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完整性在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生态系统所代替,动物、植物、微生物虽然失去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境,生物群落数量较之自然环境相对较少,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一应俱全,相互之间保持着相对微妙的关系进而对环境进行调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的生态关系需要不时加以调整和适应,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我的调节功能。3、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复合人工系统,还是一个功能高度综合的系统,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它就不容易保持稳定,也就暴露出它的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靠外力才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集中性、高强度
2、性以及人为的因素,导致城市产生环境污染,城市物理环境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破坏了城市自然环境的调节机能,加剧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开放性开放性主要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对系统外部具有依赖性和辐射性。城市生态系统不能提供自身所需的大量能源和物质,必须从系统外部输入。不仅如此,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也对系统外部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然而,能源与物质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城市生态系还具有强烈的辐射力,城市从外部引入的能源与物质,其中一部分转变成产品供居民们使用,而另外一部分则向外输出。正是由于这些不间断的联系,造就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和谐性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
3、生态系统。它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不仅如此,城市居民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了许多的人工控制和人工作用,使得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机构和组成发生了变化,如绿地面积锐减、动物种类数量发生变化,有的甚至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如各类建筑、道路、公用设施等。因此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尤为重要。二、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内容与功能(一)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内容城市中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对构建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细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4、:1、城市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功能区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2、城市水生态系统城市水生态系统在对城市的特征要素分析及水生态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生态系统分区布局,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利用、水污染防治等保护措施,遏制水生态系统失衡,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从而达到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3、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
5、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通过湿地生态资源量的释放控制城市的空间构成与布局,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和谐。4、城市生态廊道与景观系统城市生态廊道与景观系统不仅仅是道路、河流或绿带系统,从空间结构上看,更主要的是指由纵横交错的廊道和生态斑块有机构建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使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空间格局具有整体性,系统内部高度关联性。对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
6、的作用。5、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与城市坏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即城市中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各类绿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坏境体系。城市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活坏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越来越重要。6、城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安全保护等方面具体着手,采用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建立基因库、构件法律体系等一些列手段,改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7、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二)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作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而在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中,以下5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净化空气(大气调节)、调节城市小气候、减低噪声污染、降雨与径流的调节和社会价值。1、净化空气由于工业生产、交通和供暖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植被可以吸收大气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减轻大气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行道树、公园、城市森林等的结构以种
8、植针、阔混合林时效果较好,植被比水或空旷地有更强的净化空气能力。植被的布局和结构也会影响净化能力,过于密集的植被又会引起大气紊流。2、调节城市小气候城市会影响所在地区的气候甚至气象。城市热岛效应,正是由于城市内存在大面积的吸热表面(硬化路面、建筑物等),以及大量使用能源而引起的。城市内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均有助于热岛效应的缓减。水环境不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减少温度偏差。植被对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夏季遮荫、冬季减小风速,植被还可减少能源使用,改善空气质量。3、降低噪声污染交通、机械等原因造成的噪声问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据估计,消除噪声所需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2%。影响噪声强度有2个因素
9、:首先是噪声源距离,每增加1倍距离可降低噪声3db;其次是地面特性,据研究表明,柔软的草坪比水泥步行街的噪声低3 db;同时,其他植被也可降低噪声:不小于5m宽的密集灌木林可降低噪声2 db,而50 m宽的森林可降低噪声36 db;100m宽的密集植被仅可降低噪声12 db。4、调节降雨与径流表面覆有水泥、柏油等的基础建筑物,由于表面密实、坚硬,使大部分降水汇成地面径流,且由于携带市区污水而使水质发生恶化。而植被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植被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具有更强的渗透性,根系吸收水分后植物叶片以蒸腾的方式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了大气湿度,从而调节降雨和径流;植被还能减缓水流速度
10、,减少洪水危害。因此,对地理条件处于有暴发洪水危险、自然条件又较差的城市,植树造林的环境效益会更加显著。5、社会价值密集的人口环境、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休息和娱乐,人们觉得离自然越来越远。人只有在大自然中,头脑才能更为灵活,思维才能更为敏捷,压抑才能减轻,心理、生理病态和创伤才能愈合和康复。而且,绿色空间对于人类心理学研究十分重要,绿色环境可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改善生存质量。此外,生态系统还可以改善城市景观,而且某些生态系统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城市生态系统的某些植物(如地衣)具有指示、监测城市环境质量的功能。三、城市生态系统规划问题分析与目的意义(一)城市生态系统建设问题
11、分析1、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的不系统和碎片化目前大多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中混淆了生态、景观与绿化,把局部的绿地、景观、绿化斑块建设升格冒顶生态系统建设,造成生态建设的碎片化。加之当前城镇生态建设存在明显的分割状态,缺乏城乡统一、跨部门协作的城镇化生态建设战略和布局。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侧重按国土功能和资源约束划分国土生态建设空间,未顾及城乡之间、城内城外的生态空间设计;林业部门主要负责生态脆弱地区和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城建部门主要承担城市内部的绿地和绿化建设;村镇绿化基本靠自已,未纳入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这种缺乏城镇化全局设想、城乡分离、部门分割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格局,不能及时发现和协调
12、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建设问题。2、缺少统一、权威的规划指导体系城镇生态建设缺乏约束性指标和标准,延误城镇生态建设的推进。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城镇生态系统建设标准,对在建和新建城市没有约束性指标,使许多城镇生态建设缺乏规范和指导,降低了城镇生态建设的质量,延误了城镇生态建设的推进。3、生态系统规划重生态技术、轻生态文化大部分城市更加注重从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生态技术出发,建设生态新城,缺乏对城市生态系统内涵理解、对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较少的考虑国情和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欠缺对于地域文化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的综合考虑。因此建设后的新城违背了生态、和谐的要求。4、对
13、小城镇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视不够城镇化与巨大存量的农村人口并存,将是我国城镇化与其他国家城镇化最大的区别所在。目前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已近两万个,在今后的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将发挥生态缓冲和提升生活品质等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政策大都围绕“城市”这一地域而展开,对农村及小城镇重视不够,我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基本没有规划,且标准较低,无法承担资源人口疏导和生态缓冲等任务。5、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的疲软和缺失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公园绿化并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全部。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肾”(城市河、湖、池、沼等的净化与活化);“肺”(城市自然
14、植被、园林植被、城市林业、城市农业及道路的绿化与美化);“皮”(城市地表、建筑物、构筑物表面及道路等工程用地表面的软化与活化);“口”(污染物排放口及其周边影响范围、缓冲区和处置设施还原净化功能的完善);“脉络”(山形水系、生态廊道及交通动脉的通达与活络)在内的生态要素的有机整合,才能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态系统服务。6、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落地困难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生态建设全民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年才仅有政府加大生态投入力度。不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生态建设新机制,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就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之大多城市生态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城市生态建设出现了说的多做的少
