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66.18KB ,
资源ID:163809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809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概论笔记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概论笔记Word格式.docx

1、 一、口语传播时代:1、动物传播的信号及其局限性:简单机械习惯;缺乏能动性和创造性2、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本质区别;3、语言产生根本动力和历史:4、人类语言的特点: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无限的灵活性 发音的经济性;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口语传播形式:歌谣:荷马史诗和诗经国风;聚谈:街谈巷议和“清议” 流言:与谣言的差别 人类语言的特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3.

2、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3、口语传播的局限:时间性、空间性二、文字传播时代:1、文字的产生: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文明标志 2、文字系统的划分及其产生的意义口语传播学系1)、克服了音声符号的转瞬即逝性,能长久保存信息;2)、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使人类文化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4)、文字传播时

3、代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传播阶层。三、印刷传播时代1、印刷媒介的技术性内容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2、印刷媒介的社会性内容 新闻事业的兴起,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传承的推动发展。(英)思想家卡莱尔:“发明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四、电子传播时代1、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发展历史2、不同电子媒介的传播特性 央视新大楼第二节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一、传播学的兴起背景 1、信息社会的来临: 信息爆炸;信息与知识 2、信息社会的发展与特点: D贝尔后工业时代、A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的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

4、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在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只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在只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二、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1、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传播学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等; 2、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三、传播学与新闻学: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探讨:传播学的研究思路:多学科理论对传播实践的调查与分析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新闻学研究思路:实务历史理论;2、研究方法各有不同:新

5、闻学:沿用传统人文学科的思辨型定性分析方法以及直观的分析法;传播学:主要采用实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注重调查实证研究3、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亦不尽相同 新闻学:主要研究报纸、电视和广播等;除了新闻学研究范围外,还关注研究公共关系、广告、电影、图书、大众文化等。第三节 传播学理论的基础来源(第十四章)一、行为科学: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二、信息科学:1、信息论: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对传播学的两个贡献2、控制论:维纳提出反馈的概念;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反之控制论是信息论的应用。系统的状态取决于控制,控制的关键又在于信息,而信息的功能则体现于反馈。3、系统论:亚里士多德

6、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之和。 系统论对传播学影响在方法论上三、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和发展1、传播研究起源:传播学与传播研究的关系2、传播学诞生的条件:1)、人类认识能力的空前提高2)、传播的作用与影响极端凸现3、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一)媒介背景 1、媒介的快速发展:报纸、广电等媒介的涌现,利用研究 2、媒介在社会历史、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宣传;美国平时的选举宣传、战时的媒介动员等;3、媒介经济的发展 媒介广告业的发展;为各种企业服务(传播信息)的媒介本身成为大企业;媒介研究为企业发展服务等。 4、媒介的利弊充分显露:大量实用性信息的及时传播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二

7、)学科背景1、与传播学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的发展: 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学科发展为传播学诞生奠定基础2、众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 流亡的原因;流亡去美国的原因;第四节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政治学者1、1927年,出版了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2、1948年,发表了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首次完整提出传播的5W模式,总结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3、传播的第四大功能:增加“提供娱乐” (赖特)二、卢因(勒温):社会心理学家1、群体传播: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整体,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

8、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2、提出“把关人”的概念: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是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三、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家1、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1953年,出版传播与说服3、由微观(而非宏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而非原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4、把心理学研究的“控制实验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四、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 1、在四大奠基人中,对后来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 2、研究发表了人民的选择报告,提出了“两级传播”

9、和“意见领袖”的理论: 媒介意见领袖受众;发现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破除先前流行的了“魔弹论”。 3、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把传播学引向经验性研究的方向,赢得来自其它科学的尊重。五、 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 一、施拉姆生平简介:40年代从文学创作转到新闻传播研究 二、施拉姆对传播学科发展的贡献: 1、最早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开设传播学研究生课程,创办传播学研究所 2、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的后起之秀担任传播系主任,培养传播学研究生 3、出版了一系列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等; 4、出版了申农的通信的数学原理 三、对施拉姆一生成就的总结评价最大

10、的功绩就在于“集大成”传播学之父第三章 符号传播的基因 第一部分一、符号的含义:符号与信息密不可分,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1、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声音、动作、形状、颜色、气味等 2、人类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但符号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3、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二、语言符号 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一)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两种类型,即口头语和书面语;(二)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符号在所有的符号中,人们日常的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正是

