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18.41KB ,
资源ID:165555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555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的绩效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的绩效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19852002) 四大专业银行的恢复和成立使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专心担任中央银行的角色, 使其安心于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督。但当时国有四大专业银行既执行政策金融业务又执行商业性业务, 处于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不分的状态。为了改变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的局面, 明确银行的责任、权利和职能,使银行的政策目标和利润目标得以实现。1994年,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中分离出去。从此, 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正式形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低, 不良贷款

2、率高且内部管理十分薄弱, 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差的问题。如表1所示:表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资本充足率(1997年2002年)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997年四大银行均超过25%2002年25.41%36.63%23.37%15.17%资本充足率4.05%2.93%3.91%3.54%1998年10.40%8.13%11.74%9.31%1999年4.57%1.44%8.50%3.79%2000年5.38%-9.80%6.51%2001年5.76%8.30%6.88%5.54%8.15%0.91%资料来源:CBRC、商业银行年报(4)银行业股份制改革(2003

3、2011) 自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银行一直沿用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免, 而政府对他们采用的基本上是官本位的激励制度。这种政治目标与银行盈利目标矛的盾的难以融合注定会带来银行效率的低下。因此公开招聘专业的银行经营人才来代替政府直接任免是改革的一大关键, 但这又必须以银行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改革为基础。并且,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在入世2年后允许外资银行在已开放的城市内向中国企业提供本币服务, 入世5年后允许其向所有中国个人提供本币服务。然而,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竞争力弱, 一旦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 国有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同场竞技。正是由于银行业内生制度的

4、缺陷和外在竞争压力的步步紧逼, 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2003年12月16日政府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通过这一阶段的注资, 大大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5 年起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完成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完善了银行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扩大了银行的融资渠道, 加强了外部约束和社会监督并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使其摆脱了国有独资企业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摆脱了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所应执行的各种不符合市场化发展的内在制度。同时政府仍然通过持有多半股份对四大国有商

5、业银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同时政府引进经营银行的专业人才以保证银行的经营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既确保在经济处于某种紧急情况时国家保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又确保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2、中国经济结构与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中国经历三次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在19791984年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价格、财政等政策,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加快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的基础地位开始明确,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比例得到调整,能源供应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是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加工业发展过快的新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原材料工业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速度,供求矛盾开始

6、突出,加上农副产品的供应增速跟不上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并越发严重。 其次,19881991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方针,在大力治理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此次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和贷款结构,在消除经济过热的同时,实行向部分产业和企业“倾斜”的政策,把其他方面压缩下来的资金、原材料、能源和运力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使得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增加了有效供给。这次调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只是缓和了部分经济结构方面的突出矛盾,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

7、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三,在1997年以后,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需求膨胀,同时继续推进了价格体制、流通体制和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但是,在经济总量平衡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再次突出。为此,1997年中国政府再次加大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与上两次调整不同,此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此次经济结构调整是首次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的调整,调整方式正在由单纯的政府导向发挥市场作用方向转变,调控手段则正在由主要靠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结合必要行政手段的方向转变。其次,

8、中国即将加入WTO,国际市场环境和游戏规则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与过去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进行的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三,与短缺时代不同,此次结构调整的目标,已由过去的增加短缺商品产量和品种,转变到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由国内企业与行业的发展,转变为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竞争。第四,此次经济结构调整是从增量和存量两个角度推进的调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经济发展发生质的变化;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主导作用;短缺现象消除,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政府职能由直接的计划管理趋向间接的宏观调节,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私营经济蓬勃崛起,多种经济

9、成分竞争发展;对外开放全面拓展,与世界经济的融通日趋加深。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1)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的单一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到对公有金融产权进行简单分解为四大专业银行,再到推动建立股份制银行,并使各专业银行迅速融入市场竞争,向商业化银行演进。这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制度不可避免的变迁。(2)中国经济结构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借鉴西方经验推动银行制度公司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向公司化转变的里程,以适应国家经济的市场化转型。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入正常轨道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政府就会由主导改革转变为营造

10、改革的环境,市场推进的作用就会日益凸现,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就会日渐加大。(3)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仍会保持较为强劲的自主性增长势头,执行偏紧的“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过热”行业的投资将继续受到严格限制,“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将继续成为重点倾斜的领域,环保评价之类的工作将成为调控的新手段。在一段时期内经济运行将更加平稳,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部分行业和企业尤其是一部分热衷于粗放型扩张的企业将继续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微观市场环境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根据我国加入WTO 的承诺,2006年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面对全面开放的新形势

