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崎发射场的发射设施主要包括发射台、控制中心、火箭总装车间、推进剂贮存库、发动机静态点火试车台、气象台等。吉信发射场:吉信发射场于1985年开始兴建,1986年底勤务塔基础工程基本结束,1988年8月建成发射控制中心,1988年12月建成LE-7发动机点火试验设施。测控中心、动力站、液氧、液氢以及高压气体库等也相继建成。该发射场位于大崎发射场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是为适应H-2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而兴建的。吉信发射场的设计基本要求是:缩短发射场的发射准备周期,降低操作费用,45天内能发射两枚运载火箭;发射场的设计具有灵活性,以利于将来进行改建与扩建。为了体现上述要求,设计尽量采用平行作业;采用自
2、动检测系统(手动的备份系统);采用一个活动发射架和一个火箭装配厂房,一发火箭进行装配,另一发火箭准备发射。吉信发射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现代化的发射场之一。它可与库鲁的阿里安4发射场以及卡纳维拉尔角的大力神3发射场相媲美。发射场耗资33亿美元(1990年币值),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业公司。主要由四个工作场区组成:卫星准备与总装区;运载火箭装配楼区;发射台及服务塔区。固体发动机贮存及检验区的主要任务是:1)助推器无损检验及贮存;2)助推器的电气机械系统功能检查。卫星准备与总装区的主要任务是:1)卫星的最后装配与检查;2)加注推进剂与高压气体;3)卫星、卫星连接件及整流罩的总装。 运载火箭装配楼区
3、的主要任务是:1)助推器的起竖与最后装配;2)芯级火箭的起竖并与助推器连接;3)子系统及系统检验。 发射台及服务塔区的主要任务是:1)高压渗漏检验;2)整体火箭的系统检查;3)演练(推进剂加注试验);4)加注推进剂及高压气体、发射前倒计数及发射。H-2发射场兴建了4年,然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地面设施验证。并在1994年2月首次发射H-2火箭成功。H-2火箭在装配楼垂直地被安装在机动发射平台上,沿铁轨运往发射台座和服务塔处。机动发射平台重44吨,宽22米,长18米,从地面到平台顶面距离为7米,平台行驶最大速度为8米/分。平台由川崎公司制造。固定服务塔高75米、宽30米。固定服务塔的两边有两个可绕圆
4、形铁轨回转的服务塔架。左服务塔高75米,通过工作平台可以接近火箭的上面级与有效载荷;右服务塔与固定塔的下半部相接,可接近火箭的下半部分。服务塔的顶部是一个10000级的清洁室。在火箭发射时,服务塔的可动部分可回转180,对火箭进行检查,工作完毕后,塔架可迅速回到原来位置。服务塔的中间部分为脐带塔架,各种电气系统以及推进剂系统管线都装在脐带塔内。发射控制中心接近装配楼,是一座圆形建筑,由日本电气公司负责建造。运载火箭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光纤系统。因此,指令信号和监控信号都是数字式的。此外,还有一套硬件备用系统供安全应急用。H-2火箭发射场还建有大型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用于试验LE-7液氧/
5、 液氢发动机。试车台靠近发射设施布置,其目的是节省成本,发射与试验可共用液氧/液氢贮存库设施。 此外,还改建了老的45米高的试车台,以试验H-2火箭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场还包括高压气体、推进剂贮存设施以及卫星准备楼等其它设施。筑波跟踪中心站位于东京以北约80 公里处,不仅是日本卫星跟踪与控制网的中心站,而且是日本运载火箭与卫星的总试验中心。它与胜浦(东京以南)、冲绳、增田(种子岛航天中心附近)以及内之浦(属鹿儿岛航天中心)的跟踪与数据测量站联网工作。此外,宇宙开发事业团还有两个下靶场跟踪站:一个是固定跟踪站,设在父岛(小笠原群岛);另一个是移动跟踪站,根据不同的任务可设在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岛
6、或圣诞岛。圣诞岛下靶场跟踪站只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跟踪任务。 欧洲圭亚那航天发射场欧洲圭亚那航天发射场 建于1966年,是法国和西欧各国航天活动的重要基地。欧洲航天局建造了三个“阿里安”运载火箭发射场。目前建成的第三个发射场用于“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该中心靠近赤道,是个理想的赤道轨道和极轨道发射的场区。发射主要型号 :它属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任务是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1964年,法国决定在巴西正北方向、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兴建法国航天中心,以取代它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的哈马基尔发射中心。1966年开始动工兴建,1
