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4.29KB ,
资源ID:166007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600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银监局备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银监局备考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当今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错综复杂,如投资方向错误,就会产生经济业务的风险。2) 会对资本输出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压力。会使本国的投资下降,从而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降低国内的财政收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进而影响国内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c.从资本输入国层面来看:积极影响主要是:1) 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的缺陷,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只要输入得当,政策科学,资本输入无疑会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发展进程。2) 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一方面,输入资本,建立外向型企业,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另一方面,资本以

2、存款形式进入,也可能形成一国国际收支的来源。3) 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资本输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创建新企业或改造老企业。这样就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主要消极影响:1) 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2) 可能使本国经济陷入被动境地。输入国就会对外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样,一旦外国资本停止输出或抽走资本时,本国经济发展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3) 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大量外国企业如果把产品就地销售,必然会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从而使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a.从国际贸易层面来看: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或银行)提供的短期资金融

3、通,如延期付款或票据贴现等都有利于国际贸易双方获得资金便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b.从各国国际收支层面来看:1)当一国出现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短期资本流动有利于调节失衡。2)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则投机性和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c.从国际金融市场层面来看: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表现在它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投机更加盛行。2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a.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在世界的崛起。但是我们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

4、中国家将廉价商品出口到发达国家,获得大量外汇。又把这些外汇的绝大部分,以购买债券或存款方式流入发达国家,只能获得3%4%的收益率。发达国家通过集中本国的资本和流入的资本,将资本以长期直接投资方式投向发展中国家,获得10%20%的收益率。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对国际资本流动难以监督,加之某些国际资本恶意炒作,往往引发金融危机,不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三是国际资本绝大部分使用美元,美元的贬值给资本所有者带来严重损失。b.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出现逆转。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巨大影响,但对金融业影响较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近10多年来集中力量剥离银行不良贷款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结果。面对这场危

5、机,我们要加速增强中国资本形成能力。资本来自企业积累和财政分配,但更多的是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把城乡居民、工商企业、各级政府暂时不用的资金转化为社会资本。虽然国家多次提出要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充实企业资本金。但是改革不尽如人意,一是信贷资金增长过快,资本匹配不足,不利于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国内社会资金相对宽裕,但资本形成能力较弱,转而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既增加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又降低了我国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c.多渠道扩大社会资本:一是巩固和扩大股票市场;二是统一管理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三是发展基金市场。通过出口廉价商品,获得大量贸易顺差,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大量外汇,

6、形成超量外汇储备,再将外汇重点投资美国国债,虽然是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必然经历的阶段,但是,这使我国付出大量社会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也积聚了外国资产缩水的风险。因此,扩大对外投资已成为改善国际收支、维护我国战略利益的必要措施。d.逐步扩大对外投资:首先,扩大直接投资,逐步扩大外资对中国工商业和金融企业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与此同时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到境外投资;其次,扩大证券投资,增加合格投资机构和投资总额,进而过渡到允许个人和企业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到境外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第三,改善外汇储备投资结构。e.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放人民币国际资本。这次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

7、球经济衰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美元长期垄断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维护本国利益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严重损害他国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国际社会加强对美国财政、贸易赤字的监督,促其维护美元汇率稳定,同时,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3如何看待外资入股国有银行从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很大的利润。大量的研究证明,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是良性互动的。只有通过对外开放,才能增强本国银行的国际生存和发展能力、国际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大趋势下保持本国银行体系的稳

8、健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缩小本国银行与国际领先银行的差距。当时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大家都讲要盘活国有资产,应该按照市场原则来运作,但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当时的股价也是按照等价交换。现在的股价比当时的高也并不代表当时那个价就是贱卖。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需要有三个层面的保障:第一是国家的金融政策;第二是要有功能比较完善、运作规范、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第三是国家对有影响力、单个的金融机构保持控制。从这三方面来说,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总体上是好的,目前基本上没有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我国银行企业吸收借鉴了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优化银行治理结构。通过治理结构的改善

