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7.39KB ,
资源ID:165117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117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设立租界对上海地影响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设立租界对上海地影响Word格式.docx

1、五、租地使用范围,可以建筑房舍,安顿眷属、侍从,储藏合法商品,建设教 堂、医院、慈善机关、学校、会堂,亦得栽花植树,设置娱乐场所,但不得储藏违禁物品。 六、华洋分居。界内之地,华人之间不得租让,亦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商。七、开设贸易场 所。八、关于安全卫生的规定。这个章程,日后被在沪西人视为租地根本法规。它规定了租 界性质、租地方法、租界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个章程,是依据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订立的。 就是依据这个章程, 所谓租界, 也不过是中国租给外国人 供居留、贸易之用的居留地,其行政权、司法权仍归中国所有。但是,在其后的几十年里, 既由于殖民主义者的巧取豪夺, 也由于

2、清朝统治者的颟顸昏昧, 这块土地竟逐渐变成中国政 府难于直接管辖的“国中之国” 。构成这种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华洋分居变为华洋杂居。 1853 年以前,上海租界本系洋人居留之地。 1853 年 到 1855 年,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租界内中国居民激增,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1854 年 7 月通过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 ,删去了先前关于华洋分居的有关条款,认可了 华洋杂居的事实。这一变化,对上海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二,纳税外人会议的成立。纳税外人会议,通常简称纳税人会议。英租界成立初期, 有公众大会和租地人会议,讨论、决定租界内重大问题。 1869 年,这个会

3、议发展为纳税外 人会议。所谓“纳税外人” ,指居住在租界内所执产业地价达 500 两以上、年付房租地捐 10 两以上的外国人。纳税人会议有年会和特别会议两种,年会多在每年月初召开,特别特征税捐的决定、执会议则不定期。 纳税人会议权限相当广泛,举凡工部局年度预算决算、 照的发给、 地产委员的选举,以及其他与租界内大众相关的大事, 均由其讨论批准。纳税人会议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实为租界内具有立法和监督职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三,工部局的设立。英租界辟设以后,成立了一个道路码头委员会,推选委员三人, 负责收捐和建设各项事宜。 1854 年 7 月,英、法、美租界宣布设立工部局,同时解散道路 码头委员会。

4、 工部, 在中国传统官制中, 为六部之一, 掌管工程、 水利、 交通等项事务。 “工 部局”之名,在一般中国人理解中,以为也是主管道路、码头之类工程的机构。因此,这一 机构的设立,在当时上海并未引起多少震动。事实上,工部局远非传统官制中的“工部”可 比。在英文中,工部局作 Executive Committee ,意为行政委员会,是完全独立于中国行 政系统以外的行政机构, 它在日后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权力,不但拥有行政、 征税等权, 而且 享有一定的立法权, 可以制定具有法律性质的 “附则”。这一机构, 先是三租界的共同机构, 后法租界独立出去,成立公董局,工部局便成为英美公共租界的行政机关,直到

5、租界结束。其四,会审公廨的设立。 南京条约的附约之一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与 华人发生交涉词讼, 其英人如何科罪, 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华人如何科罪, 应以中国之法治之。简言之,即洋治洋,华治华。照此章程,英人在中国境内犯罪,便不受 中国法律制裁。这就是所谓领事裁判权。以后,美、法、俄等国均取得这一特权。各国领事 为行使这一权力而建立的法庭叫领事法庭。 按照这一规定, 华人在租界内犯罪, 仍应由中国 惩治。但是,租界由华洋分居变为华洋杂处以后, 英美领事乘机夺取了华官在租界的司法权, 擅自在领事法庭上审讯租界内的中国居民。 1862 年,英国领事擅自规定,中国官府对租界 经

