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0.41KB ,
资源ID:16555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55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1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1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种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人们已有多种现成的研究成果。但是不管哪种指标体系都离不开人均GDP,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寿命,城市人口比重等几大项。而最终决定这几大项水平高低的正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变化状况,因为它们的“比重”在我国实在是太大了。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要十分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也就是要十分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革命是如此,建设也是如此。

2、也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所以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任务,或基本手段就是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说这既是任务又是手段,一是因为这三化本身就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二是因为没有这三化,其它方面的现代化也无法实现,三是因为没有这三化,眼下的启动内需,抑制通货紧缩也难以根本奏效。或者说这三化的落后已经在滞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解决这“三化”或“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二、 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

3、点是农村经济而非城市经济,农业经济而非工业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而非现代市场经济,落后经济而非发达经济。在这里发展经济的最大障碍是观念上的而非物质条件上的,既使有例外有人提供物质条件,观念问题不解决还是发展不了。所以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1、树立“现代化工程”理念 。 现代化是我国人民的世纪梦想,是我国几代人追求的目标,这个梦想和目标将在本世纪实现。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一切都是朝这个目标前进。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这个跨世纪工程的基础工程。90年代中期以来,农产品“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乡镇企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陷入困境,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二元社会经济”无法打破,成为制约我国现

4、代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只有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拓展农村市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转移农业人口,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县域的问题,也是市域、省域、全局性的问题,关乎我国现代化的宏伟大业。 2、树立“机会均等”与“大市场”理念。我国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经济,还在由政府经济转向社会经济,国际经济在进一步走向市场化,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而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是“机会均等”。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国民待遇。当然这里的平等是形式上的,它有三重要含义:一是不承认任何特权,不承认哪里有发展机

5、会,哪里就没有。二是机会均等不是平均发展,关键是怎么样去发掘机会。三是市场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性,市场可以向外扩大到县外,省外,国外,也可以向内开发新的满足潜在需求的市场。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最早是英国,然后是美日等抓住了机会。21世纪中华民族有机会了,问题是怎么样抓住这个机会。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是农民,乡镇企业抓住了机会,深圳抓住了机会。90年代是上海抓住了机会,非国有经济抓住了机会。当然还有许多“范例”、“典型”,华西村、海尔、邵东县、湘计算机等等。它们都是“机会均等”“市场无限大”的突出实践者,各个县域经济都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成为这种“突出实践者”。尽管不可能县县如此,但至少是县县

6、有机会的。 3、树立“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表现在一方面可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减少研究试验成本,少走弯路一步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吸取发达国家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教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在于,只有跨越式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冲破二元经济结构,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强大的增长极,从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结束“短缺经济”时代,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将“三农”列入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问题之一的情况下,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7、当然各县的跨越方式是需从各县出发又各显神通的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来看,首先要贯彻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精神,搞好生态建设;其次对计划经济时代不利水土保持的某些工程,要从长计议,切实进行改造,甚至不惜推倒重来;第三,发展经济始终要把环境保护放在心上,放在首位;第四,尽可能采用节能等新技术;第五,计划生育,普及教育,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4、树立农民增收是核心的理念。县域经济的基本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基本前提。农民增收意味着县域人均收入的增长,是财政增长的前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志;农民增收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农业积累的源泉,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农

8、民收入增长了,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才有资金,搞规模经营才有资本,转移进城才有资格;农民收入增长了,农村市场才能拓展,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中国经济才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农民收入增长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叫做县域经济真正发展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宗旨的具体体现,这在县域经济中就要落实在农民增收上。 三、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面对诸多选择 必须理清以下一些主要发展思路 (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 。 经济结构调整是“过剩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根本出路,是“十五”计划的主线,也是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加入W

9、TO和西部大开发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 1、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图表 2000年湖南省益阳市各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表(据20XX益阳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项 目 赫山区 资阳区 沅江市 南 县 桃江县 安化县 综 合 一产业 28% 21% 36% 43% 37% 30% 32% 二产业 39% 45% 33% 31% 35% 39% 37% 三产业 33% 34% 31% 26% 28% 31% 31% 首先,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一般还是一种“一二三”或各占30%左右的结构(见图表),还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工业化是县域济的长期

10、任务和现代化的基础。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以本地资源为条件的加工工业是县域经济摆脱困境,获得发展甚或是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其次,由于第一产业的比重仍30%左右,它就仍然是县域的支柱产业,县乡财政的主要来源,农民温饱的基本保障,并且农业现代化亦是县域经济的基本任务,所以第一产业仍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再次,第三产业作为为一二产业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一方面它的落后会严重滞碍着整个经济的必展,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它还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它的比重将逐步超过一二产业;一方面它是农民增加收入,走出农民变为市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它又是改造传统产业促成产业结构升级

