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31.51KB ,
资源ID:164351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435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近代景观建筑形成因素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近代景观建筑形成因素浅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景观建筑”最早出现于1827年的一本名为意大利伟大绘画中的景观建筑(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Great Paintings Italy) 的书中。该书作者米森(Gilbert Laing Meason,1827)认为建筑师们可以从意大利风景画所表现的各种建筑中学到不少东西。为了描述这些建筑,他将景观和建筑两个词捏合在一起,生造出了景观建筑一词。2具备现代含义的景观建筑学词语则源于1858年E.L.奥姆斯特德和C.沃克斯参加并赢得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奥姆斯特德等称自己是“景观建筑师”,希望以此描述其所从事的是不同于以往造园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189

2、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ASLA)成立,190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景观建筑学专业课程,宣告景观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的正式诞生。二战以后,景观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师作为专业术语广泛传播开来,并逐渐成为世人所接受的通用名称与术语3。2自然因素是青岛景观建筑形成的客观条件自然因素对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青岛近代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受到气候因素、地理因素,建筑自身的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巧妙的利用结合自然、因地就势、就地取材。2.1气候因素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又因其三面环海,在海洋环境的调节作用下,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胶澳志方舆志气候载:青岛属“海洋气候,吸热缓而退冷亦

3、缓,冬有暖流之灌溉,夏有凉风之鼓荡,故寒暖均不甚烈。”、“青岛市街三面环海气候极佳,日暖风和实为良港,但由中区至内地则为大陆气候,故寒暖之差极大”1。德国建筑师最初直接引入了英国殖民地常用的“外廊式样”,建筑的层高也在4m以上。然而不久就发现青岛的凉爽气候根本就不需要这种热带建筑形式,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4德人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气候因素,“房屋之配置为防冬季之北风,故楼梯及附属舍恒置于北方,而寝室及居室恒置于东南方,又以东南方夏季多东南风,故恒置露台以承之对于强风及湿气亦有适当之防备。”12.2地理、地质因素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端,南向黄海,西临胶州湾。为海滨丘

4、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凸起,中间低陷。全市大体有三大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北部是大泽山,南部是大小珠山、铁撅山等。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砾质海岸等三种基本类型。 青岛山势跌宕起伏,岸线曲折绵长,有着开阖大气的山海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对当地自然景观(山、海)的呼应可分为以下两类:山体建筑、海景建筑5。该地貌使其道路规划尽可能顺应山势,许多山头、山沟直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西蒂(Camillo Sitte)在城市规划(1889)一书中认为城市规划应反对新巴罗克式广场和道路的虚假,宏伟壮丽的外貌,提倡中世纪的自由活泼、景色如画的规划手法。6青岛当时的规划就体现了这

5、一点,总督府和天主教堂的选址就是典型的例子,独立式小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也顺应了山势,掩映于青山翠柏之中,更有诗意的浪漫情调,表现了德国人追求的“田园风格”。如观海山至观海一路南北高差35m,东西高差32m,小住宅都是环山布置,高低相错,很有情调。 地方材料的使用,是建筑地域特征最直观的表现,这与青岛的地质特点密不可分。沿革志方舆志五提到“胶澳区内多冈陵而少原隰。据德国地质学者所考察,谓其地质多由于花岗石及片磨岩而组成,并含有石灰岩及沙岩”1,青岛地区是个火成岩区,主要岩石是花岗石,石料丰富,质感优美,提供了天然的石材,而且取材方便,在市区山岭浅浅的地表土层下面既可找到。非常巧合,近代德国建筑流行

6、花岗岩的装饰,这使得德国建筑师在青岛有了用武之地。德据之后的青岛建筑也袭用了这种做法,而且越用越精致,人们用不同的工艺来表达石材的美学特征,同时建筑中不同石料之间材质、色彩的对比,以及石材与砖、土等材料的结合也很有特点。这些地方材料的基本建构关系,形成了青岛建筑典型的装饰风格,生动的体现了建筑的地区特色。3影响青岛景观建筑的人文因素1949年前,青岛城市建筑的发展可按社会演变进程划分为五个时期:(1)本土时期(1897年以前);(2)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年);(3)日本占领时期(1914-1922年);(4)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2-1937年);(5)日本第二次占领时

7、期(1938-1945年)。 其中,德占时期是建筑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出现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30年代国民政府时期是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从1937年到1949年间由于战乱和经济萧条,青岛建筑已无再大的发展。3.1德据时期的人文因素青岛近代建筑风格是从1897年被德国占据时开始形成,由于德国的民族思想和“世界政策”,使德国殖民当局十分重视青岛的建设,先后进行了两次城市规划,加之当时德国本土新艺术运动等建筑思潮的影响,形成了青岛近代的建筑风格,为以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3.1.1文化和政治形势德国占领青岛,从政治上说是德国当时所谓“世界政策”的产物,体现了德国争霸世界的野心和“浪漫主