7、968年4月部分投入使用,首次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1970年3月,法国钻石B火箭在此进行了首射。1970年11月发射了一枚欧罗巴2火箭,但因起飞后出现故障而失败了。1975 年,新成立的欧洲空间局抓总研制新的阿里安火箭。该火箭也要从库鲁发射,因此决定将原来的欧罗巴2发射场改建为阿里安发射场,并于1979年底成功地发射了一枚阿里安火箭。1981年又开始兴建阿里安第二发射场,1985年投入使用。目前,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与阿里安航天公司已经建成并使用阿里安第三发射场,在该发射场进行“阿里安-5”运载火箭的发射。圭亚那地处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靠近赤道,位于西经528,北纬26之间,占地大约9060
8、0平方公里。在此选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起动;由于纬度低,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能力。此地人口稀少,在90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5万居民,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其方位角从10.5向北直到93. 5),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另外,库鲁地区虽然靠近赤道,但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30004000毫米,全年分旱季、雨季,风力不大,处于飓风区之外。圭亚那航天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沿大西洋海岸向西北和东南延伸,长约60公里,宽约20公里,地理位置是北纬
9、 514,西经5246。航天中心主要由发射场、技术中心、地面测量、气象站、发电厂、液氧工厂以及生活区组成。阿里安第一发射场:该发射场位于圭亚那航天中心,离库鲁城18公里,地理坐标是北纬51409,西经524629,火箭发射平台的海拔高度是12.85米。 阿里安第一发射场是由欧罗巴发射场改建而成的,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设备,只是为了适应阿里安的发射要求,对某些项目进行了改建,包括建立新的发射台,加高服务塔,重新布置输送管道和改建发射控制室。发射场可分为发射场区、装配区、推进剂设备区及分析实验室、液氮和液氧工厂。阿里安第一发射场可用于发射阿里安1、2、3型火箭。阿里安第一发射场发射控制中心发射场主要进
10、行阿里安火箭的准备、测试和发射操作,主要包括发射台区域有关设施和发射控制室。发射台区域主要设施包括:底座用于支撑发射台,有一个双面导流器,两个半埋式火焰导流槽。活动发射平台是进入服务塔的主要通道,也是服务塔撤离时的通道。服务塔高45米,长15.2米,宽12.2米。它可以在发射平台上前后移动。工作状态时,运载火箭以及脐带塔处于服务塔内。火箭周围有7层固定的工作平台以及一层活动工作平台,活动工作平台可以升降接近卫星的任何部位,为卫星的最后准备操作提供服务。活动工作平台的上部空间构成了一个洁净区,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机械装配在洁净区内进行。平台内有两部车载升降台与工作台。高架移动式起重机用于各种起竖操作
11、。发射前几小时,火箭在塔内进行总装,给一子级、二子级加注推进剂。服务塔有一条发射人员逃逸通道,由两条垂直向下通到塔外的通道构成,分别供塔顶工作平台的人员和下部各层平台上的人员使用。通道内衬有“软套”,只要跳进其中一个出入口即可逃逸。 发射控制室离服务塔约300米,是一座坚固的地堡式建筑。它的任务是完成发射前准备工作和发射计时工作,在火箭最后准备、加注和发射操作过程中保护工作人员和测试设备的安全。控制室内装有监视火箭准备操作用的测试和控制设备。 其它设备包括脐带塔架、偏二甲肼库、四氧化二氮库、低温推进剂的贮存和输送设备、液氮贮存设备、生产及贮存用于空气调节的冰冻水工厂以及办公楼和安全楼。 装配区
12、包括一座进行起竖前的外观检查以及各种准备工作的装配楼、火箭备份零件的贮存楼、办公楼及资料楼。 推进剂贮存区包括两个主要的贮存设施,两个拖车车库和一个推进剂分析实验室。液氧和液氮工厂包括能制取供火箭发射用全部液氧、液氮的全套设备。阿里安第二发射场:为了增加工作的适应性,提供备份的发射能力,1981年7月,欧洲空间局决定在库鲁修建阿里安第二发射场。发射场于1985年8月完成,历时4年,耗资125亿美元(1986年币值)。1986年3月首次使用,每年可发射10次(第一发射场每年最多发射56次)。阿里安第二发射场位于第一发射场南面500米处,由火箭准备区和发射区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距950米。将准备区与
