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1.99KB ,
资源ID:165034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5034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物理教案高一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物理教案高一文档格式.docx

1、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

2、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3、.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

4、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_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力的分类: 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

5、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一物理教案2 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6、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7、,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

8、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

9、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_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_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 90时,cos为正值, w为正值,称为力

10、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 _0时,cos为负值, 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学生讨论.结合图1,使学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位移,引导学生认识其特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到底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 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很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离就要休息一会儿,然后

11、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如果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要消耗体能.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板书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标量. 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并板书: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

12、讨论 例1.课本p.1_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分析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对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f的竖直分力fsin与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p为静止于a点的物体.用水平力f沿直线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d点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若后三段运动中物体也是缓慢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出一个

13、所得结果是w=0的学生发言,此时会有学生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让后者讲其思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学生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4fa.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单地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画等号.要结合物理过程做具体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 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

14、公式的正确应用,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即不注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这种低级错误,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方向时,应该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二是通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1=3m.s2=4m,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_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fs=5n_5m=25j. 例4.如图5所示.

15、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如果着眼于受力物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s;如果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16、.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六.说明 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别是对式中s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的 高一物理教案3 力的合成 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

17、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

18、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19、.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 二.新课引入: 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 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 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

20、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 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

21、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 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 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

22、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 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 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 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 三.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 题目 内容 在初中学习的有关滑轮问题后,对定.动滑轮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动滑轮的使用时,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动滑轮省力最多?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实例,说出自己的心得,或以书面形式写出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结果. 物理教案精彩范文高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