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1. C 2. C【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上海港港区大都建设在黄浦江及长江沿岸,为河港兼海港,而洋山港地处海岛上,周边水域更深,C对。而地形不如三角洲地区平坦,A错。开发历史较短,工业欠发达,B错。建设在海岛上,受风浪影响更大,D错。故选C。【2题详解】洋山港的建设,远离上海,不会促进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变迁,A错。洋山港建成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对于临港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B错C对。推动上海产业升级要依靠科技投入,与港口建设关系不大,D错。天然橡胶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天然橡胶消费国,也是世界重要的轮胎
2、出口国。近几年,中国著名的轮胎企业掀起一波海外建厂的高潮,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我国轮胎企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A. 丰富的原材料 B. 国际轮胎市场逐渐开拓C. 生产工艺的改进 D. 汽车工业发展与汽车保有量增加4. 我国轮胎企业走出国门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品质量 B. 加快技术研发速度C. 提升品牌价值 D. 保持产品价格优势5. 与中国相比,泰国吸引中国轮胎企业建设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 天然橡胶产量大 B. 劳动力丰富C. 汽车轮胎需求量大 D. 社会稳定【答案】3. D 4. D 5. A【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轮胎行业“从2006年开始
3、,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轮胎生产国”,轮胎生产的原料为天然橡胶,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不大,所以A错。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轮胎出口国,占领国际市场,B错。我国轮胎生产工艺不及发达国家先进,C错。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汽车数量及保有量大增,轮胎需求量促进了轮胎生产,D对。故选D。【4题详解】轮胎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无关,A错。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科技投入,走出国门不能提高研发速度,B错。品牌的提升靠的是产品质量,不会因为走出国门而提升,C错。走出国门,降低了关税及贸易壁垒,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保持价格优势,D对。【5题详解】泰国位于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盛产天然橡胶,吸引大量轮胎企业入驻,A
4、对。而从劳动力来看,泰国人口较中国少,B错。泰国汽车保有量及生产均较低,轮胎需求量小,C错。泰国政局不稳定,D错。故选A。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6. 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堆积 B. 海水堆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化作用7. 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 洋流的作用 B. 地处断层面 C. 人工修整 D. 东北信风的影响8. 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A. 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 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C. 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D. 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答案】6. B 7. A 8. D【6题详
5、解】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流水堆积一般在中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A错。风力堆积地貌一般为沙垄、沙丘,C错。风化作用是在外力作用下,将物质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故选B。【7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作用下,使得海岸线平直,A对。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错。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D错。【8题详解
6、】由于沙坝阻隔,当海水涨潮时,海水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高度不会增加,A错。进入潟湖,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沙坝内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面积增加,BC错。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9. 在陕南地区, 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多种多样地形多种多样 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地质条件的差异A. B. C. D. 10. 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
7、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A. 通风透气 B.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 防潮 D. 保温11. 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土壤【答案】9. B 10. B 11. C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9题详解】陕南地区位于秦岭以南,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错,区域内地形包括山地,谷地及部分狭窄平原,受地形条件影响,传统民居产生差异,对。传统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在山区,树木较少地区,多为石头房,而竹木生长条件好的地方,以此为原料,对。该地位于板块内部
8、,地质条件比较稳定,错。【10题详解】陕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时间阳光位于南方,且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南窗窗户大主要是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阳光,该地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需要防潮,而窗户面积大,增大了与外界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温,故选B。【11题详解】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所以民居注重房屋排水,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注重雨水收集,导致该差异的因素为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及时间长短,进而影响降水量大小所致,属于大气环流引起,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
9、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哈萨克斯坦(下图)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小麦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出口农产品,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2015年5月,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建成,总面积达200公顷。这是中哈两国共同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双方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农资农机等领域的示范、试验、推广和经营。(1)说明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量较大的原因。(2)哈萨克斯坦从中国引进优良小麦品种,在推广前必须经过试验。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3)哈萨克斯坦需要高产耐旱小麦品种和节水技术。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说明该示范园对哈萨
10、克斯坦小麦生产的意义。【答案】(1)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小麦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面大;人均小麦产量多,商品率高。(2)与中国小麦主产区相比,哈萨克斯坦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生长期短、光照更强;土壤发育差,生产力较低;影响小麦生长的病虫害中流泪不一样等。(3)哈萨克斯坦地处中高纬度内陆,无霜期较短,容易有低温冻害;降水少,水分条件差;降水年际变化大。(4)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优良小麦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供应农资农机,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于扩大种植面积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11、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量较大的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进行分析。读图,结合经纬网及所学知识判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适宜种植耐旱的小麦,总产量较高。但是由于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导致本国小麦消费量低,大量出口。(2)哈萨克斯坦引种中国小麦必须经过试验的理由要从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及病虫害等方面分析。我国的小麦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而哈萨克斯坦主要种植春小麦,播种区的气候 条件不同。我国小麦种植区一般为河流沉积平原,土壤肥沃,而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土壤贫瘠。同时,由于气候的差异,影响小麦生
