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开始我的求职旅程前,我设想这段路需要走半年,我要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变。所以在周围人纷纷签约的时候,当别人一次次问我“签了没?”时,我的回答永远都是“还没”。我计划着我要参加很多宣讲会,面试,从中了解到各个行业的状况、工作范畴,同时找到自己的位置。 千橡和支付宝是最早来到南京的两家IT公司,当时所有的人都还没有底气,所以大家都在通过这两个公司寻找自己的定位。幸运的是,这两家公司我都走到了最后。于是我得以在求职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也发现当我抱着了解行业的想法去面试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在和别人争夺也许是他们很想得到的机会,再加上家里人的期望,于是我为我的求职无形中加了很
2、多限制:从开始的不考公务员,不考虑国企,到不考虑长江以北的工作,再到变得人尽皆知的“非外企不去”这样下来我真正称得上找工作的时间只剩下十月份中间的两个星期,那时每天都跑南大,或者参加宣讲会,或者笔试面试而这几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延续着暑假以来的生活在教研室里看书上网,日出而作,灯熄而归。只是偶尔跑出去笔试、面试我只在国庆节时海投过几天简历(以后零散投过一些),也没在招聘会上投过简历,10月24号笔完腾讯后,我就拒掉了所有国内公司的笔试面试,所以我的笔试面试经验其实很少,可能时最少的一类人了吧历程之方向 很多人都知道我一直想去外企,从八月份开始我就在准备英语,而且坚持了三个月。现在回想起来
3、,我真正想去的外企(抛开进不进得去的考虑)其实很少。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或者做很深的技术,或者不做纯技术。对于前者,可能就是Google、SUN、IBM、Oracle这几个,她们都有个共同点:虽然是商业公司,却会安排专门的团队扶持开源社区的发展,甚至主持某个开源软件的开发这是一个公司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我一直尊崇的理念不过最后我只笔试面试了Oracle一家。对于后者,主要是金融IT或者IT咨询,我投了摩根斯坦利IT、汇丰软件、花旗软件、SAP,最后只有摩根斯坦利笔试面试了,其他几家似乎取消了招聘计划。 除去这些,其他公司在我看来其实都没有太大区别了。历程之统计笔试的公司(12家): 千橡、支付
4、宝、微软、趋势、摩根斯坦利IT、XX、淘宝、阿尔卡特-朗讯、腾讯、甲骨文、萨蒂扬、摩托罗拉面试的公司(7家): 千橡、新奥特、支付宝、摩根斯坦利IT、淘宝、甲骨文、摩托罗拉拿到Offer的公司(5家): 千橡、新奥特、支付宝、淘宝、摩托罗拉历程之旅途千橡: 千橡来的时候,我还没有修改好简历。在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图南上看到了周导发的宣讲会消息。于是我的求职旅程在匆忙之中开始了,留下了“狗一般的生活”的第一印象因为我错过了去南大浦口宣讲会的接送车,辗转几趟公交才赶到现场,完了之后又没赶上回市区的接送车,又辗转几趟车到半夜才赶回学校 第二天在浦口笔试,继续迟到,一车人等我一个-_-,笔试一个小时
5、,题目范围挺广的,有IBM的风格,甚至还考了设计模式,提前交卷了。 过两天在学校本部面试,面了半个多小时,千橡的技术总监HJ跟我并肩坐在教室里,像研究学术问题般研究我的简历。把我的项目都问了一遍,最后让我把发表的论文电子版Email给他,时间就差不多了 过几天就收到YY姐的电话,说给我Offer了。校园招聘的大潮还没正式,她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给的是实习Offer。 十一月初的时候千橡给了正式的Offer,那个时候我已经不会考虑北京的工作了,更不好意思拿着她保底,所以拒掉了。新奥特: 新奥特是国庆节时海投简历阶段一次奇特的经历。把简历发过去不到十分钟,对方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一个小时内赶到公司面
6、试,因为他们南京站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傍晚就要坐飞机回北京总部。我带上简历挎上书包,拦下一辆出租车就飞奔而去。总部的经理、南京分公司的经理、技术主管和HR主管四个人一起面试,主要是技术主管提问,其他人间或插几句。谈了一遍简历,主要问了NOJ的一些事情。面试官们很和善(这句话是废话,其实基本上所有面试我的面试官都很和善)。面试完了说回北京后给我发Offer。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Offer。 新奥特是电视节目实时后期处理的国内第一,同时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视频处理也是我曾经喜欢的方向,我还是稍微动心过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拒掉了。支付宝: 我一直觉得我跟支付宝是奇妙的邂逅。我是支付宝最早的用户之一,也