9、,就可以化解银行业的高风险,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 4欧债危机专题a.背景介绍开端: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穆迪)下调希腊主权评级,A-下调至BBB+,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解释:希腊债务危机。如果欧元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希腊可以用新借贷偿还旧借贷,以此维持,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欧元区经济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希腊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因此希腊的债务评级不断下降,无法借到新的贷款,而原有的贷款即将陆续到期,所以无法偿还债务的希腊陷入危机,如果没有外来的帮助,希腊这个国家将像雷曼兄弟银行一样破产,曾经借给希腊钱的银行和组织的资产就泡汤了,也会倒闭,这就是个连锁反应了

10、,会蔓延整个欧元区,这就是欧债危机了;b.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导致人民币“被升值”。2)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尽管中国对希腊西班牙等的出口不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3)随着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 可能增加。4)外汇储备缩水,防范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管理时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5)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推出影响较大。c.欧债危机问题依旧,前景堪忧目前欧元区内部结构习惯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二是欧元区财政

11、与货币政策结构不平衡。欧债危机的爆发凸显欧元区内部“拥有统一货币政策而缺失统一财政政策”的弊端。 5金融监管问题a.金融监管四大支柱:一是强大的监管制度,确保银行体系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应对大规模冲击;二是有效的监督,强化监管当局的目标、能力和资源,以及尽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的监管权力;三是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置,强化的审慎监管工具和监管权力等;四是透明的国际评估和同行审议,推进金融监管国际新标准的实施。b.改革内容:1)微观金融机构层面的监管改革,提升单家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定的微观基础。2)中观金融市场层面的监管改革,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灵。3) 宏观金融系统层

12、面的监管改革,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e.改革的评价:1)拓展了金融监管的视野,新监管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未能充分解决西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根本缺陷 ,难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没有触及危机的根源日益复杂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机构;重在组织架构层面调整,强调技术层面而非通过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来解决危机。f.结合危机,谈监管必要性。金融危机通常有三种形式,即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货币危机,其中,银行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典型形式。由于此次全球经济衰退是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使长期以来人们所惯用的针对实体经济衰退的反危机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失灵。金融危机会导

13、致社会经济的混乱甚至灾难,因此预防并克服金融危机就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金融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这个角度观察,金融危机的产生推动了金融监管的产生,而金融危机的演变又推动着金融监管的深化和细化。金融监管是操作,不仅需要具体的规范和实施细则,而且需要功能强大和执行有力的监管机构,才能将金融监管改革落到实处。 c.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1)外资银行监管的挑战及应对: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外资银行风险跨境传染的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在华外资银行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不容忽视,外资银行的运行和监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银监会要总结处置外资银行跨境风险传染的经验教训,完

14、善监管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监管合作能力。外资银行监管要把握风险监管的预防、识别、控制和处置四个环节,完善现有监管体制,改进外资银行监管的联动与合作,加强监管矩阵联动与信息共享;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监管工具与手段,发挥准入、现场与非现场等监管工具的效能,整合监管工具;此外,还要加强队伍建设与监管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与能力。新的监管框架应包括对合格战略投资者的遴选标准、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具体数量、分支机构的设立标准以及业务经营的具体审批制度等方面,以强化对外资银行的全

15、面风险监管。2) 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银行监管当局主要关注单个银行的稳健性,防止和避免单家银行因经营不慎和过度承担风险而倒闭,通过增强单个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银行体系稳定。这场危机表明,单个银行稳定只是银行体系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银行监管必须具备宏观视野,应同时关注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本轮银行监管制度改革对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提高系统性风险较大业务的资本要求,一方面增强单个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另一方面遏制银行盲目参与高风险业务的动机,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二,强化系统重要性大型金融机构

