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90KB ,
资源ID:1652855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285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下 语文 第四单元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下 语文 第四单元Word格式.docx

1、)有郄()恃粥()耆食()老媪()接踵()膏腴(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二)诵读指导第一自然段的诵读: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齐读课文)诵读指导:第三自然段(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诵读指导: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

2、读时要把握好此点。(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五、布置作业: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2、熟读课文,体会游说的巧妙。 第二一、检查作业(学生读课文)。二、师生一同对照注释,串释课文。强调积累文言实词和句式(得无乎),以及本文中的敬词、谦词、委婉说法等。尊称:子、君、足下、执事、子大夫、媪、令尊、令母、令堂谦称:寡人、老臣、仆、愚、贱息、贱妾委婉说法:填沟壑、山陵崩三、教师对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点拔1、太后盛气而揖之。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她认为触龙在这个节骨眼上竟敢求见,真是太肆无忌惮、太不知趣了,太后气极,严阵以待,准备好了一口唾

3、沫,随时都可能吐触龙一脸。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当做耳旁风)。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2、入而徐趋。“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赵太后看到触龙这模样,感情上会有什么变化?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3、太后之色稍解。何以一番闲聊会使太君怒气稍平?原来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只把她当成一国之后,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

4、无怪太后恼怒得要“唾其面”。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这如盛夏中吹来一般凉风,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四、简析课文,体会触龙的游说技巧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向学生介绍吴小如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见教师用书),突出讲明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整套的“迂回战术”:首先,用“缓冲法”;其次,用“引诱法”;再次,用“激将法”;最后,用“欲擒故纵法”。五、

5、讲解表现手法上的特色(见教师用书)1、描写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突出,尤其是善于刻画心理变化。触龙,以柔克刚,言语温和亲切,娓娓动人,可谓“义正而词婉”;赵太后,蛮横固执,深明大义2、细密的风格A、文章结构安排做到层次分明;B、选材、用语方面做到精细而周密。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七、布置作业1、巩固梳理归纳的成果。2、反复阅读,背诵课文。3、试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板书设计秦急攻之前因求救于齐三对矛盾太后与大臣一问饮食住行说过程二求舒祺之事三个方

6、面三论王位承袭结果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捕蛇者说教学目的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本文的词语。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逐句、逐段讲解。加强诵读、背诵练习。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作者简介。“说”的特点。正音、诵读。教学过

7、程一、作者简介。二、教师范读课文。三、正音。四、朗读课文。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五、默读、理解课文。六、布置作业弄懂词句。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段意概括。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二、词句。三、内容提问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讲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提问二: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作者写这些是要说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第2段一、叫一名同学朗读。三、内容。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

8、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第3段一、全班齐读。提问:这段写什么?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四、布置作业熟读第13段。整理这三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以、于”的用法。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第4、5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衬托、对比写法。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第4段一、叫一名同学朗读本段。“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

9、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戚”:悲哀。“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涕”:眼泪。“君”:敬称。“将”:打算。“生”:使动用法,使活。“之”:代自己,我。“斯”:这。“之”:的。“未若”:不如。“甚”:厉害。“向”:旧时,往昔。“为”:做,干。“病”:苦。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如果恢复他的租赋,那么这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第5段结尾这段写什么?结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其害远远超过

10、毒蛇剧毒,比毒蛇之害惨酷得多的重赋苛政,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四、写作特点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五、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为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为了。“故为之说”。已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征收。“岁赋

11、其二”。租赋。“孰知赋敛之毒”疠恶疮。“可以已瘘、疠。疫病,疫气。“呼嘘毒疠”。入缴纳。“当其租入”。收入。“竭其庐之入”。岁每年。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很。“貌若甚戚者”。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好像。你。“若毒之乎?毒怨恨。”有毒的。害。生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食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饲。“谨食之”。观看。“今以蒋氏观之”。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六、虚词总结之的。“永州之野多异蛇”。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

12、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并且。”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以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因为。根据。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之。“时而献焉”。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乎吗。”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于在。“吾祖死于是”。给。“余将告于莅事者”。及于,到。比。“苛政猛于虎也”。熟读全文,背诵“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作课后练习。卖柑者言一、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2、疏通课文

13、3、分析内容、归纳课文主题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及文中提及的东方生。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全文。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寓言式杂文。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刘基。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作者借卖柑者之言,到底要喻一个怎样的理?2简介刘基、东方生。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县丞等小吏,因屡受排斥、压抑,弃职归田,徜徉山水之间。朱元璋起兵,他被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刘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

