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81.93KB ,
资源ID:164517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51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83页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原理真题及答案83页Word文档格式.docx

1、1、不断提升自身教育专业能力2、不断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并进行自主研究3、不断提升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思维与能力。4、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是指那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的知识技能方法论规律。教育教学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还包括教师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大致包括三大块:1、教育与教学理论及政策法规。2、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3、课本上的知识。5、教育内容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 内容:广义上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所有内容,狭义上特指学校教育

2、内容 构成:从人的发展结构看,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社会结构看,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二、简答1、教育平等含义是什么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这是相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来说的;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和成功的机会;第四,差别性对

3、待的原则。由于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地实现,因此,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把教育看成是走向社会平等的一个比较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教育必将导致人们取得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平等,这就是平等论。2、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与此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

4、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遗传决定论。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对其是无能为力的。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 环境: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5、,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

6、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教育:人的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保证了人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里,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

7、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3、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指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新手教师,再到专家教师的持续发展过程,教师发展,又称为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成长。 包括:一、不断学习。不断学习又包含两点,1、广泛阅读与观察。包含三层含义:(1)、广泛阅读,意味着小学教师既要阅读一线教师的经验性著作,也要阅读相关学者的理论性著作,既要

8、阅读经典的书籍,也要阅读专门的报刊,既要熟悉我国本土的成果,也要获悉国外有关的进展。(2)在阅读经典书籍的基础上,小学教师还应该随时关注有关的杂志和报纸,跟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最新前沿,同时小学教师还要了解与自己所教学科紧密相关的杂志,熟悉该学科课程与教学等的发展动向和近期成果。(3)在阅读书籍报刊的同时,小学教师需要大量观摩教育教学现场。但是观摩学习别人的教育教学,不能生硬移植,机械套用,而应有所取舍,有所创新。2、深入思考与践行。在广泛阅读与观摩的同时,小学教师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践行。小学教师在广泛阅读与观摩的基础上上,需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深入思考,突破自己的发展困境,找到自己

9、的发展方向,并予以切实的践行。二、深入研究。包括校本教育研究,教师行动研究和新兴方式。1、校本教育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以教育管理分权制为背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小学孕育起了校本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并逐渐制度化。具体来说,校本教育研究强调真实问题,实践研究和全员参与。(1),校本教育研究致力于解决教师在真实的学校与班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2)校本教育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学校中现实问题的解决。(3)校本教育研究是全员参与的,而不是个别教师的事情,不是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利。(4)校本教育研究

10、是课目特定性的,在寻求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同时,努力将研究获得的新发现转化和升华为课目教育学知识。2、教师行动研究。当前。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校本教育研究趋向,具体表现为教师将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和践行有效的解决策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观察和反思等,最终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动,同时创新出科目教育学知识。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的有机整合,是创新性行动过程与反思性研究过程镶嵌交融的活动。行动研究蕴含着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在实践中学习,二是实践者成为研究者。教师的行动研究,把教师置身于自身实践的具体过程中进行再思考和再体验,为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供

11、了机会,有利于教师在反复的和反思的实践中成长。3、新兴方式。国内外对教师开展研究以促进专业发展进行了广泛探索,创新出“授业研究”“课例研究”“课堂学习研究”与“校本学习研究”等多种有效方式。三、坚持写作。一般来说,小学教师的写作,需要把握促进思考和寻求分享两个关键。1、促进思考的写作,专门研究发现,教师的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彰显,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个人知识的管理,一种反思习惯的养成。(1)写作意味着自我存在的彰显。教师写作将使一个人的的一生变得更加丰富与实在,将通过有意识的追求和生命表达,区别于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的,麻木的,虚无的存在状态。(2)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写作的表达媒介主要是文字

12、,组织文字及思考表达结构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逻辑训练的过程,于是,通过写作,将促成教师更富有洞察力与敏感度的专业实践。(3)写作深化了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通过写作,教师可以将当下的、流动的体验加以整理并积累下来,将日常运用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缄默性个人实践知识显性化。(4)写作有利于反思习惯的养成。由于体验是即时的,是当下的,当下体验的瞬间很难是反思性的,但把体验描述出来,是一个文本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2、寻求分享的写作,优秀的小学教师,无一不是善于表达自己教育教学观点与行为、善于与他人分享教育教学主张与做法的教师,而写作是小学教师表达与分享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中,有效分享的一个

13、重要渠道,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关报刊上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或在出版社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具体来说,(1),小学教师写作并发表成果,有利于获得他人的反馈。他人的肯定,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人的批评,是完善自己的可能,他人的建议,更是改进自己的资源。(2),小学教师写作并发表成果,有利于他人借鉴学习。(3),将自己个人化的经验和观点撰写出来并发表,使之进入公众的事业,还可以带来公共教育知识的增长。(4),新时代的小学教师需要增强国际交流意识,可以考虑将相应的研究成果撰写形成外文论文,力争发表于外文刊物。4、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的定义: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

