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1.80KB ,
资源ID:164574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57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Word格式.docx

1、Akiyama 和Larson,1994;世界银行,1996: 55;TDR 1993: 98.102;Ocampo和Parra, 2003;以及UNCTAD, 2003a: 13.19)。今天,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高度依赖于初级产品出口,其贸易条件继续与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UNCTAD, 2003a)密切相关。但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取得成功的后工业化国家(late industrializers)的商品出口中,初级产品比重的确在不断减小,而制成品比重却在不断增大。这些国家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制成品供给国,还成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供给国。在这种背

2、景下,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变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制成品出口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进口国,其重要性在逐渐增加,从这个程度上讲,这些国家需求的上升,已经成为近期国际贸易中大量初级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甚至引发这样的预期:商品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下滑趋势将会被扭转。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世界经济的近期走势,尤其是泛亚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世界贸易流向和产品构成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不同类别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及其国民收入增长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在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的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概念。接着

3、分析了国际供需方式的变化(即:在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不足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时候,某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所引起的贸易条件的近期变化。再后分析了收益和损失是如何在国民经济和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分享和分担的。最后提出了这种环境下的一个具体问题:石油和采掘业的租金的分享。二、 再看贸易条件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贸易条件的争论中,大家所观察到的初级产品对制成品价格比率的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呈下滑趋势)可归因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不同价格形成模式。由于这些差异,发展中国家食品和原材料生产效率的提高转化成了价格的下降而不是当地生产要素报酬的提高。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

4、的剩余劳动力给工资形成了下滑压力。相反,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是工资和利润的上升(Singer,1950:311),因为这些国家的工会发展程度更高,而且通常采取溢价定价法。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价格差异的扩大还可归因于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制成品的需求弹性,以及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了单位产出的原材料用量(Singer,1950:312)。这种趋势因工业化国家保护国内初级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工业生产能力和增加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成品,主要是资本品的进口。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试图利用相似的自然资源禀赋来促进初级产品出口,从而换取进口制成

5、品所需的外汇,这种行为加大了商品价格承受的下滑压力(TRD 2002,第五章)。这些观察结果的战略意义在于: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加快工业化步伐来改变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地位。事实上,在过去50多年里,一些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及其对制成品贸易越来越多的参与已经给这一问题增加了新的元素。因此,虽然对于许多出口收入仍然依赖于极其有限的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价格比率问题依旧与其相关,但发展中国家总体上不再被看作是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相应地,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价格对发达国家制成品出口价格的相对变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的实证研究普遍发现:由于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

6、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特定类型制成品(即: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全球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贸易条件自1975年以来出现了下滑(TRD 2002:117-121)。中国和很多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类型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因而对其价格形成了下滑压力。例如,根据美国劳动部的数据,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和电信设备)的价格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下滑,正如美国进出口价格所显示出来的那样(图1)。在这种总体下滑趋势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进口价格下降得比出口价格更猛,这暗示着发展中国家这类产品的出口价格比美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价格下降得更厉害。这也是发

7、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价格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尽管下滑的幅度小于电子产品)的有力证明。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处的估计,1996/97年至2002年3月,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市场的服装出口价格下降了7%以上。这种趋势也得到了来自美国商务部数据的进一步证实,1995-2004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进口单价下降了10%以上(表1)。造成发展中国家制成品价格疲软的主要原因基本上与那些被认为是引起初级产品对制成品贸易条件下滑的原因相同:劳动力市场环境的不同以及丰富而又无组织的低技术劳动力的存在。这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价格的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比发达国家的工资

8、更具有弹性。发展中国家同时出口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给价格形成了下滑压力,这个现象过去曾经是初级产品市场的典型特征。因此,低技术制成品的价格形成与初级产品的价格形成比与发达国家制成品的价格形成更为相似。然而,还是有一个主要的差别:低技术制成品出口价格的相对下滑通常伴随着出口量的大幅增长,而初级产品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其出口价格的下降往往伴随着的是出口量增长的放缓(反之亦然)。应用于一个国家的外贸,自20世纪50年代贸易条件争论开始以来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是“净易货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即出口单价指数与进口单价指数的比率(下文简称贸易条件)。显然,这一

9、概念只看到了决定一国从贸易中获益(受损)的因素之一,而忽视了出口价格变化可能伴随着的出口量的变化。为了评估一国进口发展所必需的产品的能力,考察“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也被称之为出口购买力)更有意义。收入贸易条件被定义为出口值/进口单价。如果一国贸易条件的下降被国际需求上升或该国世界市场分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出口量的上升所弥补,那么,该国的出口购买力就会上升,这表明该国能够在不影响其贸易收支的情况下增加实际进口。同样,即便是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行业的生产率上升得足够快,那么该国出口同样数量的产品仍然可以换取更多的进口产品。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在很

