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6.90KB ,
资源ID:164902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902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小条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小条版Word格式.docx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任务指教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教育目标。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德育方法:为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班主任是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工作岗位的称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教

2、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班风是指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集体舆论)班级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简答题1.1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依政治需要而定,重视社会的典章制度教育,轻视生产知识传授。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5.教育组织形成是个别施教1.2简述教育对文化的推动作用。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活化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

3、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1.3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内容。永恒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相对独立性。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1简述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西欧双轨学制,苏联分支学制,美国单轨学制。2.2简述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2.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两基”指的是什么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4、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3.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身所蕴含的全面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发展。4.和谐发展: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5.充分发展:个体在社会给予的时空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6.

5、可持续发展: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发展未来和潜能造成损害。3.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2.全体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普通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3.4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社会的依据:1社会关系的现实和人类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2人的需求。4.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4.2简述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1稳定性和可变性2.顺序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

6、键期6.发展的年龄特征.4.3简述教师应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基本内容。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广泛深刻的理解,掌握该学科的有关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并达到熟练的程度。2.了解和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3.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趋势4.掌握本学科所提供的认识和探索自然或人类社会的方法,这样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培养其科学与创新精神4.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人的智力主要有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自知内省智力、交流交往

7、智力、自然观察等几类。4.5简述当代中小学生的主要特征(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提前 2.思维活跃 3.自我意识强,交往需要高 4.心理问题增多5.1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5.2简述几种经典的课程目标类型。以泰勒为代表的行为课程目标;以斯滕豪斯为代表的生长性课程目标;以艾斯纳为代表的表现性目标。6.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6.2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

8、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6.3简述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条件。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语言清晰5.组织严密6.积极性高6.4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9、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6.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评价。7.1简述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7.2简述学校德育的具体任务。1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2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7

10、.3简述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内容的依据。1依据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2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3依据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7.4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景陶冶法,指导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8.1简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方法。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8.2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8.3简述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

11、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论述题1.1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密切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1)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教育民主化就是使全体社会

12、成员都享有愈来愈多的教育机会,受到愈来愈充分的教育。2)教育民主化的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格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即从外部民主深入到内部民主,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关注受教育者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与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等。4.教育内容综合化社会的发展不仅需

13、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去是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的追求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是可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世界众多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将教育的现代化看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2论教育对社会

14、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影响。(论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对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 2、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3、他通过传播思想所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4、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1.3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4.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 因材施教。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

15、钥匙开一把锁”。 2.1)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2)另外教学内容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次备课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不断调整完善。3)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既不能因处理这类事情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不能坐视不管。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妥善处理,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头脑灵活冷静、意志坚定,遇到突发

16、事件能应对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4.2论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论述我国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

17、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级学生的适应性。4.1论述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 知,即

18、品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1)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之间是有着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以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也不尽然。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教育过程既可以从知和情的培养人手,也可以从意和行的锻炼开始,具有多开端性。3)由于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导致

19、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会阻碍道德品质的发展,所以,要针对道德品质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7.2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论述德育的意义。1.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成分。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的社会风

20、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2.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打基础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终身来说,有着定向和奠基的意义。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容易接受好的教育,也容易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正面教育,提高学生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特殊的意义。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德

21、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成分,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其他各育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抓好德育,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一代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实现教育目的。8班主任如何做好暂时落后生的转化工作。1正确对待暂时落后的学生,关心热爱这些学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3培养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借助专门仪器对被试者进行试验的方法。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

22、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动力定型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下,一种神经过程的活动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活动。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记忆是过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心理过程。表象或称记忆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活动。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后摄(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

23、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联想: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或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功能固着: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功能),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思维定势指的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原型启发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策略是指对自己有意注意的认知和调控。动机是激励和维护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24、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感: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都属于道德感。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境引起的一种特殊焦虑状态。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咨询对象的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等活动以使咨询对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身健康的一种专门技术。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望和信誉。1.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

25、.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3.将心理规律运用于生活实践1.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2.1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3.科学实验证明2.2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3.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2)感觉和知觉都是感性认识,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2.区别。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2)感觉是单一分

26、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3)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3.2说明观察和感知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2.区别: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所指引的。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综合活动。3)观察过程要有意注意,感知过程却不一定。4)观察活动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3.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4.1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1.

27、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 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 4.注意科学用脑4.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4.3简述如何进行复习。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多样化 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5.1思维的过程有哪些。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5.2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是标记(记录)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5.3简述解决新问题包括哪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豁然开朗阶段 4.检验假设阶段6.1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6.2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 2.无关动作被抑制 3.呼吸的变化7.1如何让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 2.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