13、发射区分开,可以大大缩短两次发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一枚火箭在发射区进行最后装配时,另一枚火箭则可在准备区进行起竖、装配和测试等工作。准备区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火箭起竖、各级气密性检查、电气检查以及发射计时程序中对火箭的遥测工作。火箭在此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该区主要包括垂直装配楼、发射控制室等。垂直装配大楼高75米,离活动发射平台1公里远,两者之间有铁路相连,在铁轨上移动的活动发射平台把一枚竖立的总装测试好的火箭送入发射区。发射控制室离服务塔1公里,安装有可同时测试三颗卫星所需的测试设备,测试设备通过脐带线路与卫星相连通。发射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火箭最后阶段的连接和测试、有效载荷的装配与测试以及整流
14、罩装配、发射准备以及最后计时与发射。火箭在发射区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发射区主要包括一个固定式脐带塔、一个移动式服务塔以及一个发射平台。移动式服务塔高80米,重3000吨,它的有效载荷工作平台可以沿垂直方向升降到有效载荷的各个部位,平台上部空间构成一洁净度为10万级的洁净区。一部高架移动式起重机用于各种起竖操作。在脐带塔内有一个安装用户测试设备的专用间。准备区和发射区之间有铁轨相连。阿里安第三发射场:为了适应阿里安-5的发射需要,决定在库鲁发射场建设新的发射设施阿里安第三发射场。新发射场设计的总目标是以最少的设备条件实现每年发射10次的要求。阿里安第三发射场位于阿里安第一发射场以北,通过现有的
15、双轨型导轨,阿里安第三发射场将能与当前的阿里安第二发射场相连,也能和固体助推器准备区相连。 新设计的阿里安第三发射场可同时进行垂直火箭的组装及机械和电气测试与固体助推器的准备工作,节省阿里安5装配组合的时间。运载火箭与有效载荷的连接可以一次完成,当各子级都安装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时,进行一次连接后,所有的连接一般都保持不动,直到发射。在运载火箭运到之前就装配好有效载荷,并将其连接到地面系统上。联合操作只限于有效载荷与运载火箭的连接安装、电气试验、加注可贮存推进剂、计时和发射。阿里安第三发射场可分为准备区和发射区。准备区主要包括助推器组装厂房、运载火箭组装厂房和有效载荷厂房等。助推器组装厂房厂房的设
16、计除垂直组装外,一切操作可同时进行。固体助推器被分成6080吨的节段来运输。在助推器组装厂内将各级进行起竖、检查,并装上附件。各节的垂直组装是在一间专用大厅的活动架上进行的。完全组装好以后就可以运到运载火箭组装厂房。运载火箭组装厂房包括供运载火箭主体本身准备工作用的大厅,各子级及其设备拆箱和准备工作用的附属建筑物。有效载荷厂房主要包括一个组装卫星的大厅,附属房间有用于有效载荷总装的各种部件设备。发射控制室离运载火箭组装厂房有一定距离。监测运载火箭由准备到发射的全过程。发射区只设有数目有限的设施,运载火箭只能在它发射计时前的10小时停放在发射区,设施力求简单,它包括:底座用于安放发射台和脐带塔。
17、一个三面导流槽和三个排焰管道三面导流槽两面用于固体发动机,一面用于一子级低温发动机。地下设施包括一些需要的液压设备及电气设备。液氧、液氢贮存设备。水塔为降低发射噪音而设。固定金属塔架只供发射使神号(已取消)时宇航员登机用。活动发射平台和脐带塔为了能在每次发射任务中只进行一次各子级火箭和有效载荷的连接,同时也为了能把组装好的运载火箭整体运到发射区,阿里安第三发射场采用的是活动发射平台系统,而且在发射平台上还包括有脐带塔。活动发射平台分三层,分别用于流体设施指挥控制系统、电源和空调。平台长25米、宽21米,重1000吨。脐带塔伴随运载火箭在一起,不需要把脐带管线脱开。发射平台和脐带塔上还包括有发射
18、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机械和电气的测试设备。这套设备和运载火箭及其检测系统在一起,在发射前就可以只进行一次准备和测试。俄罗斯航天发射场 目前,俄罗斯共有4个航天发射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卡普斯金亚尔航天发射场,斯沃博德内航天发射场。前两个发射场用于载人发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建于1955年,有90多套发射设施,是前苏联规模最大的导弹试验和航天器发射基地,进行各种液体战略导弹、大型运载火箭、反导、反卫星等试验,发射倾角为5265的各种卫星、载人和不载人飞船、各种星际探测器和空间站等。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工作重点是:发射载人飞船、卫星、月球探测器和行星探测器,进行
19、各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另外,还进行拦截卫星和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试验。从这里发射的航天器包括早期的卫星、射向火星、金星和月球的探测器,以及后来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所有载人飞船和礼炮号航天站及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咸海以东约105公里,拜科努尔镇西南288公里处。 当地的平均海拔高度为90米左右,是个人烟稀少的半沙漠草原地区。场区周围有不少盐碱滩和丘陵。 这里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全年气温变化在2045,降雨量很小。 拜科努尔发射场是1955年兴建的,1957年10月前苏联在此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就发射场的规模、设备数量和工作范围而言,是前
