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生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师大家鼓掌,对他们精彩的讲解进行鼓励,谁还有不明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甲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生乙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生丙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生丁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生戊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师请从你们收集到的资料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甲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
2、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生乙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生丙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生丁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
3、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生戊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在课下做了不少工作,说明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一)眼睛(板书) 主要构造: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
4、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生甲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生乙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生丙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生丁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
5、清近处的物体. 师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看投影.(课本图3.43、图3.44) 生甲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生乙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请继续提问. 生甲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乙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丙怎么预防近视眼? 生丁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 生戊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 师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出答案. 生甲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
6、的主要因素. 生乙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生丁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生戊预防近视要做到: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m.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着看书
7、.不在走路时看书. 生己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 生庚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 = 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了,但如何预防?如何矫正? (二
8、)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三、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组成. 2.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四、布置作业 P64动手动脑学物理. P65科学世界.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甲图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是正确的. 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应成为平行光,而乙图的光线向外发散,是错误的. 光线通过凹透镜
9、后应发散,而丙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向主光轴靠近成为平行光. 丁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是错误的. 2.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睛镜片相对较平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300度是远视镜片,-200度是近视镜片.焦度是3m-1,焦距是3m,眼镜度数越深,说明眼镜镜片焦距越短. 五、板书设计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教学反思: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1.通过
10、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
11、、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
12、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
13、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fu2f 目镜uf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
14、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 师看投影课
15、本图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
16、.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f正立、放大的像.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
17、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
18、,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物镜原理fu2f 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物镜原理u2f P67动手动脑学物理.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
19、作用了. 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的应用.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投影仪、投影
20、片. 一、知识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 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 放大镜的原理? 眼睛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二、知识网络(板书)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
21、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器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
22、的。 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
23、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
24、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 其他单位: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5、(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第二节密度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8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