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8.16KB ,
资源ID:164986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986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案例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案例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面“镜子”,请你去照一照班上的同学吧。(学生下位举“镜”照同学,学生情绪高涨)。刚才的一幕多带劲呀!你“照”的是谁?你“照”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先在座位上说一说,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并进行交流)。谁上台来说?(学生上台进行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1点明“照”的是谁?2具体叙述“照”出了什么?侧重于事例。3写自己“照”后的感想。最后,学生写出习作草稿。启示整堂课,学生兴致高涨,思维活跃。不少学生的习作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扫平时习作的畏惧、为难。这是为何呢?1椰壳效应。一位小孩吃饭总是吃不多,家长哄、骂要孩子多吃点,总不见效。一次

2、,家长出差带回一只别致的椰壳碗,家长用椰壳碗盛饭,那天孩子饭量大增,家长喜出望外。这就是椰壳效应,其本质就是改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人类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以获取较好的效益。我有一面放大镜其内容无非是写同学的优点和特点,和我的同学记一个熟悉的人等常规习作内容并无二致。但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效果出现呢?究其原因,就是我有一面放大镜运用了“椰壳原理”,对习作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进行了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评说优点,学生自然兴趣盎然。2赏识效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认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小学生普遍具有渴望被同伴、被老师肯定、表扬的强

3、烈愿望。我有一面放大镜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载体,很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趋向,怪不得很多学生抢着表现自我呢。同时,我有一面放大镜也很好地暗示了学生评价人的方法:应学会正面欣赏别人,不要挑剔别人。这也是一次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结合。3参与效应。俗语说,体察才能入微。我有一面放大镜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参与活动、习作的全过程,从引出素材、到呈现素材,从理解素材,到表达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感情也就真挚可信。这节习作课由于引导得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了,“照”起来了,说起来了,写起来了。彩色的苹果 一节口语交际课后的思考王秀芳为了明天的口语

4、交际我们的画(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做准备,同时也因为班里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不爱吃水果,我布置了今天晚上的作业:选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用你最高的水平,画一幅最棒的画;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注明你最喜欢吃的这种水果的味道和营养。(每人发了一张同样大小的白纸)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进教室,便发现同学们在三五成群地互相观望着,争先恐后地谈论着“我爱吃桃子,桃子”我有意识地转了一下,学生的画真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画苹果,有的画西瓜,有的画菠萝我没有打扰任何一个学生,今生早晨破例没有晨读。上课铃刚响,学生们各自拿着画回到自己的位置,我说:“先把你的画介绍给小组的同学吧。”同时出示了说话要求:(1)

5、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你画了什么)(2)它是什么味道,有什么营养?这时,我又到各小组巡视,目标是“寻”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几分钟后,我问:“谁愿意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张旭然第一个举手,跑上台来:“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有好几种,大家看画在中间的是草莓,左边是香蕉、橘子,右边是,草莓的味道是”“看了张旭然的画,听了他的介绍,你有问题要问吗?”我在试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纷纷举手:“张旭然你怎么没有介绍橘子的营养啊?”张旭然马上补充说:“听妈妈说橘子”“张旭然你怎么都给草莓、橘子、香蕉画上手和脚了,它们又不是人。”这时我心里也有点儿愣,对呀,这可怎么解释啊?只见张旭然笑着说:“因为我最喜欢这些水

6、果,所以我就把它们画成可爱的小娃娃了。”我赶紧补充:“原来,张旭然同学是用这种把水果画成小娃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水果的喜爱之情啊,真棒!”接着,刘峥举着他的画跑上台来,“我最喜欢吃苹果,苹果的味道”他刚刚说完,马上就有同学发问“刘峥,苹果都是绿的、红的,也有黄的,哪有彩色的苹果呀?”我也故作惊讶:“对呀,同学们谁见过彩色的苹果?”“没有,没见过!”学生大声应和着。这时,刘峥的声音似乎压过了我们大家:“我平时最喜欢这几种颜色,我想让苹果也有这几种颜色!”我又赶紧为他捧场:“噢!原来刘峥同学是想让自己最喜欢吃的苹果也能有他喜欢的颜色呀。为的是表达自己对苹果的喜欢啊!棒极了!说不定咱们一年级六班

7、将来会出一名大科学家,真的能培育出这种彩色的苹果呢。”“对,到时候,我们喜欢什么颜色就能长出什么颜色的苹果!”一位同学为我做了补充。“你怎么评价他的画,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我引导学生回到画上来。“刘峥,你放苹果的盘子如果画得再漂亮一些就更好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围绕这个“彩色的苹果”对这幅画提出了好多建议。这节课上,同学们还评价了窦哲的橘子,当时有的同学问:“窦哲,老师让画水果,又没有让画糖,橘子周围你干吗要画上一些糖啊?”窦哲说:“这几种糖也是我平时最喜欢吃的,我是想让它们来陪着橘子”;还评价了陈睿的桃子,“陈睿,桃子的头顶一道黑线是什么?”“我觉得陈睿画得好,他把桃子画成了可