11、由于口头语言的存在,其它符号才成其为符号。没有语言,其他符号就无法言说。而书面语言即文字是语言的代表形式,是符号的符号。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是商品,而文字不过是货币,货币没有商品做保障就一文不值,同样文字没有语言做依托也就毫无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交流传播、思想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产生于人们相互交流的动机,而文字的创立一开始并非由于迫切地传播愿望所致。最初人们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发明了文字,后来才将它作为符号用于传播之中。文字最初只是作为一种保障经济正常运行的手段,而不是或者说不主要是作为传播的基元。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信息的传播往往

12、得当面进行,传播各方往往处于同一时空之中。而文字的发明,借助文字相隔千年万里的人也有可能沟通思想、共享信息。人们通过语言去把握具体的事实,通过文字去探寻抽象的真理。 1、语言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共时方面,而文字的传播功能则在历时方面; 2、对所表达的事物而言,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符号。 3、语言的产生是循序渐进,文字的发明则带有突发性。三、非语言符号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的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传递65%中的55% 的信息。 梅拉宾(1968)也认为,面部表情最具信息冲击

13、力,并远远超过声音和言辞。他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信息冲击力的计算公式:信息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可见,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占有着很大的份量。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声音高低、速度快慢;文字的字体、工整等等都是声音或文字的伴生符不仅仅起着辅助作用,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体态符号:例如动作、手势、表情等,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与语言并用,形成语境。3、物化、活动化和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如建筑、仪式、音乐、服装等女大学生与布什合影时衣着随便引发争议四、符号的基本功能(一)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 传播信息;表达情感;指导行动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二

14、)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传播态度与情绪、辅助语言传播、代替语言。(英)阿盖尔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意义交流一、意义概念的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二、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三、语言符号的暧昧性:本身意义的模糊、符号的多义性;四、传播过程的意义 1、传播者的意义:与符号本体的意义未必一样,有时传播出去的符号并没有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和意图。2、受众的意义: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众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一样,原因有二:符号本身意义的发展变化;不同受众的主观理解。3、情境(语境)意义: 在特定环境中传播的意义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意义,并制约符号的

15、意义。胜利之吻!五、共通的意义空间:意义传递要有前提: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指: 1、对传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意义有着共同的理解; 2、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3、研究传播重要的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六、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1、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内容和含义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一旦具有了共同性和统一性,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就会产生约束作用。2、信息社会生活空间的处处符号化: 建筑、商品、发型、笑容等使世界正成为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3、消费文化的本质:流行的背后隐藏着赤裸裸的商业动机1)时尚杂志用不用美女做封面对该杂志销售量有30%的

16、影响;2)“封面女郎”的作用有时候仅仅是:在零售终端给可爱的读者一个致命购买诱惑和刺激。 3)全球最知名和最时尚的杂志总是喜欢以美女的照片为封面:影视巨星、广告模特、形象大使等等,她们将无边的幸福和微笑恩赐给了混乱的人间万象女人看了崇拜得要死,回去就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嫁给有钱人?就象迷药、图腾和梦中情人一样,男人购买它则更多的是为了看一眼戴米摩尔的眼睛、嘉宝的脸蛋或者玛丽莲梦露的厚嘴唇。3、象征文化兴起的原因:(法)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人类的求新心理: 喜新厌旧是人的心理本性之一;)现代媒介技术的普及: 媒介的狂轰;广告的烂炸等第二部分符号互动一、编码与译码什么是编码、译码?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

17、响?二、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1、影响感知的因素:结构因素的四个方面2、制约理解的因素: 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和态度等三、选择性定律定律的基本思想,包含的三层含义: 1、选择性接触:有选择地使用媒介,有舍弃地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2、选择性理解:人们对同一传播内容往往见仁见智,理解看法不一致 3、选择性记忆:有筛选地记住部分传播内容,其它媒介信息则从记忆中排除出精神交往论一、交往与传播1、理解“交往”:以物为媒介的物质交往;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2、马恩精神交往理论与经验学派传播观的区别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1、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相适应(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18、。(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2、精神交往独立性和能动性的特点(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比具备不同的特殊规律三、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二)两级传播理论:1、舆论领袖与两级传播意见领袖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传播网络中。人际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交际,同时也是为了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和相互影响。

