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根据题干信息“可作为一个稳定的人类遗传学标记”可知,Alu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的“分子化石”,C正确;D、Alu序列的随机插入可能引起某些基因失活或表达异常,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名师点睛】1、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结合根据题干中关键词或关键信息答题4如图表示某小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组成情况,A、a为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A. 11% B. 40% C. 50% D. 55%【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AA=3,Aa=3,aa=3,因此
2、a的基因频率=(32+3)18=0.5即50%,故选:C5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A. 用进废退 B. 获得性遗传C. 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A、B项不符合题意;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也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C项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D项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拉马克进化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6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代谢方式相似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 乳酸菌; 蓝藻; 蛔虫A B C D【解析】原始生命的
3、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7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 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 该地区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 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C错误;通过自然选
4、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D错误。8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D. 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解析】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被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B正确;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青霉菌的培
5、育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名师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
6、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有的新物种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产生,A错误;基因突变由于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控制新的性状,所以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如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的增加,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表现型,D错误。10下列有关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
7、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表现是遗传多样性A. B. C. D. 【解析】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错误;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含有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产生过程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
8、变,正确;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正确;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生物多样的最直观的表现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错误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1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
9、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
10、进化的原材料B.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A错误。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故B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故C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D错误。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4下列关于进化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1、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 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营养,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因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群落内物种组成处于变化之中,D错误。 15根
12、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B生殖隔离的形成并非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C环境条件适宜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而发挥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正确;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故B正确;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迁入、迁出和自然选择,故C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故D错误。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
13、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杂合体所占概率最大B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该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导致生物进化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持续降低等位基因A、a频率相等时,杂合体所占的概率最大,A正确;一般来说,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正确;生物进行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的基因的频率可以持续降低,D正确。本题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7下列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隔离使不同种群间停止了基因交流,并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变B
14、. 隔离一般可分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C. 受精后的生殖隔离是杂种不育原因之一D. 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解析】A、隔离使不同种群间不能基因交流,在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并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变,A正确;B、隔离一般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正确;C、受精后的生殖隔离是杂种不育原因之一,C正确;D、物种形成一定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18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 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 ( )A. 诱变 B. 隔离C. 选择 D. 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不定向变异,
15、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原始选择材料,题干中的干旱、潮湿条件属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变异起选择作用,故选C。19如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B、C、D表示不同的物种,下面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由图可看出C物种没有继续进化CB物种和D物种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存在生殖隔离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是因为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发生的作用不同,使这两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别,逐步形成生殖隔离,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
16、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没有进化为新物种,但并不意味着C物种没有继续进化,B项错误;迁入乙岛后的B物种,与D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因与C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B物种与C物种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D项正确。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B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
17、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答案】AB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即使没有环境的诱导,变异也会发生,环境的诱导只是会增加变异的概率,A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 C项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生物的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1基于对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理解,你认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的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它的基因型D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杂合体的频率等于两个等位基因频率的乘积的两倍【答案】A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19、可遗传的变异提供材料,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B正确;自然选择通过选择表现型从而选择基因型,C正确;杂合体的频率为2pq,p和q分别为等位基因的频率,D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点评:中档题,考查对生物进化的总体理解与把握和应该具备的生物学思维,旨在考查理解和分析22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Z分别表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A. 选择、隔离 B. 突变、隔离C. 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D. 突变、生存斗争【解析】A、X是变异,不是选择,A错误;B、X是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Z是隔离,B正确;由B分析可知,C、D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
20、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正确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23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基因型为bbE_和基因型为B_ee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是A40% B50% C60% D100%BBEE与bbee的后代为BbEe,其自交应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因为bbE-和B-ee的胚胎致死,存活的后代基因型为1/10BBEE,4/10BbEe,2/10BBEe,2/10
21、BbEE,1/10bbee,B基因频率为(1*2+4+2*2+2)/10*2=60%,故C正确,其余错误。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计算能力。24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解析】考查学生运用已知的生命起源过程的知识,来分析推导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那时的原始大气中有CH4、NH3、H2O、H2以及H2S和HCN等多种气体,但没有氧气存在,是一种还原性大气。在多分
22、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之前,原始海洋里已经汇集了大量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利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合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但结构非常原始和简单,不可能具有光合作用的结构,原始海洋中也不存在化能合成作用的条件,所以其同化方式只能是异养型,以原始海洋中已经存在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其异化方式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历程中,最初的生命类型是异养厌氧的。后来,当原始生命逐渐进化为原始藻类(如蓝藻)后,原始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生物类型也进化到光能自养型。再往后,由于大量光能自养生物的光合
23、作用,使得大气中的O2越来越多,合成的有机物也越来越多,就逐渐出现了需氧异养型的生物类型。解答此题时,只要明确了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就很容易找出D为正确选项。是因为A、B、C三个选项中,第一种生物类型都不是异养厌氧,自然可以排除。所以说此题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命形式及其代谢特点没有掌握。25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C. 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
24、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判断是不是同一物种,关键是它们之间是否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会使某些基因减少,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C项正确;不同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彼此的基因交流,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6内陆草原上某种植物开红花,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一棵开蓝花的植株。(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蓝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 技术获得试管苗;第二步:放在 条件下培养;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结果。预测结果及结论:若仍开蓝花,则 ;若开红花,则 。(2)下表是对该种植物
2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突变率及植株性状表现,请结合数据分析:温度突变率(每百万个体)植株性状表现15063蓝花和红花20002红花在15时的突变率大于25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 (物质)有关。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 等。若上述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该植株种群的 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相同且适宜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2)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温度影响了基因表达,进而影
26、响代谢过程)(3)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1)植物性状的遗传可用无性生殖来体现,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茎尖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结果,看亲子代表现型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仍开蓝花,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开红花,则性状受环境影响的结果。(2)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15时的突变率大于25时的突变率,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酶有关,因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影响群基因频率,基因突变该改变了基因的频率,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生物进化27某一局部山区有一种雌性黑牛A,与一种雄性黄牛B
27、交配,由于某种原因,其后代中无雄性小牛出现,但为了在自然情况下延续种族,雌性黑牛A只能与另一山区的雄性黄牛C交配,后代中才有雄性小牛出现。(1)请分析,导致该局部山区无雄性小牛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 。(2)请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一种方案,使此局部山区的雌黑牛A不与另一山区的雄牛交配,就能得到一种黄色小雄牛。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方案设计的思路(不写详细步骤):方案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3)上述方案设计中得到黄色小雄牛,与题中A、C交配能得到黄色小雄牛在生殖方式是否有区别?请简述理由 。(1)雄性黄牛B的Y精子致死 (2)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移植B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于支核的A卵细胞中(2分),
28、再移植到A的体内(子宫)让其发育,即可得到雄性小黄牛(2分);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答对两项即可) (3)有;方案中的黄色小雄牛是无性生殖的产物,而A、C交配得到的黄色小雄牛,则是有性生殖的产物(1)根据题干信息”雌性黑牛A与雄性黄牛B交配后代无雄性小牛出现,该雌性黑牛A只能与另一山区的雄性黄牛C交配,后代中才有雄性小牛出现”,说明雄性黄牛B导致后代无雄性小牛出现,最可能是Y精子致死。(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雌牛A不与另一山区的雄牛交配,就能得到一种黄色小雄牛,可能Y精子致死是其细胞质导致的,可以采用动物克隆技术,因为B牛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而动物杂交属于有性生殖。【考点定位】配子致死引起的遗传特点、克隆和生殖类型2828白花三叶草具有自交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