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36KB ,
资源ID:1646272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62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污染生态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5.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制是什么?三种:离子交换机制,沉淀作用,络合作用。6.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有哪些?培养液的PH、培养时间、污染物的浓度及培养温度等。7.简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土壤性质的影响。8.简述复合污染时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类型。四种类型:a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其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毒性为各单个物质产生毒性的总和;b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c拮抗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其结果是每一

2、种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毒性反而减弱,其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单个化学物质毒性的总和;d独立作用:各单一化学物质对机体作用的途径、方式及其机制均不相同,联合作用于某机体时,在机体内的作用互不影响。9.在实践生产中如何减少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壤质地,添加腐殖质等土壤改良剂等。第二章 生物富集1.什么叫生物的富集作用?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2.生物为什么能富集污染物?生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同时,还会主动和被动地从环境中吸收许多生长发育所非必

3、需的物质。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易于降解,在生物体内存在的时间不长,生物在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同时,其分解过程也在不停地进行,因而不易积累;而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降解,可在生物体内以原来的形态或其他形态长时间存在。生物在吸收这类物质后在体内的分解过程却十分缓慢,生物吸收的数量远远大于分解的数量,结果导致这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生物富集主要决定于生物本身的特性,特别是生物体内存在的、能与污染物相结合的活性物质的活性强弱和数量多寡。生物体内凡是能和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3.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后产生哪些效应,为什么?生物体吸收污染物后,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降低污

4、染物的毒性,从而使其在体内富集。主要表现在:a污染物和生物体中某些成分结合,不能再参加代谢活动,使污染物失去毒性,从而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b体内污染物在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脱烃、脱卤、苯环羟基化和异构化过程,毒性降低,甚至彻底分解,失去毒性,从而加速生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富集量。4.生物富集与生物解毒之间有什么关系?解毒能力越强,富集能力越弱;解毒能力越弱,富集能力越强。5.生物富集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环境要素通过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污染物的性质来间接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富集。6.研究生物富集的最佳方法有哪些?模拟研究,调查试验研究。7.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延伸,生物富集将发生什么变化

5、?在生态系统内,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达到很高的程度。8.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有哪些?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环境特点。第三章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制1.生物为什么会受污染物毒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毒害?环境中污染物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生物体内的毒物含量也逐渐积累。当富集到一定数量后,生物就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生理、生化过程受阻,生长发育停滞,最后可能导致死亡。2.生物受害程度决定于毒物的性质、生物和外界条件的特点。外界条件包括pH、光照条件、大气湿度、地形和天气特点。3.有哪些污染物(包括金属元素)有促癌作用,能促进哪些致癌

6、物质致癌?砷能致癌,特别是肺癌。香烟中的亚砷酸的致癌作用很大。SO2有促癌作用。迄今已知的最强致癌物是黄曲霉B1。多环芳烃(PAH)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苯并芘是芳烃中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如同时给予焦油,作用更为明显。有不少物质能诱发Bap的致癌作用。偶氮色素是强烈致癌物质。4.重金属对生物毒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关于重金属使生物中毒的分子机制,目前还未弄清楚,但是从大量的生物毒性试验结果可以预测,毒性是由于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作用造成的。金属离子既可取代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上原有的金属,也可以结合在该分子的其他位置。当有毒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上活性点位或非活性点位结合后,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正常的生理

7、和代谢功能,使生物体表现中毒现象或者死亡。第四章 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1.总体来讲,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斥和内部忍耐的综合结果。生物处于污染胁迫条件下,一方面通过形态学机制、生理生化机制、生态学机制等将污染物阻挡于体外;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这两方面的综合结果形成抗性。2.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排斥作用有哪些?根际pH的变化,氧化还原性质的改变,根分泌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降解作用,根际效应的作用。3.简述动物的抗性机制。动物的抗性机制可以划分为避性、结合钝化、分解转化及排出体外等。避性:动物对污染物的避

8、性可以通过行为或生理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毒物经吸收后方能产生效应。动物具有排斥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其不能进入体内的机制,但对于可以自由活动的动物来说,从行为上主动避开污染环境也许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措施。结合钝化:污染物可经呼吸道、消化管、皮肤和其他一些途径进入体内。毒物有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屏障,其中之一是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经多种方式被结合、固定下来,使其不能达到敏感位点。分解转化: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后,在体内经过水解、氧化、还原或加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也相对减弱,加速了从体内排泄的过程。排泄作用: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动物体内排

9、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过肾随尿排出,其次是经过肝、胆通过消化管随粪便排出,还有一个途径是通过皮肤随汗液排出。挥发性污染物及其代谢物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随呼出气体排出。4.简述微生物的抗性机制。微生物的抗性机制可以划分为避性、分解转化等途径。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各个部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微生物则有避开污染物的能力,这取决于微生物的生理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特性。在形态学上有些微生物具有荚膜,它是污染物进入细胞内子重要的屏障。微生物的生理学避性则表现在环境污染胁迫下能够从体内分泌出某些具有络合或分解转化污染物能力的有机物质,是污染物的移动性降低或极性改变,从而不容易进入微生物体内。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

