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当时上海发展银行的资产总共五千万元,而其中房地产就占到84.2%;再看浙江兴发银行从房地产行业获得的利润,从一九二九年的228356.80元,到一九三年的684577.19元,其增长速度和增加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年,仅仅五年时间上海地产就增值三十亿元,而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在一九三年这一年中增加的量。地皮价格如此暴涨,投机地产的金融界人士自然都借此发了横财。这种环境里,赵伯韬还伙同他人从中操纵挑拨,资本市场就更不愿意向做实业的企业发放贷款了。长篇小说子夜中以一九三年的旧上海为时代背景,全面描绘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商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上海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2、和对外贸易商埠,长期以来都是国外冒险家和国内投机分子的赌博场和冒险乐园。到30年代初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将经济危机的转嫁,上海一度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混乱不堪的商业环境。正是针对于这种现实环境,该作品形象而具体地勾勒出上海经济环境的三大典型特征:1、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上海,外国企业毫无顾忌地拼命进行资本输出。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赵伯韬,作为美国金融财团的买办或代理人,依仗美国金融家为背后靠山,计划用金融资本支配中国民族工业,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致使一大批中小民族工业企业家和金融资本家倾家荡产。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借本国政府的免税出口政策,将生丝肆意倾销到中国市场
3、,使得以外销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丝绸企业遭到致命的打击。2、政府内部争权夺利,导致新军阀间的混战局面。当时,蒋介石政府为筹集资财发动内战而大肆发行公债。此时,公债投机便又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金融活动。小说中,不仅有赵伯韬这种甘愿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人操纵公债市场,为所欲为,还有那些以杜竹斋为代表的靠炒卖地皮、房产起家的金融资本家在公债市场买空卖空,到后来就连一直标榜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吴荪甫,也抵挡不住诱惑,挤入公债市场,落入赵伯韬巧设诱饵的秘密“猎头”公司,企图在公债市场投机倒把,牟取暴利。小说中还有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投机分子,如舞女、姨太、落魄官僚、逃亡地主等都加入其中,不计其数,无非都是想靠投机倒把
4、的伎俩坐收渔利。3、由于农村的大面积破产,致使大量流动资金注入城市。这股游资也欣然加入到公债投机的市场。如传统的“封建地主”冯云卿竟然也从农村携带巨资,投入全部家产想在上海立足,最后为挽回投机损失,竟不惜以未成年的亲生女儿的肉体去换取投机市场的信息。子夜这部作品之所以能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对商品经济市场环境的“一面镜子”,首先在于小说作者将自己的焦点放在最能反映当时中国商品市场经济特征的上海,使得这面镜子能够像显微镜一样透视一切经济状况的独特功能。在那个年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商品经济市场发展较早、较快的城市。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上海成为了较早开埠的城市,由此受
5、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也较早。上海由于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使西方殖民者能够大规模地来上海投资,无形中解决了开发资金短缺的问题。西方殖民者的投资虽然破坏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中国劳动者进行盘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殖民投资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进步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二、金融实业的发展及挑战 茅盾子夜的创作源于他对中国社会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深刻观察和认真研究,以典型环境的真实描写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图画。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带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祥就促使了广大的赋税负担者和反动统治者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时,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接踵而
6、至,就又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资本家拼命压榨找寻工人出路,而工人劳动者则给予坚决的抵抗。最终导致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由于外货的挤压,广大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政府赋税的加重,使得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子夜里描写了那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下的上海,塑造了一个怀抱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理想的资本家吴荪甫,在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和国内腐败政治的同时挤压下破产的过程。子夜时代背景是一九三年的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内有以下几件大事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1由于国民党内部争权的争斗,爆发为一次内战。以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一方与蒋介石一方在沿津浦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7、,其规模和损伤程度创造了国民党内战的纪录。不但使战场周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而且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环境里,欧洲经济的恐慌直接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一些以外销为主营业务的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企业一度濒临破产。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自己,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增加工作时间,降低工人工资,大面积的裁减工人,引起了工人的强烈抗议,罢工浪潮空前高涨,此起彼伏。4处于多重压迫的农民和中下层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起义,已成快速成长的态势。1928年到1933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历次危机相比,它有以下新的特点:1持续时间长