6、美国领事加签,不得拘捕租界内华人。这样,在租界内,不但华不能治洋,而且华也不能 治华了。 1865 年,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设立,审理租界内华人及与中国无订约关系的外国 侨民案件,由上海道台派出理事,由外国领事派出陪审官,会同审理各种案件。 1869 年 4 月 20 日,经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并经总理衙门和领事团批准, 洋泾浜设官会审章 程正式颁布, 正式成立会审公廨。 这个机构确立了外国领事观审会审制度,规定凡涉及洋 人的案件, 必须由领事后由领事派人会审。按照这个章程,纯属华人之间的案件, 领事不得 干涉, 但在其后的实际过程中, 领事往往干涉,而且陪审官的权力往往超过中国谳员。 英美

7、 租界会审公廨设立以后,法租界也设立了同样的机构,其陪审官权力之大更甚于英美租界。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 使得上海租界成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 它属于中国领土, 但 中国政府却不能直接管辖。它拥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这种特殊的格局, 给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巨大的影响。上海开埠以后, 外国人源源而来。 1843 年开埠时, 上海有登记在册的外国人 26 人,1865 年有 2757 人,1900 年有 7396 人 ,1910 年为 15012 人,1942 年增加到 150931 人。以 1843 年到 1942 年首尾一百年比较,平均每年增加 1400

8、人。 1910 年以前,在上海寄居的外国 人主要是欧美侨民。以 1910 年为例,这年在上海居住的 15012 个外国人中,属于英、法、 美、德、葡等欧美国籍的人为 10518 人,占三分之二以上。以后,日本人所占比例有所上 升。、生活方式随着西方侨民的日益增多,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被带进了上海。明末利玛窦、庞迪我等西方传教士来华,着中国服饰,用中国语言,行中国礼节,其目 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 尽量减少中国人对西人西教的排拒。 因此,那时西人来华, 西教入华, 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则基本没有被带入。 鸦片战争以后, 情况与二百年前有很大不同, 西 人是带着战胜的威势、 倚恃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来到中

9、国的, 他们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改变自己 衣着、语言、礼节以适应这块陌生土地上的习惯。他们努力按照自己母国的习惯生活着。西方男子工作、 会客常着西装、 革履。这种服饰在今日早已为人们所习见,用不着具体 描述其样式,但在上一世纪的上海,尤其在开埠初期,它与世人习见的长袍马褂全然不同, 可算奇装异服。 至于西方妇女, 与当时中国妇女差异更大。她们不但全不缠足,而且衣着华 丽,公然出入社交场所。饮食方面,西人努力保持原有的习惯,吃面包,吃牛肉,喝牛奶,喝咖啡。 1855 年, 英商霍尔茨面包房开办, 1858 年,制造面包等食品的埃凡洋行开办。 1881 年,法租界就 有三家面包店, 所用面粉全从美国旧

10、金山运来。 此前,一家英国人已在上海开了一个奶牛场, 有奶牛 168 头,每天可生产一千公升鲜奶。西人爱吃的各种蔬菜也被引进上海,诸如蕹菜、 色拉菜、包心菜、芦笋等。时人记载:北郊外,多西人菜圃。有一种不识其名、形如油菜而叶差巨,青翠可人,脆嫩异常。冬 时以沸水漉之,入以醯酱,即可食,味颇甘美。海昌李君壬叔酷好之,曰: “此异方清品, 非肉食者所能领略也” 。蕹菜一种,亦来自异域,茎肥叶嫩,以肉缕拌食,别有风味。无奈, 洋冰块是西人生活必需品之一, 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没有现代化的制冰设备, 人只好在冬天将冰藏在冰窖里, 留待热天时用。 他们还从遥远的北方将冰运到上海, 不过损 耗很大。 18

11、51 年夏天,因上年冬天储冰太少,洋人便在报纸上大叫“无法在整个夏天享受 到这种有益健康的奢侈品” 。一个冰窖的主人乘机哄抬冰价,对其所藏的冰块开出惊人的售 价,大发其财。啤酒是洋人酷爱的饮料。洋人先是从西方运来,后来便在上海设厂制造。光绪初年,上 海埃凡洋行已开始制造啤酒, 每年生产数千担。 沪产啤酒远比从西方运来便宜。 据载, 1877 年,从英国运来的啤酒,每斗银洋一元,而埃凡洋行所产,每斗仅银洋半元。当时中国人不 知啤酒用何物何法制成,以其未颇苦,称其为“苦酒” 。有人专门写信到格致汇编社询问此 事,说是“西人饮苦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为之,能否多饮?”居住方面,西人在上海开埠初