19、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特点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但以“单一型”为主,即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2、两级传播理论的批评和修正:(三)创新扩散理论1、创新扩散与创新的传播2、创新扩散过程的三个阶段:(1)创新的准

20、备(2)创新的扩散(3)创新的结局第四章 传播过程的理论与模式第一节 传播理论与模式 一、理论“模式化”的现象及原因 “模式”说明“理论”(理论“模式化”)的做法,在传播学领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一)理论与模式 1、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2、模式是一种简洁的表现“理论”的手段(二)模式的作用: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地辅助工具。(三)模式的类型: 文字模式、图象模式和数学模式,常用的是图像模式。(四)理论“模式化”盛行的原因 1、理论“模式化”很适用于传播学领域: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中,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 2、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结果:社会科

21、学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示,将原属于自然科学的“模式”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第二节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因素;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则是有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发出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传播者和受传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传播过程中,两者往往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由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3、讯息:1、)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 2)、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3)、信息并不一定表达完整的意义.

22、4、媒介: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具有广泛性的特点;5、反馈:受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也是受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第三节 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一、亚里士多德模式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很简单,但它简明扼要地列出了五个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应用与局限 亚里士多德提出:说话的人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对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的内容。 这种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这类传播过程。(说服传播)里士多德的模式虽然列举出了传播的要素,但是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二、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1、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

23、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2、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将模式图示化:贡献和局限贡献: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2、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局限:1、直线性: 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从传播者开始,到效果结束,其间看不到受者的反馈,也看不到其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孤立性: 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显然不符合实际,任何传播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里孤立地进行。三、香(申)农韦弗模式香(申)农是著名数学家,信息论创始人。1949年,在贝

24、尔电话实验室工作,与同事韦弗一起合著、出版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这个模式。 这本来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 然而在20世纪学科日益“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断相互渗透)的趋势下,传播学界发现,它的作用并不限于解释电话、电报等通信领域的传播活动,而且可以扩大到探讨一般的社会传播过程。1.信源传播者、信宿受传者(受众);2.讯息:发出的和收到的,相当于5W模式中的讯息。但又有所不同:(1)增加了一个要素:信号;信号相当于符号,讯息本身就是通过符号来传播。这反映了一种常见的两次(多次)符号转换现象,如广播电视传播过程。香(申)农韦弗模式分析(二)2)信号和讯息都

25、变成两个:发出的和收到的讯息和信号都变成了两个:“发出的”和“收到的”香农和韦弗指出,它们往往不一致,传播的难点就在于这种不一致性。我们只要想一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成语就可以理解了。印度寓言:老翁、小儿和驴同行老翁、小儿和驴同行,老翁骑驴,路人责其“苛待小孩”; 小孩骑驴,众人责其“亏待老人”; 二人同骑,众人斥之“虐待动物”; 二人步行,众人又嘲之“有驴不骑,真是傻瓜”!寓言的传播解读寓言的本意,可能是劝诫世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矛盾发生的原因:传受双方理解讯息的不一致性生活中很多的误解,都是这方面的实例。归根到底,谋求传播的效果,无非就是消除这种不一致性。这主要指实用性传播

26、,文艺性传播则另当别论。文艺性传播:一方面,误解是构成文艺作品(悲剧或喜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就接受者而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的也是不一致性,对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律。香农和韦弗在1949年合著、出版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前面提到的传播模式,这一模式原是单向直线式的。但是,他们不久就将这一模式,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申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3.噪音:传播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导致信息失真或衰减现象。4、模式的贡献与局限:1)、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受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映。2)、变“单向直线式”

27、为“双向循环式”,引入“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1、作为电子通讯的过程,这个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把它放到社会传播领域,显然是不行的2、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形模式的局限性,即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3、考察人类社会传播,反馈因素和环节不容忽略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奥斯古德是语言学、心理学家,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模式。麦奎尔说,这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单向型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五、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1959年,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是较早地把传播过程明确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并把它置于总体社会系统过程之中加以考察。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1、初级群体:指家庭、邻居、朋友等;2、较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3、总体社会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4、在传播过程中,个人有没有可能不受上述群体结构和系统的影响呢?可怜的老翁为什么在众人的批评下无所适从?老翁的无奈:因为他不能断然拒绝群体、社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有时是非强制性的,但大多伴有各种形式的奖惩机制。如家庭教育的一般模式,听话的孩子有种种好处不然,等待他的就将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