10、途径主要是分解和转化,将它们转变成为无毒害或低毒害作用的物质,甚至将污染物作为营养或获得能源的物质。第五章 生物对长期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1.生物对污染环境的长期生态学效应有哪些?在长期的污染条件下,生物的这种生态效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能适应污染的生物,种群衰退,物种消亡,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其二,能够适应的生物,在强大的污染选择作用下,将产生快速分化并形成了旨在提高污染适应性的进化取向。2.生物对污染环境的适应将付出哪些代价?为了适应污染环境,生物在生理、生化、遗传进化方面的调整,提高了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但可能降低和制约了生物在其他方面的适应性,这就是适应代价问题。适应代价的表现

11、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生态代价、生理代价、进化代价三种。生态代价主要指对污染适应的生物在进入到正常环境中时,它的竞争力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对温度、水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生理代价是指对污染适应的植物,在某些生理性能上低于正常植物。进化代价反映的是污染适应很好的植物在其他环境中进化发展的灵活性降低,以至于可能失去适应其他环境的可能性。3.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制?三种机制:一、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二、污染引起生境的改变,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三、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中毒而难以存活或繁育等。4.生态系统

12、水平对长期污染的相应有两个方面,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降低。5.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6.全球性污染条件的环境特点:一、全新的“人造”环境;二、化学物质种类多,多重污染物共同作用时生物适应受到很大的挑战;三、毒害大,选择作用强;四、成为重要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1.什么是生物监测?如何处理物理监测、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三者间的关系?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

13、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反应就不能准确地提供污染信息。2.举例说明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通过金丝雀、金翅雀、老鼠和鸡等动物的异常反应来探测矿井里的瓦斯毒气;利用对氰氢酸特别敏感的鹦鹉来监测用氰氧化物为原料的制药车间空气中氰氢酸的含量,以来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用金丝雀来监测SO2;利用鸟类和昆虫的分布来反映大气质量的变化等等。3.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

14、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测生物不仅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监测生物必然是指示生物,同时它还要回答环境中污染物多少的问题。4.简述利用生物细胞遗传学指标监测环境污染的原理和方法。细胞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基因的传递者染色体的行为、形态、机构、数目和组合,并进一步阐明生物遗传现象的科学。目前常采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来筛选化学诱变因子,监测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物质。目前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微核测定法、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体交换率及非预定DNA合成等。第七章 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1.水体及水体污染的概念是什么?水体污

15、染的来源有哪些?水体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及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是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2.污水灌溉的概念是什么?污水灌溉有哪几方面的效益?污水灌溉一般是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污水灌溉的效益有三方面:提供灌溉水源、提高土壤肥力和净化污水。3.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什么?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

16、、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决定水体中绿色植物分布、生长的光,影响水中氧和营养物质的垂直运动和在各层分布的水体温度。4.用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氧平衡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a 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参数。白天溶解氧增加,夜晚溶解氧降低。一般情况下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越低,反之越高。b 生化耗氧量BOD:指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成CO

17、2和H2O时所需要的氧气。该指标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数量,生化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体中需氧有机污染物越多。c 化学耗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气。该指标主要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e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中所有有机质的含碳量,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个综合指标。f 总需氧量TOD:指把水体中的碳、氢、硫、氢等元素全部氧化时所需氧的总量。5.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生物防治方法。危害:感官恶化,不利观光;鱼类窒息或中毒死亡;影响作物生长;水质变劣,净化费用增高;加速湖泊衰亡。生物防治方法:污泥法除氮,活性污泥法除磷,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6.描述水

18、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可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三类。7.氧化塘的概念是什么?氧化塘可分为哪几类?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或生物塘,是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氧化塘可分为厌氧、兼性和好氧串联氧化塘。8.简述氧化塘作用的基本原理。氧化塘作用的基本原理是生物降解。当废水进入塘后,可沉淀的固体沉淀至塘底,其中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的沼气逸出水面,二氧化碳、氨等溶解于水中。溶解或悬浮于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作用进行有氧分解,同时释放的氨和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供水中藻类营养和繁殖。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9.简述氧化塘的主要效益。主要效益

19、有二:一,净化效率。二,经济效益:比二级污水处理厂低。10.氧化塘系统有哪些类型?一,处理-贮存塘系统;二,多级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多级氧化塘处理系统;四,病原微生物污水氧化塘处理系统。1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有哪些类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除去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类型: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坡面径流,湿地系统。12.试述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处理机制。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污水实际上是利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制包括土壤的

20、过滤截留,物理和化学吸附,化学降解,生物氧化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摄取等作用。它的主要过程是,污水通过土壤时,土壤将污水中悬浮和胶体状态的物质截留下来,而在土壤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在这层薄膜里充满着细菌,它能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水分和被细菌矿化了的无机营养并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同化,植物体又不断地通过收割和采伐而被去除,这就使污水得到了净化和利用。13.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条件有哪些?条件:土壤性质,气候因子,植物。14.污水灌溉可分为纯污水灌溉、清污混灌和间歇污水灌溉。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生物防治1.比较清

