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3.42KB ,
资源ID:16608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08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桥梁工程检测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桥梁工程检测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4. 试验步骤根据自己选定的a、b,安装加载系统,计算各级荷载下理论的变形和应变值。正确连接应变片与应变仪,安装百分表。进行仪器调试,调试好后正式进行试验。未加荷载前读出应变计、位移计。试验分四级加载,每次加荷维持35分钟后,再读取应变仪和位移计的各级读数。最后进行卸载,读取最终读数。整理试验器材,处理数据结果,完成试验报告。四、试验资料整理(第三组)1.材料力学性能、荷载分级及实测数据(1) R235钢材弹性模量= 2.1105 MPa。(2)本组选取a=20cm, b=52.5cm。(3)实测数据汇总表半桥接法仪表读数如下:分 级初读数12345荷载值9.8119.6229.4339.24

2、挠度读数0.9024.5188.23211.89215.4300.942应变0365073711001477表1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半桥接法)6理论值3.191 6.383 9.574 12.765 实测值3.6167.33010.99014.5280.0 36.8 73.6 110.4 147.1 0.036.5 73.7 110.0 147.7 注:荷载单位为N;挠度为mm;应变为。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挠度曲线(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绘制实测及理论荷载应变曲线图(实测值与理论值在同一坐标系下反映)1/4桥接法0.9124.6008.33811.99515.5400

3、.9700161033004960667表2小钢梁应变、挠度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1/4桥接法)挠度0 3.688 7.426 11.08314.628 18.4 55.2 16.1 33.0 49.6 66.7 理论挠度,其中理论应变的计算公式为,其中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五、思考题1.电阻式应变仪采集应变有哪几种桥路接法?各种接法有何特点?本试验中可以采用什么接法?电阻式应变仪桥路接法:1/4桥电路;半桥电路;全桥电路。各种接法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桥路接法 特点1/4桥半桥全桥优 点只使用一个应变片,节省材料。线性、准确性高,使用简单,适用于大多数测量。线性、准确性高,可在特定测量中起到良好

4、的抗干扰作用缺 点但无温度补偿,若必须使用需使用特制应变片,准确性、线性性较差。不适用于某些特殊测量,如外接全桥传感器。但使用的应变片多,操作复杂。本试验中可以采用半桥和1/4桥接法。2.试推导两点对称加载简支梁跨中挠度计算公式。利用图乘法推导两点对称加载简支梁跨中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 =3.本试验中变形、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差异有多少?请分析下原因。半桥接法:变形实测挠度3.1916.3839.57412.765相对误差13.31%14.84%14.79%13.81%实测应变36.873.6110.4147.1理论应变36.573.7110.0147.70.78%0.17%0.33%

5、0.37%1/4桥接法:3.6887.42614.62815.56%16.35%15.76%14.59%18.455.216.133.049.666.712.47%10.30%10.11%9.34%由上表可知,半桥接法和1/4桥接法在各级荷载下的变形相对误差相差不大,半桥法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4.84%,1/4桥法的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6.35%。然而,半桥接法和1/4桥接法在各级荷载下的应变相对误差相差很大,半桥法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0.78%,1/4桥法的变形最大相对误差为12.47%。由此可见,半桥法相对来说更加精确一些。误差原因分析:1 我们组在进行实验之前,加载装置的调平出现问题,轻微

6、的碰撞对实验的测量精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2 电桥的电线被砝码的吊杆触碰到,导致实验失败,重新进行。3 实验的读数靠肉眼观察,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4 实验加载等步骤人为操作不当引起误差等,比如加载时的晃动。5 客观因素导致电阻应变仪的显示归零出现问题。6 仪器故障问题。试验二:混凝土回弹法测强试验通过混凝土回弹法测试,熟悉该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测试技术。 1.了解回弹法的测试原理和测试过程。 2.现场实际操作回弹仪,测试混凝土的回弹值,做好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给出混凝土的评定结果。三、试验过程 1.实验设备 回弹仪 钢尺、粉笔等按一组十人(或十人以上)的规模方式进行。每组成员自由选择测区,

7、划分测点,进行回弹测试,记录回弹值。默认测区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达到了6mm,混凝土的龄期满足回弹法测试的前提条件。每组成员数据共享,共同进行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四、试验资料整理表2混凝土回弹法测强试验实测数据汇总表测区回弹值回弹平均值平均碳化深度(mm)换算强度(Mpa)50524947485345425457434648.5515549.338.049.037.5584449.538.4595640749.738.7852.342.894142.227.81048.436.6强度平均值:37.18MPa标准差:3.74MPa5.5 MPa最小换算强度:27.8MPa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测值=3

8、7.18-1.6453.74=31.03MPa因27.8 MPa 31.03 MPa,故验算区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1.为何回弹法需要测试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碳化深度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水泥一经水化游离出大约35%的氢氧化钙,它对混凝土的硬化起了重大的作用。碳化作用使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一层坚固碳化物(硬度较高的碳酸钙),该碳化物硬度大于混凝土本身的硬度,它对回弹法测强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碳化深度对其影响不一样,对不用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一碳化深度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回弹法需要测试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碳化使混凝土表面硬度增加,碳化深度越深,回弹值越大,对应的换算强度增加,使得所测

9、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偏大。所以要根据碳化深度确定一个折减系数来真实反映混凝土本身强度。这主要是针对旧有建筑混凝土,对新的可以省略的。2.简要说说,回弹法混凝土测强技术,对于混凝土最终强度评定值的推定原则是什么?答:按JGJ 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回弹强度计算。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当测区数少于10个时,式中: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2 当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10.0MPa3 当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

10、算: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3.该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对于测区有什么要求?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001)规定:取一个构件混凝土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最小单元,至少取10个测区。对于长度小于3m,高度小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平方米。测区的大小以能容纳16个回弹测点为宜。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等。必要时可采用砂轮清除表面杂物和不平整处。测区宜均匀布置在构件或结构的检测面上,相邻测区监区不宜过大,当混凝土浇筑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酌情增大间距,但不宜大于2m。构件或结构的的受力部位极易产生缺陷部位(如梁与柱相接的节点处)需布置测区。测区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与混凝土浇筑方向垂直的贴膜板的一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或底面。测区必须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和预埋钢板。对于体积小,刚度差一级测试部位的厚度小于100mm的构件,应设置支撑加以固定。在实际检测中常采用网格发以保证测点在测区中的均匀分布,具体做法:在构件表面选定测区后,用粉笔在测区处画1个200 200mm的方框,然后将方框纵横均分成4等分,形成16个小方格,每个方格中心点就是一个测点的位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