12、期所盖房屋,多属洋式平房。这种平房包括一个长走廊, 以适应天气炎热时避暑需要。当然,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楼房。以后,洋人住宅日趋讲究, 风格也多种多样。至五十年代, 上海英租界“布满了华丽的房屋。 这些建筑物各依其所有人 的嗜好而设计。其形式有仿希腊的庙宇,有的是仿意大利的王宫” 9 。西式花园洋房也多 了起来, 这种洋房多为二层, 楼上为主人卧室, 楼下为客厅, 另有花园、 后院和附属建筑物, 仆人多住在附属建筑物里。 愈到后来,上海西人的住房和其他房屋建筑愈趋于考究,其式样更是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汇丰银行大厦是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 上海总会是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 跑马厅马勒住 宅是北欧

13、挪威式样,徐家汇天主堂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这些,使上海赢得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外侨们把西方作息习惯带到了上海, 上班、下班均按钟点,与中国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 颇不相同。特别是七日一休息,很使中国人感到新奇。 申报曾刊文专述此事:西洋诸国 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之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吾见夫西人之为工及行商于中国者, 每届七日,则礼拜休息之期,一月则四行之。是日也,工停艺事,商不贸易,或携眷属以出 游,或聚亲朋以寻乐,或驾轻车以冲突,或策骏马以驱驰,或集球场以博输赢,或赴戏馆以 广闻见, 或从田猎以逐取鸟兽为能, 或设酒筵以聚会宾客为事。 六日中之劳苦辛勤而此日则 百般以遣兴,六日中

14、之牢骚抑郁而此日惟一切消愁。游目骋怀,神怡心旷,闲莫闲于此日, 逸莫逸于此日,乐莫乐于此日矣。外侨把西方的娱乐方式带到了上海。室内活动有看戏、舞会、溜冰等。开埠之初,洋人 颇为无剧场看戏苦恼。 1850 年,英租界出现一个业余剧团,在一个仓库房里演出,他们称 之为“新剧院” ,后来改称“帝国剧院” ,条件极为简陋,连靠背椅也没有。第一次演出时间 为这年的 12 月 12 日,演出剧目有以钻攻钻 梁上君子 ,以后还演过爱情、法律和 药品、合法继承 、楼梯下的高等生活等。不久,又成立业余戏剧俱乐部即大英剧社。 1856 年第一次使用台前垂幕。五十年代后期,有一个魔术团和一支舰艇上的演出队到这简 易

15、的剧场演出过。 1866 年上海第一个现代剧场兰心戏院建成,地址在圆明园路,供大英剧 社演出。 1867 年3 月1 日,大英剧社在这里首次公演。 1871 年,这个戏院被火焚毁。 1874 年 1 月 27 日,兰心戏院重新建成。这是一座颇为考究的戏院,楼座两层,戏台宽敞,设备 精致。跳舞是西人的一大爱好,但在开埠初期的上海,西人很少举行舞会。一个重要原因,是 当时外侨中男女比例悬殊。例如, 1878 年,法租界外侨中, 15 岁以上的男性为 221 人, 女性仅 42 人。英租界男女比例通常是四比一或三比一。 1850 年 11 月, 英租界举行第一次 舞会。 几年后, 外侨中出现一个跳舞