20、苏联最大的航天发射场,相当于美国的空军东靶场肯尼迪航天中心。 拜科努尔发射场由发射区、支援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支援中心:前苏联将拜科努尔发射场的支援中心命名为列宁斯克。从列宁斯克乘车去联盟号发射台需时约30分钟。在这里有许多学校、文化中心、电影院等,还建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列宁斯克的居民大多是发射场的工作人员,宇航员在上天飞行之前要在这里逗留十几天。这里有宇航员飞行前进行体检所需的全套设施。前苏联航天发射场地面跟踪系统:为了保证空间计划的实施,前苏联设立了一系列的地面跟踪站,利用一些地基雷达和光学跟踪网络来监视每次发射活动,提供实时跟踪数据,包括卫星背景影像等。1985年 10月,前苏联安装
21、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摄影显示装置,用来观察人造卫星。它还安装了一套新的吨重的两轴旋转光学设备。目前正准备广泛使用激光跟踪系统。新的跟踪系统可以获得1米级的测量精度。 主要的雷达装置有各种相控阵雷达和各种地基预警雷达网络。在载人飞行计划中,有7个主要的地面站来保证航天器的通信、指挥和控制。另外,还有大量的海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通信跟踪网。负责指挥和控制的舰船有加加林(排水吨位45000吨)、科洛廖夫(排水吨位为21465吨)等。这些舰船与那些较小的船只一起沿大西洋和西太平洋部署,配合发射活动的进行。仅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航区周围就大约设置了10多个测控站。在飞行初始段内使用了5个站,即咸海北岸的阿
22、拉尔斯克站,发射场东南锡尔河畔的克孜耳-奥尔达站,处于航区中央的拜科努尔跟踪/指令站,发射场区正北的阿曼格尔德站,以及由反导靶场仪器设备组成的萨雷沙甘站。作为发射场的主要测控站还有贝加尔湖西北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站和堪察加半岛东海岸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站。这两个站一个是处于载人飞船的入轨点和向太平洋发射导弹或运载火箭的航区之下,另一个是处于导弹和运载火箭部分射程试验的末区,也是载人航天器和导弹、运载火箭向太平洋发射时的最后一个陆地站。此外,在新西伯利亚切利诺格勒、诺沃阿尔泰斯克、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也设有测控站。为了弥补陆地测控站的不足,还使用了不少海上测量船来跟踪。杰兹卡兹甘站和卡拉干达站是载
23、人航天飞船回收时的关键站,负责飞船的回收工作。俄罗斯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建于1957年,用来发射大倾角(6585)侦察、通信、导航、气象、海洋监视等卫星,建有30多套发射设施,是重要的军用卫星发射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最繁忙的一个基地,也为反卫星试验发射和拦截卫星,进行固体洲际导弹和战术导弹试验。发射主要型号: 东方号、联盟号、闪电号、宇宙号等。普列谢茨克基地位于前苏联欧洲部分的北部,在莫斯科通向阿尔汉格尔斯克的铁路干线上。 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约100米,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和沼泽地。 整个场区南北伸展约100公里,东西58公里。该发射场是在1965年由原来的洲际
24、导弹基地扩建而成的。主要设施均分布在普列谢茨克市东南和东北部,卫星发射区主要集中在场区南部。它是前苏联主要的军用航天器发射场,发射的卫星主要是军用侦察卫星和其他各种导航、通信和气象卫星等。由于发射场所处纬度较高,可以利用高纬度来发射大倾角卫星,可以满足侦察卫星和气象卫星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全球覆盖的要求。发射的卫星倾角为608829。该发射场曾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发射场,大约每周发射一颗卫星。该发射场的作用与美国范登堡基地相当。基地的人员居住和生活在普列谢茨克市,该市是物资和后勤供应的集散地,市东有机场。在该市的北部是基地的主要支援中心,在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卫星的总装、测试等技术保障工作,然后通过铁路