10、大程度上取决于初级产品在其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初级产品(包括燃料)在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80-1983年的65%左右骤然降至1999-2003年的30%左右(表2)。这种大幅下降部分是由于初级产品价格,尤其是燃料价格在20世纪80年代的下降。但是引起贸易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制成品出口价格的急剧上升。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构成却没有多大变化。结果,目前出口结构已变得与进口结构更为相似;1999-2003年,制成品占到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口总量的74%,以及商品出口总量的68%。所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结构都在变化,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拉丁美洲,制造品在20世纪9

11、0年代后期已经上升为主要的出口商品种类,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制造品就已成为其最大出口商品种类的东南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在199-2003年达到了85%。相反,尽管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大幅上升,但初级产品仍然是非洲(75%)和西亚(78%)地区出口的主要构成,其中仍然主要是燃料(分别为51%和72%)。此外,制成品比重的上升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除东南亚之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占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产品(表3)。拉丁美洲出口贸易结构中制成品比重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墨西哥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巴西制成品出口一定程度的增长。2003年,这两个国家创造了该地区制成品出口的75%以

12、上。在墨西哥,2004年此类出口的55%都是由组装进口产品的加工业(maquila industries)创造的。少数以前曾专门生产食品和饮料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小国家,也已经成为制成品出口国,这主要归功于加工厂数量的增多。然而,大多数南美国家仍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主要出口食品;智利和秘鲁主要出口矿石和金属;波利利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主要出口燃料。同样,在非洲和西亚,只有少数国家的制成品占总出口比重出现了上升。摩洛哥、突尼斯和南非的制成品出口迅速上升;在一些撒哈拉以南国家,如:莱索托、毛里求斯、塞内加尔和斯威士兰,制成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在贸易结构

13、以燃料出口为主的西亚,土耳其的制成品出口占到了该地区制成品出口总量的84%以上。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初级产品占总出口比重下降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及其制成品出口仍然集中于自然资源密集型、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只有少数国家的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占总出口中比重的上升意味着,它们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世界需求形势。当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初级产品的时候,其面临着的是缺乏弹性的需求。因为在世界总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出口量不会显著上升,所以出口价格就成为了实际出口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制成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更大,情形就不同了,出口量对价格变动的反

14、应更大。三、 近期的贸易条件走势不同发展中地区/国家的贸易条件走势各不相同,取决于其进出口结构;在过去几十年里,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走势日益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净易货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下滑(图2)。伴随着贸易条件大约15%的恶化,出口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上升,但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而仅仅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拉丁美洲才观察到支撑出口购买力的出口量增长的提速。非洲的出口量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要慢得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贸易结构形成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对贸易条件走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些

15、改善某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因素,尤其是高昂的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也是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在某些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出口量的增长加强了价格变动对出口购买力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从出口单价上涨中获得的收益被进口价格的上涨抵消了。中国和印度发现:本国的贸易条件自2002年以来已经出现了恶化。1997年金融危机时期,东南亚的贸易条件出现了下降,而在这之前的15年多一直保持稳定。2002年以前,其出口单价(主要是制成品)的下降,部分被进口单价(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下降所弥补。但是,此后,石油、工业原材料和多种食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又加深了其贸易条件的下降趋势,199

16、7-2004年间下降了大约15%。同时,这些地区的国家的出口量急剧上升,因此,其出口购买力在贸易条件下降的情况下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主要归因于其对发达国家、转型经济体以及那些进口能力因初级产品出口收入增加而有所提升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的快速增长。此外,工业化国家在低速增长时期也迅速扩大了出口。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条件急剧恶化。此后,出现了小幅上升趋势,并在过去3年里得到了加强,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波动。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是债务危机的结果。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通过扩大出口来应对这场危机,以弥补资本流动的骤然停止,并获得用于偿还债务的贸易盈余

17、,但这只带来了出口价格的下滑。但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危机的东亚不同,这些国家出口美元价格下滑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着出口量的相应增长,初级产品在其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更大。此外,拉丁美洲的出口推动还碰上了主要工业化国家增长放缓和全球需求萎缩。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该地区的出口购买力也出现回升的时候,拉丁美洲的贸易条件才停止了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受出口量加速增长以及更有力的进出口单价的支撑,拉丁美洲的出口购买力增长几乎与东南亚同速。此后,很多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开始从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制成品/出口比重中获益。非洲的出口多样化进展较慢,其贸易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比其他地区更不稳定,出