16、的监管标准。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的规模巨大、关联性高、业务复杂以及可替代性差,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和失败直接引发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施加严格的资本、流动性要求,限制其规模、业务范围和复杂性等事前措施,以及完善危机处置框架、降低风险传染性等事后安排。第三、建立反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缓解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信用风险产生于信贷快速扩张时期,但显现于经济衰退时期;但按照现行的资本监管方法,经济上行期资本要求下降,经济衰退期资本要求却上升,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在探索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审慎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防止盲目参与高风险业务

17、。二是有序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对大型银行进入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领域提出非常严格的准入标准,并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安排,防止不同性质的风险传染。三是尝试性地采用动态资本、动态拨备实施反周期监管。四是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进入高波动性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抑制过度投机,防止跨市场风险传染。今后一段时期,监管部门将坚持事前预防性监管和事后补偿性监管相结合,完善微观监管工具,并关注系统性风险,建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宏观审慎监管安排,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对接和有机配合。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同等重要:流动性和资本是银行应对外部冲击的两道防线,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银行持续经营。而流动性监管

18、却长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尚未建立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从资本监管的角度来看,现行资本监管制度存在一些重要缺陷:(1)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狭窄,未能有效捕捉银行面临的一些新型风险和交叉风险;(2)资本工具的创新降低了资本工具吸收损失的能力。(3)大规模的监管套利弱化了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资产扩张的约束效应,导致银行体系杠杆率不断积累。(4)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未能充分反映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周期性变化扩大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5)现行监管资本要求过低,导致资本无法覆盖危机造成的实际损失。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改革现行资本监管制度:一是增强新资本协议的风险捕捉能力,大幅度提高

19、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以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二是改进资本定义,提升资本工具吸收风险的能力。三是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控制银行资产规模的过度扩张,弥补风险资本比例的不足。四是探索建立反周期资本监管要求和对大型复杂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促进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的实现。五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增强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国内资本监管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为支持经济增长银行需保持较高的信贷增速,将消耗大量的资本。二是受制于国内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以及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商业银行筹集资本渠道单一,持续地满足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国际标准决非易事。因此,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必须统筹考虑,确保资本能够充分覆盖风险

20、,并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度依赖批发型融资来源的内在脆弱性。当市场流动性出现脆弱信号时,一些金融机构不能继续从市场上获取流动性,被迫变卖资产,压低了资产价格,导致资产减计,并诱使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资产倾销,使得市场流动性急剧萎缩,最终酿成流动性和清偿力双重危机。提出了两个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一是流动性覆盖率,衡量短期压力情景下的单个银行应对流动性中断的能力;二是净稳定融资比率,度量中长期内银行可供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能否支持其资产业务发展,推动银行使用稳定资金来源为其业务融资。3) 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挑战和思考。银行监管主要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人作

21、为银行的债权人,自然倾向于用审慎原则看待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充分估计银行的风险水平。在历史成本会计时期,由于监管和会计都坚持审慎原则,监管将会计作为监管的基础。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投资者不再稳定,投资者的流动迅速加快,谨慎的会计标准低估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导致股价的低估,对准备出售股份的投资者不利,也不利于市场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会计逐渐走向中性原则,还原会计反映经济信息的本质,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但作为监管者仍然应该坚持审慎原则以最有效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保持和加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监管执行机制。监管部门必须

22、能保证商业银行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恰当运用职业判断,防止商业银行运用新会计准则进行利润操纵和掩盖风险;要努力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既要依赖于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又要保持监管的审慎性;e.银行是否应该把盈利放在首位?中国的银行不仅应成为盈利的银行,还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随着危机爆发后,欧美金融机构被责难最多的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几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备受社会尊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银行业的社会责任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如何支持和服务好中小企业和“三农”。银监会最近几年对小企业贷款和“三农”

