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2.28KB ,
资源ID:166110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11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学家的故事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学家的故事文档格式.docx

1、唯独我的脑细胞是特别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_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12.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当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讨论所,后又创办复旦高校数学讨论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1902年9月诞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 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学校时,对数学并不感爱好,觉得数学太简洁,一学就懂。

2、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 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_灭种的_燃眉之急,振兴科学,进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解并描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进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终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需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进展科学,必需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

3、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 个人困境,而是要挽救中国广阔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爱好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今立下了“读书_救国,救国_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索、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 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

4、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讨论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高校数学系,随后进入该校讨论院,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高校数学系当讲师,正值日本一个高校预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非常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由于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他的主要讨论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早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独到的方法, 用几何构图

5、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微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讨论,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四、五十年月开头讨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格外是一般面积度量的二次变分的计 算和 K展空间。 60年月又讨论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化的成果。 70年月以来,苏步青又留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 了新的讨论方向计算几何。 苏步青历任浙江高校教授、数学系主任;历任复旦高校教授、教务长、数学讨论所 所长、讨论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和名誉校长中华

6、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该校教务长。他和陈建功教授共同把浙江高校和复旦高校的数学系建成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讨论的基地,为国家培育出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讨论集体。 苏步青一共发表论文 168篇,出版了苏步青论文选集、射影曲线概论、射 影曲面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专著,有的已在国外翻译出版。 苏老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微分几何学派的开山鼻祖。归国执教 年来,他带出的弟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数不清”,其中包括位两院院士。 华罗庚的故事 温室里难开出艳丽芳香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胜利!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胜利

7、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受。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学校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劳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哀思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非常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

8、老本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痛苦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旧沉醉在数学王国的游览中,把痛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味同嚼蜡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异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坚韧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念百倍地不懈努力,最终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高校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讨论成果和不幸遭受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高校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供应了宽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

9、数学事业。他曾嘱咐人们不要遗忘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华罗庚2 华罗庚(19101982)诞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诞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爱凑喧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牵强上完学校,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仔细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学校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爱的同学而且还经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讨论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觉这很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究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同学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10、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缄默之际,有个同学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一直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今,他喜爱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学校一班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旧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高校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觉,邀请他来清华高校;华罗庚被聘为高校老师,这在清华高校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高校工作两年。而此时抗

11、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剧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高校讲课。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训练家,他培育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育青年一代,他为中同学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非常留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挺直应用。他常常深化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学校时成绩平平的华罗庚,进入中学时,成绩还是起色不大,但只有对数学情有独钟,别出心裁的是,他的作业不是按部就班的仿照老师的做法,而是喜爱在练习本上涂鸦,就是我们主见的让孩子自己自主探究做法的过程可见让现如今的主见让孩子自主探究对孩子思维的进展的好处在独具慧眼的王维克

12、老师的鼓舞下,在熊庆来教授的关心下,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讨论,成了一位自学成才、没有高校毕业文凭的数学家。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文凭在肯定的范围内和力量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个代表自己力量的机会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来弥补的,虽然,这样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让我们记住他激励后人的话吧: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阅历”,“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3 华罗庚,诞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特别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设在金坛的“华罗

13、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时常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非常得意。 华罗庚格外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深厚的爱好,提出一些好像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 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深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爱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喧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装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14、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美好。华罗庚伸直颈项,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毕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即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磕头了,?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仔细反对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常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干净,老师开头时特别不满足。后来经过认真辨别,老师发觉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

15、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仔细思索。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终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刻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约的时间就更多的。 靠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竞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

16、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专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保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同学,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胜利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胜利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胜利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胜利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胜利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

17、“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任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胡适序诗规律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非常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索,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连续算时,才发觉: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

18、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最终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 篇二: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外国篇 1. 八岁的高斯发觉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诞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订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学校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

19、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仔细,假如有机会还应当惩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老师心情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日捉这些同学惩罚了。“你们今日替我算从1加2加3始终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伴侣们拿起石板开头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伴侣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

20、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行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原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诧异起来,由于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说明他发觉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 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觉使老师觉得惭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

21、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仔细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舞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讨论了。 2.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有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爱,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学校生。 事情是由于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毕竟有多少颗星,_上也没有回

22、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惊奇:“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遗忘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马虎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老师的心中立刻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由于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备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

23、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峻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月,对上帝是肯定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肯定不允许自由思索。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全都”,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逝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或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关心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是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慢慢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筑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

24、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准备动工的时候,他发觉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犯难,若要按原方案建筑,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他有方法,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忧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方案。父亲不信任小欧拉会有方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廉价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肯定能两全齐美。父亲最终同

25、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预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焦急了,说: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方案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特别兴奋。孩子比自己聪慧,真会动脑筋,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慧的孩子放

26、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方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举,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高校的高校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高校最年轻的高校生。 3.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 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训练,格外宠爱数学。关于阿基米德,还流传着这样一段好玩的故事。 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时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究竟工匠有没有 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

27、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方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试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觉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白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哄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觉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

28、。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始终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除此之外,他还发觉了有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创造,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许多攻击和防备的作战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奇是,他曾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攻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讨论一道浅显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生气地与之争辩,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灿烂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 4.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