8、。从危机的大规模爆发到危机势头真正的开始得以扭转,期间经历了长达6年的时间,这就形成了长期萧条的局面,周期长、范围广。2破坏程度高。这次危机带来的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增加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美国失业人数由160万一度猛增至1500多万,失业率超过24%。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倒退至世纪初的水平,英国甚至倒退到1895年。3引发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是工业生产方面的危机,同时也是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行情暴跌,紧接着不少国家的股票交易机构宣布破产。美国的平均股价下跌了80,资本主义世界的许多银行由于大规模、持续的兑现提款而破产倒闭。那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
9、发时,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推行新政,全面实行恩斯主义,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让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对策,最终将危机输出,转嫁给其他的国家,中国也包括在内。这次危机给吴荪甫造成的后果是:八个工厂生产严重过剩,产品滞销造成大规模积压,益中信托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周转不灵,在与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最后一搏中,使得包括吴氏庄园在内的所有资产在股市中全部蒸发殆尽。子夜里,赵伯韬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代理人,他品行恶劣精神低俗,迫害名族工业,以“扒进各种各样的公债和女人”为生活的追求目标。他还贿赂官员,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用金钱操控军
10、事进退,左右战局。为造成中央军战胜的假象,使公债大涨,他用50万元买通西北军后退40里。赵伯韬就是通过操纵他人来左右公债市场,再借助公债市场来打垮吴荪甫。 将子夜当作经济类作品来研读不是降低了这部名著的文学品位,而是注意到它客观系统地展现了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形态。也许这并不是作者本人的初衷,然而却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各种经济形态及发展过程。归纳一下,作品中大致描绘出了现代经济的三种类型: 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型 在小说第八章的描写中,冯云卿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地主,携款逃到上海后,由于无法剥削农民,又怕坐吃山空,于是投机公债市场,却遭惨败,为东山再起而接受同谋的提议,用自己亲生女儿设美人计去打探公
11、债市场的消息。作品在对其身世经历的介绍中,描绘出了农村传统封建剥削的手段。这种经济手段以高利贷为特征。我们知道,传统经济活动的实质不是货币借贷,不也不是现金流通,而是债权债务的关系。地主利用“乡债”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那时的经济活动表现出赤裸裸的残酷性。地主不取本利现金,而以田产抵押放高利贷,编织“高利贷网”,一旦农民和地主发生了这种债务关系,农民将完全失去离开土地从事其他劳动的机会。小说中冯云卿就是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典型人物。 2现代金融形态虽然子夜所描写的故事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而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但由于国外经济思想及理念的输入和政府追随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致使作者在还
12、原当时社会形态时勾勒出资本在原始积累、资本扩展及垄断金融的不同体系和手段。在金融体系的表现上,作品涉及到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两大特征:(1)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各商业银行为主体,发行和构建公债市场。当时政府发行的公债以及公债投机分子所经营的“关税、裁兵、编遣”,就是俗称的“棺材边”公债。而公债发行只有代表具有国家机构性质的中央银行才有此种职能。(2)由工业资本家所组成的投资银行专门办理对工商企业投资和长期信贷的业务,以满足其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组建信托公司为形式。作品中吴荪甫、孙吉人与王和甫等人组织的益中信托公司就是这样。虽然益中信托公司不是专业金融资本家开设的投资商业银行,而是实业资本家的联合
13、集资,但具备投资银行功能。作品中王和甫和孙吉人的谈话表明了目的:“我们这银行倘使开办起来,一定要把大部分的资本投入进来,经营极有希望的企业。”后来,该公司在吴荪甫的经营下,刚成立不久就加入了公债市场的投机。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三年的那次经济危机在茅盾的子夜中得到了形象的描述:民族工业的破产、小工商业的倒闭、农业的萧条。其中也写到了工人、农民的思想变化和反抗斗争。作者看透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本质,揭示出其残酷血腥的面目,并将金融资本家的精神予以揭露。作者艺术地指出:中国并没有迈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只是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今天,在这个货币战争频发的年代,中国会不会也同样会面临被金融殖民
14、的危险?于赵伯韬比起来,吴荪甫该算是个有国家民族情结、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他雄心勃勃,不贪恋物质享乐和女色,要在上海打造出一个东方现代化工业王国,是个精神追求比赵伯韬高尚的爱国实业家,但最后仍就抵不过赵伯韬奸险毒辣的手段。三、战争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形式上来说,1930年初的上海政局非常的不稳定,自然灾害加上军阀混战,国内经济一片萧条。1930年的大水灾,受灾民众达到九千万左右。与此同时,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导致战争连年不断。不但使得农村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民流离失所, 地主豪绅也开始对农民趁火打劫加紧盘剥,让本来就贫穷的农民温饱就更不能解决。民族工
15、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是卖给农民,农民失去了购买力,直接影响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小说的开篇就写到由于农村的兵荒马乱、 土匪猖獗, 吴老太爷才极不情愿地从农村来到上海。但上海存在着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投资和租界, 而且很多军阀都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因此军阀都不敢轻易进犯上海,上海就显得相对稳定,许多毫无生计的农民纷纷逃到上海谋求生路。而在上海由于买办企业对民族工业的打压,使得工厂大量的倒闭、工人纷纷失业, 工人罢工浪潮高涨。吴荪甫经营的丝厂正是因成本高、销路受阻, 而只得削减工人的工钱或裁员,以维持生产。但这一行为又更激发了工人的暴动。这样的大环境是民族工业生存极为艰难。从表面上看,工
16、人因不满工资待遇而暴动,实质上是由于买办企业和洋货的合力冲击。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包围中,民族工业已是腹背受敌。像吴荪甫这样有手腕,有魄力,又游学欧美的资本家都难以生存下去, 其他小工厂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像吴荪甫这样的资本家我们可以毫不顾忌地批判他有反动性,镇压和剥削工人。但我们是否想过,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在当时环境下,也有其难言的苦衷,他也是迫于无奈才削减工人的工钱。吴荪甫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维持工厂的运转,不让工厂倒闭。 吴荪甫原来想好好经营民族工业,不打算投身公债市场, 但民族工业发展前景却表现出一片黑暗,他这样才涉足公债。换句话说, 吴荪甫是一步步被逼进公债市场的。吴荪甫原来构想的双桥
17、梦破灭后, 就一心经营好丝厂, 可丝厂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军阀混战的影响濒临倒闭。作为国游学欧美, 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吴荪甫来说他不甘心,为了扩大自己的规模和挽救自己在家乡双桥镇的损失, 吴荪甫决定和王和甫、孙吉人等人组建益中信托投资公司,想借益中信托投资公司吸收资本来发展他的实业工厂。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 而当时很多银行看到民族工业效益不好,不愿贷款给民族实业。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入到公债市场, 这样银行的资金回笼才快, 利润高。由于政局的不稳和市场管理的不规范, 银行的放贷只能由市场的变化来决定。益中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就是想摆脱民族工业资金短缺的困境,但最后由于买办资本家