23、贷款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事实上,大银行做大企业、大项目,小银行纷纷进城、不愿下乡。可喜的是,现在许多银行认识到了大资金、长期限、薄利差的盈利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纷纷推出了针对小企业和“三农”的各种信贷产品,这不仅是差异化战略定位的一种理性选择,也是银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又比如,如何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是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责任的缺失。我们的一些银行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银行的收费问题,算的是具体项目投入产出的小账,但并没有算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度、银行声誉和社会责任这笔大帐。并且信息披露和客户沟通也做得不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f.政府在银行监

24、管中的角色和作用?这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金融监管理念出现的偏差和弊端,这样一种偏差与弊端就是过度相信市场,过度依赖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西方国家长期主导最好的监管就是最少的监管的理念,这种自由放任式的监管模式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事实表明,危机发生前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有序运作的重要基石,危机发生以后,政府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采取大规模干预措施,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首要条件。事实上,危机以后各国纷纷掀起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浪潮都无一例外的将强化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政府的作为只能是对市场功能的补充、完善和支持,不能因危机

25、而改变和动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不能忽视市场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g. 中国的监管体制或者说监管格局,监管体系构成,目前的现状和缺点,如何改进。银行业监管框架有5大特点: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持续改进;资本和流动性监管大力加强;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并重,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坚持风险隔离和风险监管全覆盖,有效防范风险传染。银监会根据我国银行业实际,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科学监管理念。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银行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这一结果与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微观企业和银行内部治理机制进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设与进步等各个方

26、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照中国银行业监管过去几年的实践,正是我们始终坚持和选择了一些基本的风险监管的理念和最佳实践,并认真结合和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才赢得了今天中国银行业难得的稳健运行与局面,这对于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一,始终坚持将国际最佳实践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国际主流监管理念认为,金融监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强化市场纪律的约束、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银监会成立伊始,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重要监管理念,坚持通过一切监管行动和措施来强化审

27、慎风险监管和促进被监管对象的进步。实践证明,我们确立和坚持的四个监管目标和六条良好监管标准,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第二,完善监管规制和不断探索科学监管原则并举,努力提高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监管者及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和变化中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市场的变化往往领先于监管者的应对举措。银监会逐步完善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IT风险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规章和制度,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风险监管规制体系。同时,我们也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和归纳了一些科学和客观的监管原则。比如,对于信用风险,我们确立了“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

28、针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我们提出了“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和信息充分披露”,以及“管产品、管业务、管机构和管行为”的监管原则等等,这些重要原则的确立使得监管理念真正成为规范和指导商业银行行为的准则。第三,重视微观单体机构风险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并举,提高风险监管的有效性。银监会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始终将防范单体机构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都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第四,始终注重逆周期监管能力的建设。银监会逆周期监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措施:1.针对一些审慎监管指标,我们始终强调在提高资本水平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资本构成的质量。2.针对一些投机活跃的领域,可能给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带来的风险,我们始终注意从源头控制

29、信贷的杠杆率和集中度。3.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的亲周期性,我们始终重视高管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针对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过程中的行为特点,提出“买者自负”和“卖者有责”的风险提示,坚持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必须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实现持续披露风险信息,在发售理财产品时,要求投资者在产品风险提示单上双签或多签,避免误导性销售,防范理财业务风险等等。第五,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确保不留监管真空,清晰的监管边界和监管范围的全覆盖至关重要。第六,坚持审慎有效的传统监管指标,密切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传统的流动性、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和透明度等传统指标。当然,我们

30、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关注。第一,中国银行业体制机制的改变还需要深化。一些体制性问题有其复杂性,改革还需要深化。第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还需要科学的转变。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中国银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主要应对城镇化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潜在的长期信用风险。第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缺乏明确的存款保险机制与安排,缺乏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和破产法庭;缺少高资质的信用评级机构、评估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等。第四,银行业客户至上的现代化服务文化还需要熏陶。这种文化和意识的建立不仅仅体现在微笑服务或热忱服务,还应充分掌握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客户类别进行细分,了解客户详细信息并增加服务的附加值。7银行类问题a.入世后银行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如何应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三大成就”:一是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二是银行业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