8、爱的小人,说明她喜欢桃子。”“我觉得她得用点儿底色。”再后来,我“相机点拨”的机会也没有了。这节课,学生没有给我说话的时间,但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会了评价,学会了审美,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也学会了交流,让我感受到孩子的思维有时是多么的奇妙!学习材料的“内涵”要具有丰富性 一幅教学用图的三次安排陈新福自主、开放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那么,数学学习过程中,怎样来安排学习材料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呢?下面以“九加几”的一幅教学用图的三次安排为例作一探讨。【案例一】(一)出示图1图1(二)教学实录第一排的左边5个苹果加上右边5个苹果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4个,最后就是14个

9、;左边有9个苹果,再一个一个往后数5就是14个;左边9个苹果,从右边移2个到左边就是11个,11再加3就是14个;左边9个苹果,从右边移3个到左边就是12个,12再加2就是14个;(三)反思算法多样化是当前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凑十法”特别是“看大数拆小数”则是“老教材”的精髓,可是,为什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产生“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再加4得到14”呢?细细分析,我们知道大多数人的视觉规律是:习惯于先横向观察,然后才是纵向思考。因此,学生一开始就很轻易地得出了“第一排的左边5个苹果加上右边5个苹果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4个,最后就是14个”这样的结论。另外,学生

10、在学习中,又习惯于从小的数开始学习,所以,当一个学生回答“左边9个苹果,从右边移2个到左边就是11个,11再加3就是14个”后,接着学生就出现了“9加3.9加4”的学习结果。其实,这个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从右边移2个、3个、4个给9个,还可以少一些移几个?”“你觉得从右边移2个、3个、4个给9个和从右边移1个给9个,哪种方法好?”可是真的这样处理教学,又觉得教学的开放度不大。【案例二】(一)出示图2图2左边有9个苹果,然后从右边移1个到左边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剩下的4个,最后就是14个;教学用图经过重新安排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了聚合,老教材中的“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法”很容易地被

11、学生发现并接受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受到了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活跃,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的。但从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受一定外界事物、条件限制的,而不是“无法无天”的,这正如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从总体上说是一个有意义的接受过程。【案例三】(一)出示图3图3假如左边的格子里都有苹果,那么10个加5个苹果就是15个,再减去1个就是14个;生5:从左边移2个苹果给右边,这样左边和右边都是7个,7个加7个就是14个;生6:95=4,所以95=14;第三次的教学用图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

12、思维活跃,整个学习中,学生既发现了“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法”,又发现了“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同时,全班学生也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和独特的观察、体验,创造了多种算法,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主动但不“盲动”,教师教学过程纯真但不“失真”,很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新要求。【总结】从三次教学用图的安排,我们从中知道,教学材料的不同呈现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在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内涵”上多下“苦功”,发挥学习材料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而丰富。经验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的表现是受客观事物、条件限制的。恰当合理的材料安排和呈现形式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

13、习,相反,不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材料安排会遏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经验2:学习材料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视觉规律。经验3:学习材料的安排要具有学习方法的特性,比如把9个苹果放入框里,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恰当的“暗示”。经验4:学习材料的安排要具有整合性。学习材料的选择、安排应该着眼全体学生,应该为不同学习风格、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做准备,因此,学习材料要有丰富的“内涵”,为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而准备。听课老师也成了课堂教学资源于海琴教材、教师用书、音像资料、网络是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听课的老师是课堂教学资源吗?请看小学思想品德学会礼貌用语一课教学案例片断。今天,我们有一个与人交往的好机会,

14、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请你们用礼貌语言与听课老师交流一下。(学生的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不要紧,你们可以商量一下,怎样使用礼貌用语。我想问老师一个小问题。我想请听课的老师为我写一句希望或鼓励的话。对呀,你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学生实践。在你们请老师写鼓励语时,是怎样使用礼貌语言的?我说:请您给我写一句鼓励的话好吗?我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爱好,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再请老师写。老师给我写好了,我说:谢谢!你们真是懂礼貌的孩子,那你们想听这些老师对你们的评价吗?想。(听课的老师对学生做评价。评析:课堂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音像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是宽泛的,也是开放的,可