11、,作为以传统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以优质高端客户为主要利润增长点的国有商业银行,无疑将首当其冲。当这种竞争成为必然时,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应该学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去应对。(5)从银行业来说,金融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2004年在调升人民币存贷款利息的同时,人民币利率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竞争的驱动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净利差收窄,建立科学的资产定价机制,培养优秀的资产议价能力,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增值服务拓展客户、提高盈利水平、增强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同时外资银行加快进入,经营地域和业务领域不断延伸,证券、保险、信托等也不断加大创新发展力度,进一步挤占传统

12、银行业市场空间,银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监管加强与管制放松的趋势并存,逐步强化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同时,监管机关对金融创新的管制逐步放松,为商业银行摆脱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束缚提供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二、回顾国有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概述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状况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反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金融市场始终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一统金融业发展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既担负商业银行的职责,又发挥着中央银行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银行的考核主要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银行绩效完成好坏与直接责任人没有直接经济联系。

13、改革开放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由于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专业银行,而其业务分工又相对明确,同业竞争环境并不激烈,银行对部门、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要求也不迫切,对部门、员工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年末评语上,评价结果应用的范围也十分有限。而对于作为金融企业运行的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仍然局限于成本、利润指标,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说尚未开展严格意义上的绩效评价。进入90年代以后,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蓬勃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争夺逐步显现,竞争加剧,各家商业银行的

14、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为应对市场竞争,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重视,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存款、贷款、利息收入、不良贷款等业务指标开展,开展的方式为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定期排名通报、年末兑现奖惩等。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结束以及不良贷款的大量显现,各家银行的经营效益下滑,效益压力日渐增加,银行的绩效评价开始关注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由于分支机构的效益指标容易计算,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评价很快就转变为以效益指标为主;而对内部职能部门与员工的绩效评价由于相关效益指标的考核难度大,而对存款、贷款等业务指标的计算考核简单易操作且比较直观,所以各家商业银行对部门

15、与员工的绩效评价仍以业务指标为主。期间,政府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推进缓慢。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指标考核体系、1995 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 年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指标体系仅适用于对工商企业的绩效评价。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上述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我国现存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上都只能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起到参考作用。2000年,监管部门与穆迪公司合作,制定了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并从2000 年度开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考评。该暂行办法主要从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比例、资

16、本充足等四大类十三项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这四大类十三项指标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貌,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资产质量由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账贷款率、信贷风险资产抵补率等4项指标加权考核;盈利能力由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利息回收率、应付利息充足率、效率比例(即非利息收入经营性收入)等6项指标加权考核;流动性比例指标由流动性比率考核;资本充足率由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2 项指标加权考核。2000年,根据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综合收息率、流动性比例和财务状况等指标,银行监管部门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划分为六类:最好的一类行,其主要标准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5%以下,持续盈利

17、,收息率在70%以上,资本充足率超过8%,主要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最差的六类行,其主要标准是已经资不抵债或濒临资不抵债。2002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各行间的差异仍在扩大。为此,监管部门对城市商行分类标准又及时进行了严格调整:一类行主要标准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5%以下,持续盈利且未分配利润为正,收息率在80%以上,资本充足率超过8%,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比较完善,主要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六类行主要标准是已属于高风险行,不良贷款率在40%以上,连续亏损,接近或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2004年初正式颁布实施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设计。该评级体系参照了国际通行的

18、“骆驼”(CAMEL)评级法,结合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和流动性状况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大致方法先是对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市场风险状况这六大要素分别按照百分进行计算,然后对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后进行相加,其总和为综合评分。其中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20%,资产安全状况20%,管理状况25%,盈利状况20%,流动性状况15%。暂不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分。根据综合分值将评级对象确定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五个档次。2、西方商业银行绩

19、效评价发展状况西方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绩效评价工作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西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单一业务考核阶段。该阶段商业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开始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实行业务经营考核。银行分别以资产流动性最佳,或税负最小为重点目标,对重点部位实施专项目标成果判断,此间较为关注备付率、贷款证券收益率,经营考核思想开始萌生。第二阶段:效益控制考核阶段。进入60、70年代,总分制与母子制银行有所发展,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效益与负债管理需要,常借助资金市场净额负债管理和贷款净额负债管理方法增强流动性与安全性,借助资金分配中心、投资