15、的局面,城市生态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使城市生态建设在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市功能的提高。由于以上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服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落地困难。7、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城市化过程中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等。各类污染又由于生化反应,形成各种次生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水华、灰霾。土地、森林、水资源等过度开采,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及山洪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等生态和资源短缺问题。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加之生态系统自我修
16、复功能的减弱,导致生态承载力遭破坏。而政府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营建人工景观,忽略现存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性,破坏了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以上生态环境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保护,会加剧城市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发展。(二)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目的意义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通过实施城市生态化战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推动城镇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市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推进。1、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
17、源泉、人类聚集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市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和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城市资源开始了疯狂的开采利用,导致出现了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等资源短缺问题,尤其在资源型城市中表现更为明显,通过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
18、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健康生长、保证城市发育和自我维持及更新。 3、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力内聚式发展在新形势下,城市生产力更多的要求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依靠科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高效、高质的生产力和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城市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引进、更有利于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和国内企业,在区域内集聚优势产业群,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开创城市发展的新局面。4、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素质,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
19、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它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高城市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实现城市经济的跳跃式发展。5、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诸如污染问题;资源紧缺问题;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问题以及城市的生态破碎化等矛盾日渐显著。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矛盾的反映,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城市
20、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使得水源得到良好保护,污染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得以合理保护,实现“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良好生态环境。6、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居环境更美好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恰恰是基于人们对户外休闲的需求,通过生态城市、环保城市、园林城市等建设,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完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
21、价值。7、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实现生态城市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而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作为健康、安全、文明、舒适、可持续,天人合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在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使城市贴近自然、溶入自然,达到城在生态环境中,人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效果,为实现生态城市奠定基础。四、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原则与主要任务(一)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
22、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
23、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5、自然生态,实现区域整体平衡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系统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6、复合生态,打造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城
24、市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打造协调的城市空间。(二)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主要任务1、构建科学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构建科学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
25、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2、建立符合城市生态发展的指标体系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涉及的面非常广,有生态技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等,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比较巨大。同时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每个区域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均不一样。因此应该在规划初期要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符合区域发展情况的生态城镇指标体系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该体系应该基于不同城市的生态本底基础之上,结合该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定位来确定。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各种路径引导城市建设分阶段的实现这个目标。3、构建健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分析,明确区域内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分析区
26、域内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森林、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各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构建健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产品功能、环境功能、娱乐功能和支持功能),保护城市关键的自然景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4、建设健康的生态系统代谢环境通过城市生态足迹、城市生态服务、生态物流循环等指标来衡量城市代谢网络生态经济效率和环境影响,构建安全适宜的衣、食、住、行环境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土、气、生、矿五大生态要素的支撑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活力,建设健康的城市代
27、谢环境,形成城市低热岛效应和灰霾日数,社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堆肥、生态用水保障和生态卫生设施齐备的城市代谢系统。5、构建与总体布局相匹配的生态系统构建紧凑的空间格局、凸显城市主动脉、宽松的红绿边缘、健全的肾肺生态、混合功能就近上班、便民生态公交、合理生态建筑比例、彰显生态标识、生态游憩廊道、民风淳朴邻里交融,实现区域范围内生态城市环境网格化,形成布局合理,各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形成与区域城市总体格局“中心城一新城一中心镇一集镇”相匹配的区域生态城市系统。6、建立切实可行可复制的生态技术体系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以生态技术为支撑,应该在遵循能推广、能复制、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下,面向实
28、际需求,研究开发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并在全国不同的地域试点示范生态城镇建设所涉及的绿色建筑、新能源使用、绿色交通、循环产业、生态环境、废弃物利用和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实施,形成示范基地,加快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步伐。7、充分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更体现城市特色的是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因此规划建设时要坚持将“生态”+“文化”理念和原则渗透到城镇化全过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因地制宜进行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布局,并充分融入具有地域规划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打
29、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精神,以增强城市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五、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理念与重点(一)基本理念整体优化: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强调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在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中,正确划分和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类别和特点,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营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景观。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或城乡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因而协调好子系统间的有序和平衡,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共生:在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
30、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二)规划重点1、生态基底核算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依据,通过SWOT分析法、GAF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等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核算,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