7、一直喜欢她做的事业,却一直没有刻意了解过她。但是宣讲会后我就对这个公司有好感了,很活泼(这样的活泼只有腾讯的宣讲会可以比得上),很喜欢苗翠花。 支付宝是我为数不多的简历关没过的公司,不过她给简历没过的专门安排了考场-_-于是宣讲会后参加了笔试。笔试时间一个小时,我考了Java工程师的卷子。笔试很简单,选择题考基本语法,以及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逻辑题,问答题是多线程的题目,还有写HTML和CSS代码的题(这道不会做),提前20分钟交卷了。 第二天傍晚面试,面试一共三轮(当然不是必须面三轮的,似乎在每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名额,如果三面的人不够多,二面也会发Offer的),每一轮就像筛子一样筛掉一批,
8、一次性把流程走完,很赞的高效率。 一面是个MM,正常的流程:自我介绍、项目、技术,40分钟左右。 二面是我整个求职过程最难忘的一次,可能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主持宣讲会的管仲给我面的,内容上跟一面差不多,既有技术问题也有HR问题。整个过程也许有1个小时,面完之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叫人格魅力,或者确切说一种不可阻挡的亲和力,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很多,甚至包括我不想谈论的话题。这次面试,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在面试中动感情,直到声音哽咽。面完的时候他主动对我伸出了手,说“你到外面稍等,等一下还有一些事情要谈。” “谈事情”就是三面了,由一个架构师和HR姐姐一起面,技术问题和HR问题轮流问,然后我说出来自己的底线
9、(我承认我没什么面试技巧),HR JJ 说“低于这个你就不会考虑这个Offer是吧”,我说“是”,因为这个已经比我的期望降了很多了 从五点半到八点半,三个小时,饿着肚子,终于面完了。 一个小时后给了我Offer,说明天签Offer。第二天我在江宁焦头烂额地忙着ACM省赛,于是便没去。 其实管仲的二面建立了我对支付宝感情。支付宝的Offer并不能令我满意,表达想法的时机也因为ACM省赛耽误了,但是她还是打乱了我原本很坚定的步伐。我犹豫过是不是要坚定地继续等待我的外企,为此还在水木上发了一篇帖子(好像被顶到了当天的十大)。 当然,签约的时候我没去,我也就可以继续前行了。微软: 其实我跟微软有点格格
10、不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程序员都是有宗教信仰的(这里的“宗教”指技术流派),我的信仰一直是Java+Linux+开源这三个都是微软的死对头所以微软给我笔试通知的时候我还是挺意外的。10月12号,早上的时候我在江宁组织ACM省赛,快到中午的时候把事情移交给别人,就横跨整个南京城去浦口笔试了。 本来是机试的,由于网速太慢换成了纸质试卷,挺厚的一叠英文试卷(忘了有几页了),好像是考两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半小时),涉及到逻辑题、形式语言、数据库、算法设计及编程实现,测试样例的构造等等。 感觉做得挺好了,因为做完之后还检查了一下。不过笔完之后就没消息了-_-!趋势: 趋势的笔试是我唯一一次心服口服地被鄙视
11、。笔试试卷对语法细节特别关注,是那种做了试卷之后恨不得找一本一千多页的C+书补充信心的那种。试卷有C+和Java两种,推荐用C+(因为趋势的工作语言主要是C+),我把客观题用更擅长的Java做了不过还是做得很郁闷,编程题用C+写。 结果意料之中的没了消息。摩根斯坦利: 大摩是我最想去的一家公司,基本上也是我拖着不签支付宝的最大动力。喜欢的金融行业,真正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聊天都必须用英语),能够发挥我专业能力的工作,以及那些时不时出现在新闻头条的,对世界经济指点江山的分析师们都让我很向往。她的宣讲会就让我憧憬万分悦耳的英语、流畅的过程、专业的组织 笔完了趋势,匆匆扒拉了几口饭,我就蹬着车冲到了东
