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18KB ,
资源ID:16540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40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麻黄及麻黄根Word文档格式.docx

1、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本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抑制胃肠蠕动,抑制子宫收缩,抗疲劳,散瞳,利尿及缩尿,利胆,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提高纤溶功能,抗凝血,降低尿毒症毒素,抑制氧自由基作用,对血糖有影响。其它药用部位:麻黄根,为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

2、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本品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固表止汗。中医临床用于自汗,盗汗。麻黄为常用中药,是我国产的世界著名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本草图经曰:“麻黄,生晋地及河东,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红皮,里仁子黑。根紫赤

3、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治肺痿上气,有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皆大方也。古方汤用麻黄,皆先煮去沫,然后内诸药。今用丸散者,皆不然也。”草麻黄化学成分含麻黄生物碱类: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0.481%1.382%。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有,4-三甲基-3-环己烯-甲醇、-松油醇、对-2-烯-7-醇,平喘有效成分左旋-松油醇和2,3,5,6-四甲基吡嗪。噁唑

4、酮类生物碱:麻黄噁唑酮。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小麦黄素、山柰酚、芹菜素-5-鼠李糖苷、蜀葵苷元、3-甲氧基蜀葵苷元、山柰酚鼠李糖苷。中麻黄含麻黄生物碱类,总量为1.0591.564%。木贼麻黄含麻黄生物碱类,总含量为2.0932.436%;噁唑酮类生物碱、挥发油、黄酮醇苷、芳香酸类。吉力等从麻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27个化合物;从草麻黄挥发油中鉴定了82个,从中麻黄鉴定了63个,从木贼麻黄鉴定了39个成分;鉴定率分别为77.20%、82.01%、67.68%。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是l-松油醇、1,4-桉叶素和十六烷酸。其它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草麻黄挥发油中的萘、-桉叶醇

5、,中麻黄的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l-松油醇,木贼麻黄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前述3对立体异构的生物碱及少量挥发油,这6种生物碱虽然结构相似,但药理作用有所不同,作用强度也有差异。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麻黄类生药中生物碱的主要成分。草麻黄、木贼麻黄、单子麻黄以及西藏中麻黄的总生物碱含量高(其中木贼麻黄和单子麻黄的总生物碱含量超过2.0%)。生物碱中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较少;而中麻黄和窄膜麻黄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也较高(1.0591.564%),但以伪麻黄碱为主;山岭麻黄、藏麻黄、异株矮麻黄的总生物碱含量低于草麻黄,但各生物碱之间的比例与草麻黄的接近,适当增加用量可以作为麻

6、黄入药。丽江麻黄中总生物碱含量与草麻黄相似,但各种生物碱的含量之比随产地不同有所差别。云南丽江产者含伪麻黄碱较多,而四川西南部产者含麻黄碱较多。膜果麻黄、斑子麻黄两种含生物碱量甚微,因此不能作为麻黄入药。特别是膜果麻黄,蕴藏量大且性状与中麻黄很相似,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发现栽培的草麻黄总生物碱含量比较低。文洁等报道,麻黄中生物碱含量及各种生物碱比例与其植物品种特征有关。木贼麻黄中生物碱含量较高,且以d-伪麻黄碱为主;草麻黄含量居中;丽江麻黄含量较低,主要为l-麻黄碱。麻黄中生物碱含量及各种生物碱比例随采集期不同而改变。内蒙古产草麻黄7月份主要含l-麻黄碱,8月份l-麻黄碱d-伪麻黄碱总量达到高峰

7、(0.961%),9月份则是d-伪麻黄碱高于l-麻黄碱,10月份d-伪麻黄碱比l-麻黄碱含量高约一倍,两者总量达0.84%;到11月份l-麻黄碱与d-伪麻黄碱含量基本持平。新疆产中麻黄d-伪麻黄碱含量比l-麻黄碱高一倍以上,4月份和9月份两者总量达到高峰,分别为1.628%、1.855%。产地不同,麻黄的生物碱含量及各种生物碱比例亦不同。新疆产木贼麻黄所含生物碱一般以d-伪麻黄碱为主,约比l-麻黄碱含量高23倍,总量也高,但产于温泉县的木贼麻黄不遵循此规律,l-麻黄碱比d-伪麻黄碱含量高约一倍,且总量较低。分别产于甘肃和内蒙古的草麻黄l-麻黄碱与d-伪麻黄碱含量比例不同,采集时间都在7月份的甘

