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71.50KB ,
资源ID:16530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3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心理学详细整理版.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心理学详细整理版.doc

1、社会心理学考试整理 空白部分可自行填写答案。考试题型:一、判断题 5题,每题1分 二、名词解释 5题,每题4分 三、简答题 5题,每题6分 答出要点 四、论述题 3题,每题15分 答出要点+论述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简答题只需答以下三个要点,论述题则需要展开)谁提出的? (1)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 在我国古代是由孔子提出;西方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 (2)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 (3)实验期(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2)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3)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方法?(1)实验法(2) 非实验法(相关法):档案研究、现场研究、模拟研究等第二章 (不用复习)第三章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个性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3、社会化的四个心理机制?(1) 角色引导机制(2) 社会比较机制(3) 社会学习机制(4) 亚社会认同机制4、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内在一致性(2) 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3) 决定着人们的期望第四章1、社会知觉的含义P99 答案为书上内容的整合

3、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即对由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的知觉,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等的知觉。2、印象的形成P1033、影响印象形成的条件?(依据老师口述听写的答案)P104-105 意识与潜意识 安德森的信息整合法则:平均法则、加权平均法则4、刻板印象P111 刻板印象是类别化的产物,它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生活在同一低于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在社会知觉中便将这种相似性的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到认识中并固定下来,便形成了刻板印象。如商人很精明、知识分子彬彬有礼、女人很温柔

4、等。5、什么是图式?P112 图式是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或是其他具体材料的图式。6、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1) 首因效应: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收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这种最先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影响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P106(2)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的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这种最后接受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P106(3)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

5、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P122第四节1、对印象管理的理解?P143(1)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人处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善于装扮自己,他们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与其真实的人格和心理往往背道而驰,但娴熟的表演仍会迷人眼目。他们像演员一样有目的地控制别人对其形成某种印象。就多数人而说,由于交往的需要,人们也常常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恰当的印象。这种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2) 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交往顺畅地继续下去。求职时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最佳形象,甚至迎合招聘者的喜好,才有机会得到那个工作。恰当的印象管理不是虚伪,而是人类文

6、明的标志、个人修养的量尺。2、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P145(1) 自我表现是印象管理的重要途径。所谓自我表现是指任何旨在创造、修改和保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的行为,其基本目的是建构与他人的交往,使我们获得理想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自我表现是一种有意的行为。但是在熟悉的情境下,自我表现常常是自发的。(或不答,根据具体题型)(2)影响自我展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下: 交往对象影响人的自我表现 个体在不同的人面前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为了与交往对象达成默契,自己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会尽可能与交往对象相近。当个体很讨厌与其交往的人,则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观点,与他人保持距离。 交往的情境影响自

7、我表现 交往的目的能够决定人的自我表现。交往的目标取向不同,人们的自我表现也不一样。影响自我表现的另一个有力的动机因素是参照群体认同。一旦人们认同某一群体的动机被激活,他就会以有利于群体的方向进行自我表现。比如,以自己的身份而自豪的大学生,会在很多场合表现出理性、礼貌、向上的气质,无论在哪里,只要在他心中认同大学生这一群体,他的自我表现必然是符合大学生的特征的。3、印象管理的策略(1)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登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门面”效应:对个体现提出一个很大并被拒绝的要求后,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

8、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大得多。(2) 讨好与自我提升 讨好,是一种使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并不是鼓励人们为达到私利的目的二区采取虚情假意的手法。自我提升,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或讲述自己的积极事件来使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策略,使自己看起来更聪明、更有能力。(3) 恰当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是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 第五章1、什么是归因?P158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2、海德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海德将归因分为两种类型: 内部归因,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个体之所以出现某

9、种行为,其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如人格、态度或个性。一位父亲对孩子破口大骂,我们可以认为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此为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其所处的情境有关,并假设大多数人在同样情境下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同样父亲对孩子破口大骂,是因为孩子过马路时没有注意来往的车辆,十分危险,此为外部归因。第六章1、什么是态度?P194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2、态度的成分?P196感情、行为、认知。3、 态度的功能?(1) 适应功能 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以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2) 自

10、我防御功能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从中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3) 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观念。(4) 认识或理解功能 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世事手段的参照框架,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4、态度的形成理论P206(1) 学习论 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及变化经历三个阶段: 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也就终止,因此是暂时的。 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

11、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比较主动了。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易改变。(2) 诱因论(3) 认知相符论5、什么是态度改变? (注意与“什么是态度”区分)态度的形成是指人对某些事物从不曾有态度到出现某种态度,而态度的改变是指人在对事物已有态度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态度的改变分为两种: 一种是一致性的改变,指方向不变而仅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即量变。如对某事由有点反对(有点赞成)变得非常反对(或很赞成),或对某人由热

12、爱(憎恶)降为一般的喜爱(反感)。另一种是不一致的改变,指以性质相反的新态度取代原有的旧态度,或说是方向性的改变,即质变。如对某事的态度由反对变为赞同,对某人由喜爱变为厌恶等。通常所谓态度改变更多的是指后者,即方向性的转变。第七章1、 什么是沟通?P252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2、 沟通的意义?沟通使人类有机体与外部环境保持联系、相互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方面,沟通是必要的前提。沟通机会缺乏的孤儿与保持正常沟通的儿童相比,智力发展明显落后。3、 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即沟通的结构(

13、1) 信息源(2) 信息(3) 通道(4) 信息接受者(5) 反馈(6) 障碍(7) 背景4、怎样促进人际关系?P271 (从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条件方面作答。)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喜欢。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在于:(1) 熟悉 熟悉,可以增加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的喜欢。(2) 个人特征 才能:人对于有能力的人的态度常常出人意料。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周围的人有很好的才能,有一个令人愉快的人际交往背景。但同时,如果别人的超凡才能可望而不可及,则会让人感到一种压力。 外貌吸引力 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与交往。爱美是人的天性。 外貌的辐射效应:人们对高魅力者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个人品质:个人

14、品质影响人际关系,人们更倾向于与品德良好的人交往。(3) 相似与互补 相似: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出生地、年龄等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 互补: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4) 爱情第八章1、人际关系的概念?P285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包括沟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人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因此,人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所产生的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2、人际关系的过程、发展阶段?P290 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从由浅入深的角度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1) 定向阶段(2) 情感探索阶段(3) 感情交流阶段(4) 稳定交往阶段3、掌握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运用在生活中?P294(论述题)(1) 交互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