18、口量增长非常小。结果,直到1996年,非洲的出口购买力才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并持续到了90年代末。2000年以来,由于快速发展的亚洲国家对某些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增,非洲的贸易条件比其他地区上升得更快。1999-2004年,这些产品的国际价格将非洲的贸易条件提高了大约30%,而拉丁美洲只有8%,东南亚则下降了11%。同时,非洲的出口量开始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未曾见过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造成非洲和拉丁美洲近期贸易条件变化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非洲国家的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更高以及多样化程度更低,该地区仍然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全球需求增长减速的影响。因此,非洲贸易条件近期的积极变化可能是另一

19、次短暂的上升而不是持续复苏的开始。图3显示出了过去几年里贸易条件变动是如何影响具有不同贸易结构的发展中国家的。该图显示出了40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的变动,依据主要出口产品种类(石油、矿产品、农产品和制成品),这40个国家被分成了5组。对于某些制成品出口国,由于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较高或初级产品的价格差异特别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贸易条件继续对出口结构中的初级产品价格变动高度敏感,因此其并没有被划归到制成品出口国这一组。为了便于分析,这样的国家被归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国”。2002年以来,那些石油和矿产品占全部出口商品比重较高的国家从国际产品市场的近期走势中获益最大。根据初步估计,2

20、002-2004年,在那些出口中燃料占比最大的国家,其贸易条件上升了30%,那些矿产品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上升了15%。石油出口国贸易条件的大幅改善不仅仅是因为国际石油价格的迅速攀升,还因为石油出口国的出口结构普遍要比矿产品出口国更加单一。此外,矿产品构成的相似性也较小,不同的矿产品的价格走势也截然不同。由于这些原因,“矿产品出口国”这一组国家的贸易条件走势的差异也更大。矿产品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中,铀(尼日尔)和铜(智利、秘鲁和赞比亚)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出现了最大改善。2002-2004年,黄金出口国(如: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步伐更为缓慢。对于这些国家,铜和黄金国际价格上

21、涨的积极影响超过了油价不断攀升以及制成品价格走低的负面影响(见图4)。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2003年以来的出口价格上涨还不足以全部弥补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巨额损失;对于这一组的某些国家,如智利和秘鲁,2004年的贸易条件仍然比20世纪80年代低大约50个百分点。牙买加和莫桑比克的贸易条件在2000-2004年间略有恶化。这两个国家都是矾土和铝出口国,而矾土和铝的价格比其他矿产品价格涨幅要小,而且这两个国家也都受到了进口价格走高和出口结构中农产品(牙买加的糖,莫桑比克的糖、烟草和棉花)价格走低的负面影响。农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中占比最大的国家的贸易条件走势差异最大。这反映出:在这类产品中,具体

22、产品的价格走势差异很大;各国其他初级产品在整个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石油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对于棉花出口国,如贝宁和布基纳法索,2002-2004年,其贸易条件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宽幅波动。在马拉维,烟草和糖类价格的疲软使得其贸易条件自2000年以后急剧下降,而另一个烟草和糖类出口国古巴,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被镍出口价格的急剧上涨所抵消。在某些咖啡出口国,如布隆迪,2003年和2004年贸易条件的微幅改善尚不足以弥补前些年的急剧恶化。相反,在世界上领先的可可出口国科特迪瓦,其贸易条件在2002年至2004年间的升幅超过了20%,尽管2004年又出现了相当大的逆转。“农产品出口国”这

23、一组的其他两个贸易条件上升的国家阿根廷和乌拉圭得益于大豆、牛肉和一些谷物价格的上涨。阿根廷贸易条件的上升趋势得到了加强,因为该国是石油和矿产品净出口国,尽管这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受到了制成品进口价格上升的削弱(图4)。另一方面,所有制成品占商品出口比重最大的燃料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过去两、三年中都出现了恶化。2003年和2004年,东南亚制成品出口国贸易条件损失最低的为中国台湾省(8%),最高的为印度(14%)。损失主要归因于这组国家对燃料和金属进口的高度依赖以及其制成品出口价格的相对下滑。例如,机械产品(其中很大一部是电子产品)出口单价的下滑幅度超过了同类产品进口单价的下滑幅度;而其他