16、教习,大概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多人的跳舞要求,但男女 比例问题仍是制约跳舞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864 年,共济会会员举行第一次舞会,出席 者的比例还是十比一。溜冰是西人冬天的重要娱乐活动。起初, 无专门溜冰场, 西人乃因陋就简,在一大空房 间内,反复以水泼地,使冰结盈尺,成为溜冰场。西人穿铁齿高屐,滑行其上。西人后来建 造了室内溜冰场,则不需要沃水结冰了。西人户外活动有赛马、打猎、划船等。 1850 年,西人即在南京路之北、河南路之西, 购地约 80 亩,辟为公园,作为跑马场,是为上海第一个跑马场。同年举行第一次赛马,只 进行了一天,有七个项目。 1854 年,西人在泥城浜之东,购地另辟一跑马

17、场,是为第二跑 马场,而将第一跑马场地以高价售出。 1862 年,他们又将第二跑马场地以高价售出,另购 静安寺路以南、西藏路以西的一块地皮,辟为第三跑马场,上海人习称跑马厅。每年 5 月、 11 月,西人各进行一次赛马活动,每次一般持续三天。由此,看赛马成为上海及附近地区 中外人士一大趣事。打猎是西人十分喜爱的活动。长江下游沙洲之地,苇草丛生,野鸭、候鸟随处可见,江河湖海上水鸟自由飞翔,这些都是西人喜爱的猎物。英国人为了到长江和其他河湖里打猎,特别设计了一种华丽的小船。每届春秋假日,风和日丽,他们便三五结伴,携家带眷,泛舟瀛壖杂志记述:于上海附近的江湖水面上,出没于茂盛的芦苇中,一边打猎,一边

18、休息。“每岁仲冬,西人出猎于外,逞其弋飞射走之豪,然多游于九峰、三泖间,扁舟往还,率以 为常”。划船是西人喜爱的另一项户外活动。 每年夏秋之交, 他们常择上海及其附近的空阔水面, 举行划船比赛,时称“赛船会” 。其舟皆为一叶小艇,或以帆,或以桨,以先至者为胜。上 海西人举行的第一次赛船会是在 1852 年,参赛人主要是外国商船船员。 1864 年,上海赛 船会成立。赛船初在黄浦江、苏州河里举行,继因上海航业发达,河道拥塞,乃改就昆山青 阳港举行,英国人名之曰“恒利” 。恒利 Henli, 本为英国著名的赛船之地。每年的赛船运动 在上海成为一大盛会,届时,游人群集,竞相观看。报载 1872 年

19、10 月 27 日赛船时盛况: “中西观者如堵,拥挤异常,与观斗驰马时然” 。三、物质的输入开埠以前的上海,居民的照明用品,在室内是油灯,所用之油主要为豆油或菜油,在室 外,有钱人家行路用灯笼,内燃蜡烛。一般居民、客商行路则在黑暗中摸索。个别繁盛之处 设有“天灯”,但所照范围极为有限,故入夜以后便漆黑一片。西人寓沪以后,始用火油灯。 用火油灯照明,较之豆油灯,不但价廉,而且光亮,一盏火油灯可相当于四五盏豆油灯。所 以,洋人使用于前,华人便继用于后。到七十年代中期,上海已有五、六家由广东人开设的 商店,专门制造、出售玻璃火油灯。到八十年代初,上海“城市店铺皆改蜡烛为火油灯,渐 而乡镇大户、会计之

20、房、读书之案,无不灿列玻璃之器,而火油之用遂滥” 。租界辟设之初, 西人燃点街灯的燃料也是火油, 街灯远近疏密相间, “悉以六角玻璃为之, 遥望之灿若明星”火油灯较之豆油灯, 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火油易于起火等原因,上海道台曾 在八十年代发布告示,禁止县城居民使用。内称:火油最易引火,点用之时,稍不得法,立 时火焰飞腾,扑灭不及,屋物顷刻成灰,邻居同为焦土,使用火油, “实属贪小失大,害己 损人”,要求此后“不准再用火油点灯,亦不得将整箱火油收藏屋内,致有不测之险” ,倘有不知自爱,定即从严惩办。这种因噎废食的禁令自然遭到人们的抵制。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海照明设施进入一个新的阶