12、大参加摩根IT笔试。笔试时间2个小时,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厚重的试卷了,“只要是人都不可能做完”。一共25张试卷,分计算机和数学两种。我做了计算机的卷子,19张卷子,除了前面20道(或者30道)选择题,其他都是问答题和编程。考查的范围很广,几乎计算机的所有专业领域都考了,还有数学题以及物理题。整张试卷不能写一个汉字,包括问答题的答案。 这种笔试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了,知识范围、做题速度、书面英文,都是我的强项(其中书面英文是相对于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疯狂地写了两个小时交卷了,差三四道问答题没做。感觉很好,进入面试应该是没问题了。 PS:连同趋势笔试,这天做了二十几页的英文试卷,考完出来看
13、英语反而像母语了 11月5号电话面试,第一次电话面试,也是第一次全英文面试。特意跑到故宫遗址公园,带了参考书想查的,结果没用上,整个面试过程我都在小路上踱着步,就像在聊天-_-先自我介绍,然后对方揪住了我的论文,让我解释论文的思想和马尔科夫链的概念,接下来就问C+里的概念,答了两个,我怕他要开始纠缠语法细节了,于是解释说我用Java多点,于是开始问Java的问题。相对于笔试的广度,面试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问了N道之后,他很有礼貌地说我们做一道数学题怎么样。我当然说“Off Course”,于是花了五分钟描述和解释题意,然后我用三十秒钟给了他答案(中间还改过一次),然后他说好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14、于是我问了一个让我懊悔不已的问题,这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金融危机对她们是不是影响很大?公司是不是真的招人 回想起来,面试前半部分应该不错,不然面试不会持续了45分钟这么长(比我的绝大多数F2F面试都要长),只是那个数学题还有那个提问,加上前面累计下来的不足,最后失去了上海终面的机会。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受打击的面试失败,为此我低落了近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当我确定摩根已经没有希望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也没有了。XX: 客观地讲,我一直觉得XX是国内互联网无可争议的技术流派老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参加这个老大的笔试,那我的求职经历就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参加了笔试-_-。试卷有好多份,我
15、挑了最有把握的系统设计类的试卷。我把答题纸正反两面都写得满满当当的。失败的是,我把我的注册帐号写错了,还把职位也写错了。第二天晚上我匆匆用我试卷上写的帐号注册了简历,选了职位。 但是我还是没收到任何面试的通知。 不知道XX有没有给我批改试卷。因为后来她又发短信让我在线笔试,而且还是笔同样的职位。不过我已经不想笔第二次了。淘宝: 淘宝是让我一说起来就惭愧的词。拿到支付宝的Offer之后我就说了不会参加阿里系其他公司的招聘。但是在两个星期内接连被微软和XX打击,让我很烦乱。加上我家兄弟也想去,于是我便怂恿他,自己也跟着去了,打的过去刚好赶上发试卷。 笔试难度跟支付宝差不多,多了一道数据库的设计题。
16、 第二天(10月23号)面试,我在准备隔天的计算机网络考试,离我的时间还有40分钟的时候,我还是蹬着车去了南大在我的观念里,要么就不要笔试,要么就走到底,被通知面试却不去是懦弱的表现-_-我没做任何准备,脑袋里都是花了一上午塞进来的计算机网络,一点表现的欲望都没有。快刀斩乱麻地面完一面,内容类似于支付宝的一面。两个小时后二面,这是我表现的最差的面试了。我不是喜欢说话的人,特别是不想说话时,我会木讷得连个句子都说不利索。那天不巧就是这种情况,面试官是三个月前刚从硅谷空降回国的,于是我跟他说我一直准备着去外企的,不过现在挺矛盾。于是他从海归的角度谈了他的想法。其他的就没有出彩的地方了,感觉好像我是
17、面试官,因为他说的话占了我们谈话内容的至少70%。这是面试的大忌,只不过我没有表现欲 不过淘宝还是给了我Offer,在收到的同时我就拒掉了。没告诉任何人,包括家里人阿尔卡特-朗讯 10月25号早上,阿朗笔试。我投的是软件开发工程师,被调剂到了CDMA研发工程师。很犹豫了一阵要不要去,结果还是参加笔试了。笔试有一半的通信原理题目,一半的计算机相关题目,通信部分的题基本空着(愧对通信原理老师和课本了)。计算机的题目还好,主要考了C/C+、网络、数据库、汇编语言等。 不出意外,考完之后一直没消息腾讯: 笔完阿朗的下午,就是腾讯的笔试了。参加腾讯笔试让我觉得很失信于支付宝,因为三面时问我“如果腾讯也给