8、义的普世思想”所体现的民族性,甚至使有的德国学者因此认为提高民族威望是建设青岛的青岛近代建筑风格是从1897年被德国占据时开始形成,界看:“我们不会使任何人黯然失色,但是我们也要求我们在阳光下的位置。”3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继位,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从“大陆政策”转变为“世界政策”,表达的是从一个大陆强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渴望。7但由于登上世界舞台的时间较晚,德国人发现“太阳下的位置都被占领了”,这时中国的形势为德国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德占胶澳后引发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终于占得先机,青岛被德国人寄予厚望,因为它唤起了德国人对中国广阔市场的希望以及普遍的振奋。德国对远东据

9、点的选择前后历时多年,早在1860年, 德国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 -1905)首次受普鲁士政府的派遣来华调查土地与资源,1868- 1872年间,又先后7次来华考察旅行。1894-1896年间,德国政府又通过多人多次的实地考察,确认胶州湾的区位使德国决定这里是最理想的选择,胶州湾不仅有良好的建港条件,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优越,不仅足以控制山东乃至控制整个华北的进出口货物,而且它的腹地资源丰富并有消纳力量。随后,德皇威廉二世于1897年6月18日批准了。德国从最初只想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储煤站,后来在海军的支持下变成一个军港

10、,接着又变成一个商业据点,最后决定要求青岛能适于作为一个殖民地基础的出发点。因此德国人抓住机会,不遗余力地扩张在华势力,并下了很大功夫经营青岛,使其成为“样板殖民地”,一方面是向世人证明德国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其“世界政策”的实现建立远东的桥头堡。图1 青岛规划分区及城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山、海、城和谐相依3.1.2德据时期相关政策法规青岛正式建置于1891年,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出现,则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德国殖民当局对青岛的规划建设极为重视,集中反映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水平和城市建设标准。从德国花费多年时间决定夺取胶州湾作为其远东据点,到1897- 1914年德占青岛期间花大力气

11、投资建设基础设施,1900年作了第一次规划,将殖民地分为四区,城市呈带形规划布局,这种规划思想明显受到了当时马塔提出的带形城市(Linear City)的理论影响。19世纪末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要求城市效能和自然环境的统一,青岛的规划也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剧增,1910年德人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规划,这次规划的特点是增设新港,使铁路与港口相连,城市向西向北发展,与东镇、西镇连成一片,城市整体性更强8(但此规划方案最终付诸实施却是由后来的日本人完成的)。青岛与一般租界或其它中国近代城市不同,是在一片荒芜土地上从零开始建设,10余年间就

12、成为东亚最好的港口城市,20年后又成为综合性的区域中心城市,短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地位,为此后青岛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的规划建设,奠定了青岛此后的城市发展蓝图。3.1.3德据时期的建筑思潮同时期德国本土的建筑风格中,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给了德国建筑师以极大鼓舞。当时德国的建筑师都师承法国的建筑师,它不仅包括哥特式的教堂,还包括中世纪的城堡和别墅。当时布鲁塞尔出现了新艺术运动(“青年风格派”),此外,折衷主义风格在欧洲各个国家一度盛行,在建筑形式上是多种风格的自由组合,讲究比例和形式上的美观。 在青岛的城市的建筑风格从那时起发生转变,大量的欧洲建筑文化符

13、号流入青岛,一时间“古典复兴”、“巴洛克”、“洛克克”、“新艺术运动”等风格流派伴着各种“柱式”和“券拱”,几乎是一夜间涌来。强调装饰、讲究尺度,式样纷杂、特色迥异,与这儿旧有的街市面貌格格不入外。1910年德国人在青岛取消华欧人分区居住的规定后,许多达官贵人和豪绅商贾攀附“洋风、洋气”,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社会内容渐渐在扩散、渗透、蔓延。随着社会内容的演变,青岛城市街道旁的大小建筑均开始被西方文化的装饰手法影响和包围着。德占时期的青岛建筑有四个主要的特征9:德占初期出现许多具有外廊特点的建筑。该形式特征有两种来源,一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法国古典样式,另一个是殖民地外廊样式。这里的外廊仅代表一种形式

14、要素,并不特指某一具有历史风格的建筑形式,其典型实例是总督府。图2德占时期建筑尖顶另外两个特征是坡屋顶和尖塔,这也是大众对青岛近代建筑的直观感受。16世纪初德意志传统民居的特征就是“屋顶特别陡,里面往往有阁楼,开着老虎窗。圆形或八角形的楼梯间凸出在外,上面戴着高高的尖顶。”这两种形式元素构成近代青岛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具有坡屋顶特征的建筑类型,其典型实例是伯恩尼克住宅。具有典型尖顶特征的建筑类型,其典型实例是基督教堂。德占时期建筑尖顶多采用绿色双层弧形形状,是德意志建筑形式的再现(图2)。德占时期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多采用活泼均衡的构图形式,戴有尖顶的塔楼是构图的中心。图3 德占时期的山花山花是

