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10KB ,
资源ID:1649766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976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新两国贸易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新两国贸易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

1、二、中新商品贸易实证分析1、两国贸易概况中新经贸合作长足发展,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合作的机制逐步健全,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的内容与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日趋紧密。中国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外资来源地,位居东盟各国之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到2668亿美元,比1990年的2532亿美元增长954倍,年均增长1832,比中国同期全部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04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从新加坡进口总额达到13997亿美元,比1990年的857亿美元增长1532倍,年均增长2208;中国向新加坡出口总额达1269亿美元,比1990年的

2、1974亿美元增长543倍,年均增长1421。随着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世界贸易市场的变化,研究期内的中新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变化,已从原来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品和深加工品为主。到了2003年,中新商品贸易的结构根据表1所示,可以看到:(1)中新贸易总的集中在第7类、第5类、第3类和第8类商品上。四类商品的贸易比重占到全部贸易额的9129。尤其是第7类商品,其比重占到5579,是中新贸易的主要商品。(2)从出口构成看,主要是第7类和第8类。在这两类商品中,中国向新加坡出口主要商品有: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装置设备、

3、服装及衣着附件等,其比重分别为:1914、1787、1187、106。(3)从进口构成看,主要是第7类、第5类和第3类,三类占的比重达8862。具体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其有关原料、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其比重分别为:2727、1485、1440、1088。2、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研究产业内贸易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类显示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有说服力。其计算方法产业内贸易指数=(1-|Xi-Mi|/(Xi+M

4、i)100其中,Xi为中国商品i对某国的出口(FOB),Mi为中国商品i从某国的进口量。以2002年为例,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75的商品分别占到中国对新加坡总出口额比重的5093、总进口额比重的6017。中新两国贸易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格局。此外,中新两国进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明显高于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贸易额较大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燃油、氯乙烯聚合物制品、钻机、机床、计算机、轴承、电容器、电阻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等九大类商品中。这9个产业中有8个为工业制成品产业。其中,计算机、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零部件商品占中国向新加坡出口商品总额的168,从新加

5、坡进口总额的1636。产业内贸易指数高达9992;电容器、电阻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占了中新进出口商品总额的1598和2283,产业内贸易指数平均达到了7965。其他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商品也主要以电子通讯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要素禀赋、产业特征和居民消费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两国在需求结构上的巨大差距似乎难以形成产业内贸易。例如2000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而新加坡却高达25000美元,新加坡居民消费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出发达国家,而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仅是发展中国家水平,但在徐康宁,韩剑的关于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显示中新贸易是以产业内

6、贸易为主。他们对此现象的解释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贸易和大量利用外资有紧密联系,尤其是以“三来一补”为特征的加工贸易改变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使得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其中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体,其占出口商品比重已由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4年的90以上。形成中新产业内贸易格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本身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由于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公司来华投资,新加坡很多外商投资企业把在中国经过加工的制成品返销到本国进而转销到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中新两国成立了副总理级的双边合作联委会。确立了高科技、中国企业“走出去”、新方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

7、略、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重点合作领域。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八大外资来源地。2005年中新贸易额达到3315亿美元,新加坡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达到2774亿美元。由于新加坡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零部件加工业。这种低端的投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中新产业内的贸易是以垂直型贸易为主。3、中国新加坡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分析显性比较优势法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本文参照并采用Balassa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Re2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数及测定方法,其计算公式RCAij=(xijXi

8、)(wjw)式中:RCA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j表示世界各国j类产品的出口总额;W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根据日本贸易竞争会的结 论,若结果大于25,则表明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若结果大于125小于25,表明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若结果小于08,表明出口竞争力较差。表3显示了中国和新加坡的比较优势所在。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即12525)的是:67章、73章、85章、87章等商品,其中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和车辆及其零附件商品的RCA指数分别达到了405282和404409,说明中国生产这

9、两个种类的商品竞争力是非常明显的。而新加坡具有比较优势(即125中国对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低,资源的大能耗使这类产品的成本太高,进而失去比较优势。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和新加坡各自具有不同的竞争力。新加坡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商品上的RCA指数都大于1,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中国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类商品上的竞争优势较弱。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后起发展中大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一方面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仍保持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初步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而新加坡的比较优势主要集

10、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上。三、综合分析中新两国贸易状况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在东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经济总量规模较大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新双边贸易的互补不仅包括由于要素禀赋差异所形成的产业间互补。更重要是包括以制成品为主的产业内互补。与产业间互补相比,产业内互补更能促进中新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出口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如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双边贸易中,中国主要从新加坡进口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对新加坡出口加工后的最终产品。所以,两国之间的产业内分工属于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因此,今后中国应主动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动态比较优势战略,除了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外,还要为未来比较优势的进一步转移作超前的准备,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和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争在未来有更多的产业及其产品逐步加入到较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