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27KB ,
资源ID:165862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862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文档格式.docx

1、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优秀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含义。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班超投笔从戎,立威边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的蓄须明志等等。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但都饱含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无疑会受到熏陶,进而产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无庸讳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间有过碰撞,如

2、辽宋夏的对立,元夏金宋的矛盾,但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是主流。我国灿烂的文明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如张骞矢志西域、昭君出塞、唐太宗的开明政策使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康熙平定叛乱等等,左宗棠收复新疆。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与祖国的高度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使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已成功地使澳门、香港回顾,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学习历史,让我们体会到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反

3、对一切有损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言行。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并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虽然也屡遭挫折,但依然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飞跃和巨变。正如邓

4、小平所言,“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热爱和平、诚实守信、勇敢坚强、面对挫折百折不回、勇于创新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些优良品质中,创新与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最后一统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等等,这无不体现创新精神。历史事

5、实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会发展,只有创新,我们才会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每一个家庭的小太阳和家人重点保护对象,很少遭遇风雨,经受不了挫折。在历史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加强挫折教育。“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成人成才的关键性因素。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大多历经磨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孔子厄陈蔡,著春秋;如孙膑双膝被残,作孙膑兵法;司马迁受宫刑后发奋写成“史家之绝唱”史记,“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试制一种

6、新的蓄电池失败了8000次等等,正是这种在挫折面前百折不回的精神才让他们取得了成功。这些史实,信手拈来,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材料。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以史载德,春风化雨,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以德治国”真正落到实处。历史教学对学生人生态度,精神意志,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之中,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具体落实到每节课的教育活动之中。浅谈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历史教学既要使学

7、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历史教育相统一。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学生生活为主线,将学生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国情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来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一)寓德育教育于故事讲述之中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讲甲午战

8、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重点讲了著名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致远舰全体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教育,学生从中认识到:邓石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二)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讲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

9、烈建立元朝之后,我发现不少同学由于对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再加上受电视电影的影响,只看到了他们的功绩,看不到他们的过失。为此,我引导学生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在班上展开大讨论。使学生既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绩,又看到他们不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灾难。培养了学生全面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三)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寻找感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人、英雄、仁人志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涉及。这些人物令学生敬慕崇拜。他们迫切想

10、了解探究,甚至想一睹为快。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开展读书活动。开展了“伟人少年时代”演讲比赛。“英雄在我心中”讨论会。“革命先烈”故事会等活动,激发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学生们四处找书借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刻苦读书、求学,寻求探索革命真理的艰难曲折历程,常常吸引着学生,打动着学生的心灵。以至在讲故事听故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读书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们了解了历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我们还搞了“我最崇拜的英雄”主题会,“学习先烈诗抄有感征文”、“历史上科学家专题讲座”等,再加上每周一次的升旗

11、仪式,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学校逐渐形成。(四)榜样引路,教育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以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在讲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这两位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榜样,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围绕我们应向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思学习什么展开讨论。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下三点:第一、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为人类谋幸福;第二、要勤奋学习,服务社会;第三、好好锻炼身体,做一

12、个有用的人。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又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通过分析比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分析比较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六)名言品析激励法 历史教材中有

13、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比如在讲唐太宗纳谏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品析了李世民说魏征之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段话。使学生领会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他把忠心向他纳谏的魏征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品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较全面的知识,而且从中受到了启示: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少做错事,少犯错误。(七)情境感染、潜移默化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

14、观察插图和图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视电影和文艺节目,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水平。还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长征路线图和飞夺沪定桥的材料,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艰苦的历程,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他们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

15、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年月日胡锦涛同志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原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而“道德教育”指的是同学生道德行为以至道德品质(品德)形成相关的教育。不过,我国现行“德育”已经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据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界定:“德育

16、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还要注意进行德育渗透。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展望未来,把众多纷繁复杂的过去通过师生的互动展现出来,在参与和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美好,鞭挞丑恶,其道德功能是不可言喻的。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就曾把学习历史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死为止学习如何做人,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本质的功能。因此中学历史教育过程除了要完成 “借鉴历

17、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明天”的社会功能外,也需要和其他学科一样注重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首先应该系统地开发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的历史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但在以往的教师对德育素材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对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合理运用历史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民族危难史教育、

18、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各民族团结统一教育等。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绚丽的文化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方面的世界之最,如粟、水稻、大豆、大麻、苎麻、桑、茶和漆等是中国最早种植的;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田灌溉系统,而且现在仍发挥巨大的作用;隋朝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我国还是世界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中国有“瓷器之国”的称誉,还有著名的“四大发明” 等等。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欣赏汉唐时期的史学、诗歌、宗教、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文化艺术方面辉煌灿烂的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学生在学