18、你Offer,你会选择哪个?”,我很肯定地说我会选择支付宝,因为我更想做有现实意义的,而不是娱乐化的东西而且我说的是心里话。 但是妈妈还是期望我回去,最好去深圳,我答应了争取。深圳可以考虑的似乎就只有腾讯和甲骨文了,所以我还是参加了腾讯的笔试。 腾讯的笔试更接近于学校里的考试。投了Java工程师,却要统一考C+,不过我无话可说,因为题目很基础虽然不得不承认考的很多东西都是我没考虑过的。2个小时的考试,不算附加题的话,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试卷了。附加题是唯一的一道算法设计+编程题,只是似乎不计入分数也不知道用来干嘛的。 笔完后那两天我正好看了那本流行的程序员面试宝典,看的过程中捶胸顿足,要是把这本
19、书安排在两天前看就差不多可以考满分了只能寄希望于进面试的比例高一点,进了面试就是我的天下了-_-!最后进面试的比例还不到20%,于是我被刷了。 不过这样也好,算是杜绝了我咬自己舌头的可能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家很技术的公司,不管是宣讲、笔试、面试,这种感觉一直很强烈。 11月1号第一轮笔试,是专业的职业能力评估机构PAC承办的在线笔试。分四个部分:General Computer Science考知识结构,包括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学基础等、English Written Communication是完形填空及阅读理解(最难的部分,完形填空是整场笔试最好做的,因为答案都是随机选择,基本上四个候选
20、单词都不认识,就看哪个长得顺眼了-_-)、Coding Skills Advanced按要求一步一步构造一个数据结构(一棵特殊的树)、Java Advanced(也可选C+ Advanced)考语言能力。考试时间一共两个小时多一点,号称有远程监控(虽然我对网页里实现远程监控的可行性表示怀疑),除了一个浏览器页面,不能开任何其他应用程序。 11月4号上午南京考场第二轮笔试,就考了第一次笔试的General Computer Science 部分,20道题,20分钟,感觉应该就是筛掉第一次成绩不真实的部分(替考)。说好11点半左右通知下午面试,于是我找了个地方继续准备英语面试(第二天摩根电面)。一
21、口气把带来的资料读完,已经快十二点,没消息,又到校门口吃了碗麻辣烫,还是没消息,于是上了公交准备继续奋战摩根。坐在车上心灰意冷,这样子失败了不就等于默认是第一轮“替考”了? 快到长江大桥的时候终于来了010的电话:“*吗?安排你的面试时间” 面试两点钟开始,我是第一个面试的-_-。甲骨文的面试有两轮,见四个面试官。一轮工程师面试,一轮主管面试,最后综合两轮的表现选人(不过是全国面完了再一起选的)。 第一轮是我经历的最难受的面试。主要是正对着我的南大毕业的工程师提问题,整个过程中两个面试官都忙着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甚至提问题时都很少看我,而且是用那种很技术人员的语调,感觉很压抑。开始的时候想缓和
22、气氛,说得很具体,说到概念的时候就顺便解释一下,结果对方来了一句“这些我们知道”,于是下面我就尽量言简意赅,很不适应。 Oracle的技术功底果然名不虚传,即使是从我的简历里揪出来的问题,很多都是我没考虑过的,其他公司更没问过的。比如“用英语解释一下什么是Shannon 信息熵”,比如我说发现过Hibernate 的Bug,对方就来了一句“那如果让你设计Hibernate ,你怎么做?”我把Hibernate的架构和工作原理说了下,对方面无表情:“你这样做出来的不还是Hibernate?我要你设计一个跟它不一样的。你现在是架构师!”我无语。 算法题也没做好。很简单的问题,我设计的算法却把问题复
23、杂化了,于是接下来现场实现也没写完。 虽然自我感觉表现不好,面试官还是主动跟我握手告别。 挺懊恼的,出来以后脑袋像被掏空了一样。不过还是等了一下接着二面。我的二面只有一个主管。但凡主管面试我都发挥地很好(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主管面时会有更多的话可以说,工程师面的时候反而没太多共同语言),这次也还好。开始是英语对话,接下来就是跟简历相关的以及HR面的一些问题。面试官看到NOJ,很好奇:“在网上可以访问吧?”还没等我回答按键声已经传过来了,我尴尬了一下:“一直可以访问的不过这几天我们换服务器,现在这个网址是我们学校的SourceForge不过这个周末就可以访问了” 除了这个意外,二面感觉挺好。于是出来
