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90.77KB ,
资源ID:16459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59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精简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精简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第三部分(第36-37节):这是对主题的升华,群山目送小溪人海流水化作雨云回望故乡满含象征足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四、三读课文,领略祖国的河山。(一)自然历史图。1文章第3、4节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明确第3节,作者运用了衬托(正衬)的修辞手法,以文明世界的四大外国风景来衬托祖国山川的壮丽,凸显其伟大。第4节则用排比的手法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气势恢弘,感情热烈更彰显出祖国自然的博大秀美。 (二)祖国人民关系图。作者在此段是如何写出祖国与人民的和睦关系的?明确在这部分祖国大地被作者人格化了,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祖国大地则含情脉脉地用墨绿的群山、翠绿

2、的冈峦、辽阔葱绿的田园、明镜般的湖泊、臣服的山峰、奔走的江河作出了回答。人民有情,山水亦有情,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霎时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在这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民族语言图。1作者在这里热情地赞美祖国的语言,并没有涉及对祖国山川的歌颂是否脱离了文章的主旨?明确j没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祖国特定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长期孕育而成的,是祖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者在这里赞美祖国的语言,其实就是歌颂祖国的山川。 (四)四季晨昏图。活动交流作者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部分得到了重点展示,请学生说出其中最能触动自

3、己内心的景致。明确 1祖国的四季景色宜人、生机盎然,有春天唧唧的虫鸣、繁盛的花木,有夏天迎着朝霞、踩着露珠的姑娘,有秋天收获的果子、轻纱般的羽云有冬天不畏严寒、开在冰峰雪岭间的雪莲。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振奋。(学生将四季景色分开赏析亦可) 五、布置作业。谈谈你心中的祖国并用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意象将它转化成文字形象。【教学反思】 长江三峡 【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

4、学难点】: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北京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2、字词积累 一、检查预习 二、明确目标 三、研读课文 1、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题目为长江三峡,那么,“长江三峡”为哪三峡?各是用哪几节文字描绘的?明确:第2节描绘瞿塘峡、第35节描绘巫峡、第69节描绘西陵峡 引导分析:(一)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

5、几点:(1)景随时异。(2)步移景异。(3)同景换角。(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二)用一句话概括第2节的内容。参考答案: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三)用一句话概括35节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四)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五)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

6、,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六)用一句话概括69节内容。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七)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等2、讨论完关于三峡的文字,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

7、山陡、流急、滩险。3、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4、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

8、在哪些方面?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5、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开宗明义。“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在此,作者将长江与海洋、天空作对比,强调了被“母亲河流”所感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

9、“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肖邦故园【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2.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

10、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教学内容】 1.基础字词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4.分析课文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

11、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 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

12、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13、,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六板书设计 过去现在 影响 简朴 小小 圣地清流源泉 肖邦故园 清寒殿堂 精神享受 简陋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颂歌的变奏发现知识和技能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过程和方法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

14、望和愤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诗集红烛为代表作。二、朗读 初步把握诗中感情。然后跟读,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开头是怎么写的? 2、为什么诗人要迸着血泪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3对诗歌结尾的如何把握?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研讨以上问题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

15、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没有。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噩梦、挂着悬崖。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5诗人的“问青天”“

16、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北方【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2.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3.有表情地诵读这首诗 【学习重难点】

17、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诵读法。以学生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 2、字词 文本研习 一、初读课文 1、听录音,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北方是悲哀的。2、听读完文章后,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忧郁、悲哀、沉重。二、再读品味 1、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

18、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色彩:灰暗。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2、这些意象都集中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那第三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是对前两节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在“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之中,其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的命运。3、诗文的1、2、3小节将北方景象渲染得如此冷酷、黑暗,以叙述黑暗现实为主,那第四小节作者主要以什么为主?抒情。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

19、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学习重点】 1.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2.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二、诵读,初步感知。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诗歌的情感。三、整体感知 1、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

20、歌内容具体分析。2、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4、再读诗歌,说说本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并请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祖国土【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2、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根据作者的经历和有关创作背景,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3、能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设计诵读方案,通过朗读 准确地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诵

21、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对祖国拳拳的赤子之心,应该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中外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祖国北面的另一个国度,那里有皑皑冰雪和无边白桦林、空中飘荡着忧郁悲怆的旋律,那里比任何地方更能够对这一永恒的主题作出诠释。二、作者介绍:阿赫玛托娃,苏联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在文坛上屡遭批判,作品被禁止发表。 代表作有黄昏、念珠、群飞的白鸟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十四行诗,它的前面八行一般是陈述,接下来的四行是答案,最后两行内容转折,点明了对俄罗斯土地挚爱终身的主题。四、文本研习:1、诗的前八行写出了一般人对土

22、地的态度,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总是很不在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土地这一祖国的象征却常常被人们忽略。2、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这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 3、思考: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诗人饱经忧患,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这时诗人心中祖国的形象不再是被美化了的、概念化了的所谓广袤的、肥沃的、覆盖着皑皑冰雪和白桦树林的美丽意象,而是哺育了千千万万苦难民众,却又被践踏蹂躏的土地,就是那个司空

23、见惯的、肮脏的、卑微的,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还要埋于斯的污泥沙砾等。五、本诗总结:1、作者在诗中赋予了土地怎样的内涵?-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在接受土地博大丰富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2、诗人对祖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根据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思考诗人对“祖国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揣摩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理出诗歌情感发展的脉络。- 前八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熟悉得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诗人与祖国土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后四句在沉郁的情感上掀起微微的波澜,应读出顿挫之感。 后

24、六句:分两层。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情感脉络:沉郁-深情赞美、悲愤-深厚、炽热的爱国之情。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烈士的抉择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数”“分”“间”“拜“直”“为”等实词词义 2、理解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设想与教法学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朗

25、读,讲读第5、6、1、2、3段 讲读第4段,总体讨论与练习。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背诵过零丁洋 二、听读 掌握“觇chan“萃cui”等字字音 三、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读读议议 第五六段 1、概括两段大意 2、这两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1、诗集的写作情况,结集的目的,诗集的命名。2、说明 第一段 (一)朗读第一段 (二)参照注解,理解文意。(三)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句 A、都督 B、迫 C、战、守、迁皆不及施D、萃聚集 E、意F、缙绅 G、莫知计所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莫:没有人,不定代词作主语 H、众谓吾一行为可以纾祸“谓为”“说是” 填空 A此段交待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背景和当时的心情与意图。表现了他在国事危急时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B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C哪一句表现出使前的形势时北兵D文天祥出使前的心情怎样?予不得爱身 第二段 (一)朗读 (二)练习 A、构恶构:造成,恶:仇恨B、直 C、驱D、隐忍 E、将以有为也: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以”后省“此” 翻译 A、予分当引决,然而引忍以行 B、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讨论 A、这一段叙述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经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