11、,进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不能轻视其发展的。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较长时期内的基本发展战略。 2、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现实中,不管发展何种产业、何种产品,有效益,有积累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只有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才可能是有效益能积累的,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比较优势”的确认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要分层次进行。首先是在县域以内,要从如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如何打破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扬本地资源优势来考察;然后是把视

12、野扩大到一个个的地区经济圈;再扩大到全国;最后扩大到全球来考察。由于大家都在寻找比较优势,由于市场瞬息万变,“比较优势”就是一个动态的糸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就要不断地去调查研究,比较分析,最终还要经受市场的考验。能不能找到、发掘、发扬光大自己的比较优势,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3、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富裕县还是贫困县,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无非就是占县域GDP比重较大的那些产业。其特点或是面广量大,或是地位高影响大,把它们调大了,调强了,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各不相同的,但农业总是欠

13、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结构调整也总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农业结构调整也要强调调大调强其主导产品,粮、畜、果、蔬、水产品等。要提高品质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二三产业中的一些项目。县域第三产业中的通路、通电、通信等由于当地及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已有长足的发展,各县之间的差距相对小一点,决定县域经济强弱的主要是第二产业。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的制约,就应把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的背景下,县域工业面临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会,正确定位

14、,战略眼光,做大做强。当然这并不排除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传统产业。 4、全力发展特色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雷同、自给自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县域经济又是一种地方经济,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程度各不相同,县域农业的结构、品种、质量,工业的强项与弱项,经济的支柱与潜力,区位的优势与劣势等等,总是各有特色的。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在西部在开发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已大为增强了。这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首先要找准“特色经

15、济”的所在,这是不是特色,特色有多大,能作到多大,特色能否转变为经济等等,都需要广泛调查,深入论证。这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前提。其次要全力壮大特色经济。要搞规模经营,搞龙头加基地,多就业,大产出。要改造传统工艺,尽可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行工厂化生产,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使之成为县域新的支柱产业。第三要在市场运作上下真功夫。在作大特色产品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把其推向县外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5、重点发展加工工业和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以农付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农业结构横向调整的重

16、点是做强主打产品和发展特色农业,纵向调整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以农付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农付产品加工资源丰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各地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农副产品加工的增值率国内平均是43%,国外是200%300%。县域农副产品加工停留在低层次粗加工的较多,附加价值小。深加工潜力很大,市场也很大。发展深加工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从本地资源出发广泛开展合资合作,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市场分工、合作与竞争。县域加工工业制造工业范围广泛,食品、纺织、服装家电、机械是大头,还有玩具,家具、建材、五金、电子、仪器、仪表、竹藤制品、矿产品、手工艺品 抓住几点,注入新技术,做大做强,都可

17、以成为县域支柱产业的。县域传统农业已基本走到尽头,第三产业没有第二产业的扩展作基础亦难以迅速做大,县域第二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毕竟不是优势 ,这样大力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和传统制造工业就成了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比较优势”和必然选择。 6、着力发展配套产业。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或很少有很难有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大背景下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县经济处于十分不利和无力的地位,努力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配套,着力发展配套产业,不失为县域经济参与新一轮世界大分工大协作

18、有效途径。如益阳沅纸参与岳阳纸业集团,益阳桃江管件厂成为北京某企业集团的一个生产基地就是很好的例证。发展配套产业县域经济可以作大型企业集团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加工环节、分销网络、服务部门等等。这是一种双向选择,但主要是对方的选择。这要求县域经济先做强自己,使自己有特色并有一定规模,然后放下架子,积极主动。 7、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欠发达地区要结合实际,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提供便利

19、,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以市场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生产什么,经济结构就往哪里调。市场是检测市场经济一切活动的标准,也是检测经济结构调整的标准。要研究市场,预测市场的真正走向,不能被市场的现象所迷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手段。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在于现存的经济结构体系已经老化,其“产品”已趋于饱和或“过剩

20、”,调整就是要打破现成体系,淘汰过时的,开创新兴的,用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去扩大或开创新的市场需求与市场。这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所在。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产生,需要有新的“产品”概念,新的工艺、新的设备,也就需要新的投资、新的技术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是新的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否则就容易产生失误。 (二)工业化城市化思路。 20XX年,中共湖南省委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XX年,中共 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显然,工业化城市化亦是县域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

21、业化,信息化,等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些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关涉到县域经济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关系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 1、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受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人们似乎觉得我们可以越过工业化而直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几乎没有人(湖南近期除外)认真提出过工业化的任务和口号。事实上正是那些一心一意发展第二产业,甚至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地方,悄悄地走在了现代化的前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湖南的邵东,醴陵等无一不是以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而那些老是追逐一些 “时髦”口号而从未脚踏实地努力发展工业的地方,在“市场”洗礼中,传

