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6.15KB ,
资源ID:16469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69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1、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2、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3、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4、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喜欢观察和研究动物。5、能够知道蚂蚁的身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6、能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放大镜、小昆虫盒、尺子等。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起学生对蚂蚁的兴趣。播放蚂蚁的片子,激起同学对蚂蚁的兴趣二、介绍观察的方法。(并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三、请小组合作,制定下节课观察蚂蚁的方案。(第二课时)四、室外观察活动课。(学生带上自己的工具,到室外观察蚂蚁。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五、小结。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 六、观察报告,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蚂蚁的生活习性。七、研究蚂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你认为?”“你观察到?”“你是怎样实验的?”交流汇报。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三、课外活动:饲养蚂蚁,观察蚂蚁其他的生活习性。凤仙花1、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2、学会观察植物。 3、了解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直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2课时1、观察:观察同学带回来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植物的相

3、似之处,并以此引出植物的器官。3、认识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能简单做出示意图。4、教师引导下,学会怎样观察植物包括怎样测量植物等。5、联系生活,认识植物的器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6、能清楚、准确地标出植物的器官。7、了解植物对我们的好处,爱护花草树木。8、小结。土壤、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5、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6、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7、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8、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

4、境的影响。3 课时采集工具:小塑料桶、塑料袋、小铲子、放大镜,卫生纸,记录纸等。分析土壤成分工具:小塑盒、小筛子、纱布、放大镜、小烧杯、水等。第一课时观察采集土壤一、活动前的组织工作。、向学生交待户外活动的目的、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分发器材。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二、户外活动:采集土壤。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三、观察土壤。

5、将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阳台上晒干。课下随时进行观察。填写观察报告。第二课时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一、引疑提出问题:怎样将土壤中的沙和粘土分开?二、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沙和粘土。、 筛选:注意选择合适的筛子和纱布进行操作。、 沉降:注意按顺序操作。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实验,时间充足的小组可以做两个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区分开的沙和粘土有什么不同?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与用小筛子做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比较:沙和粘土的不同特性。、你发现土壤中还有什么?你有哪些新问题?沉降杯中为什么有

6、气泡向上冒?浮在水面上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树叶、树根、或小动物的尸体、垃圾等腐烂后就是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一、交流报告:通过这次试验,你认识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二、教师进行指导,并总结学生的实验,介绍土壤的知识。三、布置作业:将一些生活垃圾埋在土壤里,并进行预测,三周后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土壤的保护、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3、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4、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5、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6、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1 课时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

7、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一导入新课欣赏诗歌: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保护)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

8、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二、新课学习。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如果没了植物,土壤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三、讨论:土壤受到的破坏有哪些?保护土壤的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适当的引导。水生命离不开水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3、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

9、尊重别人的意见。4、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5、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导入:讨论。. 猜谜 水2、观察水,并能具体所说水的特点。3. 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4. 学生分组交流。5. 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6.教师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7、课后作业:榨果汁。 比一比,水果榨完后,果汁和果渣哪样多?这说明了什么? 浮与沉教学目的 1.能区分浮和沉现象,会用“浮”和“沉”描述这两种现象,了解浮与沉是可以相

10、互转换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条不紊地操作,做实验记录。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课时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橡皮泥、石块、砖块、铁钉、泡沫塑料、带盖的小瓶、气球、木块、曲别针、砂等。2.演示实验材料水槽、石块、木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引入通过谈话、实验,引出浮沉现象,借此引入新课。1.谈话:这里有一木块和石块,如果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或问:木块会怎样?石块会怎样?2.演示实验:把木块和石块放在水中。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1)讲解:把木块放在水中,它会漂在水上或说浮在水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浮”(

11、板书“浮”)。把石块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这种现象叫做“沉”(板书“沉”)。浮和沉(板书“和”,从而完成课题)是在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2)实验判断浮与沉讲述:在各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个水槽和一个小盒子,在小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一会儿,把它们一个个地放在水中,看哪个会浮,哪个会沉。把浮沉情况记录在课本第8页的记录表中。这个记录表横着有三行:在第一行的小格里填写物体的名字,可以用拼音写出,也可以画出;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浮着,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二行的小格里画一个“”;如果这种物体在水中沉,在写着这个物体名字下面第三行的小格里画一个“”。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谈话: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

12、?还有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2.指导学生认识浮与沉可以相互转换关于浮和沉,无需让学生背定义,只要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并会用浮或沉来描述就可以了。(1)讲述:这是一个盖着盖儿的小瓶,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浮在水面上。试一试,怎样让它沉入水底?你有几种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讨论:使浮在水面的小瓶沉入水底有不同的方法往小瓶里装水、装砂、装石子、装曲别针等。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想出方法,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5)小结:看来,只要增加小瓶的重量,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6)讲述:

13、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试一试,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7)分组实验。比较各种方法的相同点,可以渗透浮沉的规律。(8)汇报实验结果。(9)讨论:比较一下,各组想出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10)小结:看来,只要把一团实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本来是浮在水面的物体,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沉入水底;本来是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也就是说,浮和沉都是可以改变的。3.游戏比赛谁做的小船装的东西多教学游戏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知识性。比赛是为了提高趣味性,比赛之后的分析讨论是为了更有知识性。我们已经知道,把橡皮泥做成船