25、或公路运往发射场。各种发射场遥测跟踪站共有12处,各场站之间均有铁路或公路连接。在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的卫星:运载火箭有东方号、联盟号、闪电号、宇宙号等。这些发射场同拜科努尔发射场东北翼所见到的布局相同,也有同样的铁路网与准备大楼相联系。为了适应恶劣的北极天气情况,该发射场的发射台具有不同的设计。运载火箭不是直接竖立在发射台支架上,发射服务工作是借助于可滑动的转塔完成的。这种转塔是一个底座面积约200平方米,质量450 吨,高100米的结构。这种转塔安装在铁轨上,其上面部分有一个特殊的起重装置,能使火箭处于垂直位置。该滑动服务转塔能遮盖发射台和火箭,因此,转塔能保证地面服务人员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和
26、白天任何时间都能进行正常工作。美国航天发射场 美国是世界上航天发射活动最多的国家,其航天发射场共有6个,其中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和范登堡空军基地用于载人发射。 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 建于1949年5月,1950年7月启用,1958年1月31日在这里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在这里又发射了“水星”计划和“双子星座”计划的载人飞船,是美国最重要和规模最大的国家靶场和国防部重点靶场之一,由空军管理。主要进行战略导弹研制性试验,也可进行各种战术导弹试验,以及发射倾角为060各种航天器等,先后建立了 60多个发射设施,目前只有十几个还在使用。包括发射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的37号发射场和41
27、号发射场。 发射主要型号: 1950年7月,首次发射了一枚A-4/WAC下士火箭。此后,又进行过多次运载火箭的发射工作,包括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宇宙神-阿金纳火箭、侦察兵火箭、土星5火箭、土星1B火箭等。从卡角进行的航天器发射任务,包括了美国所有向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从这里还发射过阿波罗飞船、天空实验室、不载人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科学、气象、通信卫星等。因此,卡角是美国航宇局的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进行飞行前试验、测试、总装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基地。 目前,卡角所使用的发射阵地共有7个,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有导弹发射阵地经过部分改装而成的。许多导弹已结束了研制试验,原来的试验发射阵地经过适
28、当改装,即可用作航天器发射场,如19号大力神-双子星座发射阵地。另一类是专为航天发射而新建的,如36号宇宙神-半人马座发射阵地,34号土星1发射阵地,37号土星1B发射阵地以及39号土星5发射阵地。 34号发射阵地位于卡角的北端,占地 0.14平方公里, 于1961年6月建成,同年10月首次用于发射试验,以后又进行了多次土星1的研制飞行试验,后来为了发射土星1B,作过一些修改,目前已拆除。34号发射阵地的发射方案和布局与以往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装配、测试和发射工作都是在发射阵地的发射台上进行的。发射台借助活动的或固定的服务塔对火箭进行起竖、对接、测试和各项准备工作,并通过脐带塔将各种燃料管道、
29、供气管道、电源和通信线路与飞行器连接起来。60年代初,为了实施土星5-阿波罗计划,美国航宇局和国防部联合进行了土星5火箭发射阵地的选场工作。最后决定在卡角北部地区的梅里特岛一带建设。选择此处的原因是:箭体落区适当;与居民点距离适当,便于安置职工、家属,解决供应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设备和力量。范登堡空军基地 范登堡空军基地 范登堡空军基地于1964年5月成立,为国家靶场和国防部重点靶场之一,由空军管理。西靶场共建成发射台和地下井50多套,目前使用的有20多套,1984年将6号发射场改建成航天飞机发射场。该靶场主要进行战略导弹使用性试验和武器作战试验,以及发射各种军用和极轨道卫星等,战略导弹的落区位于夸贾林环礁,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试验基地。西靶场向西发射(发射方位为140121,轨道倾角为56104),向正南还可以进行极轨发射,正好弥补东靶场只能向东发射的不足。 该基地于1958年12月发射了第一枚导弹 雷神中程弹道导弹。之后不久,又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宇宙神D。还使用雷神阿金纳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极轨道卫星发现者1号。1972年被选作美国西海岸的航天飞机发射基地。1979年开始着手改建,1985年竣工。 该靶场主要进行战略导弹使用性试验和武器作战试验,以及发射各种军用和极轨道卫星等,战略导弹的落区位于夸贾林环礁,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试验基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