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4.89KB ,
资源ID:165414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414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 第7章 生物的进化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 第7章 生物的进化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1、4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作用,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选项A、B、C均正确。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D项错误。5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这种抗性最好的

2、解释是()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D.由于选择作用,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抗性的形成是突变的结果,药物对病毒进行了选择,从而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并不是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突变在前,疫苗选择在后。6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9 C.1/8 D.1/4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所以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3、为2/3,只有Aa与Aa的个体杂交,子代才会出现aa的个体,则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B7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决定的?()A.突变 B.可遗传的变异C.自然选择 D.迁入和迁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将被淘汰。8(2016全国高考乙理综)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

4、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男性和女性中都存在致病基因携带者,所以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不等于该病致病基因频率,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对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含有一个或两个致病基因都会患病,所以其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不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对于X染色体遗传病(非同源区段上),只要男性的X染色体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其就患病,故X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9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

5、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乙和丙已经是两个物种,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丙种群是由甲种群进化而来的,所以两个种群之间虽然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同。由于甲和乙是两个物种,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0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

6、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是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D.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它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自然界中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它

7、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地理隔离可导致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生物进化是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但是生物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形成。12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某基因出现的频率增加,则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A、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两曲线相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a的基因频率越来

8、越低,Aa杂合体的比例不一定越来越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3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B.目前基因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原因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D.若某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则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就越来越弱人类能与病毒长期共存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所以,若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强。14在一个有性生殖的

9、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才是稳定的?A.捕食者数量减少 B.没有自然选择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迁移以及自然选择等,以上因素都不发挥作用,种群基因库才能稳定。15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遗传的变异 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 D.多倍体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可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多倍体(如四倍体)与二倍体间有生殖隔离,故形成多倍体也往往形成了新物种;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作用。A16医学界指出抗生素的滥

10、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中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性。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C.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D.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所以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不定向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17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渔业部门很早就提出了“抓大鱼放

11、小鱼”的观点,并指导当地渔民用于实践。可是后来渔民发现即使在正常季节中捕到的鱼也越来越小。对于上述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当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了B.人为因素的选择作用,使当地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个体小的方向定向改变C.当地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D.由于鱼的食物减少,当地的鱼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长不大“抓大鱼放小鱼”,由于人的选择作用,捕捞大鱼,海洋中留下的鱼个体较小,鱼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向个体小的方向定向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会使当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食物减少、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都不是导致鱼个体变小的主要原因。1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

12、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不变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根据题意,两个种群合并为一个种群后,A基因频率为(80%+60%)2=70%,a基因频率为(20%+40%)2=30%,则随机交

13、配,下一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C项正确。19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海洋生物的进化速率比陆地生物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新的变异基因不容易被选择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被淘汰的生物较多现在生存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所以新的变异基因往往因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20下图是某极大的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对隐性性状不利B.在M点时,A的基因频率等于a的基因频率,因此,显性性状个体和隐性性状个体一样多C. a基因频率不可能为

14、0D.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在M点时,A与a基因频率相等,显性纯合体等于隐性纯合体,因杂合体也呈显性性状,因此,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等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在杀虫剂作用下,。(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

15、,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2)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1)抗药性基因突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22(10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指,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新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3

16、)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2)现代综合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

17、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而保留显性性状类型,则AA占40%,Aa占60%,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1/4=15%,此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55%+1/2(60%1/2)=70%。没有经过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1)等位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15%70%是23(8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

18、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桦尺蛾是因环境不同而体色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2)实验步骤: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区B;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浅色桦尺蛾若干;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桦尺蛾回收率的柱形图。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目浅色桦尺蛾黑色桦尺蛾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6006030(4)结论:(5)分析与评论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已知桦尺蛾的

19、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杂交,F1中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b.结果与分析:(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非工业污染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桦尺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下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桦尺蛾数量占优势(5)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的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a.选择F1的雌雄黑色桦尺蛾杂交;观察、记录

20、后代的体色b.若后代出现浅色桦尺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的,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24(12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有性生殖中的而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其产生的方向是,其来源包括、和。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可能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3)随机从

21、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灰身)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有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个体有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假定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5)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隔离,就不会有交流了。(6)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形成新物种的三步曲是、,其中必要

22、的条件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重组、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进而使生物的基因型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题中每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种群中约有107个个体,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因此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210410710-5=2106;抽样取出100只果蝇,AA 35只、Aa 60只、aa 5只,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60%/2=65%,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5%=35%。(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原材料方向(2)2106(3)65%35%(4)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殖基因(6)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选择隔离(生殖)隔离自然选择生物进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