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玉词作者是谁?乐章集作者是 柳永 。白石词作者是 姜夔 。漱玉词作者是 李清照 。片玉集作者是 周邦彦 。珠玉词作者是 晏殊 。24 明代文学主要是小说。每一个部类代表性小说,比如:历史演义是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是水浒传神魔小说是西游记世情小说是金瓶梅26 明代诗歌:(P33)(1)前七子代表性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2)后七子代表性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3)公安派代表性人物是“公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因此和明代复古派,也就是“前后七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后七子讲到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而 “三袁”则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4)公安派的唱和者是“竟陵派”,“竟陵派”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二人。28 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分别是哪四部戏?(P128)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剧组成的合集称四声猿。29 南施北宋?南施北宋:施闰章和宋琬。 南朱北陈(朱陈):朱彝尊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南洪北孔:洪昇、孔尚任。 作品: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南朱北王? :朱彝尊和王士祯,被称为“南朱北王”。30 李玉的“一人永占”,也就是一笠庵四种曲。(P287)一笠庵四种曲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种传奇的合刊。二 名词解释1 什么是“诗经六义”?(P4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六义”,是风、雅、颂与赋、比、兴的合称。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是从诗歌音乐的角度划分的。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 “功德”,常
4、在祭祀宗庙时演出,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即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6 什么是楚辞?(P130)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崛起的又一座文学高峰。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西汉刘向集录屈、宋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楚辞又作为这一诗歌总集的书名流传于世。8 什么是古诗十九首?(P288)古诗十九首是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文选,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5、,将它们泛题为“古诗”。它们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产生的时代大致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之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思内涵。9 “汉乐府”中,什么是“乐府”?(P259)“乐府”的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最早见于秦朝,但真正乐府诗歌的采集,始于汉代。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至六朝,人们对此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
6、称。 10 什么叫“建安风骨”?(P12)“建安风骨”是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等。15 唐代的宫廷文人当中有上官仪,他的诗叫“上官体”,什么是“上官体”?(P186)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
7、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23 宋代出现了“话本”,什么叫“话本”?(P36) “话本”就是记录当时“说话”艺人的演出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2)常州词派代表人物是?理论主张是?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周济。理论主张是:张惠言反对浙西词派寄兴不高的词风,提出创作要依据儒家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词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作用以
8、及“深美宏约”的审美特点。对其时平庸词风的扭转和词风的倡导起到积极作用。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提出了“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重要思想。(3)诗歌里的四大诗说: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它们的内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特别是格调说?到底什么叫格调说?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祯提出。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要求诗歌应具有高妙的意境,天然的韵致和言外之意。在创作上的具体体现是空灵婉转,不滞不粘,富有才情。“神韵说”的提出,标志着清初诗风由现实主义到形式主义的转变。 zh nin格调说: 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
9、必学古,尤重唐音。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 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提倡创写“有我”之旨是性灵说审美价值的核心。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
10、”、有“灵机”,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三 论述题4 左转的艺术特色?(P73)就散文艺术而论,左传确已趋于成熟、完善,无论叙事、写人、记言,都有不少新成就,达到其时最高水平
11、。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构思工巧、结构严谨。左转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尤为出色的是,善于描写战争。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彩,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左传散文艺术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各具性格特征的动人形象。左传散文艺术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春秋时列国外交空前频繁,行人聘问讲究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经左传采录后精心提炼,都已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5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