19、习或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似“开心辞典”“幸运52”的知识竞赛或制作网页进行交流的形式,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是增进了知识,二是体会到自己伟大祖国的辉煌,三是对自己成功查找资料的能力的承认。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国土沦丧、主权瓜分。中国人民生活

20、在贫困和屈辱中,反映这一段历史的电影、电视、文字材料较多,形象、生动。我们可以经常设置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这段屈辱史,产生气愤、痛恨的心情,并在这种情绪中思考、探究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理解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是导致被侵略、掠夺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史,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民族英雄为抗击外来侵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无不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些材料,教材中较简单、扼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收集这些方面的具体材料,精心准备,然后举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

21、,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讲中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在利用好中国史德育素材的同时,我们还应合理开发世界历史的德育素材。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世界的文明也是相通的,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这些文明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永无止境。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科技文明的奇葩,这些都是人类的骄傲,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发展进步,理解是科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同学们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的社会

22、状况,理解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从而树立发展中国科技,振兴中华的决心。第二,在整理好、开发好历史知识中德育素材后,应该进一步深化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帮助学生完成从单纯的历史知识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历史也是教人做人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如果引入历史和现实中的道德人物、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就能使德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丰富饱满。历史知识生动真实,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中国历史上,关天培、邓世昌、黄继光等勇赴国难、守土保国、甘洒

23、热血的英雄气概;李大钊、吉鸿昌等严守纪律、威武不屈、慷慨成仁的革命精神;马本斋率众抗日、拒寇诱降,其母支持亲子抗日,绝食而死的感人事迹,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并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这种道德情感必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历史与德育的关系是:历史知识道德认知历史范例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在利用历史名人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历史名人事迹的认同及对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的认识,我们不妨引入一些典型的反面人物,同先进的历史人物事迹做对比,这样反而能起到弘扬正气,反对邪恶的目的。历史教材中,例举了许多危害一时,为后人所不齿的反面人物。如甘当

24、儿皇帝的石敬瑭;善于拍马屁,装孝心、暗藏夺权野心的安禄山;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先投降女真贵族,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贪污之王”和坤;贪于权势,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维新志士、义和团,对外一昧卖国的慈禧等等。将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尽量地揭露出来,使学生不仅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感,也使学生在批判中辨明了是非,弘扬了正气。第三,我们应该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能给人以启示的作用,启发中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什么司马迁不畏权贵

25、倾注全部心血写成史记,李时珍用毕生的精力写成本草纲目,孙中山百折不挠从事民主革命?他们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历史舞台上众多的圣哲、先贤、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国古代,人们追求青史留名,左传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为历代所推崇。通过讲解,让中学生认识到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意义,只随波逐流,那么人的一生只是扮演了一个泡沫的角色;如果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生命只是一短暂的年华,很快付诸东流,毫无意义。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奋发进取,为人类作出贡献,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有了这种思想境界,就确立了中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

2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在学习了世界史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引经据典,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到中国的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证明社会更替的长期性、曲折性;围绕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原因、社会发展的前途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辩论,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能力,学会了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增强了社会主义的信念。最后,通过学习历史,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

27、直接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在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拂尘览史,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骄傲与自豪。这种自豪感能产生强大的心灵震撼,催促人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能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合力与凝聚力,使我们伟大的民族蒸蒸日上。因此,学习中国历史能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

28、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中学生正处于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树立的关键时刻,而历史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世界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了解中国受到列强的凌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学历史大纲(草案)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提高献身四化的自觉性,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

29、心和决心。”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这意味着历史课教师必须担负起智育、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那么,我们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中要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以历史为题材,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1通过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渊源悠长,文化繁荣昌盛,典籍连绵不绝,人才鼎盛辈出。直到清朝中期为止,我国的文化、科技、经济一直都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水平。有经典的儒家学说,有永世不倒的万里长城,有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有

30、鼎盛的唐朝文化,有名誉海外的郑和下西洋,有辉煌的康乾盛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智慧结晶才凝结出来的历史文明,这些历史文明不仅对华夏子孙,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天的教学中,通过历史文明的回顾,我们都倍感亲切,倍感自豪。让青少年了解历史,了解国情,使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培养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1.2通过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抗争的历史。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蒋介石的愚弱,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沉重的民族损失和民族耻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中华民族的广大人民过着苦不堪言,暗无天日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使中华民族背上了“东亚病夫”的恶名。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事件几乎使中华民族走向了灭国之路。在这些苦难面前,可喜的是出现许多仁人志士和广大群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抵御外侮,立志捍卫中华的可歌可泣的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