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89KB ,
资源ID:16625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25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两部份构成。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其中小组活动成绩8%。由省电大自主命题和布置作业。作业共四次,每次3%。同时要求各地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小组活动,做好记录工作,并评定成绩。第一讲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与教育行为论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本章重点:根据省电大历年考试复习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3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4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5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 本章难点: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的冲突理论、教育的互动理论。教学内容:一、教育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 1教育社会学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制约关系的学科。如教育社会现象: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学校组织性质、教育的公平问题等;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1.学校,2.班级)、教育的基本社会角色(1.教师,2.学生)、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教学)等等。例:教育投入问题,我国计划教育投入占GTP4%,实际只有2.9,投入高等教育相对比较少,清华四年投入15个亿,建设国际一流大学,而香港大学一年就投入30亿,差距很大呀! 什么是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由法国实

3、证主义者孔德创造“社会学”一词。 2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化过程说、相互关系说、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特殊社会现象说(P5)。 (1)社会化过程说: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如:我校提出的“文厚 技湛 商慧”人才培养品牌,在营造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对教师、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潜移默化影响。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研究路径:社会结构 制度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P8(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活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个

4、人与社会的关系。 (3)特殊社会现象说: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研究对象的特点:既姓“教”又姓“社”,姓“教”必须是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姓“社”必须是研究对象有社会学意味。教师教学技能差,不会应用启发式教学,它是教育学问题,若对好的学生运用启发式,对另一部分学生运用“填鸭式”,这个问题具有社会学意味,它涉及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3.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20世纪80年代英、美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主题有12项(P6表)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如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精英教育

5、15%,15%以上大众化,50%以上普及化。 2综合性: 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开展研究。 如:中小学的减负问题、择校的问题、民办教育等。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P10)。三、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要求: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或地位 1孔德:1798-1857年,法国实证主义者,创造社会学一词,在西方被誉为“社会学之父”,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 2韦伯:1864-1920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德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

6、年,经济与社会1910年。 3涂尔干:1858-1917年,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的奠基人,代表作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杜威:1859-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主要著作学习与社会189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后者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5布鲁克弗:美国教育社会学者,1949年发表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被看成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主要观点:把教育社会学归纳七个方面:(1)研究教育如何引导社会进步;(2)研究教育目标以促成理想社会;(3)研究社会学知识如何在教育上的应用;(4)研究人的社会化过程;(5)研究教师的社会地位;(6)研究教育在

7、社区或社会中的地位;(7)研究学校内部或学校与社区的关系。P24四、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日本学者新崛通归纳五个方面(P32):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社会学者参与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计划的制定。2更多地使用比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吸取先进经验。3使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运用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法研究教育问题。4研究范围的扩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初等高等教育等。5成为国际性探讨的领域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一般了解)分三个阶段: 119221949创建时期,1922年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陶孟所著第一部社会与教育专著。 2194

8、91979停滞阶段,教育社会学基本是空白。 31979年以后重建阶段,主要有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重要理论流派、出版重要文件、编写有关专著词典等。 90年代后的新趋向 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与社会发展出现的高龄化、信息化、国际化、学习化和价值的多元化结合,关注终身教育问题;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教育社会学强调社会外部环境对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五、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一)教育的功能理论(P34) 1功能理论基本内容 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

9、各自不同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学校、工厂、乡镇)。功能论者认为,学校组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还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班级等组织结构,并相互联系为正常运行做出贡献,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动荡都会出现暂时的失衡,如食堂问题、教师课时津贴问题等,但是这种暂时的失衡会迅速向整体好的方向发展。2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 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 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10、。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3功能主义优缺点优点: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适合小型的社会系统。(二)教育的冲突理论 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是群体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优势团体总是通过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P36)如:教师为课时问题,学生为教学质量问题都会引起冲突,但是冲突是暂时的,社会正是在这种冲突、磋商、协调、再冲突中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的。(三)教育的互动理论

11、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称之为解释学。认为对具体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强调对现实本身的剖析,重视探讨日常现实的过程和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观目的性交互作用。对一学校生活的解释,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对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行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师生互动、班级学生互动、寝室中的互动是如何发生发展的(P37)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本章重点: 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 2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范式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及应用一、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

12、次是: 1哲学方法论。在教育社会学研究过程中以哲学理论为指导,用历史唯物论中的三个原理进行研究,强调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辩证的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教育(四个原则: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研究教育)。P50 2学科方法论。即研究范式,用教育社会学发现、解释各种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如教育公平问题。 3具体方法论。用定量、定性方法获取与分析教育事实资料,如: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等。二、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范式(一)实证研究范式1实证研究范式:注重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析; 2注重演绎性得出结论(理论演绎经验观察)、反对解释性得出结论; 3强调定量分析(量化的资料与数据)、反对定