24、制成品的进口单价上涨得比出口单价快。巴基斯坦自2000年以来极为不利的贸易条件走势反映出的是,劳动密集型服装产品占最大比重的出口结构以及高于平均水平的石油占进口总量比重。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制成品出口国,食品和饮料出口价格的走高减轻了燃料和其他制成品价格走高的负面影响,例如,斯里兰卡(茶)和摩洛哥(鱼、水果和蔬菜)。总体来看,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价格走低以及进口价格走高的双重影响在被归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国”的那些国家不那么明显,这些国家虽然已经成为重要的制成品出口国,但仍然对特定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敏感。某些拉丁美洲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尼加和墨西哥)、东亚国家(印尼、马来西

25、亚和越南)以及南非尤为如此。在其中很多国家,不同产品的价格变动相互综合了其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例如巴西,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的近期变动并没有改变其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贸易条件的积极长期走势。这可归因于该国出口的多样化、制成品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性的降低。自2003年以来,食品出口价格的上升弥补了石油进口价格上涨对巴西贸易条件的影响(图4)。在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燃料仍然分别占到了整个商品出口的10%和12%,2003年和2004年,燃料价格上涨的积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制成品贸易对其贸易条件的负面影响(图4)。尽管在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最大,但它们仍然是高度的进口

26、密集型国家,进口产品价格的走低减轻了其制成品出口价格下滑的负面影响。对于进口和再出口处于不同加工阶段的同组产品的装配行业来说,情形尤为如此;在墨西哥,这类产品占到了进口总量的35%和出口总量的47%。这些国家的实例说明:国际价格的近期变动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是多样性的。世界需求状况及其对单个国家的影响不尽相同,这使得收入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还逐渐开始在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对于那些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的国家来说,只要世界需求增长,进而所有国家的出口量继续扩大,这就不一定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绝对减少。在过去几年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确从世界需求扩大中获得了益处。然而,对

27、于某些国家,较少的需求增长或不利的初级产品供给条件已经影响到了其出口价格;再加上燃料和食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其贸易条件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化,这种恶化尚未受到出口量增长的补偿。过去几年里,世界对特定初级产品和制成品需求的扩大主要是由中国、印度以及美国需求的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欧洲和日本对世界需求扩大的贡献微乎其微。鉴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以及调整这种不平衡可能会引起世界需求减少,这种地理分布状况并不是没有风险。世界需求的减少可能由美国进口减少直接引起,也有可能由发展中国家中快速发展的制成品出口国进口的减少间接引起,因为这些国家本身就依赖于对工业化国家出口。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国家贸易条件的近期改善

28、很可能发生逆转,从而进入另一个贸易条件时期。在预测贸易条件趋势时须保持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产品部门尤其是燃料和采矿业的供给调整可能会很快阻止价格的上升趋势。如果在生产能力扩大的同时,世界经济因对目前不平衡的无序调整而陷入了衰退,那么产品部门的供给调整甚至可能会扭转价格的上升趋势。另外,为了应对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东南亚地区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会部分通过使用国内生产的替代品,部分通过减少金属和能源的使用密集度,进一步努力减少其对原材料进口的依赖。这些国家的努力也可能会减缓、甚至是扭转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趋势,尤其是,如果供给能力进一步扩大的话。四、贸易条件对国内收入的影响贸易条件变化对实

29、际国民收入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这种收入影响取决于贸易条件的改变是否伴随着,或者甚至是由于,能使国内出口商削减其价格的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该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开放度。在进出口与GDP相关性很小的国家,贸易条件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开放度非常高的国家,贸易条件微小的变化甚至都会对其国民收入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贸易条件变化的次要影响取决于收入的使用(或者收入损失的调节形式),而收入的使用反过来又受收入(或损失)在国内私营企业、雇员、消费者、国家以及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分配的影响。与出口产业生产率增长相关或由其引起的出口价格下降所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意味着实

30、际收入的绝对损失;然而生产率增长带来的部分收益却并没有被国内经济获得,而是被进口国的消费者、交易商或生产者获得了。同样,对于某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其进口价格的上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其自身需求增长(如中国和其他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引起的,贸易条件的恶化并不一定会导致实际收入净损失。对于最近贸易条件已经出现恶化的大多数快速发展的制成品进口国,以上两种因素都存在。相反,对于那些出口价格承压、但生产增长率低于国外竞争者的商品供给国,其出口往往会带来实际收入损失,或者是因为出口量的下降(减少了利润和就业)或者是由于出口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利润和工资)。表4给出了:按国内总收入(GDI)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之间的绝对差来衡量,不同组别的国家对贸易条件变动的风险敞口。在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