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04.35KB ,
资源ID:165048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048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1、知识与能力: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读懂、读通古文,并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

2、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3.谁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呢?4.教师小结:矛和盾分别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则寓言。古人云:“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解释题目的意思,为学生理解“自相矛盾”做铺垫。二、读懂、读通文言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划分朗读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3、,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带领学生对照所划分的朗读节奏,读文言文。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4.小组读、个人读、自由读、全班齐读。三、疏通大意。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懂。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1)结合注释;(2)联系上下文;(3)查字典;(4)反复朗读。3.学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出示:楚人:楚国人。鬻(y):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

4、思。陷:刺破。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4.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它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交流理解古文的意思。四、教师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节课再讲。第二课时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1.楚国人是如

5、何夸盾的?说说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盾坚,物莫能陷,并表演)2.楚国人是如何夸矛的?矛利,于物无不陷,并表演)让学生大胆想象楚国人的神态、动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楚国人的夸大其词。3.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想象这位楚国人的样子,仅仅是“弗能应”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窘态吗?楚国人哑口无言,在场的人都笑了。当然,这个笑呀,可不是认同的笑,而是怎样的笑呀?(嘲笑)那么请问,大家在笑什么呢?体会楚国人当时的窘态。4.学生讲故事,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讲讲这个故事。5.总结道理。(板书: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6、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着边际、自相矛盾,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在说话时应多斟酌,多注意不要自相矛盾,这样才能避免尴尬的发生)。说说学习收获。6.读着文中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事例如: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自相矛盾的说法。三、背诵小结。1.学生齐背诵。2.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

7、蕴含的道理。虽然这则文言文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板书设计】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于物无不陷道理: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否则不能自圆其说。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16田 忌 赛 马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2.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

8、思维方法。3.理解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教学方法】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整体感知课文,并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根据课题质疑: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检查。2.快速浏览一下全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赛马的过程?3.再读课文,说说田忌

9、赛了几场?怎样赛的?赛的结果怎样?4.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说具体。(教师相机板书)田忌赛马的经过。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比赛结果是田忌()。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说完整,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故事说完整。三、课堂总结。田忌为什么能在比赛中获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总结了这一课,又为下节课做铺垫。理解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品读人物形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巩固旧知,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及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0、二、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孙膑献计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想一想。(出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通过读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干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四、角色朗读,品读人物。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11、?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再赢回来的对阵图?小组交流,画一画。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3.教师小结。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比赛的那种对阵形势以外,其他的对阵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当场就做出这种选择,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五、总结。1.两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2.(出示课件)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既总结了本课内容,懂得了

12、道理,又引导学生拓展到了课外,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巧妙安排出场顺序比赛获胜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足智多谋。17跳水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通过自由读,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感悟。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2.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

13、船长让孩子跳水是最佳方法。2.初步体会猴子的调皮、放肆、顽劣。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我们一起来看课文。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14、)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让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4.学生填写第88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在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后,引导学生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讲这个故事,单元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三、体会猴子的放肆。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2.品读描写猴子的句子。(1)猴子为什么会

15、放肆起来?(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撕得更凶了)。(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猴子有什么特点?(顽劣、气人、放肆)3.总结:这只猴子太放肆了,它挑逗孩子,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讲。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跳水水手们救孩子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水手猴子孩子船长)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

16、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二、品读“险”。(自读课文24自然段)(一)课件出示思考题。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交流。(二)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那么孩子有什么表现呢?2.孩子的表现:孩子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1)(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使孩子

17、受到了羞辱,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2)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上去追猴子,想制服它)(3)引导: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3.水手们三笑。小结: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生气,这样推波助澜使孩子身陷险境。(三)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1.出示句子。(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

18、些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景(太危险的情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孩子处境的危险(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从水手们的表情“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可以看出。(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从文中“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

19、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1)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2)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三、品读“跳”。1.“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危险,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2.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向

20、海里跳?(这时,救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跳水了,孩子难以回转身来,摔下来就没有命了。船长担心孩子,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3.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让水手撑开海绵垫或床上被褥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孩子可是时间不等人,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4.想一想:在那个危急的时刻,为什么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5.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儿失足跌到甲板上,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

21、么大的痛苦。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四、总结全文。1.“跳水”这篇文章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给予人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作者本意是赞扬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还可以从孩子过于生气激动而失去冷静,因而陷入险境的角度受到启发:遇事要冷静;读者还可以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险境中得到启发: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2.教师总结:枪口下的跳水,是应对几乎无计可施的生命险情时一个父亲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体现。船长的选择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让我们深刻地去理解父爱吧!另外,我们应该明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

22、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水手戏猴(起因)猴子逗孩(发展) 孩子追猴、横木遇险(高潮)跳水得救(结果)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激发学生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把探险的经过写具体。培养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包括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沙漠的知识、团队探险的知识等。能把探险的过程想象具体。一、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同学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探险的梦。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圆这个梦进行一次模拟探险。由学生心中的探险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习作的要求。1.学生读第89页的习作要

23、求,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2.学生汇报这次的习作要求。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了解这次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三、想象探险的经历。(小组交流)1.学生选择最愿意合作的伙伴,组成探险队。(教师提示:在探险过程中,老师会参与其中的一队)2.场景: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3.装备:选择恰当的探险工具。(1)探险,必须要带上一些必备的工具。请各个探险小队想一想,你们准备带哪些工具去呢?为什么带这些工具?(2)每队确定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三件工具。预设:第一件东西是烟幕弹。遇到野兽袭击时,迷惑它们以掩护自己逃跑。第二件东西是指南针。因为

24、在森林里,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利用指南针来指引道路。第三件是压缩食品。方便携带且可以充饥,而且能量足(师纠正:是热量足)。4.再想象可能遇到的险情,并说明求生的方法。我们准备带麻醉枪。遇到猛兽可以麻醉他们,使自己得以脱身。5.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探险之旅。6.提示习作方法:记录探险片段记录难忘时光最难忘的一个片段。友情提醒:A.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B.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C.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拟情境,无疑对满足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提供了极佳的机遇。四、例文

25、指导,巩固提升。探 险 之 旅美丽的森林永远是那么的迷人,里面永远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怀着对大自然的憧憬和对丛林历险的向往,我们一家人决定到那美丽的森林去开始奇妙的探险之旅。开始的几天,探险充满了欢乐,野外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各种各样的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但是,到了第四天,因为所带的饮用水不够,所以我们只能去小溪边打水,因为丛林太大,我和妹妹在打水的途中迷路了。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情,不巧的是手机还没有信号。我焦急地对着周围的树大喊大叫,可是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回音。我开始想到一些在电影里出现的怪物和那些恐怖的画面。不过,很快,我提醒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那些根本不存在,我要

26、坚强起来,我要镇定起来,找到大路。我开始仔细回想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只要找到小溪,沿着溪水就可以找到大路。我现在要先确定方向。我把一根火柴大小的木棍立在地上,再把手表放在地面上,让表的短针与木棒重合,六点钟方向就是北方。走了一阵又一阵,一路上,我和妹妹走走停停,妹妹问我会不会再也见不到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了,我连忙安慰妹妹说我们很快就会找到大路的。虽然那样说,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森林空气潮湿,我们走了许久,天渐渐暗了下来。寒意袭来,我俩不得不生火取暖了,爸爸妈妈看见火光,也就发现了我们。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在险境中要保持镇定,我战胜了自己,最终带着妹妹脱离了险境。结合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