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高考微型文学评论怎样写高考微型文学评论 写作佳苑 2009-08-22 0706 5d56b7b40100ehew怎样写高考微型文学评论微型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
2、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微型文学评论跟一般简答题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题。文学评论虽然简短,但作为独立的文章,它同样具备文章的一般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微型评论
3、应该有一个概括性较强、比较惹眼的标题。这个标题不但能引导学生写好评论,而且可以帮助读者领会评论的主要内容,标题起得好,对于获取高分不无益处,而这点对简答题是没有要求的。其二,从题目的开放度来看,简答题依问作答,答案指向性较为明朗,但作为文学评论,题目一般只限定一个角度,学生作答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开放性比简答题要大。其三,从结构形式上来看,文学评论也比简答题要求高,一般的简答题只需要将自己的看法罗列出来即可,一般一段到底,或者采用分条列举的形式。但微型文学评论却不宜这样,一般应有开头、主体和结尾,段落有一定独立性,起承转合需要一定的艺术性,但受篇幅的制约,微型评论也不宜
4、段落太多,一般分为23段即可。其四,从语言上看,简答题只需要把观点清楚阐述明了就可以了,文学评论却要求有一定的文采,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考场中的文学评论由于篇幅小,内容上一般不会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根据题干要求抓住作品突出的一到两个方面将实质性的特点揭示即可,避免那种流于空泛、不着边际的万金油式的评论。所以我们在揣测题干要求时一定要学会准确踩点,调动头脑中的积累用相应的鉴赏术语将要点提出。分析论证要求笔墨集中,有理有据,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
5、,论证论点。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从鉴赏的文学作品中摘录,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度引用其它内容。结构必须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开头一段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中间分析法论证为主,边节录边评论,可以分为二个以上方面。有些内容也可根据需要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如阐述主题的社会现实意义等等。结尾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也可发出感慨。写作短评时我们可分三步走一定调二摘要三整合。定调即确立观点,提出对作品的看法。摘要就是从作品中摘录相关语句作论据来分析和证明观点,摘要既可以是原文的摘抄,也可以将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性转述,如果是摘抄,一般要求将这些字句用引号标明,如果是转述,则不须用引号。整合则包括拟定标题,
6、对观点加以分析,将论点论据整理成符合要求的短文。由于学生平常的文学作品阅读停留在意会的层次较多,言传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上平时这方面的积累也不足,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鉴赏术语和一些典范的示例,以帮助学生熟悉文学评论的模式和写法。且看以下范例评论考试模式开头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中间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
7、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结尾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2.发出感慨下面请看实例一题目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
8、土的悠悠情怀。诗的开头三节,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
9、恒在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
10、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总评这几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实例二再来看学生熟悉的春一文的评论。下面的评论是就其语言特色来谈的,阅读时注意其边节录边评析的方法。 清新、隽永、警策 评春的语言特色朱自清的春之所以漂亮动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善于运用朴实、隽永的语句,把读者引进特定的
11、自然环境之中,与共享春天的乐趣,同赏山川的风姿。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好懂,从修辞上说,经过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味。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特点。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还表现在语言富有表现力,有些话简直就
12、是一篇之警策,自然地点上几笔,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的语言没有斧凿痕迹,不是刻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美,平常之中显示出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境,甚至还含有某种生活哲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最后,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个结尾奇崛,警策。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这篇短评的标题以三个术语来
13、概括春一文的语言特色,中心一目了然。全文从两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第一段着重分析其清新、自然、质朴、隽永的语言风格,后面则着重评析其富有生活哲理的警策意味,其写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实例三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习作示例 蒙太奇手段,妙! 一
14、一一评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蒙太奇手段 北大附中 全国理科试验班 高三(10)班 王一恺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