8、肃产草麻黄以d-伪麻黄碱为主,含量比l-麻黄碱高约一倍,而内蒙古产草麻黄以l-麻黄碱为主,几乎不含d-伪麻黄碱,两者总量也因采集地点不同而有差异。孙静芸等报道麻黄全草、节、去节各部位中的2,3,5,6-四甲基吡嗪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节全草去节;而l-萜品烯醇和总麻黄碱的含量则去节节。文献报道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等作用,其发汗作用可能是由于麻黄碱阻碍了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导致汗液分泌增加,而2,3,5,6-四甲基吡嗪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古方中麻黄之所以去节,是否是因为2,3,5,6-四甲基吡嗪有对抗麻黄碱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也有报道麻黄素类生物碱主要存

9、在于茎的髓部。因此,髓部多的节间含量高于髓部少的节。节间的平均含量为0.687%;节的平均含量为0.287%。由此证明:节和节间之所以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是由于生物碱含量的不同所造成的。李姿娇等将麻黄总提取物分为麻黄碱和非麻黄碱两部分,并试验非麻黄碱部分的溶栓作用。用三氯甲烷萃取分离麻黄碱与非麻黄碱部分,氯化铁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进行溶栓作用研究。结果非麻黄碱部分具有与麻黄碱部分及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溶液相当的溶栓作用。非麻黄碱部分可能含有显示麻黄整体药效的有效成分。按照中国药典规定,麻黄仅取草质茎入药,而木质茎则弃去。但近来有的药材加工单位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把部分木质茎也切入药内。麻黄3个部位中

10、生物碱含量有明显差异,草质茎中生物碱的含量分别约为过渡茎和木质茎的9.35倍。对麻黄草质茎、过渡茎和木质茎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比较,草质茎含油0.21%,过渡茎含0.105%,而木质茎仅含0.075%。薄层色谱中草质茎挥发油出现Rf值不同的10个斑点,而木质茎仅有其中的5个斑点。以上可以看出,麻黄仅取草质茎入药的传统加工方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周有寿等报道,种子繁殖连续生长的中麻黄在前三年麻黄碱含量逐年上升,第三年含碱量达到并超过药用标准,第四年和第五年又稍有下降,但仍符合药用标准。再生中麻黄的麻黄碱含量在当年即可达到药用标准,第二年最高,第三年又稍有下降。中麻黄有生长前期麻黄碱含量的上升与植株同化器

11、官结构的完善和功能的增强有关,而生长后期部分枝条木质化加剧并衰老,加之生殖生长影响,导致麻黄碱含量下降。人工栽培的再生麻黄比自然生长地段的再生中麻黄的麻黄碱含量低,但可达到药用标准。麻黄草虽是耐干旱和耐贫瘠的植物,但适当施肥和灌溉既能提高产量,也能保证其质量。同一年内不同生长类型的多年生中麻黄在57月份为营养生长的旺盛时期,8月份后生长量逐渐衰退进入麻黄碱的转化和积累期,10月份到次年4月份麻黄碱的含量最高,在此期间,中麻黄处于休眠状况,麻黄碱含量变化不大。有报道认为麻黄夏秋两季刈割的总产量比秋季一次刈割产量高。但从中麻黄的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考虑,种子繁殖的中麻黄在第三年采收为宜;野生和人

12、工栽培的再生中麻黄应两年采收一次;采收期应在10月到次年4月初之间。王康正等报道,草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随生长年限而增加。二年生时药材中含量居高1.05%,是药典规定最低限量的1.3倍。不同采收时间属89月最高,为1.86%2.26%,同时89月也是植株折干率最高的时期。因此草麻黄应在二年生的89月采收为宜,比药典“秋季”采收时间更明确。贾元印等通过对贮存6、12、24和30个月的麻黄中生物碱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和薄层色谱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者中生物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但挥发油贮存12个月者较贮存6个月者稍有减少,贮存24个月和30个月者较贮存6个月者明显减少,分别仅为后者含量的72.7%和5

13、9.1%。因此麻黄常温贮存一般以一年左右为宜。王荣等采用HPLC法分析麻黄药材中的麻黄碱,结果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关性,所有共有峰的参数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有关药材的技术要求。本研究将有助于麻黄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麻黄道地药材的质量控制。曹瑞等对内蒙古麻黄的资源状况、资源价值、生长习性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内蒙古地区麻黄资源过度利用所造成的分布区缩小与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因素等环境问题。在深入分析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现状后,提出了内蒙古麻黄资源的保护对策和建议:建立草原和荒漠区天然植被保护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家重点野生植物的原生境保护区;建立和完善麻

