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40.87KB ,
资源ID:164375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37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五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五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1、非中共委员从60、01%降到50.9%,仍占大多数。中共委员由39.99%上升到49.1%,并不能看出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图表除了提供委员比例的变化外,还可以看出委员的组成,包括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和妇女的人数,因此更多的体现了其统一战线的性质,故B项正确;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图表只是提供了参加人员的比例,不能看出其职能,故C项错误;政协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4.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2、A 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 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 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史常识。以诗证史确实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但诗作本身是一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艺术加工,而且其说法本身的真伪仍需鉴定,故D项说法最为合理。不能以诗人的艺术特色和身份特征来判断其主张是否合理。5.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领袖的特点从原来依靠朋友和亲属,转向主要依靠说服人民,形成“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 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 陶片放逐法实施 伯利克里“黄金时代”

3、影响A B C D 【解析】题干强调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政治领袖从依靠血缘、友情转向依靠人民的支持,这与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有关,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以财产代替出生,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是以地域取代血缘,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民主,故正确;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6.“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 多极化趋势出现B 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 欧盟增加新成员【答案】A【解析】由

4、题目中的信息“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卒子”“中国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可知此时世界政治格局已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开始于二战结束后,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70年”,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70年”,故C项错误;欧盟成立于1993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70年”,故D项错误。7.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A 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B 没有

5、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 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D 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解析】此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具体实施的随意性,而是法律制定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故A项错误;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是材料中内容已作的评价,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学家随意的曲解法律,而是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他们的实践对理论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故C项错误;不是按照立法程序制定,而是主要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体现了在法律制定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故D项正确。8.“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

6、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它”是指()A 柴油机B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 发电机D 珍妮纺纱机【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识记能力。据材料中“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可以判断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9.从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到秦朝郡县制示意图可以得出一些历史性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感悟是下列的哪一个选项?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从分裂到统一A B C 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尽管不是中央集权制度,但也不属于国家分裂时期,所以,“从分裂到统一”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凡是含均

7、是错误答案。10.它“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也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这是一位西方宪政学家的结论。“它”是()A 英国的内阁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C 美国的参议院D 19世纪末德国的帝国议会【解析】英国的内阁是行政机构,执政党利用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又享有部分立法权,“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故A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只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参议院只是立法机构,故C项错误;19世纪末德国的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只是立法机构,故D项错误。11.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

8、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A AB BC CD D【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将国家的经济发展重点重新放到国防及重工业领域,从而使得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卫增强,故A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虽然经济也有发展,但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和美国差距较大,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已开始衰退,故D项错误。12.下图是德国为纪念马丁路德而发行的报喜天使邮票,其寓意为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

9、出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A 下层人民群众B 上流社会C 骑士阶层D 知识阶层【解析】文艺复兴仅局限于社会上层,而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能深入到下层人民群众中,A正确。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18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德蒙先生于18311832年间赴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后经多年思考,分别于1835年和1840年出版轰动世界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二部分。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

10、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据Schleifer关于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1)托克维尔赴美考察时美国实行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民主政治中可能令其着迷和失望的东西有哪些?(2)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3)“有时候政权的改良和让步反倒会激发破坏性的革命”被称为“托克维尔悖论”。然而,邓小平却以“改革不能太晚”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试以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11、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或“总统制共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均可)着迷: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民选总统和议员、美国人自由民主的传统和意识。失望:种族歧视、妇女无权(答“黑奴制”“男女不平等”亦可)。(2)要素:法律、民情、环境。法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3)经济方面:把

12、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政治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拔乱反正;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文化方面:重新确立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恢复高考;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如果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共和政体,可回答;第二小问

13、结合美国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梳理答案。(2)第一小问从题中“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总结答案;第二小问从题中时间可知是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分别从上一问的法律、民情、环境三方面总结归纳答案。(3)从“邓小平却以“改革不能太晚”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可知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结合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总结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14(19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

14、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三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材料四 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

15、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姓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

16、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1)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经学传家(或“通晓儒学;世代为官”)。影响: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推动豪族的儒化;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或“为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

17、频繁,贫富转化迅速;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3)(4)特点:政府引导,民间积极响应;新修族谱普遍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基本摆脱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但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趋于功利化,成为招商引资、开办旅游项目的附庸。(任答两点即可)价值:有利于保存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同等给分)(1)第一小问政治上郑兴家族长期担任太中大夫、大司农等高官;文化上郑兴家族世代研修公羊春秋左氏春秋等经学著作。第二小问郑兴家