15、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这一开放的课堂里,教师不是将教材当作经典来解读,也不是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礼貌用语的唯一渠道,而是让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和发展。然后,教者有目的地再让听课的老师对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情况做一评价,现场反馈的信息,这又成了老师教学的新资源,进而再实施有效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听课的老师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人,而是学生交流的对象,是和执教老师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第三者”。在这里,教者、学生与听者形成了互动,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是一种超越,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

16、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达到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境界。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还很多,问题是教师是否有这一意识,能否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地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实现超水平的发挥。聊天:聊出作文教学新境界李红燕这是一堂作文课。与以往不同的是:下课了,孩子们蜂拥着上来,把我团团围住,争着想把没说完的话和我说完。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如快乐小鸟般鸣叫的童声,看着他们个个脸上闪现出的快乐的红晕,我的心也如灌满了糖般甜蜜。是聊天,聊出了这一堂作文课如此美好的境界。1.以聊导入,在兴趣中植入聊天的种子。课还没开始上,我就在教室里

17、,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拉拉那个孩子的手,和他们聊上了:猜猜今天李老师又要和大家干什么了?孩子们仰着小脑袋,纷纷猜测:和我们一起上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跟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给我们猜难猜的谜我侧着头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话,用满是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在孩子们的眼里,今天的课显得是那么的神秘。这时,叮铃铃,上课铃响了2.以聊展开,在说话中激发习作的欲望。我故意卖了个关子,停了片刻,然后认真地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是和大家来聊天的。”并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聊天”两字。聊天?孩子们显然都觉得非常意外,课堂中静静的,大家都瞪大眼睛盯着我。“没错!就是聊天!”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他们

18、,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都和我相处快一年了,可是大家对我还有很多地方并不了解,想知道哪些关于我的情况吗?少顷,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问什么的都有,我都一一认真作答。在我意料之中:问得最多的自然的是他们最不了解的关于我的闲暇时光和我的家庭生活。好!时机到了,我把事先早已精心准备好的我的一家满含深情地介绍了起来:长得瘦削但特爱吃肥肉的爸爸;上了年纪爱唠叨的妈妈;忙于工作没时间谈恋爱的姐姐。接着我煞有介事的宣布:“前不久,我们家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孩子们大声帮我叫出来:“老公!”此时,看孩子们的脸,充盈着的是我的秘密与他们共享的骄傲与喜悦,他们个个坐得昂首挺胸,小脸抬得老高,那神气似乎想告诉全世界的人

19、:哈,我们知道了老师家里的所有秘密耶!我及时告诉他们:这就是聊天。老师也想知道你们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呀!想知道你们家里人的特点、爱好,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吗?在我的鼓动下,小伙伴们马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始了他们的谈天说地。而后,小伙伴间的悄悄话又搬到了全班同学面前,有的孩子介绍了爱说笑话的爸爸,有的孩子描述了爱吹牛的爷爷,有的则隆重推出了爱上网的妈妈3.以例导文,在学习中深入体会。当孩子们互相为小伙伴描述的家中的趣人趣事或捧腹或哑然失笑时,我抬腕看表:“哎呀!还有那么多同学想说,但如果大家一个一个轮着上来说,可就太费时间了。怎么办呢?”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天真的孩子们马上为我出主意

20、:“老师,我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再给你看吧。”可是一听要写有的同学眉头就皱了起来。我依然做出一副着急的样子,孙凡勇敢地站了起来,俨然一位严肃的小老师:“不急,有一个小朋友也写了一篇我的一家的文章,它就在我们的书上”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争先恐后打开书本,阅读了起来,尔后又互相出主意:可以先总写家庭情况和成员,再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和爱好;你最喜欢的人或者最有个性的人可以写得具体些;可以给文章起个有趣一些的题目:比如瞧我们这一家子;还可以像书上一样给文章配上一幅插图4.以写代聊,让作文在“聊天”中自动破译。一节课即将结束,看着孩子们因为欣喜因为激动而泛满红晕的小脸,我也快活得像个孩子一样:“这堂课

21、大家过得开心吗”我们聊天聊得开心吗?你还觉得写作文难吗?”孩子们跟我一样激动,“开心”“不难”的喊声响彻教室。我郑重转过身,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这几个大字:“作文就是聊天”。孩子们像着了魔法一样,还没等我开口,他们便又不约而同地说出了那句我最想告诉他们的话:“其实作文就是聊天,我们只要把刚才聊的内容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呀!看着围在我身边的快乐如天使的孩子们,回想着刚才的课堂:时而安静,时而喧哗。安静时,是每个人在默默地与心灵对话;喧哗时,是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真诚而随意的聊天。而老师,此时只是一个管理员或者说是一个聆听者罢了,主要任务是为各位“小聊友”创造一个轻松的聊天环境,组织聊友进行