14、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是分步进行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即先学习符号本身的代表意义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5、网络隐性课程类型(1)网络隐性课程,与传统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比较相近,主要也体现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三种类型,但是却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2)物质形态的网络隐性课程,指人们上网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等,它们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有关知识技能和获得了有关教育经验

15、,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和管理平台,能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坚实的和物化的人文环境。(3)制度形态的网络隐性课程,是指维系师生个体网络教学生活及相关的文化共同体的网络关系法制,它又可以分为“社会规范的网络文化”和“行为方式的网络文化”两种。社会规范的网络文化基于学生和教师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确定网络活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网络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总体要求,行为方式的网络文化,是为了师生个体在网络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规律性方式,它伴随网络活动中外在的物化技术力量和资源的演化而不断更新。(4)精神形态的网络隐性课程,是师生个体和群体的精神的、内化的网络意识和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外化为网络课程

16、文化的精神支撑,是网络课程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它又可以细分为网络课程的客观精神文化和网络课程的主观精神文化。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客观化,如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道德规范等;后者是网络课程文化共同体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网络教学活动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等。三、论述1、我国小学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理解、把握和应用小学教育文化的特征(1)再生性,文化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入口处,要历经“社

17、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两把“筛子”的反复筛选,这样,教育内容尽管来源于文化却已不是人类创造出来时的原生性文化,而是一种再生性文化。再生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创新”和“退化”两种功能性,主要表现为积极嬗变和消极嬗变,积极嬗变,将成就教育内容的文化创新结构和功能;消极嬗变,则会造成教育内容在文化样式上偏执于某种取向,在文化水平上退化到某种低级阶段,导致文化的结构与功能退化。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提升课程内容开发与教育内容研制能力,选择教材的合理程度以及选择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技术和方法等。(2)简洁性,一定量的而不是全部量的知识经验就可以全面地涵括一般性的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

18、力。借用摄影术的话说就是,知识经验具有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的全息性,即少而精的一定量的知识经验,可以凝结已有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的全部信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思考如何使少而精的一定量的小学教育内容仅凝结在小学教育所需要的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的各种样式和各种水平。3、联系实际,论述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1)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 如果说20世纪是学生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为途径、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学生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场所,以学生基本教育和社会化学习为途径发展他们的态度、方法、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世纪.因此,注重课程的

19、发展功能不仅表现为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而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以下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首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首先表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实现学科领域的综合,即在一门学科中提倡综合的生活体验、经验和能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新设综合学科,主要是一般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课.其次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强调把学生的

20、生活、个人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当代生活作为课程的内容,让学习与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关注科学、文化的最新发展,例如最新的观念、信息技术等.(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是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上.纲要认为,“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强调研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强调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及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由特定知识的载体转变成注重发展的过程.在强调实施的同时,改变课程的评价观.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

21、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关系等.(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与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定有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的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同时,以“渐进性”作为重要策略,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建立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职责;并且,在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

22、系基础上,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开发.2012 年华南师范大学914小学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1、技能 (1)定义:技能是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是行为和认知活动的结合。技能属于知识范畴。在认知主义广义的知识观中,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程序性策略被认为是不同形式的知识,将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知识范畴中。(2)特点:技能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后天习得的。外显的动作技能和内隐的心智技能都可以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面向目标不断熟练化的过程。因此,人的技能培养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贯彻人的终身。技能与知识密不可分。知识带

23、有有和无的性质,技能则以熟练和不熟练来衡量。在知识并不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就成为联络知识和能力的桥梁。(3)分类:基本技能:作为发展更深度技能的必要基本技能。例如,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一般性技能:包括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以及增进个人学习与表现的能力。职业技能:能够帮助达成某职业任务的技术性技能。 2、教学环境(1)定义: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教学环境就是教育环境,狭义上,教学环境限定于学校教学活动,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环境是指那些与教学有关,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所有因素。教育性,可控性,纯化性,开放性。(3)分

24、类: :物理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 社会文化心理环境:1. 班风与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3、小学教育内容小学教育内容是指为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小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2)选择标准: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3)构成:从人的发展结构看,德智体美劳,从社会结构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宗教。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3)功能:

25、 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4)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里,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作用:1、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4、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

26、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比如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都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1、行为主体性。2、系统开放性。3、成员组织性。4、目标整体性。5、活动整体一致性。1、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2,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

27、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方法与步骤,主要是教育调查报告中所要采取的方法与具体实施步骤。(3)材料分析,材料分析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4)总结,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5)附录,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或问卷、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调查报告不一定都有附录。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了解

28、和研究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协调班内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互通情况,统一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制订课堂常规,建立批评表扬和学生学习手册等制度,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要配合有关教师开展好课内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关心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领导班委会工作,有计

29、划地组织好班委会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并指导共青团、少先队做好工作。既要尊重团队组织的独立性,又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组织作用,使团队组织成为班集体的核心。作好家长工作。通过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座谈会等,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要求协调一致。对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和校外活动。作好操行评定工作。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如批准学生请假、安排值日、检查课堂常规、审查班级日志、组织早操和课间操等。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