21、段,这就是煤气阶段。 1864年 3 月,上海第一家煤气公司“大英自来火房 (Shanghai Gas Co., Ltd.) ”开张,厂址初设汉口路,后迁新闸路。 1865 年 10 月 8 日,这家公司制成煤气灯,在高易洋行及其他洋行 内试用。 12 月 18 日,大英自来火房在南京路正式点亮第一盏煤气灯。以后,英美租界其 他主要街道陆续装上煤气灯。到 1866 年底,上海私人煤气灯用表 55 只,公用灯与路灯煤 气用表 130 只,装接路灯 205 盏。到 1881 年,英美租界内已有煤气路灯 489 盏 ,其中英租 界 351 盏,美租界 128 盏,静安寺路 10 盏。大英自来火房成立

22、后, 法租界公董局即与其谈判, 要求其在法租界内装设煤气灯。 大英 自来火房表示火管不足, 要等英租界装置完备后才能顾及法租界。 鉴此, 法租界公董决定自 办煤气公司。 1865 年 1 月 16 日,上海法商自来火行成立,厂址在八仙桥, 1866 年 8 月 15 日,法商自来火行试装煤气成功。到 1867 年 3 月,法租界公馆马路、科尔贝尔路、辣 厄尔路、孟斗班路、洋泾浜沿岸马路一带均装上了煤气灯。 “3 月 6 日,煤气灯亮了,大家高兴地把过时的油灯搁在零星物品仓库里去了” 。煤气灯较之火油灯、豆油灯,不但光亮,而且便利,使用时只要拧转开关,点亮即可, 而不用像火油灯那样要不断向灯盏内

23、添油。 租界普遍点上煤气灯, 这给上海城市面貌带来很 大变化。入夜以后,火树银花,光同白昼,上海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煤气灯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竟相使用。 这为夜市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使上海的夜景变得分外美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上海 人评沪北即租界十景,其中之一就是“夜市燃灯” 。1882 年,上海租界的照明设施又跨上一个新台阶,电灯开始问世。这年 4 月,上海电光 公司 (Shanghai Electric Co.)创办,厂址初设南京路江西路口,次年迁至乍浦路。 7 月 26 日,该公司在英美租界装成电灯(弧光灯) 15 盏,包括电光公司门内

24、外两盏,虹口招商局码 头四盏, 礼查旅馆附近四盏, 公家花园内外三盏, 美记钟表行门前一盏, 福利洋行门前一盏。 是晚 7 时 ,15 盏电灯一齐放明,据说每盏电灯亮度“可抵烛炬二千条” 。这是上海第一次亮 起电灯,故人们对其赞叹不已。报载,是晚天气晴和,各电灯点亮后, “其光明竟可夺目。 美记钟表行止点一盏,而内外各物历历可睹, 无异白昼。 福利洋行亦然。礼查客寓中弹子台 向来每台须点自来火四盏, 今点一电灯而各台无不照到。 凡有电灯之处, 自来火灯光皆为所 夺,作干红色。故自大马路至虹口招商局码头,观者来往如织,人数之多,与日前法界观看 灯景有过之无不及也” 。随后,上海电光公司在工部局支

25、持下,逐渐将英美租界街道的煤气 灯置换为电灯。 1883 年 7 月 ,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装置电气路灯 35 盏。到 1884 年,年便同意上海电光公司进入法租界营业。英美租界装置电灯的马路已扩展到广东路、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宁波路、北京路等, 以后更愈推愈广。 许多店铺、 货栈、旅馆和私人住宅也竟相使用电灯。 法租界公董局在 18821897 年 6 月 1 日,法租界公董局自营的电灯厂建成启用。除了光亮、方便的因素,成本下降也是电灯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初点之电灯,因 用户少,成本高,故电费相当昂贵。 80 年代初,大灯每盏一礼拜收洋五元,一个月的灯费 要二十多元, 一般商店、 家庭

