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54.06KB ,
资源ID:16606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06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Word下载.docx

1、( 取材于王夫之 读通鉴论 )注释;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弟子與尸,形容大败之状。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以 勇 以:就而论侈于口而馁于心 馁:丧失勇气皎然 于心目者 皎然:清楚明白的样子则目荧 而心不及动 荧:眩惑,迷惑而数十万人之要领 已涂郊原之草矣 要领:统帅度:预测所以:的凭借无已:无休止A. B. C. D. 1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至于谋略,或许是可以预先筹划的

2、B. 机操于转眄在转眼之间机械操作C. 规无穷之变于数端( 把战争 ) 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D. 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不用等明智的人 ( 预测 ) ,就早已经看明白了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A. 王夫之认为宋文帝受了王玄谟陈词的煽动,贸然北伐无疑是自取失败 .B. 在王夫之看来,战场情况很复杂,事先确定的临敌谋略并不完全适用。C. 王玄谟的勇气只是浮于表面,嘴上说得多,一且遇到实战就仓皇失措。D. 王玄谟北伐前在朝中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5 分 )谋决于安危之顷亟正以刑可也10. 根据要求作答。 (

3、6 分)写出文章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文章第四段引用了多个战例,请结合全文简述其用意。( 二) 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 ( 共 4 分)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 与商也 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 ? 雍也 )注释:师,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 分)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6(3 分) D7(3 分) B8(3 分) D9( 5 分)参考答案:在形势

4、危急的瞬间决定谋略(应该)赶快用刑罚正法(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就)可以了10(6 分)参考答案:( 2 分)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 4 分)要点: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战争取胜的因素是勇和谋。2王玄谟北伐失败是因为他只会坐而论兵,缺乏真正的勇谋。 (1 分)意思对即可。11(4 分)评分参考:中庸思想 1 分,对“中庸”的解释 1 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 2 分。附:参考译文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 ,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在一千年以后, 从他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文帝说:“观

5、看王玄谟的陈词,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 ”坐着谈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什么呢 ?战争取胜的因素,是谋略和勇气, (仅此)二者就够了。就勇气而论,在锋箭如雨、车驰骑骤的情况下,一对一作战,之后勇怯(可以)显而易见。 (只)用语言标榜勇气的人,(那勇气仅是) 浮于表面的勇气, 嘴上说得多而内心虚弱, 遇见敌人就一定逃跑。 至于谋略,就是或许可以预先筹划。但预先筹划的, (也只是)军队进退的大概罢了。 (如果)两军对垒而两相筹谋,采取控制要害侧击虚弱,说左打右,表面进攻暗中后退的策略,在心里(都十分)清楚明白, 都不能够依赖战前制定 (的策略) 去为战时所用。 只有在喘息之机, (

6、趁着)或收敛、或放纵、或虚打、或实打意念的产生,在转眼间随机应变(, )(选择适当的战略) 。(若)不能凝神聚气来在心中谋划,那么就会目眩而心无所主,争辩纷起而智慧不能决断。所以,善于谋划的人,没有(谁)能(预先)说出他的(具体)策略的。 (战前)指天画地,(进行)彼此考虑, (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决定了计划,那么,临战时候的束手无策,在生死关头眼睛昏花闭口无话可说,就是必然的了。王玄谟的勇气,(只)是大声疾呼的勇气。他的谋略, (只)是画被子摸肚皮的谋略。因此可以在战争之前, 面对君主手拄笏板, 掀动长髯,声音响亮惊动四周座位上的大臣们。现在也不知道他陈述的

7、是些什么内容, (这些内容)一从他的嘴说出,一在笔端写成,就导致了数十万人惨死在郊外的荒野里了, (更)何况又和江、徐这些写文章的人相互协助地叫喊发表意见呢 !薛安都进攻关、陕地区取得了胜利, (是因为当时)鲁方平与薛安都(立誓)说:“你不进,我杀你。我不进,你杀我。”(最后)流出鲜血凝固(在)臂肘上而没有后退, (他们的)军队因此取得了胜利。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非常)稳固, (是因为当时)张畅对江夏王刘义恭(发誓)说:“如果(您)打算弃城(逃跑) ,那么我请求用脖子上的鲜血染红您的马蹄。”刘骏赞同他的誓言,发誓与彭城同存亡,彭城因此得以保全。由此看来,北魏拓拔氏难道真的有不可阻挡的势力吗?在