15、德占时期青岛建筑的又一重要特征。16世纪下半叶在德意志建筑中“涡卷和小山花成了重要的装饰题材”,它与坡屋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从山花的建筑材料卜分析,有的与石材合用,用花岗岩点缀檐口和山墙的两侧,有的与红砖合用,用精细的砌法完成多种图案(图3)。从山花的装饰图案来分析,表现在:墙面上进行横竖直线条划分,模仿半木构形式;或以曲线线条的划分,体现新艺术运动的特点。此外不同体块组合时多是在山花顶端凸出一弧形体块,用以强调尖顶的中心,或在三角形底座的两边饰以短柱,用以强化边界感和中心感(图4)。具有典型山花特征的建筑类型,其典型实例是总督牧师官邸。确立这几个形式特征就可以勾勒出德占时期青岛建筑形式特征

16、的基本轮廊线,同时这些特征又可作为德占时期青岛近代建筑形式分类的依据。图4德据时期的青岛建筑形式图5 德华银行(1)殖民地形式 如青岛中医院、德华银行(图5)。(2)古典复兴形式 如总督府(图6),气魄宏伟,比例严谨。(3)浪漫主义形式 如基督教堂(图7)、青岛观象台。(4)折衷主义形式 如提督府(图8)。(5)青年风格派 如红房子餐厅(图9),装饰大大地简化,细部纹样用自然曲线。图9 红房子餐厅图8 提督府图7 基督教堂图6 总督府3.2日据时期的人文因素日据时期,日本当局保留了德国已建好的完善的建筑设施,承袭了先前的建筑风格,完成了德国做的第二次城市规划。在日本本土“欧化注意”思潮的影响下

17、,虽然本时期建筑数量不少但是质量却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3.2.1文化和政治因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以政治、经济西方文化变革为要旨的“五条誓文”,实行自上而下的全盘“欧化主义”。此时期日本本土的近代建筑也处于这一社会风潮之中,建筑思潮深受现代复兴式、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和模仿之风的影响,形成大量的仿洋式建筑,在日本近代建筑史被辟为“拟洋风建筑”。到日本侵占青岛时,因为他们拿不出比德国形式更好的建筑来影响城市,所做的设计大多以仿德国的折衷形式为主,数量很大,但质量却不高。 日本统治时期,城市中扩充了许多公共建筑。教育类建筑在这个阶段有着较明显的发展,显现着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18、私在精神奴化方面的用心。3.2.2日据时期相关政策法规1914年,日本人侵占青岛,由于德国当时的建设很完善,日本并没有和德国一样做大量的建设,继承德国人的城市规划模式,德国人第二次做的青岛城市规划也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完成的,所以保留了德人原有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恢复因战争毁坏的道路设施。在中山路、馆陶路空地的建设中,日本人考虑到了与欧式建筑的协调,许多重要的建筑物沿用大块粗石料的传统。对重要街道的建设比较谨慎,宁缺勿滥,保证质量,到1922年日本人将青岛归还时,中山路段还有许多空地待建。建筑法规在建筑内部空间上的规定更加经济实用,室内高度控制在3m(德式室内高度44.4m),平面简洁,内部是榻

19、榻米铺地,空间的感受已融入了日本文化。1940年日本人制定了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10,为争取港口附近土地的利用,展开扩张规划。日本人按照德国城市规划中关于大港北部的填海计划,实施大规模填海造地建设,新建大量房屋,使城市范围较德占时期扩大3倍。到日本战败投降此“计划”还只是停留在纸上,无从实施,仅在黄台路、合江路一带建有些新房。该时期保留了德人原有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这一时期青岛建筑持续发展,德国人的规划最终完善。3.2.3日据时期建筑思潮进入日本人第一次占领青岛时,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在日本已逐渐开始使用,因此日本建筑师很快将这项新技术材料运用到其在海外的占领地青岛,使城市的建筑外型带