18、族这样的豪族势力将垄断政治权力和传承文化相结合,在推动儒学传播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政治地位,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千年土地八百主”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的频繁;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反映出士族没落、庶族崛起,同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以才学取士促进了这一转变;程朱理学兴起,巩固了宗族观念。第二小问材料二中家祭的对象的顺序体现出身份和经济实力在辈分排列中的重要性。(3)历史研究强调史论结合的原则。史料1万安暴动不一定是阶级斗争意识导致的,由材料“家族优势使他易于获得支持”推导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结论3与总结论明显是矛盾的。从总体看

19、,结论1、2反映出宗族组织的正面影响,结论3体现的是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故总结论应该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4)第一小问获取材料四关键信息:从背景看,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文,反映出政府的支持引导;从内容看,新修族谱中,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摒弃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体现了时代进步;从目的看,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是为了本地招商项目,功利化因素明显。第二小问修撰家谱从现实看,保存了历史研究的史料和家族记忆;从长远看,有利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1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

20、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赵兰:(注:颁布于1947年)档案揭秘值得一提的是执照的底边图案,非常有特色。多么富有诗意的图案啊,回过头来完整的审视这个图案,这不正是一个农户得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从春种到秋收的火热的劳动场景吗?这不正是反映了东北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吗?同时也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党的衷心拥护和爱

21、戴。任刚: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见证土地执照(注:1947年)(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作用(1)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内战爆发,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了有利于中共的变化;解放战争时期,为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2)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农民踊跃参军支前,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1)据材料“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

22、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并结合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从阶级矛盾的变化,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土改的目的等方面加以回答。(2)据材料“这不正是一个农户得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从春种到秋收的火热的劳动场景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1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后,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与国联分离的现象,重入世界强国。英法选择了妥协退让来满足对和平的愿望。1935年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入菜因兰,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鲸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威逼波兰,凡尔赛体系的和平之梦从建立到破灭只有20年。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拟定了大西洋宪章,

23、拉开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经过三年的酝酿磋商,新体系创建者们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共有36国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鉴于旷日持久的战争苦难使人们几乎普遍渴望建立一个国与国关系的新基础”,创建者们确定了“轻重缓急次序,即在战时重点创建联合国,战后再处置战败国”。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使战后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规模的大战,甚至其崩溃也是通过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这无疑是给体系创建者们最好的“奖赏”。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体系“和平之梦”破灭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1)大国矛盾:德国重新崛起;经济

24、大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德国的对外扩张;英法绥靖政策(或妥协退让)。(2)战争产物;大国主导;广泛性(或普遍性);主次分明(或轻重缓急);渐进性、和平性。(1)据材料“德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美国与国联分离的现象,重入世界强国。”并结合一战后的相关知识,从德国的崛起,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实力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及西方的妥协退让,加速了战争的爆发等方面加以回答。(2)据材料“罗斯福和丘吉尔拟定了大西洋宪章,拉开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共有36国提出了1200件修正案。”、“创建者们确定了轻重缓急次序,即在战时重点创建联合国,战后再处置战败国”、“至其崩溃也是通过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25、”加以归纳概括即可。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但张骞始终不忘使命。持汉节而不改,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他把在西域各地的见闻详细地报告给武帝,对中亚、南至各国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民俗、物产等作了介绍。张骞还向武帝提出了联络乌孙(今新疆天山之北)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公元前119年,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第二次出使西域。在乌孙时张骞派副使多人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国联络,沟通了汉朝与这些国家间的正式往来。一时之间,东西方使者、商人往来张骞所通道路,络绎不绝。摘编自陈频张赛凿空西域及东

26、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背景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赛出使西域的作用。(1)背景: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匈奴南侵的威胁;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开疆拓土的雄心。最初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2)加深对西域的了解,推动了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有力地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辟了贯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国和亚欧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中西文明的进步;张骞出使西域,不忘使命,历尽艰辛的精神值得肯定。(1)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张倩出使西域的目的在于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2)据材料“,对中亚、南至各国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民俗、物产等作了介绍。”、“在乌孙时张骞派副使多人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国联络,沟通了汉朝与这些国家间的正式往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