22、统的加工工业优势丢了,新兴支柱产业由于既没有传统工业的积累又没有特别的大资金投入而无法形成。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首先,工业化是商品化,市场化的技术基础。“工业革命”成为现代社会的起点,在于它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的扩大,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基础。使现代的社会分工,使某种产品的全球化供应成为可能。其次,商品化、市场化为工业化注入了内在的动力、现代的观念、提供了外在的市场。第三,工业化,商品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容。没有了工业,没有了商业,就没有了城市,哪来城市化呢。第四,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是商品化的外在表现与标

23、志,也是不可逾越的。有了工业化,才有了商品化、市场化、城市化,有了工业化,城市化才有了人口的集中,资本的积累,技术的发展,才有了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发生作用的空间,才能有了现代化的基础与空间。 2、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避免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也曾试图绕过城市化直奔工业化;现在明白了,城市化同工业化一样,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阶段。首先,城市化与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是互相促进的;工商业的一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而城市的发展又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工商业的繁荣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交通、通信、人口、市场、服务,这就是一定的城市。随着工商企业的发展

24、,对城市的投入增加,建设加速,就业增加,经济增长,这本身就扩大了城市;并且,市政建设的规模、速度与城市经济势力呈正比例关系。所以,城市化是工业化商品化的结果与条件,工业化商品化是城市化的内容和前提。要加速城市化就要加快工业化商品化。为了更好地发展工商业,就要更好地实施城市化。其次,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产业的比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苦于我们的第三产业比重太低,不然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大大缩小了。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甚至于一些中小城市或农村也不例外。20多年过去了,第三产业并没有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事实上,第三产业确切些

25、说主要是城市的产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达75%以上,前提是它的城市人口占90%以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这是我们第三产业比重低的根本原因。城市化实现了,第三产业的比重才会高起来。第三,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在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里也是明确的。例如,初步的现代化城市人口比重必须在50%以上,而真正的现代化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必须达到95%以上等。 3、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龙头加基地,产供销,农工商,科工贸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涵。它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先专业化,后规模化;是先市场化,后工业化;是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特色推动。这在实

26、质上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一般是以机械化为基本前提的,这需要土地资源丰富,货币资本集中,农业人口比重低三个基本条件,而中国恰恰是耕地少,资金缺,农业人口比重大。发挥我们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市场纽带、龙头带动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现代化的市场经营、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同最原始的家庭经营、手工劳动结合起来。先专业化、商品化,先使农民富起来,使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这样,龙头企业本身直接推动了工业化,而当富起来了的农民一部分进城成为市民,一部分留下来搞规模经营的时候,我们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就又会大大地前进一步了。农业产业化是县

27、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推动者和一条捷径。 4、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信息化”首先是指“信息社会”,也叫“后工业社会”,社会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均已信息化,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宰和主体。其次是指信息产业,包括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第三是指传统产业和社会生活内部运行及与外界联系的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过程。我国的信息化主要是在第二三含义上的。首先,“信息社会”还不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但

28、如托夫勒所说,我们的确可以与发达国家分享“信息化”的成果。事实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且由于起点高,发展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亦相对较小。其次,信息化不能代替工业化城市化,这一点我们必须十分明白。用锄头种地的农民通过互联网,通过“农业产业化”等,可以把自己与世界市场对接,但其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生产手段,生产效率终究难以与国际资本竞争。这种情况在我国传统工业领域亦普遍存在。这也正是我国入世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出路仍然只能在深化工业化上下功夫加速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第三,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有

29、人视信息为继自然资源能源之后的第三国力,是有道理的。没有信息化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走向工业化城市化,有了信息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式”地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应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信息化有利于我们迅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市场,有利于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率、少湾路、低成本。并最终促进我国工业、农业、国防、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5、县域经济要以县城为中心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里首先是一个正确对待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成绩巨大,对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国现代化

30、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将继续作出这种贡献。乡镇企业加小城镇是二元社会经济架构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其发展“经典”是苏南。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应有所调整。第一,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但二者不能等同,二者是有区别的。乡镇企业布点分散、规模小、技术低、资源浪费、生态代价大,除上规模上档次在当地已成“气候”的外,有必要和可能的终将转移到城市“工业区”;剩下的主要是“进不了城”的和有本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优势的粗加工型企业;其它一般性生产加工再难以有“短缺经济”下的生存发展条件;事实上经过“改制”和经受“过剩经济”洗礼后名符其实的“乡镇企业”已经大为减少,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中更少;现行统计中的乡镇企业在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就是县域个体私营等经济;乡镇企业职工离土不离乡,不利于城市化市民化,从而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现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