21、洁的空气、大气污浊、大气污染这几个概念。清洁的空气:含有78%的氮、21%的氧、0.93%的氩、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微量的稀有气体的空气。大气污浊: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地增多或者增加了新的成分。大气污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大到危及生物的正常生存。2.大气污染的来源:自然和人为。自然污染源是由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大气污染。人为污染源是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3.我国大气污染属什么类型,在时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污染物有哪些?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城市、工矿区的污染较严重。城市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煤烟-机动车尾气混合

22、型污染。从整体上说,我国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大于南方城市,冬季大于夏季,城市、工矿区大于农村。4.酸雨的防治措施:减少SO2等酸性物质的排放(选洗高硫煤、改变民用煤的燃料结构,用其他燃料代替煤),筛选对酸雨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酸性植物。5.温室气体有:CO2、水蒸气、CH4、N2O、O3及氟氯烃类。6.什么是温室效应,为什么会形成温室效应?大气层能透过太阳辐射的短波光,而能反射和吸收从地面反射的长波光,阻挡地面的热量向宇宙扩散,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7. 温室效应有哪些严重后果?有何对策?后果:增温,海平面上升,降水量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对气候带和植被分布的影响,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策:a调整

23、农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b保护森林、造林绿化;c减少CO2的排放量。8.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广义的酸雨(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干沉降包括各种酸性气体、酸性气溶胶和酸性颗粒物。湿沉降即通常所说的酸雨,包括酸性雨、酸性雾、酸性露、酸性雪和酸性霜等。9.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机制是什么?酸雨形成包括两大过程,即排入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被氧化后与雨滴作用,或在雨滴形成过程中同时被吸收与氧化,雨滴降落过程中把酸性物质一起冲刷下来。二氧化硫变为硫酸的最关键的一步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然后再与水作用称为硫酸,其形成机制可能有三种:a被光化学氧化剂氧化;b在金属触媒作用下,产生氧化作用;c被空气中

24、的固体粒子吸附和催化,形成硫酸烟雾。10.我国酸雨属何种类型,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我国酸雨是硫酸型的,也可称之为煤烟型酸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华中、西南和华东地区,并且面积正在不断扩大。11.谈谈酸雨对生态有何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使水体酸化,促使土壤中重金属溶入水体;水体酸化对水生生物种类的影响极为明显。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a对土壤的影响:土壤酸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并严重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循环;土壤酸化能抑制硝化和氨化作用等。b 对植物的影响: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包括对叶绿素、树木净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25、;对植物生育期的影响。12.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利昂类、CH4 、N2O、 CCl4 等13.臭氧层破坏将导致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臭氧减少使得紫外线增强,对生命有明显地影响。UV-B的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破坏免疫系统和引起眼病,还可使一些作物的株高降低,改变水生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而削弱水体自净能力。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1.重金属对土壤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重金属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生物体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并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将首先影响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数量。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使土壤酶活性降低。重金属对土壤有机残

26、落物、土壤呼吸代谢、土壤氨化和硝化作用也有影响。2.使用化肥对土壤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a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b施肥过程中产生的F-、Cl-、NO3-、NO2-离子对土壤的污染;c由肥料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d施用化肥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3.土壤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来源及作物对放射性物质吸收途径是什么?放射性物质来源:核试验、核动力堆、核工业采矿、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科研医学工农业等单位。吸收途径:直接污染(地上部物理性吸附,叶片花部吸收)、间接污染(根部吸收)、直接与间接综合作用(基部吸收)4.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严重性。5.致病生物体危害人、牲畜有哪些

27、途径?a人土壤人;b动物土壤人;c土壤人。6.土壤样品如何采集和处理?a设置采样点:每个样点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尽量照顾土壤因素的全面性;b样点采样深度、采样量、采样时间:一般性土壤监测的采样深度只需达到20-40cm,一般土壤分析的采样量要求采集1-2kg,研究土壤被污染的程度需在不同时间、季节定期进行取样分析;c土壤样品的制备:带回实验室风干,待半干状态时压碎土壤去除杂物,完全风干后研碎过筛。7.土壤污染物质类型(按污染物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肥料,有机矿物油,放射性,致病微生物,酸性大气及固体沉降物污染。8.土壤样点主要的三种采样法:对角线布点法,棋盘式采样布点法

28、,蛇形采样点法。9.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物理化学监测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容量法、气相色谱法、比色法、玻璃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放射性检测技术、遥感污染监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生物监测法(生物指数法、微生物测试法、指示植物监测法、植物微核监测法及土壤指示动物监测法等)。第十章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污染生态问题1.什么叫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及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主要指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的质量,即大气、水、土壤是否符合规定的环境标准,生物体可食部分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对人体有害。生态质量即整个生态系统是否受破坏(特别是受污染破坏),是

29、否保持良性循环,保证人体健康和社会的正常发展。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2.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价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环境质量评价应以人为中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食物链为污染物流通途径和作为生态系统的支架,以营养级作为追踪污染物的去向和对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为目的。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必须注意污染生态问题。3.什么叫环境容量?在一定范围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4.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目前已制定出哪些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中污染物允许含量有明确统一规定,这体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标尺。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有空气质量标准、水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及生物质量标准等。5.如何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