18、赵伯韬的经济封锁和暗中捣鬼,加上杜竹斋的中途背叛,益中信托投资公司也是举步维艰,最终宣告破产。笔者看来解决金融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决策者、资本家、工人共同合作,而不能通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消灭资本家或推翻政府来解决。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社会形态的论战对子夜的影响是双重的,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革命派的观点是对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概括。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是比较科学和准确的,而且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深刻而系统的话题,显然是子夜无法胜任的,因为一方面,子夜只写了都市和民族资本家;另一方面方面,则没有展现。从时间上看,子夜写于九一八事变以后,对中日民族矛盾并没有表现
19、。实际上,在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形势下,讨论中国社会性质和民族资本家命运的问题已经毫无意义。伟大的文学不但要扎根于现实生活,也要反映时代、关注重大社会斗争。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文学、政治、社会斗争和生活、人性的复杂关系,依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四、小说后记的启示意义 从茅盾先生的子夜、林家铺子、到“农村三部曲”,作者透过文字都给读者绘制了一幅从内地乡村到小城(市)镇再到现代化商业都市的社会图景,建构了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整体的空间地图,集中表现出特别的经济视角和空间结构形式。茅盾先生在再现上海都市生活时,特别注重空间的分割、分析差异空间的对立和并存,以及跨越空间边界时的强烈心
20、理体验。我们从中发现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及冲突、交叉与并存的复杂关系。对于作品本身来说,作者将都市和乡村放置于一个宏大视野中来对比。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下的上海发展如一个神经中枢牵动着周边地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状况。而且对资本家命运的社会分析,也是放在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态度这一大的框架中进行。这些分析之所以能得出使人惊叹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作者在空间和角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小说的结构形式和故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作品创作时表现的主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并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在资本主义进行全球化的重组过程中,中国
21、社会尤其是沿海城市被动地卷入现代化的进程。面对外族侵略和一个强大的经济压力环境,当时的中国己处在十字路口,如何认识自身成为关键所在。是照搬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还是保留原来的社会形态,又或者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中国。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确定社会性质,建构出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民族认同。作者对资产阶级运动和社会性质的分析,隐含着他对现代中国的假想。与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托派的简单推论相比,茅盾以空间为媒介,深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社会科学理论来剖析现实社会。三十年代上海的“子夜”时分,既有租借富人区里的欢笑和享乐,更多的则是贫民区里的泪水和叹息。这两者除了激烈的冲突之外,还存在一种畸形
22、关联:上层社会不断以自己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下层社会,其中上层社会人的思维模式和反应方式对其他阶层的人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反过来,下层社会的人又希望通过习得这些生活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其中可能产生某种阶层之间的流动,但是整个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个上下有别的阶级结构依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制度并没有打破,因此矛盾始终都存在。上海是这样,中国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是这样。子夜突破了个人的情感好恶,表现了人物的伦理道德生活,以一种冷静、理智、清醒的态度俯视着社会各阶层。无论对林佩瑶与雷鸣的婚外恋情,杜竹斋的落井下石,还是吴荪甫的彻底失控,作品的重点都不在于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作出优劣的价值判
23、断,而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写出了他们思想意识的转变,道德行为的困窘和矛盾,从侧面表现了三十年代半殖民地上,现代大都市上海的世态百相,散发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子夜作为一部内涵深刻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五、结束语: 曾有一位经济学家建议要将子夜当做一本经济学教材来读,这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细腻的描写,再现了中国三十年代政治和经济的特征和状况,借助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轰轰烈烈的场景构建,再现了历史的风貌,它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体现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念也给我们深深的警示和启迪,农民要翻身,民族工业要振兴,除了推翻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其他任何道路可行,这就是
24、长篇小说子夜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1茅盾. 茅盾经典作品选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2孙中田, 查国华. 茅盾研究资料(乙) 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27-30.3汪中忱. 重读子夜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书报资料, 2002(10):140-144 .4王晓明. 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论茅盾的小说创作J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1):170-197.5吴奔星. 茅盾小说讲话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27- 28 .6汪晖. 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1):81-99 .7徐蓝棣之 一份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重评子夜上海文论,1989,(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