22、有秩序的发言,偶尔也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刮起那么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忽然想起陶行知的一句话:“谁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却成了真正的老师。”也许这由聊天聊出的作文教学新境界也正是新课程所想要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周振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一般要给予指出,并帮助纠正,使他们以后少犯或不犯此类错误。但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一、利用朗读中的错误教学林海时,我让一位学生起来朗读第二小节。朗读中,学生把“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句话读成了“

23、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不大一样。”字序颠倒了,意思也完全变了。我抓住这一“读误”,引导学生把“不大一样”和“大不一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大一样”是有点一样,有点不一样;“大不一样”是很不一样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不能读成不大一样呢?”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第二小节,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为大兴安岭与秦岭区别很大。秦岭非常险峻,有“云横秦岭”之说,而大兴安岭则十分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它们之间的区别应该说是“大不一样”。至此,学生不仅明白了“读误”所造成的意思上的差别,还理解了大兴安岭的“岭”“温柔”的特点。理解大兴安岭“岭”的特

24、点可以说是本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法、途径很多。在备课中的设想是:通过提问学生“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现在,学生朗读时出现了错误,我就顺水推舟,将它移用过来,让它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这一做法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它不仅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认识到了课文用词造句是有讲究的,读书不能马虎了事、想当然,必须读得仔细认真,才能有所收获。二、利用理解上的错误草原中有“好客”一词,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好客”的意思。一位学生起来回答说:“好客就是好心的客人。”大家听后禁不住大笑起来。这位学生可以说既聪明,又糊涂。他能用学到的“合并法”(把字

25、的意思合起来变成词的意思)进行解词,说明他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好”是多音字,“好客”的“好”与“好心”的“好”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这一点他却没有注意到。出现错误后,我没有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首先肯定了他善于动脑、灵活解词的优点。接着,我让学生一起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通过讨论,大家找到了该生犯错误的原因:他把“好客”的“好”当成了“好心”的“好”,没有注意到这是个多音字。最后,我让学生在字典上查出两个“好”的意思。一会儿,学生查到了它们的意思:“好客”的“好”是喜爱的意思,它跟“恶”相对;“好心”的“好”是优点多,使人满意的意思,它跟“坏”相对。由此看来,“好客”的意思是喜欢客

26、人,或者说对客人热情、态度好,而不是“好心的客人”。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好客”的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三、利用书写中的错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存在着写错别字的现象。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粗心等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只有仔细分析,才能找到致错原因,预防错别字,同时还能发现并解决隐藏在写错别字这一表象下面的理解上的问题,获得另外的收获。鸟的天堂中有“应接不暇”一词。在抄写时,我发现不少学生把“暇”字写成了目字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应接不暇”出现在这个句子中:“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在这个句

27、子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眼睛来不及看,由于该词与“看”有关系,所以学生就误以为“暇”跟看(眼睛)也有关,把它写成了目字旁。找到“错因”后,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纠正。我先让学生在字典中查出“暇”的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查到了“暇”的意思是“空闲,没时间”。由这个意思可以看出,“暇”跟“目”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跟时间有关,因此是日字旁。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造句,要求学生用“应接不暇”造一个跟“看”没有关系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造出了不少符合要求的句子,如,“来超市购物的人很多,收款员有点应接不暇了。”“煎饼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煎饼师傅真是应接不暇。”“老师批作业时,由于是现交现批,加上个别同学不

28、排队,老是钻空子,把作业塞给老师批,弄得老师应接不暇”通过查字典、造句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暇”字的写法,而且真正理解了“应接不暇”的意思,以后也不会轻易把“暇”字写错了。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学生不写错别字,不犯错误,我就不可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解上的问题,学生对“应接不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来不及看”上面,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个词语,更谈不上能正确运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情况是我们在备课时始料未及的。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害怕它,更不能回避它,而应正确对待它,就像对待正确的结论一样。因为错误同正确的结论一样同样具有价值,它也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教学

29、资源。让不让他讲下去对一堂英语课的思考刘 莹前不久,笔者上了一节中心学区的海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示范展示课。展示课内容选取北京版第六册第4单元第4课ANYTHING YOU LIKE中的两段对话,13个单词,及谈论与爱好话题有关的重点功能句型和词汇。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自学课文,相互交流与爱好、兴趣有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谈论邮票引导学生培养广泛的爱好,渗透爱科学意识,倡导学习电脑、上网获取信息,提高个人修养。2.能力目标: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包括寻求、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话题内容,达到会用语言做事;在师生、生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开发学生听、读、唱、画、运动、表演和人际交往的多元智能;激励创新思维、创造性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3.知识目标:基本正确地根据音标拼读新单词;能归纳课文主要句型,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准确掌握单数第三人称he/she的用法和Do、Does引导的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