13、性分析。P53 (二)人文研究范式。与实证研究范式相对立,价值是学科真理,“价值中立”的规范,强化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1批评方法论2现象方法论 3理解方法论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一般分为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和人种学研究四大类。1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访谈、调查会等收集资料。(1)问卷法。特点:标准化,统一提问、答题;匿名性;间接性。P77 (2)访谈法。直接口头提问、当场了解,特点:双方直接互动,通过对话进行。 (3)调查会法。集体访谈法。2现场法 现场法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

14、的方法收集资料。 (1)观察法。是直接感知与记录正在发生的一切同研究对象与目标有关的社会事实的一种调查方法。自然状态下观察被观察者的活动;观察过程受到观察者价值观、情感、思想、知识与经验的影响;观察结果直接反映真实的教育事件事件。局限性,对隐蔽的活动往往无能为力。如;对中小学生上网的观察、蹲点调查观察、参观等。P79 (2)实验法。分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对实验结果与现实生活做出比较判断。包括7个阶段:建立解释、分组、选择自变量与应变量、前测、实施、后测、比较分析。P81。3隐蔽法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在时空上完全隔开的一种研究方法,与前几种方法相比,不存在互动。包括根据文献资料进行的“第二手分析

15、”和根据物资痕迹进行的“痕迹测量法”二种。(1)第二手分析是根据各种文献资料所进行的研究。如研究历史上教育对社会的功能、作用。P83 (2)痕迹测量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特殊的痕迹研究过去与当前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大学的“课桌文学”P85 4人种学研究 起源于人类学,在教育社会学中,人种学研究主要提供在特定情形下教育制度、教育过程、以及各种教育事实的科学描述。研究某一个班级集体的性质,人种学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个班级是怎么样的?像什么?班风如何?等”然后就对这个班级进行观察,班级集体活动、课堂学习情形、班级人际关系等,最后对该班级集体情况进行描述和解释。(P32)本章历年考试题目

16、一、填空题1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3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4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6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7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二、判断题1以孔德、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思路是偏

17、重个体事实。( 错 ,偏重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个体以外P8) 2互动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体、小群体而非社会结构。( 对) 3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错,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 )三、问答题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P10-12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P32 3简述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P344简述社会互动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P37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1基本概念(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先赋角色、角色扮演、学生重要他人、同辈群体等) 2了解传统教师社会形象与现代教师社会形象的不同之处 3正确理解教师社会地位这一概念,并了解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几个因素。

18、 4从教师权威的来源、合法性、权威的变化三个角度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威。 5掌握教师角色扮演的三个过程: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教师角色实践 6掌握教师社会化的阶段:教师预期社会化、教师继续社会化 7理解教师继续社会化的重要性 8掌握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9理解家庭社会地位、家长职业地位和家庭社会文化地位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10掌握学生同辈集体的功能及其影响 11掌握学生重要他人及其影响教师角色扮演的三个过程、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因素、学生重要他人及其影响(分析如何看待明星、超女的作用)。一、基本概念: 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

19、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四个指标:收入、权利、声望、专业,相对应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和专业地位。P95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4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5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6教师的职业声望: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P97 7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

20、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P120 8同辈群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家庭、学校中得不到的各种需要。它具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 。P118 其它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教师角色社会化。P109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P110教师角色实践。学生社会背景:家庭社会地位,家长职业地位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P116二、传统教师社会形象与现代教师社会形象的不同之处(P9395表)1我国传统教师的社会形象,核心“道德理想高于一切”。P93表 2现代教师的社会形象,多元化甚至是混乱的局面。(正面与反面)P95表三、教师社会地位及影响教师社会

21、地位因素(P101)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中小学)的社会地位比它应得的地位低。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保障,保障教育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地位;教师队伍规模,教师队伍规模明显高于其他职业,规模过大可能是影响教师队伍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师中女性比例较高,特别是中小学,应而教学工作地位受到影响。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儿童、孩子王。四、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威 从教师权威的来源、合法性、权威的变化三个角度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威。1涂尔干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个人的人格力量、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2沃勒强调“个人权威:与“制度权威”; 3克利夫顿与罗伯兹提出教师权威四层面说:来源于教育制度的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来源于教师个人因素的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四者互动共构成教师的实际权威。 P103105五、教师角色扮演的三个过程1教师角色期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要求,一是对全体教师的期望,二是对个别教师的特殊期望,这种期望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2教师角色领悟3教师角色实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