悲剧,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大家结合以下材料讨论。出示文字和图片材料:“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邓小平 刑法、民法、诉讼法,没有制订的必要。1958年中央政法小组的报告 文革中的人民日报、中央文件图片及文革中天安门广场上红色的海

4、洋 要避免个人崇拜,要增强法制观念。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红色的海洋还告诉我们不能盲从,要提高个人的公民意识。痛定思痛,对于文革这场民族的悲剧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浅表阶段,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文化大革命?它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显然,唐老师深入思考了这些问题,围绕历史、政策和民众意识三个角度呈现了三段典型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文革对我们今天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这样的设计在对历史的理解与领悟上都很有意义和价值。)二、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建与发展(板书) 1结束文革,拨乱反正(板书) 1976年9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因病去世。10月,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中共中

5、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文革动乱宣告结束。请大家思考,文革结束后,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平反冤假错案。出示材料: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的受株连者也由此得到解脱,被迫害致死的干部、群众也得到昭雪。转引自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材料中的数据既说明了文革破坏之大,也表明了党和政府纠正错误的决心。拨乱反正为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怎样才能保证悲剧不再重演呢?(加强法制、提高法制观念)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

6、能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建设。2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发展(板书) 出示新华网2005年图片:1993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1993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上升为国家意志。 2005年统计居委会和村委会统计数据 农村:村民委员会个数64.4万;全国农村居民参选率80%以上;建立村民会议或村代会的

7、农村85%以上。城市:全国的居委会71375个 选举计票图片和贵州政协网上俗称五合章 从上述材料中可能得到哪些信息?居委会、村委会数量多,参加选举的人多了,中国的基层民主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要人民当家作主。基层民主至关重要。后两幅图代表了基层民主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其中“五合章”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的民主理财审核专用章,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牛公章”。一枚公章分为五份,由四个村民小组代表和一个村民委员各掌一份,只有当他们四个以上同意用印时才能合在一块生效。无疑,它的外表和构思是奇特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出现是当地村民民主意识觉醒和发展的产物。中国乡村级的

8、治理已经完成“为民做主”向“民自为主”的蜕变。法律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课堂小测试:法律法规知多少?请各位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刑法、宪法、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生3:交通法。 几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 时 间制订/修改法律第五届1978-198218部第六届1983-19877部第七届1988-199213部第八届1993-199710部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结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等等法律,我们再看这则材料,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开始建

9、立,做到了“有法”。出示八十年代律师上街头开展法律咨询和丰台区普法茶亭:光“有法”还远远不够,关键要“知法”、“守法”和“用法”。在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后,人们开始自觉地运用法律。出示秋菊打官司剧照: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就是村长打了秋菊丈夫,秋菊告村长。这部电影被誉为当年的普法之作。秋菊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拿起了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先是告村长,后又因事情没得到解决状告相关机构的不作为,由区告到了县,告到市,最后告到了省,用好的话说,最终打“讨了个说法”。秋菊打官司俗称“民告官”,它与一部法律相关,这就是行政诉讼法。出示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民告官”相关诉讼数据:请各位阅读这则材

10、料,提取其中有效信息并描述,然后回答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民告官”的受案数、原告撤诉率、原告败诉率都有变化。请具体描述。受案数激剧增长,原告撤诉率、原告败诉率有所下降。说明了什么?告官的人多了,坚持把官司打下去的人多了,打赢官司的人多了。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原告败诉率有所下降说明了什么?说明法律是公平的。受案数量的急剧上升说明公民法律意识增强;原告撤诉率下降说明法律的公信力增强;原告胜诉率上升说明我国依法行政得以践行。尽管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可贵的是,唐老师动脑筋从时事、电影中选材并发问,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欲

11、望。3依法治国(板书) 法律知识的普及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出示示意图:从“法制”到“法治”,二者有何差别?法制是一种制度,法治则是用法治理。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这是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从将 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一字之差,却包含着质的飞跃。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12、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寥寥数语将依法治国勾勒出来。我曾问过我的的父亲,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毛泽东同志去世时很多人痛哭失声,您哭了吗?为什么哭?我父亲回答,哭了,一则是因为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二则是因为他老人家去世后感到茫然,不知中国会走向何方。随着几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今天的中国已不再茫然,我们正昂首阔步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出示配乐组图:图片包括1949年政协召开、开国大典、1954年人大召开、五四年宪法以及本课中出现的所有图片,随着音乐结束最后画面定格在文字: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积跬步以至千里。

13、课堂小结:正如2007年印度信息网的评论所言:中国式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从历史的角度看,这还是一个年轻的制度,它还需不断完善。我们勿需苛求前人,在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任何人都难以超越自己的时代。历史将会公正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忠实地将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作为未来中国的主人,你准备好了吗?课堂小结画龙点睛,既具有历史感,又不乏时代感,尤其是最后一句“作为未来中国的主人,你准备好了吗”意味深长,自然而富有张力。作业:就中国民主政治自行设计问题对家人或邻居进行访谈,并将访谈及感受整理成文。【课堂实录】 【课后反