12、色?(P100)庄子散文艺术特色:意出尘外的构思,超群绝俗的想象,美妙奇幻的意境,汪洋恣肆的文风。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情节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思想。庄子散文的构思好似天马行空,不落俗套。倡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在题材的选择上,注目于寓言和神话。如“藐姑射之神”(mio g y)、“混沌凿七窍”等。庄子散文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诸如其大无比的鲲鹏、庄周梦化的蝴蝶,脍炙人口的“触蛮之争”等。语言方面,穷形尽相的描写随处可见。如齐物论中对大地自然音响的描写,形神皆肖,体物入微。7 楚辞中离骚的思想意义以及艺术
13、特色?(P136)离骚的思想意义:首先是“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实现大一统,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标。屈原的“美政”理想建立在以民为本的根基之上。屈原又看到举贤使能是实现“美政”理想的关键。屈原还认识到,修明法度乃是实现“美政”理想的必由途径。其次是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他把个人的进退、生死置之度外,惟将君国的前途命运系于心中。诗人心中执著的爱国情结,生发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其三是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他在离骚中揭露世俗的浑浊,责数楚王的昏惑,痛斥群小的谗邪,无不闪耀着批判精神的光芒。其四是“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屈原志洁行廉,正道直行,既怀内美,又重修能。他在长期参政实践中屡经风波,养成了
14、忠于理想、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格情操。离骚的艺术特色: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长篇抒情诗。离骚艺术造诣极高,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诸方面,都有开拓创新。首先是“灵均”形象的塑造。屈原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文坛第一个自觉地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的产生。诗人以自身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其二是创作方法的突破。“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其三是表现手法的开拓。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开后世诗人以情寄物、
15、托物以讽的先河,促进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其四为形式、语言的创新。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后人称之为“骚体”。16 “韩孟诗派”也叫“奇崛诗派”,其代表作家是哪些人?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代表作家是:韩愈、孟郊,还包括李贺、卢仝、贾岛、姚合等。主要艺术特点:“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
16、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21 窦娥冤中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P350)窦娥的性格,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从一个严守妇道的善良的普通妇女,发展成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敢于痛斥官府、控诉天地的女性。高利贷成了构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第一个因素。张驴儿父子的出现,是构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第二个因素。官府的黑暗,则是导致窦娥悲剧结局的最根本的因素。窦娥与个别官吏(楚州太守)之间的矛盾发展为窦娥与整个黑暗制度的矛盾,即以刑前“三誓”发出了对整个黑暗制度的控诉,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总之,窦娥冤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不甘屈辱、
17、不畏强暴的刚强倔强的一面。窦娥从恪守妇道转变为敢于痛斥官府、叱天责地,她的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它以一个平凡、善良女子的觉醒揭示封建社会“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生窦娥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的腐败。22 怎么来理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个主题?(P378)从宋入元,社会思潮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另一方面,在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在文学作品中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
18、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有些作品,就鲜明地把“有情”视为理想,像关汉卿在拜月亭中提出:“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白朴在墙头马上中提出:“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这一声声呐喊,反映了人们希望“情”得到满足和尊重的意愿,是进步思想潮流在剧坛中激起的朵朵浪花。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因为关、白的良好祝愿,还只是针对已婚的夫妇而言,而王实甫所祝的“有情人”,则包括那些未经家长认可自行恋爱私订婚姻的青年。他希望所有恋人能够如愿以偿,等于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内,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王实甫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
19、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挞。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他们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这无论在古今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王实甫以前,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响亮、明确地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他写的崔、张故事,贯彻着这一题旨,他强调了自由恋爱,打破了门第观,承认情欲的合理性。从而使由会真记以来流传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可以说,西厢记杂剧在元代的出现,像莺莺蓦然出现在佛殿一样,它的光彩,照亮了封建时代昏沉的夜空。25 西游记包括哪三大部分?即它的情节段落?(P169)西游记共一百回,从内容看可
20、分为三个部分:第1-7回:齐天大圣传。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闹龙宫,闹三界,大闹天宫等,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第8-12回:取经的准备。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出世,观音到东土寻找取经人,沿途劝化他的徒弟,唐太宗入冥等等,交待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13-100回:取经的过程。写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九九八十一难包含了四十一个小故事,通过僧徒、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展示出来。每回的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又因果分明。三部分是一个整体,前后两部分又各自独立完整,中间部分只起情节过渡作