20、来了变化,首先是大量平顶屋面开始出现,可以放弃往日沉重的坡屋顶。另外由于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建筑物变得更经济适用,用材料更为节省,可以减少辅助面积,给建筑界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这个时期的建设有别于德占时期,但因为仍然具有很强的西方文化踪迹,创造的作品中含有许多“集仿主义”、“折衷主义”等风格流派的建筑,而这些东西依然是源自西方文化,使青岛城市中的西洋格调并未变,建筑风格依然以欧式为主调。另外,因日占期修造的建筑大都质量简陋,真正精品极少,所以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力也就非常弱,形不成与德占期形成的建筑分庭抗争的局面,但就建筑外型而言,确已发生了变化。3.3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1、,和国民当局的重视,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建筑得到发展,同时保持了青岛的建设风貌和基本城市建筑风格。3.3.1 民国时期建筑政策法规从1922年青岛主权收回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的七年时间,青岛的城市建设还是处于低潮。1929年之后,在市长沈鸿烈领导下,专门成立“青岛市市区工程设计委员会”、“建筑审美委员会”,颁布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初稿)、大青岛市发展计划。这种规划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青岛市建设有法可依,城市规划纳入新的轨道。随着青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加上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经济、文化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建设的许多内容主要是对原有社会网络的补充

22、和完善,大量公共及市政建筑在加紧建设,影剧院、运动场、水族馆、博物馆、图书馆、礼堂等设施开始出现。20年代末的太平角别墅区,30年代初的八大关别墅区,都已规划建设完成,成为青岛最美的地段之一。这时期青岛城市建筑依然填充着大量的西方文化,只是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羼夹着国人的手笔,由国人自己沿着西方建筑文化的思路行进。这一时期是继德国、日本占领后的又一个城市发展期,是探索中求变求发展的时期,客观上有提升城市形象之效果。1922-1937年间的建筑潮流图10 东海饭店该时期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已经开始,青岛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世界联系密切,直接受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人收回青岛,民族主义思想

23、开始复兴,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出现了。有两个原因: (1)从西方留学归国的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完全有能力与侨居青岛的国外建筑师一争高下,这些中国的建筑师包括:庄俊、罗邦杰、苏夏轩、陆谦受、董大酉等人。(2)代表国民政府的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积极倡导者。这时期,除一些保留“古典复兴”、“折衷主义”等流派的影子外,许多其它的建筑开始追求适用、简洁的立面造型,“现代意识流”、“摩登式”的作品也伴着城市发展出现了。而且建筑开始增高,体量加大,空间跨度增大,这一切也是伴着新技术、新材料而相继产生。该时期有如下的建筑风格:

24、(1)现代主义风格 如东海饭店(图10)于1932年竣工,是当时最具现代感的建筑。(2)中国民族风格 如水族馆(图11)、鲁迅公园、回澜阁等。该类建筑数量虽不多,但它是青岛海滨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3)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折衷形式多集中在中小型建筑设计上,受德国建筑风格影响很大,如八大关别墅群(图12)。中国建筑师也有许多该类作品,如:山东大学科学馆。图12 八大关黄海路18号-花石楼图11 水族馆4 结语青岛近代建筑生成的诸因素中,自然背景因素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客观原因,它为建筑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人文背景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根本原因,德国建筑文化的移植对建

25、筑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德据之后的多元建筑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中国母体文化的作用是青岛建筑发展变异的先决条件,其中建筑法规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必要条件,其规划体系的确立奠定了青岛近代建筑的风格体系,西方建筑思潮是青岛近代建筑形式生成的前提背景,同时它又是德据之后青岛建筑形式变异的前提条件。这四种因素产生了青岛近代建筑,同样又是在这四种因素的作用下青岛近代建筑成为了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注释1袁荣叟等.胶澳志气候.青岛:胶澳商埠局,1928.17-292 Berud Matin: Die deutsche Perspektive:Plame一Besitznahme-Erwartun

26、gen,Alltagsleben und Kulturaustausch; Deutsche und Chinesen in Tsingtau 1897 1914,Berlin:Deutsches Historisches use-um,1999, S.30 48.3 Bernd Matin:Die deutsche Perspektive: Plane-Be-sitznahme-Erwartungen, Alltagslebenund ulturaustausch:Deut-sche und Chinesen in Tsingtau1897 1914,Berlin:Deutsches His

27、to-risches Museum,1999, S.30-48参考文献1陈媲.中国当代景观建筑意匠论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998,22 IanHThompson:Ecology Community and Delight-Sources of Valu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London:E&FN Spon.19993卢晶.青岛八大关风景度假区景观建筑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4藤森照信.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建筑学报.北京:中国建筑学会,1993(5):335张朝晖,孙海军,魏,鹏.形式风格之外的青岛建筑地域特色浅析J,2006,32(12):45-476尼克拉斯佩夫斯纳(英).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王申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377美科佩尔S平森著,范德一译:德国近现代史它的历史和文化, 1987:4018宋连威.青岛城市的形成.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9陈雳武云霞. 青岛近代建筑原型的变异J.华中建筑,2001,19(5):94-9510李百浩,李彩.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6(6):81-86图片出处图1来自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地图通鉴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2.图2-11作者自己拍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