20、中心、利润中心原理,对分支行实施效益性控制。资产收益率、贷款收益率、投资报酬率是当时主要的考核指标,并运用了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技术。第三阶段:财务考核阶段。进入70年代后期,伴随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国际借贷金额激增,银行竞争加剧,国内国外业务风险增加。为顺应国际监管的需要,防止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各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国际合作。1975年制定了著名的国际监管法则巴塞尔协议,其核心是资本充足评价。政府绩效评价开始介入商业银行考核,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以资本充足率为重心的控制指标,并据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同时,各国银行业协会为了维护同业良性循环,所有者及投资者为了维护自

21、身的正当权益,纷纷委托非政府评价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专项或全面评价,社会评价进入银行经营评价。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展,在原有的效益考核指标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包括回报率、利差率、不良资产率、流动比率在内的涵盖“三性”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第四阶段:战略一体化评价阶段。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商业银行逐步把绩效评价系统建立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是存储着有关产品、客户、细分市场、交付渠道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数据库,可以从多角度展示产品、客户、组织单位和部门为银行总利润所做出的贡献。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知识经

22、济的到来,银行间的竞争进一步发展成为价值链的争夺,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银行必须考虑其战略目标,并更加注重对智力资本、创新能力、市场占用率等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信息,从市场角度来全面评价经营业绩。业绩评价的主导方法主要是综合平衡评计分卡和EVA经济增加值评价法。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已日臻成熟和完善,可以对促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综上所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在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中国银监会考评办法为重要依据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以指标标准值为努力目标,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

23、各具特色的绩效考评体系。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都确立了“以业绩论英雄,凭效益挣工资”的经营理念,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幅提高,但在指标设置的控制力上,未能有效地解决业务发展速度与控制风险、提高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问题;二是考评体系较为松散、指标设置过多,部门协调成本较高;三是考评理念先进,激励政策到位,但受管理体制、组织架构改革滞后的影响,降低了政策实施效果。四是方式大同小异,实际功能却相差悬殊。绩效评价的作用是起到引导经营行为、资源分配的作用。但从我国商业银行实践看,绩效评价远没发挥上述功能作用。三、基于财务指标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 通过对比国内外

24、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运用比较成熟的财务指标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国有商业改革后的绩效评价主要选取建、中、工、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9-2011年的财务数据,从规模、业务增长能力、盈利增长性、稳定性、风险抵御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前后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农行银行改制上市较迟,数据资料披露不详未选。要注意的是在折线图中为零的表示数据没有相应的披露。(1)银行规模银行规模作为反映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可以借助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资本规模、利润总额等来刻画。选用资产总额指标来分析1999-2011年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

25、2中可以看出,上述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都很高,2011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末资产总额为1115184亿元,占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39.63%。从增长速度来看,上述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变化都呈现出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平均年递增15.5%、13.79%、13.29%、22.08%。表2 1999-2011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亿元)数据来源:相关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以及各银行网站中所披露的年度报告(2)业务增长能力商业银行的业务,按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增长率和贷款增长率作为评价商业银行业务增长能力的指标,其增长速度越

26、快,说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越好,其业务扩张能力也越强。表3反映了2002-2011年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银行的存款增长率和贷款增长率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受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这一时期尽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率随经济形势变化而起伏不定都略显缓慢。但在2002-2011年10年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长率实现平均年均增长14.73%、14.42%、11.42%、26.73%,贷款增长率年年均增长14.72%、17.25 %、14.30%、24.75%。表3 2002-2011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增长率(%)存贷200220032004

27、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建行14.7515.946.7514.7017.9013.1015.4825.4913.4210.0517.293.788.7710.4016.9013.9016.8627.0417.7514.46中行16.0713.8610.9310.8110.507.6015.4629.2212.7816.9616.2118.5814.183.878.8017.2015.8050.4115.4312.06工行5.3513.549.8710.8010.309.0012.518.8214.0510.0117.2214.719.2111.3012.2012.2622.4518.6314.65交行24.2977.9118.7637.4910.7015.7019.9327.1320.9014.4819.4244.4422.3928.3518.7019.5020.2938.4421.5914.38相关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