14、形可以浮在水面上。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各组的橡皮泥都是一样多的,用这团橡皮泥捏成一个小船,比一比,哪个组的小船装的曲别针多。(通过口头汇报,选出两只做得比较好、装曲别针比较多的船。(4)表演。(把选出的两只船,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表演。表演时,让本组学生把曲别针一个一个地放进“船”内(动作要轻),由全班学生数数,通过比赛,选出“冠军船”和“亚军船”。(5)讨论:看一看,这只船(冠军船),为什么装的曲别针多而不下沉?它有什么特点?(6)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发现:同样一团橡皮泥,把它捏得越薄,使它的空心越大,它能装的东西越多而不沉。(三)巩固练习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浮和沉的现象。2.提

15、问:举出三种能在水中浮着物体和三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可以改变吗?米里有很多稻壳,怎样尽快把米和稻壳分开?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观察把鸡蛋放在清水里和浓盐水里,是否有什么不同现象?探究性的作业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课题:流动的水1具有对水的流动进行探究的兴趣。2能仿效着设想出流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3确认水是从高处何低处流动的;4、能说出人们利用水流的一些事例。课前准备:烧杯,水槽,小水轮组合媒体(洪水危害,水利工程图片投影片,录像等)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烧杯水: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出示长形水槽:老师现在将烧杯慢慢倾斜会发生什么现

16、象? 来回晃动长形水槽:水槽内的水发生了什么现象?4 揭示课题:水是会流动的二 认识水 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出示一些对开竹片,一杯水及水槽,限定好水与水槽位置要求想办法用竹片将水引入水槽 请想到的孩子上前演示 出现槽高于水的情况再试能否使水流入水槽? 谁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流不进水槽小结:水会流动,并且是高处流向低处的?5 将烧杯中的水倒在一块斜拿的木板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流到地面会又会出现什么现象?6 出示水循环图:分析雨水汇聚成河的现象7 趣味活动:用沙子堆砌高山、沟壑,倒水模拟水在自然界的流动三 人类对水的流动的利用 我们知道了水会流动,水从高流向低处,那么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17、? 学生汇报,师展示图片加以补充说明四 兴修水利 播放洪灾片段:水的流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灾难,许多许多水流动起来,力量就会很大,会冲毁房屋,淹没庄稼,那该怎么办? 展示一些水利工程图片五 总结节约用水 教学目的: 1感受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3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水的资料。 教师准备:查找关于水的謎语;制作“生活用水调查表;拟好情境表演题并制作成课件;查找相关水资源的材料;复印放大两幅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老师给大家介

18、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瞧!它来了!一学生执谜面进入教室猜猜我是谁: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二现场调查教师:水每天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那么到底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学生分组调查水的用处,并完成生活用水调查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三情境表演从刚才的调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停水了怎么办?教师出示情境表演题让学生分组创编表演游戏各小组代表汇报表演停水了教师小结:看来停水了真是不方便。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四讨论交流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有没有完成呢?让学

19、生将查找来的资料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老师也找到两份资料。(出示课件资料,请个别同学来读读,学生交流谈体会。五明理导行出示两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判断图上行为。引导学生说说是否遇到类似的有关浪费水的现象。让学谈谈生活中遇到浪费水的现象该怎么做?六制作护水行动计划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爱护水大行动计划”。比如:做一些提示标语,画一些节约水宣传画,制定一些可行的节水计划等。认识空气.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教师准备:空气有重量的演示材料、水槽、水杯学生准

20、备:风车、哨子、气球、塑料袋、毛线团、吸管、泡泡水一、 谜语导入“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深的吸一口空气,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认识空气)二、 新授(一)找空气1、教师提问:要想认识空气,我们首先要找到空气,你们知道哪里有空气吗?可是我们既看不见它也摸不到它,你怎么向大家证明你的周围有空气呢?2、今天我们就和空气来一次亲密接触,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让我们用手摸到,用眼看到,用鼻闻到,用嘴尝到,用耳听到,或者用你的皮肤感觉到空气的存在。3、 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记录表我的方法我用哪感觉到的“”眼鼻嘴耳皮肤手

21、实验要求:我们要想很好的完成今天的活动,就必须要分好工还要团结合作,才能保证你们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最好。4、汇报实验在实验中你们组用几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5、小结同学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再来说一说你对空气有什么认识呢?(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其实空气和水一样对于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哪位同学还记得咱们前面研究过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板书:水 无色 无气味 无味道 透明 流动的 无形状 液体 有浮力 有重量 有力量)现在,咱们来对照水的性质来想一想,空气与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气体 ? ?举例说明有浮力、有重量、有力量谁能用一

22、句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空气?(三)拓展1、知道了空气具有这些性质,你觉得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2、既然空气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它保护好,不让它受到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四)小结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看书、问爸爸妈妈多种途径来继续学习,遇到问题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吧!空气占据空间 1、使学生了解“空间”与“占据”的含义;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

23、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酱油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等(一)、情境导入 现在陈老师这一瓶酱油要倒到这个酱油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酱油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 【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猜猜看酱油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二)自主研究1、认识“空间”、“占据”(教师指着酱油瓶让学生观察) 这是倒酱油的瓶

24、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占据)咦,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汇报:你看到了什么?(水满了出来) 而且,提起石块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看来,在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学生观察)2、空气占据空间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师在原“空间”二字前加板书:空气?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怎一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