8、生死关头勇气奋发,在形势危急的瞬间决定大策,宋武帝之所以(能够)消灭慕容、俘虏姚泓,痛骂姚兴而姚兴不敢违抗,占领拓拔嗣的城池以进军而拓拔嗣不敢阻止,也是这样罢了。都是因为王玄谟(对宋武帝北伐)引以为豪,内3心妄自揣测,好像亲眼所见一样,夸夸其谈北伐经略,反观其自身却没有一个心无旁念 (思维)迅捷的人,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形势与事先的谋划相违背,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使敌寇进犯屠杀江淮百姓,不用等明智之人(去预测) 就早已经看清楚它了。纸上谈兵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赵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因, (都是)一样的(道

9、理) 。统治国家的君主,(应该) 赶快用刑罚正法 (这些纸上谈兵的人) (就)可以了。 废弃刑罚而不用, (他们)仍然会表达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 (那么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 周易中说: “弟子用战车载尸而归。 ”说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人。西城区期末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 10 题。(共 19 分)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 “吾三人者于齐国也, 譬之若鼎之有足, 去一焉则不成。 且小白 则必不立矣, 不若三人佐

10、公子纠也。 ”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 ”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 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晋文公欲合 诸侯,咎犯曰: “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公曰:“何若?”咎犯曰: “天子避子带之难 ,出居于郑,君奚 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 ”文公曰:“吾其 能乎?” 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 天子之难,成教垂 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 ”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

11、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 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 旷:荒废,耽误。 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因:凭借。若是而犹不全也 全:完备。4晋文公欲合诸侯合:迎合。君奚 不纳之奚:为何。吾其 能乎其:大概。勤 天子

12、之难勤:为尽力。成教垂 名垂:留传。齐之东鄙人有常致 苦者致:表达。A BCD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B欲相与定齐国三个人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C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D卒为齐国良工管仲最终成为齐国历史上的贤良工匠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A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

13、,有利于安邦治国。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 4 分) 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2 分) 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10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6 分)(二)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6 分)“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论语 ? 里仁)11“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 ,指的是什么?曾子如何解释孔子所说的“道”?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答题中可参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内容: 颜渊问仁。 “克己复礼

14、为仁。 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论语 ? 卫灵公) 樊迟问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二、( 25 分)6( 3 分) C 7(3 分) D 8(3 分) C9( 4 分)( 2 分)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此影响(牵连)到公子纠。评分标准:“以及”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 分)(晋文公)返回晋国四年就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反” 1 分,句子大意 1 分。10( 6 分)答案要点: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齐国为例,突出“不旷人

15、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第三段以晋文公实现霸业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三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措辞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11(6 分)答案要点:第一问:“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 ,指“仁(仁道) ”。第二问:曾子将孔子所说的“道” ,解释为“忠”和“恕” 。第三问:略。 (不必拘于曾子所言。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 ,并作简要分析)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第三问, 3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明智的人做事一定要凭借时机, 时机并不能够完全决定最后的成功, 因此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够

16、废弃。(凭借时机)能成事也好,不能成事也好,都要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像船和车(在交通方面能互相弥补不足)一样。管仲、鲍叔、召忽三个人彼此交好,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 (召忽)认为公子纠是一定能被确立为国君的人。 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 就像鼎的三足一样 (缺一不可)。况且公子小白一定不会被确立为国君, 不如我们三人都辅佐公子纠。 ”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 因此影响到公子纠;公子小白失去了母亲, 因而齐国人爱怜他。形势会怎样尚未可知,不如安排一人去辅佐公子小白。主政齐国的人, 一定是这两位中的一位。”所以就让鲍叔辅佐公子小白,管仲、召忽留在公子