12、长的病虫害也有差异,所以在哈萨克斯坦引种前需要做实验。(3)从气候角度分析哈萨克斯坦需要高产耐旱小麦品种和节水技术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及气温角度分析。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需要发展节水技术。由于哈萨克斯坦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且国内品种长期存在单产不高的现象,所以应引进高产品种。(4)示范园对哈萨克斯坦小麦生产的意义要从哈萨克斯坦小麦生产的现状进行针对性分析。由材料可知,示范园的建设可以使“双方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农资农机等领域的示范、试验、推广和经营。”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所以示范园建设会提高其水资源利用率,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利益最大化。同时由于生产技术水
13、平低,导致哈萨克斯坦产量低,示范园建设可以为其提供优良小麦品种和种植技术。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示范园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点睛】农业的区位分析: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1)气候。判断分析当地气候,并根据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2)地形。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者林业。3)土壤。影响作物的种类。4)水源。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干湿状况的要求选择。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关注其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2)交通。商品率越高的农业对交通运输便利程度要求越高。3)劳动力。发达国家内劳动力不足,发展中国家,劳动
14、力充足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4)科技。冷藏、机械化生产、培育优良品种等,促进农业发展。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上(如下图所示),海拔在 3500 米以上,沼泽广布,夏季天气变化大。在冷湿环境下,松潘草地泥炭(未分解的植物遗体不断堆积而成)资源丰富。解放后松潘草地经排水疏干,部分垦为农田,草地和沼泽面积大为缩小,已发展成少数民族的农耕区。(1)分析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2)分析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3)指出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并说明原因。(1)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天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
15、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2)松潘草地海拔高,气温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或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表积水)(3)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原因:(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草地排水疏干,突然水分含量下降,有机质(植物遗体)分解速度加快;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有机质的分解。(1)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要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说明其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气温高。而由于空气稀薄,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弱,
16、夜晚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2)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冷湿环境的成因,要结合材料从“冷”和“湿”两方面进行分析。“冷”说明气温低,“湿”说明水分含量大。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松潘草地海拔高(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形成“冷”环境;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由于海拔高,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长期积水,使得形成“湿”环境。(3)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及原因要从有机质来源及消耗角度分析。从有机质来源看,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由于农垦,导致草地面积减小,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从有机质消耗看,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17、加快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来源减少,而消耗增加,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请考生在第43、44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4.每年的12月2日次年1月11日,是摩尔曼斯克的最佳旅游时段,因为此时的摩尔曼斯克绝对与众不同,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拥有极夜、极光和极地空气等。下图为摩尔曼斯克位置示意图。分析摩尔曼斯克上述奇特之处的成因。【答案】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一杯,在每年的最佳旅游时段,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该城市出现极夜现象。极光是两极地区夜空的天文现象,在极夜期间,观赏极光的可能性最大,在每年的最佳旅游时段,由于气压带风
18、带南移,该城市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大,此时的极地东风最具代表性(风力大,寒冷)或此时最容易呼吸到极地空气。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详解】摩尔曼斯克具有极夜、极光、极地空气的原因与其纬度有关,读图可知,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纬度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地区时,摩尔曼斯克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由于纬度高,太阳风携带的粒子流与高空大气摩擦产生绚丽发光现象,为极光。同时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与风带相应的南移,摩尔曼斯克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所以此时具有极地空气,综上所述,摩尔曼斯克具有极夜、极光、极地空气奇景。15.外来植物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
19、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来,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外来植物如果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生长和繁殖,就构成了外来植物的入侵。下图为根据文献报道统计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比较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差异并分别说明成因。【答案】差异:入侵植物种数西藏自治区少雨云南省。成因:西藏自治区地处高寒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理环境单一,土壤发育差,植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差;与区域外的交流较少。云南省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水热丰富;地形多种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适合大多数外来植物生长繁殖,与区域外交流频繁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意在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总体难度不大。【详解】读图可知,西藏自治区的外来入侵物种为57,而云南有239,西藏少于云南。原因主要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云南纬度低,降水多,水热条件好,且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适合外来植物生存的环境多,而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少,所以西藏自治区的外来入侵物种少于云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