14、所著诚意伯文集共有二十卷。他由于经历了元、明两代政权更迭的纷扰动乱,阅历较广,特别由于他对元末统治者腐朽堕落、贪婪暴虐的反动本质认识较深,憎恨甚切,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他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卖柑者言即是其中一例。东方生即东方朔,汉代平原郡厌次人。汉武帝时,因为他博学多才,滑稽多智,待诏金马门,做过太中大夫的官。因为他以诙谐滑稽著名,后人编造了许多有关他的奇闻异事,有的甚至说他是神仙。南北朝时,有人写了神异经海内十洲记,也假托是他写的。史记汉书里都有东方朔的传记,书中的他是一个口若

15、悬河、诙谐幽默的人。他凭借机智的言谈,一方面保全自己;一方面讽谏皇帝,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3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要求:边听边将生字的注音标在课文中。4疏通课文。(1)学生能正确、较流畅地朗读课文。(2)教师划出难解的词,引导学生在小组自学讨论,逐个解释。重点掌握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涉寒暑不溃(经过)(腐烂)出之烨然(色彩鲜艳的样子)人争鬻之(买)予贸得其一(买)干若败絮(破旧的棉絮)将以实笾豆(装满)将街外以惑愚瞽也(炫耀,夸耀)(迷惑)(瞎子)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这生意)吾赖是以食吾躯(供养,养活)今夫佩虎符(那些)峨大冠(高戴)昂昂乎庙堂之器也(高傲不凡的样子)(材具)盗起

16、而不知御(抵御)法敦而不知理(败坏)(管束)坐庶廪粟而不知耻(白白地)(浪费)(粮仓)(粮食)孰不巍巍乎可畏(高不可攀的样子)赫赫乎可象也(显赫的样子)(效法)今子是之不察(你)(明察)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像是)(4)复习古汉语中“象。(5)教师划出课文中难解的句子和结构特殊的句子,师生共同研讨。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甚矣哉,为期也!(干欺骗的行径太厉害了呀!而独不足子所乎?(却惟独不能满足你的心意吗?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哪个不是高不可攀地令人害怕,显赫地令人想要效法)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现在你不明察这些欺骗的行径,却来指责我卖柑)5抽中下层面的同学逐段直译课文。6集体朗读课文,再

17、次熟悉课文。7布置作业。(1)独立翻译课文。(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1分析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题。2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3背诵课文第三段。1复习上课时的有关教学内容。2读析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1)作者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描写柑子的外观?(2)“贾十倍”,为什么“人争鬻之”?明确:作者用“烨然”“玉质”“金色”三个词来描写柑子。因为柑子的外观光泽好、质感好、颜色好,故人们争相购买。3朗诵,翻译第四自然段。(1)听了卖柑者之言,“我”为什么“默默无以应”?(2)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我”最后之所以被驳得“默然无以应”,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当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者之“小欺”,不察

18、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及时抓住这一要害,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员欺骗的伎俩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结尾作者巧妙地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卖柑者也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这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罢了。4归纳课文主题。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5讨论分析教学设计文章的写作特色。(1)夹叙夹议,托物喻理。本文是寓言

19、故事,假托于柑以讽世。课文从叙述杭州一个卖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故事之中,读者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领悟,即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但这则寓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教学设计文章“愤世疾邪”,“托柑以讽”的寓意。无情鞭挞、揭露当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了起来,这显然为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现买的是劣柑后,斥责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卖柑者激昂慷慨一通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就是说,承认

20、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者又显露了出来,似又不甘隐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6齐读课文。(1)完成文后练习六,进行扩展阅读。(2)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3)完成补充练习。黄生借书说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2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导入新课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

21、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2.解题:学生阅读课文注释,教师作如下补充: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22、,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

23、,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强(qing)假 惴(zhu)惴 庋(gu)藏 俟(s) 素 蟫(yn)4.学生参阅课文注释默读课文。进一步给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初步了解文句意思。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引号用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课文共5段,第一段以黄生借书说起,由于黄生来借书,引起作者对黄生有关借书读书的一番议论。这句话统领了下边第2、第3段的内容。第二段开始的引号,直到第三段结束才引号回头,表明这两段话都是专对黄生说的。第2段先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那些有书的人大都是不读书的。第3段叙述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幼时借书之难,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记在心里;做官后有了书就让书束之高阁不读了。第4段向黄生提出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很快还书的希望。第5段一句话是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的,并进一步对黄生表示了殷切的期望。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