26、自然不敢问津。 后来, 租界从西方购入大型发电器, 用户增多, 电费才逐渐降了下来。 1897 年法租界电气处的电灯用电价格为白热灯用每度电收银 1.6 分, 每盏 16 支光灯全年收银 10 两。饮水方面。 上海远山近海,居民用水一向取汲于黄浦江。 城内河渠浅狭,居民皆乘涨潮时汲 取。其时,黄浦江已“水质浑浊,本不宜于卫生” 。城内河渠两岸堆积许多垃圾及其他不洁 之物,民用污水亦倾入河中,水质很差, “每值潮汐涨而未满、退而未尽,担夫争水,水仅 没胫,其色如墨,故饮之者非浸淫而患湿,即薰蒸而成疾,流毒何可胜言! ”除了居民自担 用水 ,上海出现了一批专门以担水为生的担夫。光绪初年,城内就有四

27、百多名担夫。每到担 水时分,担夫、居民竟相担水,加之城内街弄狭窄,前挤后拥,左碰右撞,溢出之水,使得 街弄泥泞不堪,尤其是郑家木桥、打钩桥北之珊记码头、老闸等取水要道,更是人挤路滑, “城门口及大街小巷, 虽晴天暖日, 而足下无异于大雨时行, 甚至有年老病人被撞遭滑而一 跌至毙”。上海开埠以后,西人常苦于饮水之不洁而思以改良之。 1860 年,旗昌洋行在外滩开凿 了第一口深水井,井深 256 英尺,供洋行内部使用。 1872 年,租界建成第一座小型水厂, 时称“沙漏水行” ,地址在松江路 6 号(今延安东路北侧) 。1875 年,洋商格罗姆 (F.A.Groom) 等在杨树浦建成一座供水公司,

28、即自来水厂,占地 115 亩,有沉淀池、过滤池、水泵、皮 龙等设备, 其业务为用木船载水分送到贮水池及向过往船舶供应过滤水, 并用水车向用户家 里送水,水价视路程远近而定,每千加仑从 6 先令 6 便士到 13 先令不等。当然,这种高价水一般居民是用不起的。此厂后被售于英商自来水公司。从 1870 年开始, 英租界开始筹备兴建大型自来水工程。 他们对黄浦江及上海附近的河 湖进行了广泛的水质调查, 对上海人用水量进行了估算,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方案。 1880 年, 英商上海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英美租界自来水公司的方案正式确定, 取水地址选在杨 树浦,故撤杨树浦水厂。 1881 年 8 月

29、8 日,该公司开始在虹口铺设自来水管,次年 2 月铺 完,随后在英租界主要道路铺设管道。 为了保证连续供水, 公司在英租界中心地江西路香港 路口,建造了高 31.5 米、容量为 15 万加仑的水塔。 1882 年 4 月 26 日,该公司又在法租 界铺设管道,向法租界供应自来水。 1883 年 6 月,工程全部完成。 1902 年,法租界自己 创办了自来水厂。交通工具。上海为江南水乡,传统交通工具水行则船,陆行则轿。当然,乘轿者主要是 官绅及有钱阶层,一般平民只能以步当车,运货一靠船舶,二靠担挑肩扛。西人来沪以后, 很快把他们在本国习惯乘坐的马车带入上海。据说上海是在租界开辟的第十个年头即 1855 年出现第一辆马车的, 乘坐者是一个叫史密斯 (J.G.Smith) 的外国人, 以后才逐渐增多。 西人 马车有双轮、四轮两种,有用一匹马拉的,也有用两匹马拉的。这种靠马拉、速度快、式样 别致的马车,颇让上海居民耳目一新。西人马车在上海出现不久,华人也仿其样式,制造乘坐。上海马车日多,工部局曾订立 行车章程,一是马车一律靠左边行驶,二是华人马车不准超车, “凡马车之驰于道中,乘车 者为西人, 始可超前行之车而过之, 若为华人,所乘固不能超西人之车,并不能超华人所乘 之车,否则拘罚不贷” 。后面这条歧视华人的规定,遭到上海华人的强烈反对。民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