17、纠那里。身外的事物本来就很难预料一定会怎样(去发挥作用) ;虽然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近于妥善的。这样做了,如果(策略)还不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在人为的努力方面算是完全付出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晋文公想要会合诸侯, 咎犯说:“不行。 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 ”文公说:6“那应该怎么办?”咎犯说: “天子避难流亡在郑国。您为什么不送他回去,以此来确立大义,并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我真的能做到吗? “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 (为晋国)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做不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为化解周天子的危难尽力, 可以成就教化, 也会青史

18、留名,就都包含在这其中。您一定不要犹豫了! ”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就联合戎翟的力量, 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于是周天子把南阳赐给文公,文公就称霸于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能获取回报, 凭借这个而建立不平凡的功业, 文公真能够称得上智者。 这些都是(得益于) 咎犯的谋划啊。文公逃亡在外十七年, 返回晋国四年就称霸于诸侯, 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 齐国东部边境的百姓经常向上反映困苦的情况。 管仲死后,易牙被重用,百姓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而不反映困苦。 (这也可以说明,管子有多注重人事上的努力了)管仲最终成为齐国的贤明官吏,恩泽惠及子孙后代。海淀区期末二、本大题共

19、6小题,共 2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共 18分)五年时,某送别介卿 【 1】 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骤 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畏 且慕之。其大父 【 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殆 甚于朝夕待其旁, 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何则?黄生在其家, 无以异于众童子, 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

20、, 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 朝夕与之上下语乎? 予闻之亦喜甚。而子自洪州归,虽其身去 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人犹然,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与居, 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 日企而望之,庶乎其来视我也。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节 ,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 问介卿之事, 皆能道其远者、 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

21、之,废食与寝而从之。 吾喜也 ,惟恐其去我,而尚恨 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 不人人皆然, 而黄生独然, 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 3】 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因 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 独予断然不二备而不尺寸进, 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 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 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 其喜不又多

22、乎 ?(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7 【 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 2) 大父:祖父。【 3】荦荦:卓越。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亦骤 称之 骤:强烈 而畏 且慕之 畏:敬服其喜殆 甚于朝夕侍其旁 殆:大概 虽其身去 介卿之侧 去:离开庶 乎其来视我也 庶:希望 其步趋之节 节:关键而尚恨 其来之不早也 恨:遗憾 因介卿之教诲 因:通过A B C D8下列对“黄生在其家”中的“其”指代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王安石 B黄生 C曾巩 D众童子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生之能浸浸闻 黄生能够渐渐被人知道B而异其业之进 而且为

23、黄生学业长进感到惊奇C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哪也 黄生和我的好友介卿太像了D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 这样看来介卿的教诲不只是对黄生有益处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答:11文中写到“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一个“喜”字贯穿全篇。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 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题。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 【 1】 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

24、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 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7. (3分)A8. (2分)B9. (3分)A10. (4 分)参考译文:虽然一年之中, 书信也就来过那么三四次, 但是黄生的祖父和母亲依然感觉像是一早一晚间都能和他随意聊天一样。【评分标准】其中“虽” “岁”“朝夕”“之”“语”,每错一处扣 1 分;整句表达不通顺扣81 分; 4 分扣完为止。11. (6 分)参考答案:黄生原本很平常,但师从王安石后学业长进、才能卓著,被人们称赞;黄生虽不能在祖父和母亲身边尽孝, 但他学有所成, 扬名声、显父母,实乃大孝之

25、举,胜过在堂前尽孝;黄生仪表不俗, 初具学者风范, 作者通过黄生的言行举止, 看到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气质,以及对他人的深远影响;作者能够向黄生学习,并通过黄生进一步向王安石学习做学问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王安石的才能与黄生的进步引发了作者反躬自省, 作者内心感到惭愧, 同时又获得了砥砺前行的动力。【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6 分。12. (6 分)答案要点: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的品德;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学习的内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学习者要有谦虚向学之心;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出3 点即可得满分6 分。附录:文言文译文庆历五年,我在洪州送别王安石。 黄生当时十四五岁, 在船上来往穿梭于我和介卿之间,看上去与别的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 黄生在淮南跟随着王安石,王安石只说黄生思维敏捷而且勤奋好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