14、黄的人工种植基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西藏中麻黄,分布于新疆南部、西藏,功效与中麻黄相同;(2)双穗麻黄,分布于东北、新疆;(3)雌雄麻黄,分布于新疆,功效与中麻黄相同;(4)山岭麻黄,分布于西藏、云南,在当地作麻黄入药,功效与中麻黄相同;(5)垫状山岭麻黄,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6)斑子麻黄;(7)丽江麻黄,干燥茎枝长圆柱形,较粗壮,直径1.54mm,表面绿色或黄棕色,具较粗明显的纵沟纹,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鞘状叶,长24mm,棕色或棕褐色,基部1/2处合生,上部2裂,偶尔3裂,裂片钝三角形,余同草麻黄,其细弱者性状与草麻黄相似;分布于西南,功效同中麻黄;(8

15、)匍枝丽江麻黄,分布于西南,功效同中麻黄;(9)窄膜麻黄;(10)矮麻黄,又名小麻黄、川麻黄,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当地作麻黄入药,功效同中麻黄;(11)异株矮麻黄;(12)单子麻黄,与木贼麻黄近似,但本种植株矮小,高820cm,木质茎枝不直立,雌花每序只1朵,种子1粒;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功效与中麻黄相同;(13)膜果麻黄,干燥药材性状与中麻黄相似,直径1.53.5mm,有时可见曲枝者,节间长2.56cm,节部鳞叶多3裂,少2裂,叶基连合程度为1/22/3;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产量极大,但本品不含麻黄碱或含量极少;(14)喀什膜果麻黄,

16、分布于新疆喀什,功效与中麻黄相同;(15)细子麻黄,分布于新疆南部,与木贼麻黄相似,难于区别;果实用于消化不良,胃痛;(16)西藏麻黄,又名藏麻黄,主要特征为枝较粗壮,纵条明显,叶鞘较裂片为长,约占全长3/54/5,雄花苞片对数较多,通常56对;分布于西藏南部,功效与中麻黄相同;(17)岩须(杜鹃花科),又名水麻黄,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全株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肾虚;(18)木麻黄(木麻黄科),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均有栽培,树皮、叶(驳骨松)祛风除湿,发汗,利尿;广州称其为短枝木麻黄;(19)绿茎还阳参(菊科),分布于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万丈深)健脾消

17、积,清热解毒,下乳;云南称其为土麻黄;(20)虾须草,又名草麻黄、绿绿草、沙小菊;茎直立,高3040cm,中部以下分枝,叶互生,稀疏,线形,长13cm,宽23mm,先端尖,基部狭,全缘,头状花序小,顶生,花少数,总苞钟形,舌状花34朵,白色,雌性,管状花23朵,两性,瘦果长椭圆形;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为我国特有属,全草用于水肿,无名肿毒,风热头痛;(21)问荆(木贼科),根茎匍匐生根,黑色或暗褐色,地上茎直立,二型,营养茎在孢子茎枯萎后生出,高1560cm,有棱脊615条,叶退化,下部联合成鞘,分枝轮生,中实,有棱脊34条,单一或再分枝,孢子茎

18、早春先发,常为紫褐色,肉质,不分枝,鞘长而大,孢子囊穗56月抽出,顶生,长23.5cm,孢子叶六角形,盾状着生,螺旋排列,边缘着生孢子囊;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山东、江苏、湖北、四川、贵州、西藏,地上部分用于鼻衄,肠出血,咯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淋症,骨折,咳喘,目赤肿痛;河南西部山区与麻黄混淆误用;(22)节节草,又名土麻黄、土木贼、木贼草、笔头草、笔筒草、野麻黄;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cm,径12mm,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

19、分裂或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长约0.52cm,有小尖头,顶生;全国各地普遍分布,地上部分用于目赤肿痛,感冒咳嗽,水肿,淋症,肝炎,跌打骨折;(23)滕石松(石松科),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全草祛风活血,消肿镇痛;广东称其为木麻黄;(24)粟米草(粟米草科),又名地麻黄,高1030cm,直根较细,黄白色,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片似轮生,根出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岐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形,红褐色,有短柄,花被5,分离,蒴果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圆肾形,棕黑色,有瘤状突起;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全草清热解毒;(25)裸芸香(芸香科),又名山麻黄,高6080cm,有腺点,3出复叶互生,叶柄长达2cm,小叶卵形、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72.5cm,宽0.31cm,中间小叶较大,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呈波状,花两性,单生叶腋,花梗细长,萼片45裂,花瓣45,卵状长圆形,黄色,长46mm,蒴果肾形,顶端开裂,种子肾形;分布于湖北、四川、广西,为我国特有属,全草(山麻黄)用于感冒咳嗽,呕吐,水肿;(26)中国宿包豆(豆科),分布于云南,根称铜钱麻黄,用于时行感冒,咳嗽,咽喉痛,乳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