14、思】这节课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回顾起来,我的收获颇多,反思如下:一、注意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 袁振国在理解文科教学一文中指出:“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段文字,是我设计本课时的指导思想。我认为,这种精神世界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具体到本课,就是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较好地理解中国民主制度,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式民主的主流看法。应该说本课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点。在课前问卷(你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A优于西方B不如西方C无谓谁优谁劣,但它是适

15、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民主新模式)中,抽样班37人中有25人选了B项。通过课后反馈来看,这个比例大大降低,有32位同学选择了C项。同时有35人都表示在课后会进一步主动去了解文革,了解新时期中国的民主制度,对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再妄自菲薄,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也是世界民主的一种新模式,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二、注意结构的严谨 依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课依托“问题连续体”理论,采用了“设定问题,引领探究”模式,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从课堂结构上设计了走近文革,情感震撼;理性思考,以史为鉴;课后延伸,锻炼能力等部分,将课堂内容拓展至课外。较符合人文社会

16、科学特别是历史学科“了解理解见解”的学习过程,较好地给学生搭建了台阶,促进本课学习任务的完成。三、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 本课所述内容并不遥远,学生的家人都经历过“文革”,言谈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涉及,而“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本身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所以本课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规并设计了课后延伸,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就文革或中国民主政治对家人或邻居进行访谈,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身边的历史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其实,对本课的把握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细节地方尚需改进,比如小结时情景营造方面音乐的选配还需进一步斟酎,评价量规中关于课堂状况的可操控性尚待改进等等。但不管如何,通过对这堂课的研讨,我明白

17、了如下道理,即新课程的落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艰难,只要教师积极应对,在探索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必将开辟出一个新的历史教学天地。【案例评析】 无论是这节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还是复杂曲折,对教师史学底蕴都是一个挑战。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既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艰难,又不失对这一建设的信心,如何带领学生明智地、富有智慧地从教训中汲取历史的启迪,也凸现了一个历史教师的功力。我在观摩了唐老师执教的这节现场课中看到了学生充满兴趣和智慧的探索状态,体会了唐老师贯穿其中的教学才智,感受了一节浸透着历史思考、又洋溢着建设热情与活力的历史课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细细分析起来,本节课具有如下特点:一、问题探究是本节课的

18、突出特色 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的发展就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也是问题与矛盾涌现与解决的过程,从中人们体会着忧虑、烦恼,也品尝着问题解决的喜悦、欣慰,以及对发展前景的企盼和希望。因此,确定与选择富有探索性问题是一节有创意课的根本,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注意引导学生依据历史材料探究问题,得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是本课最突出的闪亮之处。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注意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学情的分析,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的模式,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半开放性问题,再到开放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环环相扣,牵动着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从走近文革,产生情感震撼,再

19、到理性思考,伴随着认识一步一步的深入和丰富,探究问题得以澄清和解决。二、以史为鉴、情感升华是本节课的“魂” 历史应该告诉人们什么?历史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与功能?一直是史学理论界与历史教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虽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给予明确的回答,即高中历史课程,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但是,在课堂上面对处于网络化时代、思想活跃而又厌恶灌输说教的学生,该如何既追求历史的真实与客观,又体现其教育价值,这是每一个实施新课程的老师都不能不碰到的棘手的问题。可贵的是唐老师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课前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本课中学生对长辈和身边相关史事的

20、调查与访谈,课堂上的思考与讨论,特别是课堂总结中从历史的角度,高屋建瓴的分析,以及最后教师发出的“作为未来中国的主人,你准备好了吗?”的殷切呼唤,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唐老师所坚持的文科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底蕴的结合,表现了情感的激发与实施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特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精心的教学设计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老师对学生学习前后的调查数据比较可知,大部分学生原来的模糊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学前有一半多的学生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不如西方,学习后这个比例大大降低,还有学生表示进一步主动了解文革,对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再妄自菲薄。这是教育的最大进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效果。三、材料

21、选择精当是本节课成功的保障和条件 一节成功的课仅有鲜明的主题和思考性强的问题还不够,历史课的重要特色还包括要以适当的呈现形式多样的材料作为支撑。我们看到唐老师在教学中一直深明此点,身体力行。首先,他运用多媒体手段较为成功营造了历史情景: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复兴之路中一小段视频,消除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陌生感,并为下一环节作了垫;在本课小结前通过配乐组图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使本课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其次,在过程中采用图片资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强烈的直观的视觉冲击,给学生以震撼,如文革组图、秋菊打官司剧照、2007年12月贵州政协网上的图片“五合章”等运用,拉进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对今天中国的基层民主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还有,对柱形数据图来描述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民告官的案件统计,等等,这些都对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使本课教学有血有肉、有情有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