21、用。27 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怎么来理解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明代戏曲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的艺术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1)杜丽娘出生名门望族,生活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环境中,深受礼教的束缚,展现其温良贤淑的一面。梦中开启少女情窦,梦醒倍感痛苦,一病不起,展现其叛逆色彩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为情而死,是她性格的一次升华。(2)她执着于爱情,虽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在历经艰险之后,又为情再生,性格得以再次升华。(3)杜丽娘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体现了“至情”的力量的强大。在回到现实后,敢于在朝堂之上抗拒父命,完成了性格的最后升华。这种生生死死的至情,赋予
22、了杜丽娘形象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杜丽娘这一形象反应了明代后期张扬个性、肯定真情的社会思潮,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有力的冲击和批判了程朱理学桎梏人性的本质。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封建礼教地彻底反对,使其成为人们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31 怎么来看待聊斋志异的“一书二体”?(P342)鲁迅说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即此书乃是“一书二体”。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粗陈梗概”,旨在“发明神道之不诬”。而聊斋志异,虽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但其写
23、法,则如传奇之“扩其波澜,施之藻绘”,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富有变化。它不像以前的志怪小说那样,主要写神怪异行,而是以更多的笔墨写出鬼狐花魅与人的关系。在蒲松龄的笔下,人狐虽属异类,但其交往却极为自然谐调,甚至充满亲情。同时,“出于幻境,顿入人间”的笔法,又把冥冥彼岸与现实人生融为一体,忽彼忽此,阴阳交错,仙凡相通。这样,就使聊斋志异所写的“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与传统的志怪,从艺术上区别开来,产生了富有传奇意味的引人入胜的效果。32 怎么来理解儒林外史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P357) 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具有最突出的特点。全书五十五回,作为长篇小说却没有贯穿始
24、终的人物与事件,而是以一回或几回写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故事,自成起讫,独成单元。接下来,在后面的几回中,在这些人物退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人物故事,又形成一个新的单元。全书就这样把若干个完全可以独立的单元连接在一起。从整体上来看,它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分开来看,又是若干个独立完整的短篇,正如鲁迅所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种结构形式,使作品兼具短篇与长篇的特点。每一个独立单元里,人物不多,故事发展也明快、简洁,充分显示着短篇小说的优越性;而连接起来,作为一部长篇,又以众多的人物形象,广泛反映了社会面貌,发挥了长篇小说的艺术功能。从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上来说,儒林外史的结构,既继承了话本、传奇的传统
25、,又反映了文人独立完整的构思。33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P364)红楼梦具有反封建主义的基本思想倾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内容。(1)写出了“无可挽救的衰败”。红楼梦里贾府衰败的必然性,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后继无人。荣宁两府男性主子中,无论“文”字辈、“玉”字辈或“草”字辈,实无一人可撑持贾府大厦将倾危局。其次,道德沦丧。“钟鸣鼎食”、“诗礼簪缨”,这一切都是假的。封建道德固有的约束派系的力量,已经被贾府统治阶级自己彻底摧毁了。这自然也证明了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性。再次,矛盾重重。贾府上下,从主子到奴婢,几乎都生活在利害冲突之中,处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演出了无数丑剧。贾府上下的重重矛盾,加速了
26、它的分崩离析。最后,经济的日渐拮据。贾府衰败各种表现,是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而贾府衰败的趋势,也正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赞美了“依稀可见的光明”。红楼梦在揭露黑暗的同时,赞美了光明;在表现衰败的同时,写出了希望;在诅咒古老而腐朽的封建社会的同时,更拥抱了新的时代和人生。在揭露和鞭挞腐朽人物的同时,塑造了有清醒头脑、有新思想、有叛逆精神、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宝黛。小说通过描写宝黛为代表的爱情悲剧,热情赞美了宝黛爱情的反封建思想基础。表现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红楼梦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27、,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四 作品赏析17 杜甫的诗登高中有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理解这句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人在暮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这句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28、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分析此联说:“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体现出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19 苏东坡的词江城子的分析?(P118)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9、。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怎么分析这首词?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王弗逝世十年后,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适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触动心弦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动。接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