24、,说年末才会有消息。 S:决定签约前,发邮件问了Oracle的HR有没有结果,对方回复“你没有进入到第一批的确认名单中。但在waiting list里面。”挺出乎意料的,因为那几天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准备摩根的电面,甚至于Oracle面试的时候我才开始想面完了要问什么问题,第一轮面试的感觉也不是很好。不过waiting list 里的人必须等第一批Offer里有人拒了才有机会,Oracle的号召力加上今年的情况,不大可能有拒掉Oracle的人吧萨蒂扬: 印度公司,不知道什么时候投的简历。11月4号,读英语同时等待Oracle面试通知的时候接到电话,说为什么没去笔试才知道发了笔试通知。我敷衍说
25、能不能调时间,对方竟然爽快地同意了下午果然接到短信通知,在本部的笔试。从浦口回到学校,已经迟到了20分钟了,挺累的,不过还是去考了。不知道应该算英文还是中文试卷,因为每一道题都有两种语言描述(太体贴了,只是我总是读了一半英文才想起来下面有中文,很不适应)。第一部分是逻辑题,记得有诸如IBM笔试那样的数列题,对于我当时的精神状态来说,题目很BT。第二部分是英文水平测试,完形填空和英文写作。 这么回想起来似乎没有专业试题?不管了,反正最后也没面试通知。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是最让我意外的公司。本以为最有可能开完宣讲会就此消失的公司,却给了我目前唯一的外企Offer。Moto的笔试分两个部分,数学题和
26、技术题,跟摩根相近,侧重于知识的广度,不强调很细节的东西。不过题量少得多、考查的范围也没那么广,而且基本是客观题。 Moto派了专车到几个考场接人面试,很赞的体贴。南航考场似乎面了一天,我是11月18号下午。面试有两轮,每轮两个面试官。第一轮在员工食堂里,为了适应Moto的职位,我把手机软件的项目提到了前面,没想到面试官固执地对NOJ兴致俨然。于是我把NOJ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接着说英语,谈业余爱好。提问环节,面试官说你的问题待会儿可以直接问二面面试官,他们更清楚于是我就直接出来准备二面了。 二面还是谈简历,和Oracle二面惊人地相似当然只是形式上相似,问题是不一样的。最
27、后是英语环节,讨论我从南京到黄山的“千里走单骑”。 当天晚上收到HR的口头Offer,说会让美国总部审核一下,通过的话十天左右发正式的Offer。 如前所述最后我还是拒掉了。有太多的话可以说,所以还是干脆不说了。一些感想一、简历与积累 简历是生活的积累,我的简历,无论中英文,都只有一页纸。但我自信这一页纸的内容,就足够面试官跟我谈三四个小时因为至少有两次面试里,仅仅一个NOJ,就面了半个小时,而我还有好多类似的经历。我很骄傲于我的大学生活,我没有刻意去做一些可以放在简历里的事情,只是一直凭着兴趣和责任做一些事情,而这些就已经让我的简历足够厚重。Oracle二面的时候,我曾很骄傲地说“作为一个学
28、生应该有的,我都有了”。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我有占了简历一半篇幅的项目经历;只是一个本科生,我已经是核心期刊论文的第一作者;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是校级社团的负责人,国家级比赛的组织者;作为一个青年,我有过“千里走单骑”的经历;作为一个挑战者,我有过比赛获奖的喜悦;作为一个平衡的人,我有很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爱好;当对方意料之中地抛出一句“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不会影响到学习吗?”,我会骄傲地说:“是有一点影响,但我会保证每年都拿奖学金。”而做到这些的还只是一个本科生。不谦虚地说,我相信对方找不到不要我的理由。事实上,我经历的面试(一面、二面、三面)总次数不算少,迄今却只失败过一次(摩根电面),只要是进入
29、了F2F面试,最后我都能拿到Offer(不知道Oracle会不会是例外)。 积累很重要。而且这个积累,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做技术的人,很容易就陷在技术里出不来。太多的技术人员像精密仪器一样精准高效,却让人感觉压抑。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沉闷的人,因为他们要的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而不是一台机器。我曾经在大夏天最热的时候一个人骑自行车从南京骑到千岛湖游泳,再经黄山返回。淘宝一面的时候面试官说他也骑到过千岛湖;摩托罗拉二面时,英语面试也是聊这次经历而我仅仅在简历里花一行提到这件事 所以不要禁锢自己,发掘自己的爱好,爱好广泛的人总能和别人找到共同语言。在大学里让自己忙起来,同时要做一个平衡的人。二、关于学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