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1.78KB ,
资源ID:165467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467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整理内部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整理内部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14、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教育;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5、我国最早的学校叫“鸿都门学”16、在欧洲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方面最具代表性是斯巴达和雅典。17、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

2、元化18、教育民主化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教育内部的民主化19、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理解。P1720、普通教育学的两大任务: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1、孔子、墨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孔子:有教无类墨家:兼爱、非攻道家:主张回归自然22、人类、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分别是礼记中的学记和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P22-23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来建立价

3、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 柏拉图:理念说 亚里斯多德:物以类聚,类有类的本性24、教育学之父:捷克夸美纽斯,他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该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大教学论 卢梭:对流行的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猛烈、全面的批判,并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

4、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示范教育的先河。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人类理智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斯宾塞:教育论实用学科的教育思想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写的教育学著作及作者: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26、最近几十年来较有影响的几种教育理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学科基本结构”、“教学与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27、教育学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

5、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28、教育学中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29、理解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及三个步骤: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第一步是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观察的过程和时间;第二步是按计划进行观察,要集中精力,掌握具体的观察时间和地点,突出重点,做好记录;第三步是及时整理观察材料,进行统计、归类、 分析,并注意根据需要发福观察。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及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政治经济制

6、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合格公民,早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和制约教育制度改革方向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的反作用所具有的双重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的反作用所具有的双重性: 积极的:创造条件,作出保证 消极

7、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消极地限制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及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5、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对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6、理

8、解劳动力、科学知识再生产P46-477、“人力资本”的概念、创始人及对教育的启发 概念: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对教育的启发:P48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9、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

9、代一代的传下去,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一代,使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10、理解科学的体制化:P5111、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3、传统和新的教学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在何处14、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是怎样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育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

10、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了不同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15、怎样理解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和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比较 理解: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被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的等级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

11、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阶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教师存在着时空偶那个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16、文化和教育的相互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文化: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

12、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7、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怎样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的? 第一,随着文化发展,教育体系和办学形式将会多种多样,受教育的层次将日益上升,受教育的内容将大大拓展。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人们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以外,在学校以外也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第三,随着文化的发展,学校教育中校内外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第四,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18、学校文化的概念和核心 广义:是指校园中这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的综合,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狭义:校园文化是指教学大纲不规定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生活的存在

13、方式。 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19、学校文化的特征及缩影 特征: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缩影校园文化20、校园文化的概念、种类及核心概念: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种类: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核心:学校精神文化21、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22、校风的概

14、念及特点: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的总称,它是学校成员中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不易消散23、学生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2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教育具有历史传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1、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及特殊性: 含义: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15、,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主观能动性的概念及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的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含义及代表人物 内发论:柏拉图 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洛克和华生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与训练。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

16、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半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合多样化。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我们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四大因素:遗传因素、成熟机制、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6、遗传的概念、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7、遗传决定论的典型言论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作用: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言论:美国坦莱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7、成熟的概念、标志、代表人及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提出成熟决定论的依据实验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标志: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代表人:格赛尔 意义:人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

18、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有些早起运动机能的获得市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 实验: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8、环境概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典型言论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9、对个体影响更为直接的环境是小环境。10、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分为哪三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和活动。 生理活动

19、、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1、教育是怎样提升人类地位及对教育的启发P74-75 对人价值的发现、对人潜能的发掘、对人力量的发挥、对人个性的发展1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的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3、少年期还叫“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其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转台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4、帮助“少年起飞”是比喻初中教育阶段。15、青年期

20、的年龄特征: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16、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任务是: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第四章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什么?p80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2. 教育目的的作用 P81a导向的作用 b 协调作用 c 激励作用d 评价作用3. 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及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p82-84三个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什么样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关系:这些不同的主体的教育目的可以构成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第一,国家的教育目的被分解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接着又

21、被进一步分解为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由此指导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第二:当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后,被分解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又在教育者的工作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整合起来。整合得好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使教育者的工作目的和学习者的内在学习目的的同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统一起来。第三,通过如此的教育使个体和社会的教育目的同时得到实现。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8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5. 教育目的具有的特性:历史性、

22、时代性 和社会性,在阶级社会更具有鲜明的积极性6. 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教育性质集中体现在什么因素(教育目的)7.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反映的是理想的什么人的形象(新人)8. 关于教育目的的教育取向的三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性人物“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等位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是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个人本位论”以卢梭、福禄培尔、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文化本位论”以狄尔泰、斯普朗格为代表,基本观点是: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

23、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着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9. 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p88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1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我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p91是侧重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培养封建统治者的理想接班人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始终没有改

24、变的共同精神及主要原因p92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的人和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劳动者 建设者 接班人等) 原因: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始终没有改变,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而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没有改变。14. 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目的: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现代人的品质15. 怎样理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6. 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第五章1、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要

25、素是:学生和教师2、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实现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质的规定性是以学习为主,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4、儿童权力公约的核心精神及基本原则 核心精神: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5、学生身份的三个层面: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公民;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青少年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6、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在哪些法律法规中作了明确规定: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7、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

26、有哪些: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受教育权(最主要)8、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权利是受教育权。9、学生应尽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10、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1、教师的概念、神圣使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神圣使命: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12、教师是专业人员,要成为教师必须符合的特定要求 教师要达到规定的学历;教育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13、教师与其他职

27、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教书育人14、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水平的四个层次:技术、技能、技巧、技艺15、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示范者的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16、为人师表的四个层次: 规范、垂范、模范、世范17、教师法规定怎样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18、当代教师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19、教师专业化的四个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

28、业道德素素质。2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的三个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2、教师具有的四种良好的教育能力: 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23、优秀教师应具有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2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5、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26、师生关系的概念、内涵及本质。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内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